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河流、湖泊、海湾说明中国现代革命文化、20世纪30年代京派文化和海派文化的特征,并以河流中的鱼、湖泊中的鱼和海湾中的鱼比喻革命文学京派文学和海派文学。上述三种文学同时也体现着中国新文学的三种基本的文学形态,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是在这三种不同文学形态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补充的关系中变化和发展的。

  • 标签: 革命文学 京派文学 海派文学
  • 简介:文化诗学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体现的是一种新历史观,强调的是审美阐释和文化阐释的辩证综合.文化诗学方法的出现为中国现代文学流派的研究提供了特殊性和可能性.本文即尝试运用这一方法对京派和海派文字给以新的观照和解读.

  • 标签: 文化诗学 京派 海派 审美 文化
  • 简介:摘要:京派文学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活跃于北方城市作家群,以沈从文、废名等人为代表的,区别于当时主流左翼文学,主张脱离政治和社会,回归田园乡村,以小说和散文创作为主,后经汪曾祺等人继续发扬,与乡土文学实现融合,不断焕发出新的时代元素。21世纪以来,文学界风气日趋宽松,对于京派文学的认识观点也在不断发生转型,学术界由传统的政治视角转向文本、作家群,研究领域日趋多元化。本文分三部分对京派文学进行分析,并以沈从文这一京派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散文《湘行散记》为视点展开研究。

  • 标签: 京派 沈从文 乡土文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7-28
  • 简介:所以当沈从文的《文学者的态度》和《论,所以沈从文在反对文学的,即是认定沈从文的《文学者的态度》是一篇

  • 标签: 严肃文学 京派海派 文学观
  • 简介:在审美视角下,朱光潜与其他京派作家在审美思想、审美眼光、审美批评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重大差别。从审美思想看,具体表现为情趣主义和趣味主义的不同;从审美眼光看,是通达的眼光与“乡下人”眼光的不同;从审美批评方面看,是逻辑式批评与印象式批评的不同。从审美角度辨析和检视朱光潜与京派文学群体的歧异性,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朱光潜美学思想复杂性的深刻认知,而且可以夯实中国现代美学的细部研究及基础研究。这一歧异性更能够突显朱光潜重“情趣”的直觉论美学及“人生艺术化”美学主张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 标签: 审美视角 朱光潜 京派文学 歧异性
  • 简介:现代文学史上的京派小说,出自一群追求文学独立品格的作家之手.他们精心建构意象作为小说写作的特殊手段,隐退故事,淡化情节,虚化人物,浓郁氛围,使小说脱出纪实巢臼,凸现具有独特审美品格的写意特征,对小说的现代转型产生很大影响.

  • 标签: 京派小说 意象 写意
  • 简介:京派刊物的创办为京派散文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载体。京派刊物的文人精神和文化品格与京派散文思想具有一致性,纯文学刊物的理想和刊物独特的文化特征,丰富和整合了京派散文的艺术情趣和审美理想,使京派散文创作呈现出独特的文化美学特征。

  • 标签: 京派 刊物 散文 艺术追求
  • 简介:摘要;京派刊物的发展见证了京派作家群的发展,同时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进步。京派虽然不是固定的概念,京派的作家也没有确定的名单,但是在京派的刊物上保持了一些共同点。最重要的是保持了京派始终贯之的“纯文学”概念。京派的散文重视文学超脱实际的人生功用,追求散文表现的超脱实际人生的自足境地,重视散文的审美内核,这种独特性让三十年代的散文大放异彩,同时也为后世散文的形式和内容上提供了更多可塑性和可能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京派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是一个特别的流派,在文学大趋势的面前,它独树一帜,以强烈的审美意识压倒社会意识,不断实验中国小说文体,为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本文将从代表人物与作家队伍、文学理念、时代意义、引领作用四个方面探析京派的历史贡献。

