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抑制E钙粘蛋白(E-cadherin)的表达,研究其是否调控乳腺细胞凋亡。方法向乳腺细胞MCF-7转染E-cadherinsiRNA并应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及WesternBlot验证siRNA的效果。CCK-8实验研究E-cadherinsiRNA对MCF-7药物敏感性的影响。Annexin-V实验研究E-cadherinsiRNA对MCF-7凋亡的影响。WesternBlot研究E-cadherinsiRNA对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RT-PCR证明,转染E-cadherinsiRNA的实验组MCF-7细胞中的E-cadherinmRNA表达量较转染negativecontrol组的阴性对照组明显减低。WesternBlot证明,实验组MCF-7中的E-cadherin蛋白表达量较阴性对照组减低。CCK-8实验发现实验组的MCF-7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低于阴性对照组。Annexin-V实验提示实验组MCF-7凋亡率较阴性对照组降低。转染E-cadherinsiRNA后MCF-7中死亡受体4(deathrecptor4,DR4)蛋白的表达量低于阴性对照组。结论在MCF-7中,E-cadherinsiRNA能通过抑制DR4的表达,进而抑制癌细胞的凋亡。

  • 标签: 乳腺癌 E钙粘蛋白 凋亡 远处转移
  • 简介:乳腺是危害女性健康最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乳腺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其病理类型和基因表达在不同个体异质性较大,对治疗的应答也各不相同,这些问题已成为乳腺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热点.微小RNAs(miRNA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长约18~22nt的单链、非蛋白编码RNA,具有转录后基因调控的功能,能够调节细胞增殖、凋亡以及分化等多种生物学过程.

  • 标签: 人乳腺癌细胞株 MDA-MB-231 骨形成蛋白 过表达 生物学过程 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研究肝X受体激动剂TO901317对乳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0,10,20,40μmol/L)TO901317处理MCF-7和MDA-MB-231两种乳腺细胞不同时间(0,12,24,48h),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33342染色及流式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进一步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3等的表达。结果:随着TO901317处理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对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凋亡现象逐渐明显。进一步通过Westernblot检测发现,TO901317可下调Bcl-2蛋白表达,促使凋亡蛋白Bax和cleaved-Caspase3表达增多,进一步证实TO901317促进两种乳腺细胞凋亡。结论:TO901317能促进MCF-7和MDA-MB-231两种乳腺细胞凋亡。

  • 标签: TO901317 人乳腺癌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抑制A2细胞中Wnt-1基因表达,探讨Wnt-1基因在A2细胞中的作用。方法siRNA转染A2细胞,RT-PCR和Westernblotting测定Wnt-1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转染siRNA后,实验组(Wnt-1组)对应靶基因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均有明显降低。结论Wnt-1特异性siRNA能有效干扰A2细胞内其相应基因的表达,细胞增殖能力下降。

  • 标签: 人肺腺癌细胞株A2 Wnt-1 siRN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8种腺癌细胞中常见肿瘤相关基因突变,为胰腺癌基础研究中选择合适的细胞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8种腺癌细胞(AsPC-1、BxPC-3、Capan-1、Capan-2、MIA PaCa-2、PANC-1、Patu8988和T3M4,均购自美国模式培养物集存库),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113个肿瘤相关基因突变情况,结合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突变基因进行功能分析。结果二代测序结果显示,8种腺癌细胞中共确定36个基因、79个位点发生突变。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肿瘤蛋白P53(TP53)、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基因(CDKN2A)和胰腺癌缺失基因(DPC4/SMAD4)在8种胰腺癌细胞中的突变率分别为87.5%(7/8)、100.0%(8/8)、50.0%(4/8)和37.5%(3/8)。AsPC-1和Capan-1细胞中同时存在上述4个基因的突变,BxPC-3细胞是KRAS野生型胰腺癌,CDKN2A基因在AsPC-1、Capan-1、Capan-2和Patu8988细胞中检测到突变,而DPC4/SMAD4在AsPC-1、Capan-1和T3M4细胞中发生突变。其他发生率较高的突变基因包括AT丰富结合域1A(ARID1A)基因(AsPC-1、Capan-1、Capan-2、MIA PaCa-2和T3M4发生突变)、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BP)基因(Capan-1、Capan-2、MIA PaCa-2和T3M4发生突变)、NOTCH1(BxPC-3、Capan-2、MIA PaCa-2和T3M4发生突变)、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AsPC-1、Capan-1和Patu8988发生突变)和E1A结合蛋白P300(EP300)基因(BxPC-3、MIA PaCa-2和T3M4发生突变)。突变基因功能主要涉及Ra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细胞周期调控、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NOTCH信号通路、染色质重塑复合物家族、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DNA损伤修复、Hedgehog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等。结论8种胰腺癌细胞具备腺癌组织的基因学特征,不同细胞具有不同的基因突变特点,实验研究中应根据不同细胞的基因突变情况合理选择细胞并分析研究结果。

