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86年Gagner报告了首例甲状旁腺切除术,系颈部充气建立操作空间,用特制的微小器械完成手术操作.甲状旁腺切除术的开展标志着颈部手术时代的开始,继而出现了经胸壁或腋窝入路,以及经颈前或锁骨下小切口入路辅助甲状腺切除术.辅助的甲状腺切除术(endoscopicassistedthyroidectomy,EAT)或微创电视辅助的甲状腺切除术(minimallyinvasivevideoassistedthyroidectomy,MIVAT)是由意大利比萨大学Miccoli于1988年报道的,其基本术式是经颈部小切口在内辅助下完成甲状腺切除.2002年在国内我们较早开展了Miccoli手术.

  • 标签: 内镜 甲状腺切除术 腹腔镜 全身麻醉 手术技术
  • 简介:目的探索耳在桥小脑角(CPA)手术中的应用.方法自2002年11月以来采用耳结合显微开展CPA微创手术12例,手术均采用全麻下乙状窦后入路,并行面神经肌电位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术中监测.听神经瘤7例,桥小脑角面神经肿瘤2例,三叉神经鞘瘤1例,对肿瘤病例主要用于检查内耳道底部有否残留病灶,探查面神经位置和走行,分离残留瘤体.舌咽神经痛1例,下显露CPA和听道口,显露后组颅神经,并确认舌咽神经,将其游离,用微型剪将之切断.半面痉挛1例,用30°观察听道口的解剖和后组颅神经的位置,在不牵拉小脑的情况下寻找对面神经形成压迫的责任血管.面神经功能按House-Brackmann分级标准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无死亡病例,无并发后组颅神经损伤.听神经瘤7例,6例全切,1例绝大部分切除,残留脑干表面和听道的少许囊壁;均保留面神经解剖结构完整,术后一周面神经功能Ⅰ级2例,Ⅱ级3例(术后3个月Ⅰ级),Ⅲ级2例(术后3个月分别为Ⅰ级和Ⅱ级).面神经鞘瘤2例,肿瘤均全切,1例保留面神经解剖结构完整,术后面神经功能Ⅲ级,术后3个月Ⅱ级,另1例面神经连同肿瘤一起切除,一期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Ⅱ级.三叉神经鞘瘤1例,肿瘤全切,术后一周面神经功能Ⅲ级,术后3个月Ⅱ级.听神经瘤7例术前有残余听力4例,术后有1例保存术前听力;面神经肿瘤2例,术后保存残余听力1例;其余肿瘤病例术后均未保存听力.舌咽神经切断术后症状完全消失,随诊6个月未复发.面神经微血减管压并梳理术后症状明显好转,间断轻度抽搐,面神经功能Ⅱ级,随访1年仍只为轻度抽搐.结论耳与手术显微有机结合,达到桥小脑角手术微创的目的,既可清除病变,又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功能.但耳目前还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段,仍有一定局限性,需进一步完善.

  • 标签: 桥小脑角手术 内镜辅助 面神经功能 2002年11月 听性脑干诱发电位 后组颅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手术切除是腮腺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为改善美容效果,技术在腮腺手术中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辅助下腮腺手术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替代治疗方法。本文就目前已经开展的辅助下腮腺手术的不同手术入路、优缺点等内容做一综述。

  • 标签: 腮腺肿瘤 内窥镜检查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辅助隆胸整形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就诊于就诊于杭州格莱美医疗美容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88例女性,研究时间段2018年5月~2020年5月。根据研究对象接受治疗方法的不同完成分组,分别纳入到A组和B组,将传统的植入假体隆胸手术用于A组女性,将辅助下隆胸手术用于B组女性,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和恢复情况。结果:B组女性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A组女性,且B组女性操作过程出血量更低;B组女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女性,且B组女性有更高的治疗满意度,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辅助下隆胸整形更利于女性接受,能够提高安全性,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同时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 标签: 内镜辅助 隆胸手术 并发症 切口愈合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内窥镜在外伤性鼓膜穿孔行鼓膜修补术中的实用性。方法对在耳内窥镜下行鼓膜修补术的36例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穿孔一次手术治愈率94.44%,总治愈率为100%;术后半年复查纯音听力测试,气骨导差降低0~10dBHL8耳,11~20dBHL19耳,21~30dBHL7耳,气骨导差>30dBHL2耳,气骨导差平均降低15.8dBHL。结论耳内窥镜下行鼓膜修补术是一种操作简单、费用低、微创小、安全可靠的鼓膜修补方法。

