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总结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实施人工关节置换的治疗效果.对19例20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施行人工关节置换.经6个月至2年随访,术后无1例出现感染、假体断裂,术后3个月17例恢复正常行走;仅有1例发生假体松动下沉和1例发生肢体肿胀,近期效果良好.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较好的方法.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髋关节 人工关节置换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膝骨关节炎膝内翻畸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人工关节置换进行3个月~6年的随访,手术的假体均使用后稳定型人工膝关节,并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手术优良率为95%,忠者术后在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各种产发症的发生率低。结论:关节置换是治疗膝骨关节炎膝内翻畸形的有效方法,中应注意膝周软组织平衡的重要性,术后应加强功能康复训练。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 骨性关节炎 膝内翻 软组织平衡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治疗效果经过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已经得到充分的肯定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可靠的治疗手段。人工关节置换主要目的是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本文探讨了髋关节疾病的发病特质,并就老年人人工关节置换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做了详细的分类和归纳,为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的护理提供指导。

  • 标签: 髋关节人工置换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关节置换护理经验。方法对2003年2月到2006年1月53例髋关节置换患者采用术前后心理护理、患肢主动、被动运动功能锻炼、康复指导等护理方法对关节置换患者进行护理。结果通过护理改善了护患关系,确保病人利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早期离床、功能锻炼是护理必须遵循的原则。

  • 标签: 髋关节置换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背景:关节置换中的髌骨表面置换仍有争议。我们旨在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来评估应用这一技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搜集对比关节置换中施行与不施行髌骨表面置换的随机对照研究资料,对其进行荟萃分析。其中有意义的结果包括:再手术的例数、术后膝前疼痛的出现以及各种膝关节功能指数的改善。结果:共分析了10项1223膝的研究结果。在中施行髌骨表面置换研究结果中(研究间异质性评价,p〈0.01;Ⅰ^2=60%)再手术风险减少了4.6%(95%可信区间,1.9%~7.3%),意味着施行22例髌骨表面置换(95%可信区间,14~52个髌骨)才能防止1例再手术。髌骨表面置换使术后出现膝前疼痛的绝对风险减少了13.8%(95%可信区间,6.4%~21.2%),意味着施行7例髌骨表面置换可防止1例术后膝前疼痛的发生。对膝关节各种指数的改变仅有4项研究提供了足够的定量分析资料;基于这4项研究,膝关节评分平均数的改善没有显著性差异(标化均数差值为0.03;95%可信区间;-0.50~0.56)。结论:现有证据显示髌骨表面置换降低了关节置换后再手术和出现膝前疼痛的风险。尽管研究资料的数量有限,但本结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此外,仍需要精心设计的随机研究来进一步证明这一观点。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Ⅰ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髌骨表面置换 全膝关节置换 荟萃分析 术中 术后再手术 可信区间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置换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及假体置换的方法.方法在48例不同原因导致的髋臼缺损行关节置换中,分别采用颗粒性或结构性植骨技术重建髋臼及骨水泥或非骨水泥髋臼杯置换.结果48例均获得随访,平均28个月.X线显示髋臼植骨处均获愈合,无明显骨吸收及假体移位、松动现象.先髋术前Harris评分33.0~51.0,术后67.0~87.0,人工股骨头置换后翻修术前Harris评分37.0~53.0,术后72.0~91.0,髋翻修术前Harris评分38.0~49.0,术后69.0~88.0,扁平髋术前Harris评分43.0~61.0,术后77.0~89.0.结论在髋臼缺损的关节置换中,颗粒压配植骨具有髋臼覆盖性良好、植骨愈合快、临床应用可靠等优点.当髋臼覆盖小于70%时,应用结构性植骨,并尽量选用自体骨材,髋臼假体则以非骨水泥型假体为首选.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臼 骨重建
  • 简介:随着医学科学和社会的发展,高龄患者骨关节置换麻醉日益增多,高龄患者由于自身的生理改变及伴随的疾病,对麻醉的要求也更高,同时骨关节置换有时出血较多,如何做到保障患者的安全,同时针对减少出血,节约血源,是此类麻醉的关键,现将我院2002年至2004年73例高龄患者下肢骨关节置换的麻醉管理报告如下:

  • 标签: 置换术 骨关节 麻醉 下肢 高龄患者 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置换均衡双下肢长度的临床意义和手术设计.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4年获得随访的单侧关节置换手术病例48例,采用骨水泥型假体12髋,混合型假体36髋,术前双下肢等长30例(含股骨颈骨折患者),10例患肢长度短缩10~2.0cm,6例短缩2.0~4.0cm,2例短缩4.0~6.0cm.通过术前肢体长度测量及X片测量制定手术方案,选择假体、预估颈长和截骨平面;中正确磨削髋臼,寻找最佳旋转中心,结合透视及特殊试验修正截骨平面,调节假体颈长,达到均衡双下肢长度的目的.结果全部病例采用Harris评分,优30例,良12例,中4例,差2例.术前等长30例中术后出现5例手术侧延长1.0~2.0cm,1例延长2.5cm.术前不等长的18例中,术后恢复等长10例,6例手术侧延长1.0~2.0cm,2例术前重度短缩的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人术后仍然短缩2.0~3.0cm.术后肢体等长35例Harris评分平均92.3分,术后肢体不等长13例Harris评分平均88.6分.结论关节置换的手术设计.手术技巧以及假体设计等诸多因素影响下肢长度,术后肢体不等长降低了患者的满意度.应重视术前测量及中综合评价方法的运用,重视软组织平衡技术和肢长调节,掌握置换中均衡下肢长度的手术技术,进一步改善手术效果.