  • 标签: 胰腺癌 细胞株 基因突变 二代测序
  • 简介:目的构建针对骨保护素(OPG)基因的一个载体编码三条短发夹RNA(shRNA)的真核表达质粒,观察其对MDA—MB-231乳腺细胞OPG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3个针对OPG基因的RNA干扰(RNAi)位点,分别设计合成3对编码相应shRNA的DNA单链,每对单链连接形成双链后分别与线性化载体pGenesil-1.1、pGenesil-1.2、pGenesil-1.3连接形成pGenesil-1.1-shRNAl、pGenesil-1.2-shRNA2、pGenesil-1.3-shRNA3,对以上重组载体反复酶切连接,构建成重组质pGenesil—1.1—1.2-1.3-shRNA1-shRNA2-shRNA3,酶切鉴定和测序无误后,将该质粒转染MDA—MB一231细胞,以G418加压筛选,对转染细胞行单克隆化,稳定转染细胞行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确定其对OPG基因表达抑制作用。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LD分析法。结果成功构建了pGenesil-1.1—1.2-1.3-shRNA1-shRNA2-shRNA3重组质粒;以该质粒稳定转染MDA—MB-231细胞后其OPG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Ai对OPG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率分别为91%和73%。结论本研究构建了针对OPG的一个载体编码3条shRNA的真核表达质粒,通过RNAi抑制了MDA—MB-231细胞OPG基因表达,为进一步深入探讨肿瘤细胞自身OPG表达在乳腺骨转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相关实验基础。

  • 标签: 乳腺肿瘤 骨保护素 RNA干扰 MDA—MB-231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霉素诱导的MCF-7耐药细胞(MCF-7/Adriamycin,MCF-7/ADR)中转运RNA及其来源片段(tRNA-Derived small RNAs,tDRs)表达谱变化,筛选出调控乳腺阿霉素耐药的tDRs。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检测MCF-7/ADR细胞的tDRs表达谱,筛选差异表达tDRs。基因本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对差异tDRs进行生物学通路分析。细胞凋亡实验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转染后细胞凋亡能力和凋亡相关基因。两两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MCF-7/ADR细胞中73条tDRs存在差异(差异倍数>2,P<0.05)。生物学分析示tDRs的主要功能及通路和肿瘤相关,尤其是上调的tDRs(tRF-58-75-Ala-AGC-1,tRF-58-75-Ala-AGC-5,tRF-58-75-Pro-AGG-1-M7和tRF-59-76-Tyr-GTA-4)与细胞凋亡关系密切。转染tRF-58-75-Ala-AGC-1抑制剂后,MCF-7/ADR转染组细胞凋亡率高于阴性对照组[(83.34±1.95)%比(71.12±5.01)%,t=3.937,P<0.05];MCF-7/ADR转染组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 mRNA表达水平低于阴性对照组(0.58±0.23比1.00±0.05),t=3.025,P<0.05);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7、9 mRNA表达水平高于阴性对照组(1.29±0.11、1.50±0.16、1.22±0.07比1.00±0.05,t=4.226、5.296、4.174,P<0.05)。结论MCF-7/ADR细胞的tDRs表达存在差异。

