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转化时间生物学是时间生物学的发展方向,夜班者健康调控是转化时间生物学领域的重要课题。夜班者人体生物节律与昼夜环境节律"失同步",而出现复杂的生物钟健康问题,目前,主要发现的问题是:睡眠与觉醒对应生物钟健康关系紊乱,导致睡眠健康问题,消化系统紊乱、

  • 标签: 转化时间生物学 人工智能 夜班
  • 简介: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人工生物型硬脑膜DuraGen^TM植入后的转归过程。方法将DuraGen^TM修补于15头实验猪右侧硬膜缺损处,左侧作为对照。在修补后1、3、6个月分别处死5头实验猪,行大体标本、光镜和电镜检查,观察人工生物型硬脑膜修补对硬脑膜缺损的作用。结果新生自体纤维组织逐步建立于植入物内.形成一个由新生纤维组织和植入物支架组织交织在一起的中间态结构。新生纤维组织逐渐增加,植入支架结构逐步吸收并最终被新生纤维组织所替代。结论人工生物型脑膜DuraGen^TM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是目前理想的硬脑膜修补材料。

  • 标签: 硬膜 生物敷料
  • 简介: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的多发病,约占脑血管病的75%.其发病原因多由于颅内供应脑组织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性改变,使血管腔狭窄,最终完全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域的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其发病率、病死率、病残率及复发率都很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而且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脑梗死的发病率随之增加,用于治疗这一疾病的费用也将随之增加;据统计,全球每年因脑卒中花去的费用高达1000亿美元,其中脑梗死占很大比例.因此,尽快找出既经济又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迫在眉睫,这不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而且还会带来相应的社会效益.目前,对于脑梗死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溶栓、降纤、抗凝、扩血管以及神经细胞营养等,笔者运用药物经济学中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用于治疗脑梗死的4种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选择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标签: 成本-效果分析 脑梗死 临床应用 药物 脑血管病 病理性改变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的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25个置换节段,其中单节段15例,双节段5例。应用JOA17分法评价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神经功能状况,并作统计学检验。观察末次随访时颈椎侧位X线片上假体与椎体的相互位置关系以及假体所在椎间隙的活动度。结果所有病人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5个月。病人术后症状有明显缓解,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0.4分上升至术后平均15.2分。术后随访未见有假体松动、下沉和周围骨化融合,置换间隙前屈后伸活动范围平均为(4.8±1.7)°。结论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早期临床效果良好,能达到确切的稳定性和部分的活动度保留。

  • 标签: 颈椎病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Bryan假体
  • 简介:目的探讨自体膜联合人工硬脑膜补片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85例患者,按一期硬脑膜修补方式分为自体膜修补组(甲组33例)、人工硬脑膜修补组(乙组16例)和自体膜联合人工硬脑膜修补组(丙组36例),对二期颅骨修补过程及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丙组分离皮瓣出血量较甲组平均减少70ml(P〈0.05),手术时间平均减少30min(P〈0.05),二期术后癫痫的发生率少于甲组、乙组(P〈0.05),术后感染、皮下积液方面三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自体膜修补联合人工硬脑膜补片安全、有效,并能降低二期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自体膜 人工硬脑膜 颅骨缺损
  • 简介:目的:了解ICU护理人员对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知识、态度的情况,分析护理人员知识得分和态度得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8所“三甲”医院ICU中为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的148名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调查对象的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知识平均得分为(51.55±18.21)分,73.7%的护理人员得分低于60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ICU工作时间〉5年的护士其知识水平高于在ICU工作时间〈1年的护士沪〈0.05)。②调查对象对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的态度整体较好,年龄〉30岁、工作时间〉10年的护理人员态度更好些(P〈0.05)。③调查对象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的知识得分与态度得分无相关性(r=0.077,P=0.351)。结论:应注意引导护士积极的工作态度,为护士提供分层次、多样化的继续教育途径,丰富护士的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知识,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 标签: 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 吸痰 护理人员 知识 态度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低成本增强现实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治疗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采集17例高血压脑出血拟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患者头颅CT数据,运用3D—slicer免费软件进行虚拟现实重建并设置标记物后,将重建图片导入智能手机,应用相机功能程序进行头皮与重建图片准确融合,精确描画脑内血肿体表投影,实现增强现实技术,个体化选择手术入路,进而在神经内镜辅助下行脑内血肿清除手术。结果运用低成本增强现实技术1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可成功完成脑内深部血肿穿刺,并经神经内镜观察证实到达目标部位。结论低成本增强现实技术可以为高血压脑出血的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定位指导。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增强现实 智能手机 神经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