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现代汉语置放类动词及其语义范畴徐峰零、引言0.1置放动词是现代汉语动词中比较特别的小类,说它特别是因为其他类动词往往只涉及动词表示的事件发生的处所成分,而置放动词不仅要涉及事件发生的处所,还涉及其他类型的处所成分(物体移动的方向或终点)。0.2以往...

  • 标签: 现代汉语 语义次范畴 语义特征 强制性语义成分 处所成分 主体成分
  • 简介:本文通过藏缅语族内部各语言的比较,对藏缅语使动范畴作了较全面的探讨,对使动范畴语法形式的演变作了粗线条的描述,提出藏缅语动词使动范畴的演变经历了一个由粘着到粘着与词根屈折并存,再到词根屈折,最后转变为分析形式的过程。本文还从语法意义与语法形式互相依存、语法形式的演变必然会影响到语法意义的观点出发,提出随着使动范畴语法形式的消失,使劫范畴丧失了普遍性,使动范畴的语法意义就部分地转变为词汇意义。

  • 标签: 使动意义 使动词 藏缅语族 景颇语 历史演变 语法意义
  • 简介:句子范畴内的动词重叠具有“事件性”。事件都是在具体环境中发生的,语境就成为制约它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对动词重叠的研究必然要涉及到语境。语境不同,同一个动词就有了可重叠也可不重叠的“双重”形式。本文旨在通过大量实例,考察动词重叠的语境制约,分析同一个动词处在不同的语境中,既可以重叠又不能重叠的“矛盾”现象。

  • 标签: 事件性 语境 动词重叠 句子范畴
  • 简介:藏语中亲眼见到的与不是亲眼见到的事情表示法不同,汉语中有类似现象,这都与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感知有关,由此可以解释趋向动词“来/去”和含“来/去”的复合趋向动词的意义和用法,并且可以根据在“来/去”或者“X来/去”前动词的分布情况找出动词的小类,发现它们各自的语义特征。凡是动作造成可见结果的动词,后面出现“来”或者“X来”;反之,后面出现“去”或者“X去”;如果既可能见到结果,又可能见不到结果,那么在可能见到结果的时候动词后面出现“来”或者“X来”,在可能见不到结果的时候动词后面出现“去”或者“X去”。说话人主观上觉得是否可以看到或者感觉到决定了对“来”、“去”的选择,这从一个方面表现出汉语动词的主观范畴。这个范畴表示动作与说话人的关系和主观方面的感知,可以说明汉语的理据性。

  • 标签: 趋向动词 汉语动词 说话人 “来” “去” 语言学
  • 简介:<正>助动词、能愿动词和谓宾动词,虽然是三个不同的名称,但是它们所指的是同一批动词:能能够可可以会可能得(d)敢肯愿意情愿乐意想要应应该应当该必须许准好(吃饱了好干活)一般的汉语语法书,都承认这一批动词至少有三个共同点:①它们的后面都只能带谓词宾语,不能带体词宾语。②它们都不能带后加成分“着”“了”“过”。③它们都不能重叠。这三条,说明这一批动词只具备有限的动词功能,不具备动词的全部功能。因此,人们把这一批动词看作动词这一大类之下的小类,或者称为动词的附类,而且从不同的角度

  • 标签: 谓宾动词 能愿动词 辅助动词 宾语 副词 谓词
  • 简介: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专门考查谓语动词(时态、语态、语义、用法辨析)的试题很多,专门考查非谓语动词(时态、语态、功能等)的试题也不少。但还有一些试题,为了考查谓语动词的用法,同时设置了非谓语形式,或为了考查非谓语动词的用法,设置了谓语动词形式作干扰项,从而使试题难度大大增加。是此?是彼?令众多考生困惑。如何选择?下面介绍几种方法。一、仔细观察,抓关键词,判断句子结构

  • 标签: 谓语动词 子结构 动名词短语 试题难度 WRITING 干扰项
  • 简介:《英语知识》1994年第7期登载了《何谓“半助动词”?》一文,作者在文章中所说的半助动词其实现在都不阿称作半助动词,而应该称作链接动词(catenativeverbs)。半助动词和链接动词都是夸克等人提出来的。确实,在他们著的AGrammarofContemporaryEnglish(1972)中tendto,seemto,getto等等是