  • 标签: 转运RNA 阿霉素耐药 乳腺癌
  • 简介:目的:探讨癌细胞内GSH浓度在肿瘤细胞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马来酸二乙酯(DEM)处理乳腺耐药细胞MCF-7/ADM3小时,以消耗其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MTT法检测DEM处理前后MCF-7/ADM细胞对ADM耐药程度的变化,并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同步检测其细胞内GSH的消耗程度,分析细胞内GSH浓度的变化与MCF-7/ADM细胞对ADM耐药程度变化间的相关关系.结果:0.1umol/LDEM使细胞内GSH浓度减少37.4%(P<0.01);ADM亦使细胞内GSH含量呈ADM浓度依赖性的下降;DEM与ADM合用时,GSH浓度显著下降,其下降程度大于DEM和ADM单独应用之和.随着细胞内GSH数量的减少,MCF-7/ADM细胞对ADM的敏感性增强、耐药性下降(P<0.01).结论:DEM耗竭细胞内GSH的作用与ADM有协同效应,耗竭细胞内GSH可部分逆转乳腺MCF-7/ADM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马来酸二乙酯 阿霉素 耐药 MCF-7/ADM细胞 GSH含量
  • 简介:目的通过基因芯片筛查,以期发现胰腺癌新的纯合子缺失基因。方法应用Affymetrix公司的GeneChip^RHumanMapping100KMappingmicroarray芯片,检测AsPC-1、BxPC-S等共21人类胰腺癌细胞的纯合子缺失区域,筛选这些区域中可能与胰腺癌发生和发展有关的基因,用PCR扩增方法验证。结果21腺癌细胞共计发现60个纯合子缺失区域,以9p21.S出现的频率最高,达47.6%(10/21)。其中25个区域无已知基因,其余区域含有1~4个候选基因。选择26个可能与胰腺癌发生发展有关的基因,行42个PCR反应,35个反应无条带出现,证实为纯合性缺失,芯片的准确度为83.3%。结论应用高解析度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芯片检测到胰腺癌新的纯合子缺失位点,为今后进一步发现新的胰腺癌抑癌基因提供线索。

  • 标签: 胰腺肿瘤 基因 纯合子 多态性 单核苷酸
  • 简介:盐霉素是一种从白色链丝菌培养物中分离提取的聚醚类离子载体型抗生素,它广泛应用于畜禽类动物鸡球虫病的防治,并且还能作为饲料添加剂以促进畜禽的生长。最近新发现盐霉素具有特异性抑制肿瘤干细胞的作用。目前盐霉素钠的价格只是盐霉素的十分之一,但两者在抑制肿瘤细胞和肿瘤干细胞方面的异同却未见文献报导。本研究以乳腺细胞MCF-7及其干细胞为模型,通过SRB实验对盐霉素及其钠盐的细胞毒性进行了评价和比较。首先,通过流式细胞仪从MCF-7细胞中分选得到了SP细胞;然后用乳腺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物CD44~+/CD24~-对SP细胞进行了鉴定;最后,分别测定了盐霉素和盐霉素钠对分选得到的肿瘤干细胞和肿瘤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率。结果表明,与乳腺细胞相比较,盐霉素和盐霉素钠对肿瘤干细胞均表现出了更强的抑制作用,在同样的给药浓度下,盐霉素和盐霉素钠对肿瘤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的抑制作用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本研究结果提示,在抑制肿瘤干细胞的相关研究中,可以用盐霉素钠替代盐霉素而不会影响抑制效果。

  • 标签: 盐霉素 盐霉素钠 肿瘤干细胞 人乳腺癌细胞MCF-7
  • 简介:目的观察茶多酚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ells,CIK)杀伤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和诱导癌细胞(SGC-7901)凋亡和死亡的作用.方法在体外用不同浓度的茶多酚与人CIK细胞和SGC-7901细胞共同作用,然后测定人CIK细胞杀瘤活性和对肿瘤细胞的作用.用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分别与培养的SGC-7901细胞作用1~8小时后,弃含有茶多酚的培养液再继续培养24小时,然后测定其死亡和凋亡数,用CIK细胞作对照组.结果茶多酚浓度400mg·L-1,作用CIK细胞4小时后能明显增强CIK细胞的杀伤肿瘤细胞活性,与未诱导组和其它浓度组相比P<0.01;CIK细胞对经茶多酚处理后的SGC-7901细胞杀伤活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各种浓度的茶多酚分别与CIK和SGC-7901细胞作用1~8小时,弃诱导液再继续培养24小时后,均能诱导其死亡和凋亡,在茶多酚浓度400mg·L-1、诱导时间4小时时最明显;同一浓度的茶多酚诱导SGC-7901死亡和凋亡率明显高于CIK细胞对照组.结论茶多酚在一定浓度时能明显提高CIK细胞对肿瘤的杀伤活性;经茶多酚处理的SGC-7901细胞更易被CIK细胞杀伤.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浓度和时间内茶多酚能诱导SGC-7901死亡和凋亡,有效浓度内对CIK细胞细胞毒性.

