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一般偏离份额模型基础上,系统地对模型构建及各个分量内涵进行解析,并根据产业发展阶段各分量的变化情况,将产业升级划分为四个阶段。以温州作为研究样本,浙江为参照区域,运用动态偏离份额模型,结合产业升级内涵,对温州三大产业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产业仍占基础地位,第二产业是主导产业,第三产业较第二产业具有更高的效率。

  • 标签: 偏离份额分析法 动态偏离份额模型 产业升级 竞争力 温州
  • 简介:以2001——2010年全国和新疆的旅游统计资料为依据,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新疆国际旅游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新疆的旅游产业各部门的总体结构基本合理,但是部门的增长势头弱,有大部分部门竞争力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总体上体现了新疆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不强。要增强新疆国际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则必须要加快发展新疆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链的服务体系,加快旅游产品创新升级,扩大国内外客源市场。

  • 标签: 新疆 偏离-份额分析法 旅游产业
  • 简介:本文应用区域分析与规划中的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内蒙古12个盟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各盟市在产业结构与竞争力方面的优、劣势度数量关系,为内蒙古制定未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内蒙古 偏离份额分析法 产业结构 竞争力
  • 简介:偏离-份额分析法对西安市第三产业各个行业与陕西省比较分析,得出各行业在产业结构和竞争力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信息,从而提出相应的建议。

  • 标签: 偏离-份额分析 产业结构 竞争
  • 简介: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宁波产业结构及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结合宁波三次产业比重变化指出了宁波产业结构目前存在的问题,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角度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的建议。

  • 标签: 宁波 产业结构 偏离-份额分析法
  • 简介:经济增长总是伴随结构的变迁,结构变迁推动着经济增长。地区产业的动态发展可以体现在产业结构的优化过程中。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浙江省为参照系,对杭州市三次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得出杭州市在产业结构与竞争力方面的优、劣势及数量关系,从产业结构高端化的角度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的建议。

  • 标签: 杭州 产业结构 偏离-份额分析法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产业同构是否符合长期健康经济发展要求,以及是否为经济发展必然阶段,本研究采用份额偏离分析法对陕西省三次产业结构进行了详细分解,包括地方增长份额偏离部分(Nj)、产业结构的偏离部分(Pj)、以及地区竞争力的偏离部分(Dj)。通过深入研究这三个部分的数值及其正负属性,能够量化评估陕西省三次产业的竞争力和结构适配性,有助于深入剖析和分析陕西省各级行政区产业的同质性。这将为陕西省产业构成的优化提供有益建议和参考。

  • 标签: 偏离份额分析法 区域产业同构
  • 简介: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法,以2007年为基期,2011年为末期,分析了新疆工业行业的34个部门,并以全国同一时间点的工业行业部门作为参考对象,分析份额分量、产业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以及总偏离分量,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新疆工业与全国工业的差异,近几年新疆工业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根本上并未改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 标签: 偏离-份额分析法 工业行业 产业竞争力 产业发展
  • 简介:通过分析“十一五”期间和“十二五”初期广东省和深圳市GDP数据,运用偏离份额法对深圳市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发现该时期深圳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相对于全省速度增加。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规模扩大,竞争力提高;第二产业规模缩小,但竞争力提高,第一产业仍呈负增长。在对三次产业主要行业的分析中,更具体地发现各行业的发展情况。提出“提高第一产业科技含量,优化第二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

  • 标签: 深圳市 偏离份额法 产业结构
  • 简介:文章采用比例性偏离份额模型计算并比较2003—2012年成绵乐发展带各市经济增长的竞争优势和结构优势,并讨论其历年动态演变过程。结果表明:乐山、眉山和雅安竞争优势明显,但结构优势不足;成都和德阳虽不具竞争优势但拥有结构优势;绵阳既不具竞争优势也不具结构优势。根据各市历年经济增长竞争优势和结构优势动态演变过程,归纳划分出5种演变类型。最后,围绕如何充分释放成绵乐发展带发展潜力提出对策建议。

  • 标签: 比例性偏离份额模型 经济增长 区域分量 结构分量 经济发展带
  • 简介:运用份额偏离分析法考察2003~2007年间全国6个不同等级城市组(包括28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增长差异,结果显示:服务业发展速度与城市等级正相关,这主要取决于生产性与消费性服务在高等级城市组(全国性大城市和区域性大城市)具有更快的增长速度,尽管同期公共服务和事业性服务在低等级城市组(地级大、中、小城市)由于基数小而具有相对快的增速;就不同等级城市来说,全国性大城市生产性服务增长尤其迅速,优势明显;区域性大城市生产性和消费性服务增长较快,有一定的优势;省会级城市各项服务业平稳增长,特色不明显;地级城市组虽然公共服务和事业性服务增长较快,但服务业主体——生产性和消费性服务增长缓慢。