  • 标签: 情态意义 被动语态 先行词 阿称 中所 ENJOY
  • 简介:<正>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地、大量地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从考试中的选择答题到挑选商品;从选择职业到确立人生道路;从选择朋友、恋人到起用人才;甚至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各种大政方针的制订,这些活动中无不包含着选择。选择活动是人的一项重要活

  • 标签: 选择能力 社会生活 社会条件 决定作用 行为方式 选择行为
  • 简介:我们在西方最高理论的语境和视点的观照下,来考察中国文化中的崇高现象及相关论述就会发现: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中的“大”与西方美学范畴里的崇高是相通的、一致的,按照西方美学家对崇高的分类,中国的“大”主要属于数量的崇高或象征型的崇高,即一种静态的、观照的崇高。而在中国早期的神话中却充满了抗争的,力量的或实践的崇高。另外,中国的阳刚美及其壮美感同西方的崇高美及其崇高感在审美心理上也有重合及相通相似之处。

  • 标签: 崇高 中国文化 西方美学 阳刚美 崇高美 崇高感
  • 简介:范畴的方法论意义到范畴方法──建立科技编辑范畴方法的启示许淳熙科技编辑范畴方法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以范畴的方法论意义为基础,在大量编辑实践中直接总结出的一种科学方法。自华中理工大学钱文霖编审于1987年提出该方法以来,现已先后对“有序、...

  • 标签: 范畴方法 科技编辑 方法论意义 一般科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 检序法
  • 简介:1.__everyoneheretoday?2.Myhat__onthebed.3.Theonebehindthetree__his.4.Howold__yoursister?5.MyfriendandI__inthesameclass.6.“__INumber3?Yes,you___.”

  • 标签: BE 动词 初一 英语 专项练习 参考答案
  • 简介:在现代汉语里,动词作状语比较少见,因此一般语法书在讲动词或状语时,大多不提及。也正因为是这样,有些人则认为动词不能作状语,个别人甚至走到极端,认为动词只能作中心语,什么词也不能修饰。这是极大的误解。本文引用多家权威性语法书的实例,证明动词能作状语。

  • 标签: 动词 状语
  • 简介:“so+be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主语”这一倒装结构用来表达前面所陈述的情况也适用于另外一人,意为“某某也一样”。例如:

  • 标签: so be 动词 助动词 情态动词 主语
  • 简介:英语的动词可分为瞬时体动词和持续体动词。瞬时体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其开始和结束只限于一个极有限的时间内,可能瞬间即行终了。持续体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没有终了的,没有止境的,其动作的开始并不是为了达到一个最终的目的,可以用于完成时态中。连系动词tobe多用于持续体中。

  • 标签: 瞬时体 持续体 应用
  • 简介:通过对主体为四格的状态述体模型句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一模型句是俄语特有的表示主体状态的句子模型,在译成汉语时大多是四格主体在主语位置上,而述体常用一般动词或情态动词“感到”表示,若俄语句中有扩展成分则译成汉语时常用被动句(参见上文译文)。俄语中有许多动词都可以加上尾缀_ся,构成新词,二者有不小的区别。1俄语中不少未完成体及物动词都可加_ся获得被动意义,即在有此类动词的被动句中主语由承受动作的人或物(名词或代词一格)表示,间接补语由发出动作的人或物(名词或代词五格)表示。例如Дома строятся рабочими试比较用及物动词表达的主动句: Pабочие строят дома2有些及物动词加上尾缀_ся后表示的是返回(及于)主体本身的行为,相当于及物动词+себя。试比较:Мать одевает ребёнка(母亲给孩子穿衣服。)——Мать одевается(母亲在穿衣服。)(相当于Мать одевает себя母亲给自己穿衣服。)3_ся使动词具有相互意义,即动作行为的主体是两个或更多的人或物,他(它)们同时又互为客体、对象。试比较:Я встр...

  • 标签: 中带 俄语中 动词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