  • 标签: 内窥镜检查 鼓膜成形术 鼓膜穿孔
  • 简介:目的总结神经和导航技术结合切除垂体腺瘤的经验。方法在神经和导航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47例,其中垂体微腺瘤4例,小腺瘤7例,大腺瘤31例和巨大腺瘤5例。结果肿瘤全切37例,次全切7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1例巨大垂体腺瘤病人因出血死亡。结论神经和导航结合显微切除垂体腺瘤,术中定位准确,视野清晰,损伤小,提高了肿瘤的切除程度.且术后恢复快.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垂体肿瘤 神经内镜 神经导航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辅助显微锁孔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4年1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辅助显微锁孔手术治疗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7~62岁;桥小脑肿瘤5例(听神经瘤2例,胆脂瘤3例),蛛网膜囊肿4例(外侧裂池囊肿1例,枕大池囊肿3例),三叉神经痛4例,面肌痉挛2例,椎管内肿瘤5例。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5~4.5h,平均3.5h。术中出血量100~800mL,平均300mL。20例患者中,3例胆脂瘤患者术后三叉神经痛症状消失,1例听神经症患者听力减退无变化,其余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24h复查头颅CT均未见颅新鲜出血,无脑梗死。20例患者均获随访3~36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无偏瘫失语、无四肢抽搐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复查头颅MRI示:5例桥小脑肿瘤、5例椎管内肿瘤患者肿瘤全切;4例蛛网膜囊肿患者中,1例囊肿闭合消失,3例明显缩小。结论神经辅助显微锁孔手术具有创伤小、局部照明、视野广阔等优势,可避免术中损伤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神经内镜 显微镜 锁孔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辅助下治疗胃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162例2014年1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出血患者,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给予药物保守治疗)和实验组(给予辅助治疗)各81例,对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治疗总有效率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参照组92.59%vs.75.31%;就出血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而言,实验组患者均明显短于参照组,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辅助下治疗胃出血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内镜 胃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通过辅助胃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了2019年7月至2020年11月之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胃出血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进行了辅助治疗。结果:通过辅助与临床护理干预,治疗效果显著患者70例,有效18例,无效12例,治疗有效率为88%;有82例患者表示很满意,15例患者表示一般,3例患者表示不满意,患者满意度为97%;在接受手术后,有2例患者复发,3例患者胃穿孔,最后所有患者均治愈,并发症发生率为5%。结论:通过使用辅助治疗胃出血患者,并配合开展临床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胃出血 内镜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辅助下肠道大息肉的下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普通检查发现的直径超过1.5cm的无蒂肠道息肉40例患者的50个病灶进行超声小探头辅助下粘膜切除(EMR)术,术后观察有无迟发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果常规检查发现的肠道无蒂息肉直径大于1.5cm以上者55个,超声提示粘膜下层结构均完整,粘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抬举良好50例,5例抬举不良,50例抬举良好的病灶在内下予以EMR一次性切除,创面予以钛夹封闭,术后观察3天均未见出血、穿孔等表现。结论小探头超声辅助下肠道大息肉的下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肠道息肉 小探头超声内镜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 NBI)模式下普通对大肠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1~2018年 5月我院收治的患者 40例,为其开展 NBI普通检查,发现大肠新生性病变 50个,为其进行黏膜表面腺管开口以及微血管形态分型诊断,同时对病理类型进行推测,比较 NBI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NBI诊断非肿瘤性病变的符合率为 88.24%; NBI诊断腺瘤的符合率为 92.86%; NBI诊断腺癌的符合率为 100.00%; NBI诊断大肠病变的总符合率为 92.00%。通过开展 NBI检查,发现白光漏诊的平坦型病变 2个。结论: NBI辅助普通可对大肠非肿瘤性病变和肿瘤性病变进行有效区分,同时可对白光检查所容易遗漏的病变进行确诊,对于平坦型病变的发现和诊断十分有利。

  • 标签: 大肠病变 窄带成像技术 内镜 诊断
  • 简介:摘要:对内辅助治疗胃出血的有效护理进行一定的观察。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100例辅助治疗的患者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并且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主要是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手段,对照组主要是采用常规护理的手段,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率做好对比分析。结论:辅助治疗下的胃出血患者要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实现对治疗效果的提升,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内镜辅助 胃出血 有效护理
  • 简介:摘要临床上胃壁脓肿较罕见,临床表现不特异,可导致早期诊断困难。本文介绍1例CT及胃镜下发现的由甲鱼骨导致的胃壁脓肿,采用超声引导下建立隧道的方法将胃窦部包埋的甲鱼骨成功取出。

