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语境思想是刘勰《文心雕龙》语用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在言伴语境和言外语境各要素的认知上,刘勰认为语用主体在创作中受到语境各要素的影响和制约,并采取相应的话语策略;而在“意象”语境的设立和解读上,刘勰指出“立象尽意”的“象”是语用主体设立的“意象”语境,语用双方通过“意象”语境的正向设立和反向推理,助推言语交际活动的顺利完成。

  • 标签: 《文心雕龙》 语境 语用
  • 简介:刘勰对“言”能否“尽意”问题,持充分肯定意见,但他又非绝对的“言尽意”论者,这是《文心雕龙》“惟务折衷”思想方法的具体表现。其特出之处有二:一是既认识到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过程中的局限性,又看到了写作者之“情数诡杂”、文章体制之“体变迁贸”以及表现对象之“纤意曲变”等多种“变数”交织作用而造成的“言不尽意”问题;二是从写作实践出发,多方探讨了“言不尽意”困境之成因,如“理自难易”、“思无定检”、“采滥辞诡”等。

  • 标签: 刘勰 言意观 惟务折衷 成因探析
  • 简介:刘勰在《文心雕龙·檄移》中借评价陈琳《为袁绍檄豫州》一文,对曹操的家世、人品进行了评述,既不回护陈琳,也不偏袒曹操,平理若衡,值得肯定.首先刘勰充分肯定了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文辞激昂直率,气势雄壮有骨力,但也对陈文中关于曹操的家世、人品的评述提出异解:认为陈琳骂曹操乃宦官曹腾之后,父亲曹嵩是奸邪太监的养子,揭人隐私,实在太过分了;说曹操专门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两个武官,专职负责掘墓取金,是对曹操的污蔑超过了实际暴虐的程度.

  • 标签: 文心雕龙 视角 曹操 家世 人品
  • 简介:《文心雕龙》对《诗经》的征引全面而深入。刘勰的诗经观,既从“宗经”立场出发,继承和发展自孔子以来尤其是汉儒注重政治和道德教化的《诗经》研究成果;同时,又站在“文学自觉”的时代高度,注重挖掘《诗经》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 标签: 刘勰《文心雕龙》诗经观
  • 简介:《文心雕龙.神思》是全世界第一篇系统谈论艺术想象的文学作品,它把文学创作中从构思、想象到意象、语言再到写成作品的整个过程和相互关系都作了详尽的梳理和论述。在认识和理解文学创作的同时,笔者联想到与文学艺术共生互溶的舞蹈艺术,以及文学创作与舞蹈创作过程中体现出的相通性和差异性;本文以两个不同种类的作品为例,重点分析文学创作与舞蹈创作的异同。

  • 标签: 文学创作 舞蹈创作 共性 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