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背景:双膦酸盐能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由于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所致的骨骼疾病。目的:探讨双膦酸盐药物致颌骨坏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Medline数据库2003/2011收录的双膦酸盐药物致颌骨坏死的相关综述和论文报告,并分析和探讨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其预防和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病史、辅助检查和专科查体确诊1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应用双膦酸盐药物致颌骨坏死的个案,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了治疗,临床治愈,疗效满意。结果与结论:共纳入双膦酸盐药物致颌骨坏死的相关文献15篇。双膦酸盐药物可以抑制破骨细胞,降低肿瘤细胞引起的骨转移灶的溶骨性破坏。由于在正常骨组织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维持动态平衡,但在口腔治疗过程中,双膦酸盐抑制了颌骨在病损后的破骨细胞的活动,使骨改建的病理生理过程无法完成;造成颌骨尤其是牙槽骨在牙槽手术后骨的修复不能进行,引起经久不愈的感染。

  • 标签: 双膦酸盐 颌骨坏死 骨转移 乳腺癌 齿槽外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该项目位于上海市奉贤区浦星公路9500号,由上海天坛助剂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进行过硫酸盐产品的生产,主要产品包括过硫酸铵、过硫酸钠及过硫酸钾。经两期建设,过硫酸铵产能1.5万t/a,过硫酸钾产能1.0万讹,过硫酸钠0.5万Va。

  • 标签: 过硫酸盐 过硫酸铵 过硫酸钾 过硫酸钠 投资建设 上海市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英兰超滤-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咸菜中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方法样品切碎混匀经水超声提取后,瑞士万通Metrohm-881型离子色谱仪测定。英蓝超滤在线样品前处理装置,电导检测器,MetrosepASupp5-250型阴离子离子分析柱(250×4mm),流动相3.2mmom/L碳酸钠+1.0mmol/L碳酸氢钠,进样体积20μL,流速0.7mL/min。结果方法检出限为亚硝酸盐1mg/kg,硝酸盐10mg/kg。线形范围亚硝酸盐0.00~0.20mg/L;硝酸盐0.00~2.00mg/L,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加标回收率86.7%~93.2%,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灵敏度高,可以为咸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提供参考。

  • 标签: 离子色谱 咸菜 硝酸根 亚硝酸根
  • 简介:制备了新型无机硅酸盐固砂剂,确定了最佳配方:m(无机硅酸盐):m(孔隙连通剂):m(增孔剂):m(增强剂)=(75~85):(6—8):(6~12):3。其制备的无机硅酸盐固砂剂的抗压强度达5.0MPa,水相渗透率达1.12μm^2,具有固结强度高、成本低廉、适用温度范围宽等优点。

  • 标签: 固砂剂 无机硅酸盐 抗压强度 水相渗透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硫酸盐局部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外科收治的阑尾周围脓肿患者84例,随机分为硫酸镁组和硫酸钠组各42例。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抗炎、补液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硫酸镁组患者均给予硫酸镁加大蒜贴敷治疗;硫酸钠组患者给予芒硝(硫酸钠)加大蒜贴敷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腹部包块消失或者明显缩小。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盐局部治疗阑尾周围脓肿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拒绝手术的患者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阑尾周围脓肿 硫酸盐 局部治疗
  • 简介:无机-有机杂化的亚硒酸盐按其结构可分为含有机模板剂化合物和共价键合配位化合物.相比之下前者化合物比后者更多,结构更多样化.

  • 标签: 亚硒酸盐 有机模板剂 共价键合
  • 简介:根据2010年“西太平洋海域海洋灾害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航次,从南海海域选取E断面4000m水深全层次站位,采用氧化银沉淀法,结合免化学试剂离子色谱技术分析了该站海水中的NO3-—N、PO43-—P,结果表明:NO3-、PO43-的检出限分别为4.84和17.1μg/L,回收率分别为94.5%和101.2%,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27%和0.15%,结果令人满意。并对其地球化学意义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为南海及周边海域海洋环境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 标签: 南海海水 免化学试剂离子色谱 NO-3 PO43-
  • 简介:目的观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用藻酸盐敷料换药的效果。方法将55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用藻酸盐敷料换药,对照组用碘伏纱条换药,4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28例、显效2例,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4例、好转8例、无效5例,两组治愈率比较,x2=22.69,(P〈0.05)。结论藻酸盐敷料能提高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腹部切口 脂肪液化 藻酸盐敷料 碘伏 换药
  • 简介:摘要亚硝酸盐(NO2-)作为环境污染物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尤其是在气态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中以及动植物体与食品内。长期以来有关开水中亚硝酸盐含量的结果各家报道不一,且缺乏实验数据支撑。为了搞清不同水样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我们对平凉市城区居民日常饮用自来水、地下水、地表水等三类水质、21个水样的pH值、亚硝酸盐含量进行了系统测定分析。结果表明NO2-含量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本次检测样水中的NO2-的检测值均符合GB/T8537卫生标准﹤0.0050mg/L1。

  • 标签: 饮用水 亚硝酸盐 含量比较
  • 简介: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和物性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南祁连盆地碳酸盐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鲕粒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微晶灰岩和少量的白云岩,其中最佳储集体鲕粒灰岩主要发育于中三叠统大加连组;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主要发育粒内溶孔、粒间溶孔、晶间溶孔及裂缝;储层物性差,为特低孔、低渗储层。研究认为,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和构造作用对储层孔、渗性具有改善作用,胶结作用和压实作用对储层孔、渗性具有破坏作用,导致储层孔、渗能力变差。根据储层物性特征和孔隙结构参数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Ⅲ类和Ⅳ类储层。