  • 标签: 茶多酚 人胃癌细胞株 CIK细胞 抑瘤活性 凋亡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可以调控微小RNA(microRNA)生成的RNA结合蛋白Lin28在不同分化程度胃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了Lin28对胃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RT-PCR法在RNA水平检测Lin28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分析Lin28蛋白和细胞角蛋白18(CK.18)在细胞中的共表达情况,分别应用RNA干扰技术敲减Lin28,及细胞转染技术过表达Lin28,比较Lin28表达水平变化前后细胞周期调控相关蛋白的变化情况.碘化丙啶(propidiumiodide,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Lin28在高分化胃腺癌细胞MKN28中的RNA和蛋白水平均低表达,而在低分化胃腺癌细胞MKN45中均高表达:Lin28与肿瘤干细胞的常见标志物CK-18共表达于极少数胃癌细胞中;敲减了Lin28的MKN45细胞S期则明显增加,而G1期比对照组相应地减少。相反,Lin28过表达导致S期明显减少,而G1期比对照组相应增加。Westernblot检测发现,敲减了Lin28的MKN45细胞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蛋自发生明显的上调,抑制其活性的蛋白p21和p27水平降低;而MKN28获得Lin28后,CDK2水平有所下调,p21和p27表达水平上调。结论:Lin28参与胃癌细胞分化和细胞周期相关的调控,且对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1/CDK2,p27/CDK2也发挥着一定的调节作用。

  • 标签: Lin28 胃腺癌细胞 细胞周期 人细胞角蛋白18
  • 简介: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乳腺MCF-7细胞的增殖、分化功能及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影响。方法ART作用乳腺MCF-7细胞后,采用MTT(四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功能,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的改变,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相分布及细胞凋亡率。统计学分析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ART对乳腺细胞MCF-7有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抑制作用增强(P〈0.05),呈浓度依赖及时间依赖,并可导致细胞形态和结构的改变,抑制MCF-7细胞增殖,阻滞MCF-7细胞于S期和G2/M期。6μmol/L和8μmol/LART诱导MCF-7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15%和8.43%。结论ART可导致MCF-7细胞形态的改变,抑制MCF-7细胞增殖和生长,阻滞MCF-7细胞于S期和G2/M期,并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 标签: 青蒿琥酯 乳腺肿瘤 细胞周期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组织对其细胞雄激素受体的生物学作用分子机制。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R表达情况,利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检测Nanog表达结果。结果:在肿瘤组织中雄激素共刺激因子雄激素受体(AR)可能是各型乳腺治疗的新思路和新靶点;在肿瘤组织中雄激素共刺激因子例如ARA70和SRC等存在高表达的现象。结论:Analog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组织细胞的分化、转移和对新辅助治疗预后呈正相关,为揭示乳腺细胞生物学活性机制提供证据,为后续乳腺靶向治疗精准靶点选择。

  • 标签: 乳腺癌 组织 细胞株雄激素受体 生物学作用 分子机制
  • 简介:目的研究三元复合因子Net转染腺癌细胞BxPC后的表达状态及对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2000将重组人pEGFP—Net质粒和空质粒pEGFP转染腺癌BxPC3细胞,建立稳定高表达Net的细胞系。应用MTT、流式细胞仪等方法检测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应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Net及c—fos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BxPC3细胞低表达Net,转染pEGFP-Net后稳定高表达Net,并抑制c-fos的表达。转染pEGFP—Net的细胞生长缓慢,转染后第3、5、7天的抑制率分别为38.8%、55.3%、56.9%,显著高于空质粒转染组的5.1%、12.4%、8.6%(P〈0.05);G0/G1期细胞占(61.8±5.7)%,显著高于空质粒转染组的(45.1±3.4)%。结论三元复合因子Net能抑制腺癌BxPC3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fos表达有关。