  • 标签: 京派 历史贡献 文学理念 引领作用
  • 简介:京派小说的文本中出现许多重复性的意象,相同的意象有的出现在不同作家的笔下,有的反复出现在同一作家的文本中。京派作品中蕴含丰富的诗性因子,意象设置与古典诗文具有历史传承性,作家善于开掘意象所积淀的文化象征意蕴。因此从作家惯用的独特的单位意象出发.能够更好地寻求对作家独特的精神世界与艺术世界的把握。

  • 标签: 京派小说 意象 古典诗文 文化意蕴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16
  • 简介:并形成了在所求之野的乡土社会背景上对民族文化深层结构中的人性之常、人性之美进行寻租模式的挽歌式创作,正是中国的乡土社会,和在所求之野的乡土社会中对不与世推移的人性之常、人性之美进行挽歌式寻租的创作模式

  • 标签: 京派文学创作 人性寻租 失求
  • 简介:京派研究中始终或隐或显地存在着一个背景,这就是鲁迅。在以鲁迅为背景的研究下,京派作家的文学特点、文化根基、思想追求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这为深入认识研究京派提供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视角,也为言说京派选择了一个最佳衬景,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已有的关于鲁迅与京派的研究成果为京派的研究开辟了一条绵延不止的思路,仍有未研究到或者有待继续深入研究的地方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参与进来。

  • 标签: 京派研究 鲁迅背景 文学 文化 思想
  • 简介:京派文人通常是指20世纪30年代政治中心南移之后,蛰居在北京进行文学创作的文人作家。他们大多是外乡人,文学创作也很少以北京为创作背景,多选择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而老舍是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他的文学作品也都以北京为创作背景,然而在文学史中,很少有学者将老舍归列到"京派"文人麾下。刘勇教授于2005年和2010年发表的两篇论文,都亮出"老舍当之无愧是京派代表"的观点。但从传统意义上的"京派"文人的文学创作与老舍的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可发现老舍的文化归属:他不是京派作家。

  • 标签: “京派” 老舍 文化归属
  • 简介:"人文批评"是现代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与"科学批评"相对的一种趋向,秉有重视文学的审美价值、强调文学的人性表现、自觉与中国传统文论和批评对接等特点。在外延上,现代中国文学中"人文批评"的流变呈现为,自王国维开始发生,周作人承接,由新月派(梁实秋、苏雪林等)继续发展,到京派(李健吾、沈从文、朱光潜等)深入并因国内政治形势变化而中止的一个过程。

  • 标签: 王国维 京派 人文批评
  • 简介: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坛上,京派并未疏离时代、远离政治。他们继承了“五四”传统,努力把启蒙扩展到政治领域,表现出了一种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启蒙政治姿态,以回应政治风雨交加的时代。他们试图以启蒙方式进行民族救亡,“以非政治的途径解决政治问题”,用艺术手段介入时代,而在政治之外寻求通过艺术力量改造社会,救亡图存。

  • 标签: 京派 启蒙政治 政治文化 历史选择
  • 简介:<正>20世纪上半叶,北京的传统派画家大部分聚集在画会和院校之中。社团以中国画学研究会和湖社最早。中国画学研究会赖当时的大总统、能书善画的徐世昌支持于1920年成立,历时近30年,会员曾多达千人,出版有《艺林月刊》,举办成绩展览20余次,并免费培养了一大批青年画家,是兼有画会和艺术教育

  • 标签: 中国画学研究会 湖社 艺术教育 青年画家 徐世昌 能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京派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文学团体,他们是二十至四十年代被称为“右翼”的和当时政治运动相游离的那批作家,一般认为包括周作人、俞平伯、废名、沈从文、凌叔华、肖乾、汪曾祺等。在这几人当中,后面五位主要从事小说创作。“京派”的称谓最初源于他们的政治态度和在民族革命中所处的位置。但京派作家的政治思想并不完全相同。如果说人道主义是京派作家共同维系的早期理想,那也只是说明了他们反封建的态度,实际上他们对人道主义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对未来的选择和对政治的热心程度互为轩轾。直到最近我们还未能完全确定京派到底有多大范围和有哪些具体流派倾向。他们最明显的一

  • 标签: 民族特征 抒情小说 京派作家 沈从文 汪曾祺 周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