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探头超声检查的护理配合及体会分析。方法:纳入我院 2020.2 -2020.8 期间收治的行消化道 EUS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 50 例,对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另选取 2019.8-2020.1 期间未行优质护理干预时的 50 例作为对照,分析消化道 EUS检查优质护理干预护理配合及体会,观察其对患者检查配合度、舒适度和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消化道 EUS检查优质护理实施后患者检查配合度、舒适度和满意度均得到了提升, P<0.05。结论:消化道 EUS检查中干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有效减轻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痛苦,提高了患者的检查配合度和检查效果,推荐应用。

  • 标签: EUS 护理配合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在上消化道探头超声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近年439例全麻下探头超声检查的病变部位、超声影像及超声诊断,比较超声图像质量,评估其全麻下探头超声(MiniprobeSonogramphy,MPS)的可行性、安全性。结果全麻下探头超声检查在食管外上消化道病变的检查过程中是安全可行的,值得推广。

  • 标签: 全麻 小探头超声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探头超声辅助下肠道大息肉的下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普通检查发现的直径超过1.5cm的无蒂肠道息肉40例患者的50个病灶进行超声探头辅助,下粘膜切除(EMR)术,术后观察有无迟发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果常规检查发现的肠道无蒂息肉直径大于1.5cm以上者55个,超声提示粘膜下层结构均完整,粘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抬举良好50例,5例抬举不良,50例抬举良好的病灶在内下予以EMR一次性切除,创面予以钛夹封闭,术后观察3天均未见出血、穿孔等表现。结论探头超声辅助下肠道大息肉的下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肠道息肉 小探头超声内镜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探头超声扫查消化道黏膜下病变在管壁的分布特点以及对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武汉协和医院行探头超声检查消化道隆起性病变316例,患者均行内下治疗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通过超声检查结果结合病理诊断明确病变的层次和性质。结果316例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黏膜下病变198例,其中平滑肌瘤118例,间质瘤27例,脂肪瘤、囊肿各15例,乳头状瘤4例,神经内分泌瘤7例,异位胰腺9例,颗粒细胞瘤、神经鞘瘤和布氏腺瘤各1例。病变分布在整个消化道管壁,以起源于黏膜肌层最常见,有7例病变在探头超声下未明确层次。结论探头超声可以明确黏膜下病变在消化道中的分布,并对病变大小、层次起源提供高准确率的判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亦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腔内超声检查 肠黏膜 诊断 分布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探头超声(EMS)在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行EMS检查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收集175例患者的相关资料,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114例,疾病种类以间质瘤和平滑肌瘤为主,病变起源位置以黏膜肌层和固有肌层为主;下消化道隆起性病变61例,疾病以炎症/息肉和神经内分泌瘤为主,病变起源位置以黏膜层为主。EMS评估消化道隆起性疾病的特异性、准确性超过90%。结论 EMS能够清晰显示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分布、大小、形态特征,明确病变起源位置,能够较准确的判断病变性质,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 标签: []小探头超声内镜 消化道 隆起性病变
  • 简介:摘要 目的 择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病例开展此次研究,探讨探头超声对该疾病病变来源及性质的临床诊断价值,并列举相关数据验证其有效性、可行性。方法 研究时间截点在2022年6-7月间开展,取我院30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其探头超声检查结果,为临床医学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针对本研究30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中,经探头超声检查后结果显示,以病变部位区分:食管病例占7 例/23.33% ,胃部病例占19例/63.33%,十二指肠病例占4例/13.33%;以病变类型区分:发病率占据前3位病变类型为间质瘤占比率最高7例/23.33%,平滑肌瘤、囊肿各占5例/16.66%,后依次为脂肪瘤占 3例/10.00%,异位胰腺、外压病变各占2例/6.66%,息肉、疣状胃炎各占1例/3.33%,十二指肠布氏腺增生占1例/3.33%,其余3例患者未发生病变。结论 针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中,探头超声检查占据一定优势性,其显现的图像更为清晰,能够深层次剖析上消化道壁,明确患者病变部位、起源及性质,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且可作为下治疗前的重要评估手段。