  • 标签: 胰腺肿瘤 三元配合物因子类 NET c—fos 细胞增殖
  • 简介: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腺癌细胞SWl990体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胰腺癌SWl990细胞,用氧化苦参碱处理SWl990细胞后,采用MrIYr法检测细胞增殖;通过细胞黏附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黏附、迁移及侵袭能力;RT-PCR法检测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VEGF蛋白的含量。结果氧化苦参碱呈剂量和时问依赖性抑制SWl990细胞的增殖。2mg/ml氧化苦参碱处理SWl990细胞1h后,细胞的体外黏附抑制率为(35.23±8.56)%;处理24h后,细胞的过河时间为(65.46±4.25)h,较对照组的(34.50±4.12)h显著延长(P〈0.05);穿膜细胞数为(91.9±9.6)个,较对照组的(144.24±17.2)个显著减少(P〈0.05);细胞VEGF、MMP-2mRNA的表达及VEGF蛋白的分泌量均显著下调[0.5154±0.063比O.8174±0.054,0.3434±0.072比0.650±0.068,(265.50±5.45)pg/ml比(441.064±16.70)pg/ml,P值均〈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可能通过抑制MMP-2和VEGF表达进而抑制胰腺痛SWl990细胞的增殖、黏附、迁移及侵袭能力。

  • 标签: 胰腺肿瘤 氧化苦参碱 肿瘤侵润 肿瘤转移
  • 简介:图5 5×10-7M的As2O3作用于MGC-803细胞24h后,5×10-7、10-6M的As2O3处理12~48h的MGC-803细胞经Fcm检测,10-6M浓度的As2O3分别处理培养生长良好的MGC-803细胞6、12、24、48h

  • 标签: 三氧化二砷诱导 凋亡研究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对癌细胞凋亡指数(AI)、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糖蛋白(PgP)几项指标在乳腺患者预后影响的作用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根据2005年至2010年我院的80例乳腺患者石蜡包埋病理标本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的乳腺细胞凋亡指数(AI)及PCNA、PgP相关基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乳腺细胞凋亡的特征为,染色质在细胞核上,颜色棕黄,部分凋亡细胞核会缩小,核膜处于完整状态。此次研究中有7例没有出现凋亡,73例有不同程度凋亡,凋亡率是91.2%。此次研究中共出现了54例凋亡指数介于0到0.21的病例,其中有4例淋巴结转移;还有26例的凋亡指数介于0.25到0.57,其中有三例属于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率是78.6%。P糖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8.7%。结论肿瘤发病和细胞凋亡、增殖有直接联系,PCNA蛋白表达和组织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关系紧密,PgP在乳腺组织存在表达,该指标和患者生存期有关系,因此可以将AI、PCNA、PgP作为乳腺预后诊断指标。

  • 标签: 乳腺癌 细胞凋亡指数(AI) PCNA P糖蛋白
  • 简介:目的:观察粉防己碱(Tet)对癌细胞7402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以癌细胞7402为研究对象,应用MTT比色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Tet的细胞抑制效应;应用克隆形成实验观察Tet对7402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测定照射后7402细胞细胞周期的再分布并观察Tet能否去除放射引起的细胞周期阻滞;Westernblot检测CyclinB1、Cdc2和Cdc25C磷酸化形式的表达水平;细胞分裂指数实验观察Tet对照射后细胞分裂指数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Tet作用于肝癌7402细胞24h后,其细胞毒性呈剂量依赖性。Tet(0.5μg/ml)能明显降低放射后7402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其放射增敏比(SERDq)为1.76。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照射明显导致7402细胞G2期阻滞,Tet能够去除放射引起的7402细胞G2期阻滞。Westernblot显示细胞在受到X射线照射后,CyclinB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Cdc2和Cdc25磷酸化形式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分裂指数也明显降低;经Tet处理后,CyclinB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Cdc2和Cdc25磷酸化形式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分裂指数则增高。结论:Tet对7402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et去除放射引起的G2/M期阻滞有关。

  • 标签: 粉防己碱 放射增敏 G2/M期阻滞
  • 简介:目的研究金雀异黄素(GEN)对癌细胞系(SW480)细胞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细胞计数法MTT法、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GEN对体外培养的SW480细胞的生长抑制以覆COX2表达的影响。结果GEN对体外培养SW480细胞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效应且呈剂量-效应的依赖关系,当50μmol/LGEN作用SW480细胞24h,抑制率达28%。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GEN处理后的SW480细胞COX2表达下降。结论CEN对体外培养SW480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CEN通过下调SW480细胞COX2蛋白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

  • 标签: 结肠癌 金雀异黄素 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