  • 标签: 碳酸盐岩 储层特征 南祁连盆地
  • 简介:为获得较高的还原糖转化率,用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优化了弱碱性亚硫酸盐预处理蔗渣的工艺条件并将预处理后的蔗渣进行高浓磨浆后再进行酶解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比了蔗渣原料纤维、预处理后和酶解后蔗渣纤维的结晶度和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NaOH用量1.5%(化学品用量对蔗渣绝干质量而言)、Na2S03用量10%、液比1:5、蒸煮最高温度160℃、升温时间1h、保温时间1h的预处理条件下,酶解后的蔗渣还原糖转化率较高,为61.1%(对蔗渣原料)。预处理后蔗渣纤维素的结晶度由预处理前的57.1%变为63.3%;酶解后蔗渣纤维素的结晶度由预处理后的63.3%变为55.6%。蔗渣纤维经预处理后和酶解后,各晶面的晶体尺寸增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预处理后和酶解后的蔗渣纤维在1037cm^-1处出现了磺酸基的特征峰,说明预处理后蔗渣纤维的部分木素被磺化。预处理后蔗渣纤维表面形成许多微孔,暴露出大量的细小纤维,纤维比表面积增大;酶解后,蔗渣纤维的结构被破坏.有大鼍的残余块状木素。

  • 标签: 蔗渣 弱碱性亚硫酸盐预处理 X射线衍射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简介:从竹叶中提取黄酮和多糖,用抑制亚硝酸盐显色的方法测定了竹叶黄酮和多糖清除亚硝酸盐的作用,并同Vc比较。结果:竹叶黄酮对亚硝酸盐有较强的清除率,剂量从0.1mg增加到4.0mg,清除率从15.72±1.83(%)增加到84.59±1.16(%),量效之间呈线性关系(r=0.9649);剂量再增加到5.0mg,清除率不再显著增加(P〉0.5)。竹叶多糖对亚硝酸盐也有一定的清除率,剂量从0.1mg增加到3.0mg,清除率从8.55±0.46(%)增加到36.10±0.61(%),量效之间呈较好的线性关系(r=0.9789);剂量再增加到4.0mg和5.0mg,清除率并不再增加(P〉0.4)。Vc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相当高,0.1mg剂量的清除率即达到61.24±6.31(%),剂量增加到1.0mL时清除率已达到100%,清除率随剂量增加的曲线似抛物线形。Vc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同剂量的竹叶黄酮和竹叶多糖(均P〈0.001)。

  • 标签: 竹叶黄酮 竹叶多糖 VC 亚硝酸盐 清除作用
  • 简介:摘要本文就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物理性能检验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并分析了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相关事项。

  • 标签: 通用水泥 物理性能 准确性
  • 简介:建立了一种简单、快捷的离子色谱测定扇贝柱中多种磷酸盐的方法。采用超声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高容量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抑制性电导检测器检测。讨论了不同实验条件对多种磷酸盐检测结果的影响。实验证明:磷酸钠检出限为40mg/kg,焦磷酸钠、三聚磷酸钠、三偏磷酸钠均为10mg/kg,回收率在74.8%以上,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7%,实际样品检测结果令人满意。方法具有简便、快捷,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无污染、操作步骤简单等优点。

  • 标签: 扇贝柱 磷酸盐 离子色谱
  • 简介:建立了离子色谱-电导检测分析不同类型乳制品中硫氰酸盐(SCN-)污染物的方法,重点研究了不同形态样品:固态类(奶粉)、液态类(牛奶)、凝固态类(凝固型酸奶)和半流质态类(炼乳)等乳制品中的硫氰酸盐的前处理方法,采用丙酮作为蛋白沉淀剂,有效实现了对各类样品中蛋白质的沉淀和对硫氰酸盐的提取,避免了以往采用乙腈处理样品时容易分层的弊端,方法在0~5.0mg/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7(n=6),方法检出限(LOD)为0.15~0.5μg/g(S/N=3),方法回收率为95.0%~105.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5.6%(n=3)。

  • 标签: 硫氰酸盐 乳制品 离子色谱 电导检测 前处理 食品安全
  • 简介:对硫酸盐竹浆包含漆酶/天然介体漂白段的全无氯(TCF)漂白各段的残余木素进行了GPC、TGA、FT—IR、‘H-NMR和”CNMR分析,主要探讨漆酶/天然介体体系(LMS)漂白的机理。分析表明,随漂白的进行,竹浆残余木素的总体变化趋势为分子质量降低;经LMS处理后,竹浆残余木素的热稳定性变差,更易在较低温度下热解;竹浆木素为GSH型,结构单元以G为主,苯丙烷单元之间的连接以β-O-4’为主,此外还有β-1’和β-5’连接。原浆木素中的羟基以酚羟基为主,苯丙烷单元中S的含量(以物质的量计,下同)少于1/3;0段残余木素中,脂肪族羟基比酚羟基多,且有少量-COOH、-0CH3被脱除,苯丙烷单元中G〉H〉S;LMS段残余木素中的羟基以脂肪族羟基为主,S单元含量增加,H单元含量减少,β-1’连接增加,β-5’连接很少。

  • 标签: 硫酸盐竹浆 全无氯漂白 漆酶/天然介体体系漂白 GPC TGA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藻酸盐银离子敷料治疗难愈性压疮与传统藻酸盐敷料的临床效果比较。结论藻酸盐银离子敷料较藻酸盐敷料控制压疮局部感染的效果明显,对伤口有抗感染的作用并且同时快速促进愈合。

  • 标签: 换药藻酸盐银离子敷料压疮伤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