  • 标签: 小探头超声内镜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 诊断 治疗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头超声对于食道黏膜下隆起病变的诊断效果。方法采用随机表法对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医院中经胃镜诊断是食道黏膜下隆起病变的病人共90例,实施探头超声检查,按照诊断结果选取下或者外科的治疗方法。结果在90例病人中发源于黏膜肌层的平滑肌瘤共43例,发源于固有肌层的平滑肌瘤共10例,发源于黏膜下层的囊肿共6例,静脉瘤共7例,曲张静脉共3例,脂肪瘤共2例,腔外器官受压迫的共5例。然后出现症状的病人实施下或者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法,都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探头超声检查能够准确地诊断食道黏膜下隆起病变,可按照诊断情况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食道黏膜下隆起病变 小探头超声内镜 诊断 平滑肌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探头超声检查对结直肠隆起性病变治疗方案的指导作用。方法对普通检查发现的直径超过1.0cm的结直肠粘膜隆起性病变62例患者进行超声探头检查,根据超声提示的病变层次、结构、粘膜下层的完整性等综合指标,确定隆起性病变的治疗方案。结果常规检查发现的结直肠粘膜隆起性病变直径大于1.0cm的病灶80个,肿物直径1.0cm~1.5cm者54个,1.6cm~2.0cm者18个,2.0cm以上者8个。粘膜下层结构完整者71个,粘膜下层累及者9个。适合下治疗的71个病灶,除2人拒绝在治疗外,其余均在内下予以EMR、ESD。在判断病灶性质方面,探头超声对息肉的诊断准确率96.3%,对癌的诊断准确率100%(均为晚期);在判断与粘膜下层关系方面,直径在1.5cm以下病灶探头超声的准确性达96.3%,直径在1.6cm~2.0cm组探头超声的准确性为88%,直径超过2cm者,探头超声的准确性只有77.8%。结论探头超声对结直肠隆起病变的性质、起源层次具有很好的分辨,对病变的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对于病灶超过2cm以上者,应该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考虑。

  • 标签: 结直肠隆起病变 小探头超声 内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起源层次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ect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R-NENs)的超声下特点及对诊断和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收集2016年1月—2021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镜中心行探头超声检查(miniprobe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MEUS),经MEUS或病理诊断为R-NENs的病例共56例,比较黏膜深层起源与黏膜下层起源的R-NENs的超声下表现、病理分级、治疗方式和随访结果。结果56例中,49例确诊为R-NENs,MEUS诊断R-NENs的敏感度为93.88%(46/49),阳性预测值为86.79%(46/53),准确率为82.14%(46/56)。R-NENs主要表现为中低回声[95.92%(47/49)]。被漏诊的3例R-NENs均起源于黏膜下层,1例表现为低回声、2例表现为高回声。黏膜深层起源与黏膜下层起源R-NENs比较,两者在肿瘤长径、超声下回声强度、回声均匀度和病理分级构成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者在肿瘤距肛门距离构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1,P=0.025),黏膜下层起源者肿瘤距肛门距离≤5 cm占比较黏膜深层起源者有大幅上升[43.75%(14/32)比17.65%(3/17)]。治疗方式上以内黏膜下剥离术[67.5%(27/40)]和外科经肛门内下直肠病变微创手术[25.0%(10/40)]为主,但不同术式间R-NENs的超声下表现和病理分级构成并无明显差别。结论对于黏膜深层起源与黏膜下层起源的R-NENs,超声下表现和病理分级并无明显差别,可能提示两者的预后相当。至于不同起源层次R-NENs的超声下表现,暂未发现其对治疗方式选择产生明显影响。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瘤 腔内超声检查 直肠
  • 作者: 关航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09-19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9期
  • 机构:关航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内科广西贵港537100通讯作者简介:关航男,(1970-)广西贵港市,学士,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肝胆胰、超声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探头超声(MP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经电子胃镜检查提示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68例,进行MPS检查,清晰显示病灶及上消化道管壁的超声层次结构.结果68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中,食管贲门病变21例(30.9%),胃病变40例(58.8%),其中胃底17例(25.0%),胃体13例(19.1%),胃窦10例(14.7%),十二指肠病变7例(10.3%);诊断为平滑肌瘤19例,间质瘤15例,异位胰腺7例,脂肪瘤8例,囊肿5例,静脉瘤14例.结论微探头超声由于频率高,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组织具有很高的分辨率,能清楚地区分上消化道壁层次,从而对各种不同病变组织显示不同的声像改变,区分不同的组织性质特性,指导治疗;同时,可在内见到病灶时直接从活检孔插入操作,灵活、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微探头超声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04-01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探头超声胃镜检查需要用到的注水方法进行了介绍,希望可以提高胃镜检查的效果,保证检查的安全性。方法常见的注水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制水囊,另一种是常规注水,这两种方法在探头超声胃镜检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某医院真实病例,对这两种注水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提高医院诊断的准确率。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自制水囊比常规注水方法操作的时间短,而且病变图像更加清晰,应用自制水囊的注水方式,可以降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结论在探头超声胃镜检查中,可以采用自制水囊的注水方式,其效果更加明显,而且安全性更高。