  • 标签: 髋关节 置换 下肢长度
  • 简介:关节假体置换并不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但肩关节假体置换成为临床上可以接受的治疗手段只有将近30年的历史,而关节人工假体置换的发展仅有10几年历史。我院自1980年以来为肩关节结核,肱骨近端肿瘤等患者施以半肩关节置换(肱骨头假体)40余例,但因旋转袖功能丧失、肩关节功能很不理想。1993年秋季,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作者为2例肩胛骨肿瘤患者施以逆置式人工关节假体置换,取得近期效果。

  • 标签: 逆置式 人工 全肩关节 假体 置换
  • 简介:背景:采用国家和地区的关节置换登记系统资料研究初次关节置换的结果。该研究的目的是提供关节翻修的治疗结果,并以再次翻修为终点评估假体生存的预测指标。方法:从1990至2002年芬兰国家关节置换登记系统资料共包括关节翻修2637例,以再次翻修为终点对术后关节翻修的假体生存状态进行分析。生存状态分析包括单变量和多变量统计及适合的诊断模型,以评价相对危险假设。结果:关节翻修术后假体2年生存率为95%(1874膝)(95%可信区间,94%-96%),5年为89%(944膝)(95%可信区间,88%-90%),10年为79%(141膝)(95%可信区间,78%-81%)。多变量回归分析表明,假体生存最显著的预测指标是患者的年龄和初次关节置换后的使用时间(即初次与翻修手术间隔的时间)。第一次翻修的年份和翻修原因也是预测生存率的重要指标。结论.70岁以上的患者、初次关节置换后5年或以上施行翻修以及无髌骨半脱位的患者,预示关节翻修术后假体生存率较好。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的加重(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以及降低治疗(初次关节置换),均可以减少活动量,加上医生可能不愿对老年患者施行手术,使老年患者的再翻修率降低。可信水平:预测性研究,Ⅱ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全膝关节翻修术 系统 预测指标 可信区间 类风湿关节炎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关节置换的优点及适应证.方法用微创技术完成46例关节置换,与随机抽取传统方法完成的46例关节置换病例作比较.结果用微创技术完成的关节置换病例较传统方法完成的病例有创伤小、输血量明显减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快且好的优点.结论(1)微创技术可以完成生物型、混合型、骨水泥型等各种关节置换.(2)微创关节置换应选择新鲜股骨颈骨折或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肢短缩在3cm以内的病例.

  • 标签: 股骨颈 股骨头坏死 关节炎 类风湿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人工髋关节置换是髋关节疾患终末期治疗的有效方法。它能有效地恢复关节功能、解除疼痛,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但当双髋关节同时受累时,是一次置换或双侧同时置换,目前存有争议。因手术时间长、失血多、容易引起伤口感染。但双侧一次手术能减少病人两次手术打击及减轻经济负担。我科在2003年3月~2005年4月,行双侧髋关节置换7例,由于实施了整体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术后无感染、无褥疮形成。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 整体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时间 髋关节疾患 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外侧切口进行关节置换的手术效果。方法97例患者采用外侧切口行置换,术后随访3个月—6年,并以Harris法进行功能评定。结果97例患者手术选用外侧切口,中暴露满意,出血少,三个月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无髋外展无力和髋关节脱位现象。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一例假体松动,一例术后感染,优良率达98%。结论外侧切口进行置换具有入路创伤小,暴露良好,术后并发症少,患肢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髋关节 外侧切口 关节置换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后个髋翻修及效果。方法:于2002年4月~2003年10月对143例股骨头置换后并发疼痛、松动、中心型脱位患者行关节翻修。结果:随访8个月~2年,术后髋关节功能依据Harris评分法,优31例,良9例,中3例,优良率93.02%。结论:本髋关节翻修是治疗人工股骨头置换后并发疼痛、松动、脱位的有效方法,效果可靠。

  • 标签: 股骨头置换术 全髋翻修 并发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翻修性关节置换手术护理的经验,探讨手术室整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术后因髋臼磨损、股骨柄位置不良、感染、脱位、无菌性松动或各种技术因素造成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失败,需要再次手术翻修。对此手术进行手术室整体护理。主要包括熟悉手术步骤,熟练掌握器械的使用方法及用途,严格的无菌技术。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成功。经整体护理,患者均未发生术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熟练的手术配合及有效的手术间管理为翻修性关节置换提供保障。推行手术室整体护理,对于成功实施翻修性关节置换及其术后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翻修 全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室整体护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手术后的护理,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方法对49例人工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进行规范管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进行一对一指导训练,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教会患者康复训练的方法。结果本组49理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生活质量改善,无1例并发症发生,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膝人工膝关节置换后,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时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