  • 标签: 份额偏离分析法 城市等级 生产性服务业 消费性服务业 公共服务业 事业性服务业
  • 简介: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对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总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偏离份额Esteban模型分析方法,以德宏州2007年和2011年两个时间点的18个产业部门为分析对象,并以同时期云南省作为参照,对德宏州的产业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筛选出农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3个产业作为德宏州的主导产业,并对德宏州未来产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 标签: 偏离—份额分析 Esteban模型 主导产业
  • 简介:陕西省政府提出“工业强省”的发展战略,工业已经占到支配和主导地位,特别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工业产业已成为促进陕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技术,分析陕西工业支柱产业的国家增长份额、产业结构效应、竞争效应和配置效应,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工业支柱产业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支柱产业的思路,以供政府参考。

  • 标签: 支柱产业 偏离份额分析 经济效益分析
  • 简介: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计算了天水市1978~1988年、1989~1998年、1999~2008年3个阶段的产业结构演进的数量特征,对产业结构演进特征、结构现状和竞争能力进行了定量分析,认为天水市未来产业调整的方向应该确定为优化第一产业结构,增强第二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 标签: 天水市 产业结构 偏离份额分析法 关中—天水经济区
  • 简介:制造业产业转移是促进京津冀产业转型、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与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份额偏离分析法,对2005.2014年京津冀制造产业转移进行分析,认为具有三个特征:京津冀制造业均在不同程度的增长,但三地制造业结构效应和空间效应表现差异较大;京津冀三地制造产业增长同构现象比较明显,制造业细分产业空间效应表现不同;伴随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河北省承接产业明显,但不同制造业结构效应差异较大,空间效应差异较小。建议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地方政府之间协作机制,多方联合建立承接产业转移园与产业转移示范区,打破京津冀制造产业行业同构导致的资源错配,打造新的京津冀制造产业循环路径与网络,在制造业转移、重组与技术创新中提高企业群体的竞争效率,促使京津冀成为我国制造产业的重要增长极和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先导区域。

  • 标签: 京津冀 产业转移 份额偏差 空间效应
  • 简介:摘要:本文以长春市为例,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别以吉林省和全国为参照区域,利用2010—2015,2015—2020年间的数据,对长春地区的产业结构的优劣现状进行分析,接着采用区位熵的方法分析长春现阶段的主导产业,给予长春市在吉林省内乃至面向全国的主导产业选择提供建议。

  • 标签: 偏离-份额 区位熵 产业结构
  • 简介:通过对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的收集与整合,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2005-2010年我国6个具有代表性的省市高技术服务业竞争力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求科学客观地研究各区域高技术服务业竞争力发展现状。分析结果表明:北京的发展势头是最好的,江苏的后发优势正在凸显,而上海、广东、浙江的竞争力较低,重庆进一步发展高技术服务业也极为重要。最后提出了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一些建议。

  • 标签: 高技术服务业 竞争力 偏离-份额分析法
  • 简介:本文利用偏离份额法,以2001—2006年为考察期,对广东省建筑业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建筑业总体竞争力不足,现有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建筑业的整体发展。

  • 标签: 建筑业 竞争力 偏离一份额法
  • 简介:摘要:植物提取物是引领中草药产品出口的主要产业。巨大的国际市场需求助推中国植物提取物产业发展。但近年来中国植物提取物无论在出口规模还是在出口金额上都有所波动,不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此篇文章梳理与分析了2011-2022年我国植物提取物的出口规模,对恒定市场份额模型进行运用,找出我国植物提取物出口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分解以及量化,探究其产生波动的具体原因。结果显示,中国植物提取物出口的竞争力效应为正效应,产品结构效应为负效应,说明中国植物提取物出口增长及方向与美国结构调整不同步。

  • 标签: 植物提取物 对美出口 中药国际化
  • 简介:到目前为止,所有以偏离系数为特征的价值转形模型都忽视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作为这些模型的解的偏离系数有可能总是等于1。实际上,在任何一个合理设置的偏离系数转形模型中,只要假定“两个总量相等”,即整个社会全部产品的生产价格总量等于价值总量以及平均利润总量等于剩余价值总量,则所有的偏离系数都将等于且只能等于1,从而,所有产品的生产价格都必然等于相应的价值。因此,价值转形是一种“伪转形”,价值转形问题是一个伪问题。

  • 标签: 价值 生产价格 偏离系数 价值转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