  • 标签: 小探头 超声 胃镜 检查 注水方法 自制水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探头引导下经支气管活检在周围型肺部病变中的应用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 74例接受超声探头引导下支气管活检的周围型肺部病变的患者。分析患者的最终诊断结果;分析超声探头引导下经支气管活检诊断周围型肺部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分析病变大小、位置对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分析周围型肺部病变的超声表现及超声探头位置对诊断准确性的影响。结果:周围型肺部病变中,确诊肺癌的占 63.51%,其次为肺炎,占 27.03%。肺癌患者以腺癌( 31.08%)最常见,其次为非细胞癌( 16.22%)。经支气管活检的诊断成功率为 60.81%。 66例( 89.19%)患者经超声探头准确识别和定位。恶性病变的诊断成功率为 52.17%,显著低于良性病变的诊断成功率( P< 0.05);未经导向鞘者的诊断成功率为 61.19%,经导向鞘者的诊断成功率为 57.14%,两者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病灶直径> 20mm的诊断成功率为 68.42%,显著高于病灶直径≤ 20mm的诊断成功率( P< 0.05);肺部中 /下叶病灶的诊断成功率为 73.53%,显著高于肺部上叶病灶的诊断成功率( P< 0.05)。超声探头位于病灶的诊断成功率为 85.29%,显著高于超声探头偏离病灶的诊断成功率( P< 0.05)。结论:超声探头引导下经支气管活检诊断周围型肺部病变的成功率较高,安全性良好。病灶大小和位置、探头与病灶的位置关系等因素可对诊断成功率产生影响。

  • 标签: 超声 支气管镜 活检 周围型肺部病变
  • 简介:摘要研究微探头超声在儿童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济南市儿童医院消化科胃镜检查发现上消化道隆起病变并行微探头超声检查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儿童上消化道隆起病变超声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共行超声扫查患儿29例,其中异位胰腺12例(41.4%),Brunner腺增生4例(13.8%),囊肿3例(10.3%),十二指肠副乳3例(10.3%),胃腔外压迫2例(6.9%),淋巴瘤2例(6.9%),胃重复畸形1例(3.4%),间质瘤1例(3.4%),平滑肌瘤1例(3.4%)。根据超声探头的检查结果,对其中15例隆起性病变行深挖活检、下治疗并送病理,微探头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3.3%(14/15)。结论微探头超声对儿童常见的上消化道隆起病变具有良好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作用,并可指导临床行下治疗。该项检查应用于儿童安全可靠。

  • 标签: 儿童 微探头超声内镜 上消化道隆起病变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行外科手术的13例胰癌(≤2 cm)患者,EUS分型中肿瘤狭窄型(A3型)占大多数,而单纯扩张型(B型)及间质肿瘤型(C型)较少。EUS对胰癌的分型可为未来胰腺癌的处理提供一定诊治思路。

  • 标签: 小胰癌 超声内镜 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