  • 标签: 异物 胃脓肿 内镜超声检查 隧道技术
  • 简介:目的总结导航系统辅助手术的配合及护理体会。方法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熟练掌握导航仪及鼻的操作方法,备齐手术所需器械。熟悉手术配合过程,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配合质量。结果62例患者顺利通过导航鼻手术治疗,无一例出现术中导航误差。无术后并发症,均痊愈出院。随访效果较常规效果良好。结论导航鼻下处理复杂鼻窦病变。具有定位准确、病变清理彻底、手术并发症少等特点,已越来越多地受到患者和医生的欢迎。高质量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导航 鼻内镜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关节辅助复位固定术治疗膝关节骨折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骨三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折患者。共纳入120例,其中行关节辅助复位固定术者纳入观察组,行切开复位固定术者纳入对照组,每组60例。随访至骨折完全愈合。采用t检验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即刻血清炎症指标、术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分)、关节活动度(ROM)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通过ROM计算优良率,行卡方检验。结果优良率观察组为98.3%,对照组为85.0%(χ2=6.982,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都短于对照组(t=12.619、23.351,均为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11.249,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SF-36评分、ROM、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F-36评分t=25.10,ROM t=25.25, HSS评分t=12.25,均为P<0.05)。两组的术前CRP、IL-6、TNF-α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6、1.100、0.702,均为P>0.05);观察组CRP、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t=4.389、3.828、7.902,均为P <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t=11.345,P <0.05)。结论关节辅助复位固定术治疗膝关节骨折效果肯定,且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临床中可以选择性使用,但需严格把握适应症。

  • 标签: 关节镜 膝关节 骨折 骨折固定术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技术在股骨固定钢板取出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股骨干骨折钢板固定术后患者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35岁(16~57岁)。在原切口上对应钢板一端行2~3cm切口,在第2和第3个螺钉间、第4和第5个螺钉间等沿原切口切开约0.5cm切口,关节监视下取出螺钉及钢板。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第2天下床活动,术后第4天出院。结论关节辅助下股骨固定钢板取出术是组织创伤小、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术后患者康复较快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关节镜 微创 股骨 钢板取出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在脑室系统病变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脑室系统病变,包括12例实质性肿瘤、10例梗阻性脑积水、8例囊性病变患者用神经导航制定手术计划.术中导航引导,按投射轨迹、靶点进行穿刺、活检或肿瘤切除。结果全部病例均能顺利、准确进行手术操作。2例囊性肿瘤和3例实质性肿瘤全切除,8例实质性肿瘤行活检和第三脑室底造瘘.6例囊性病变行造瘘和囊壁部分切除,1例实质性肿瘤行透明隔造瘘和肿瘤部分切除,10例脑积水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辅助技术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对脑组织的创伤,明显提高了神经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 标签: 神经导航 神经内镜 脑室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囊辅助在小肠肿瘤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纳入的研究对象共140例,选取自2017年2月~2019年12月,均为进行气囊辅助检查的疑似小肠肿瘤的患者,其中100例同时行腹部CT检查,另外40例同时行胶囊检查,将最终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40例疑似患者,病理诊断结果显示小肠肿瘤88例,非肿瘤性小肠疾病48例;100例行腹部CT检查的患者中,疑似小肠肿瘤51例,阳性检出率51.00%,患者经过气囊辅助检查,确诊为小肠肿瘤46例;40例行胶囊检查的患者中,疑似小肠肿瘤32例,阳性检出率80.00%,患者经过气囊辅助检查,确诊为小肠肿瘤28例;气囊辅助检查出小肠疾病130例,阳性检出率92.86%,疑似小肠肿瘤86例,阳性检出率61.43%,确诊86例;非肿瘤性小肠疾病44例,确诊44例;气囊辅助组的阳性检出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CT组及囊组,且漏诊率及误诊率均低于CT组及囊组(p<0.05。结论小肠肿瘤采用气囊辅助检查,灵敏度、特异性及检出率更高,提高疾病诊断率,值得临床利用及推广。

  • 标签: 气囊辅助内镜 小肠肿瘤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