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化妆不良反应防治提供资料。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收集化妆不良反应患者的资料及化妆使用信息,820例中男23例,女797例;年龄7~75(32.66±8.09)岁。对其中687例患者行化妆斑贴试验进行分析。结果820例化妆不良反应患者中女性占97.20%,男性占2.80%。年龄分布以21~40岁中青年最常见,占71.34%。受教育程度以高等教育者最多,占59.69%。职业分布以职员和无业人员最多,分别占28.54%和18.66%。既往有化妆过敏史占17.28%。化妆不良反应的临床类型以化妆接触性皮炎最常见,占92.70%。共涉及可疑致病化妆1682种。化妆原物斑贴试验阳性率42.39%;斑贴试验阳性的化妆中,保湿类、抗皱类、美白祛斑类化妆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31.59%、15.09%、12.68%。结论化妆接触性皮炎是最常见的化妆不良反应类型。行可疑致病化妆原物斑贴试验对化妆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化妆品 斑贴试验 不良反应 敏感性皮肤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面部敏感性皮肤防晒化妆进行筛选与评价。方法2019年6 - 8月在重庆市中医院职工中招募40例乳酸刺痛试验阳性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4种敏感性皮肤用防晒化妆(标记为产品Ⅰ、Ⅱ、Ⅲ、Ⅳ)的人体皮肤封闭型斑贴试验。将40例受试者平均分为2组,分别于面部使用安全性较高的2种产品,于使用前、使用后2周和4周评估红斑、水肿、脱屑情况,采用仪器无创检测经皮水分丢失、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皮肤黑素含量、皮肤油脂含量。分别于受试者背部涂上述2种产品,采用紫外日光模拟仪进行防晒指数(SPF,12例)及长波紫外线防护指数(PFA,11例)测定。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非参数资料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结果斑贴试验显示,防晒产品Ⅲ仅发生1例1级反应,产品Ⅳ未发生阳性反应,安全性高于另外2款产品。主观安全性评价显示,使用产品Ⅲ、Ⅳ4周时红斑程度均低于使用前(Wilcoxon符号秩检验,Z = 4.73、4.82,均P < 0.05)。客观功效性评价显示,使用防晒产品Ⅲ、Ⅳ前及使用2周、4周时表皮失水率、角质层含水量、黑素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使用产品Ⅲ、Ⅳ4周时表皮失水率(30.05 ± 1.47、30.37 ± 1.28)、黑素含量(112.58 ± 7.34、103.47 ± 5.48)均低于使用前(均P < 0.05),角质层含水量(62.35 ± 2.67、63.72 ± 2.54)均高于使用前(均P < 0.05)。使用4周时,产品Ⅳ组黑素含量(103.47 ± 5.48)与产品Ⅲ组(112.58 ± 7.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8.45,P < 0.05)。产品ⅣSPF值、PFA值(51.8 ± 2.9、10.1 ± 1.2)均高于产品Ⅲ(31.5 ± 2.6、7.4 ± 0.7,t = 15.34、24.66,均P < 0.05)。结论综合应用封闭型斑贴实验、长期试用试验、防晒指数测定等方法可评价面部敏感性皮肤防晒化妆的安全性和防晒功效。

  • 标签: 防晒剂 评价研究 有效性研究 防晒系数 敏感性皮肤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膜性肾病和微小病变肾病(MCD)是汞中毒相关性肾损害的主要病理类型,但MCD伴IgA沉积并不常见。本文报道了1例使用美白化妆导致的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理诊断为MCD伴IgA沉积的汞中毒相关性肾损害,并阐述了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

  • 标签: 汞中毒 肾病综合征 肾病,脂性 美白化妆品
  • 简介:摘要:本研究通过对静安区收集的 249例化妆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化妆不良反应大多数发生于女性,且年龄段在 20—39岁的居多;报告中涉及的化妆购买途径为商场( 47%)、美发美容机构( 15%)、网购( 17%)、不明 (21%)。收集的不良反应诊断中,化妆接触性皮炎最为常见,占 89%,化妆原物斑贴试验符合率 73%。今后工作应加强化妆不良反应报告的数据收集和完善,重视斑贴试验,工作重点放在严重化妆不良反应的监测上。

  • 标签: 化妆品 不良反应 斑贴试验 监测监管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不同的提取、分析方法,改进了化妆中6-甲基香豆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样品用甲醇提取,以:乙腈:0.02mol/L磷酸二氢钠缓冲液(磷酸调pH=3.5)为流动相,C18柱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 结果:线性范围为:0.1μg·ml-1~10.0 μg·ml-1,6-甲基香豆素最低检出限为0.03μg·g-1,回收率为98.3%~100.7。结论:该方法较《化妆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化妆中6-甲基香豆素的测定法第一法分离效果更好,柱效更佳,检出限更低。为化妆中6-甲基香豆素的定量检测方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 标签: 化妆品 6-甲基香豆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 简介:摘要目前对防晒化妆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如防晒系数越高越好,防晒剂可以引起使用者缺钙等。防晒化妆也存在诸如防晒系数测定和标识方法不统一、防护波长范围不足、对人体及环境的安全性不明等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阐述国际上防晒化妆面临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对中国防晒化妆研发的启示等,供临床医师参考。

  • 标签: 防晒剂 防晒系数 毒性作用 趋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社会经济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前 ,人们的需求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仅越来越重视饮食健康 ,还追求自身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在形象。但是,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现有的基础性的护肤产品 ,相应的化妆生产企业也在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推出了琳琅满目的新型产品 ,以达到消费者的预期需求。诸多的新型化妆源源不断的推入市场 ,在一定程度上给化妆检验 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化妆检验 中相关的微生物以及具体检验技术的应用作为主要论述分析的要点 ,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从而使化妆微生物检验 这一方面的内容更加丰富详细。

  • 标签: 化妆品  微生物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妆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主要致病成分,为化妆不良反应起到预警作用并提供客观的风险评估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重庆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512例化妆不良反应可疑患者,男14例,女498例,通过填写统一制定的化妆不良反应报告卡,记录患者的病史资料和所使用化妆的相关信息;对其中103例(男3例,女100例)进行化妆原物斑贴试验及化妆成分斑贴试验,结合48和72 h斑贴试验结果综合判定并汇总分析。结果512例可疑化妆不良反应病例中,主要表现类型为接触性皮炎(495例,96.7%)。化妆不良反应的皮损形态主要为红斑501例(97.9%)、丘疹313例(61.1%)、水肿249例(48.6%)、鳞屑166例(32.4%);症状主要为瘙痒480例(93.8%),其次为灼热感359例(70.1%)和紧绷感297例(58.0%)。103例化妆成分斑贴试验显示,阳性71例,最易引起化妆不良反应的变应原分别为硫柳汞(31例,30.1%)、十二烷基硫酸钠(29例,28.2%)、秘鲁香脂(17例,16.5%)、布罗波尔(12例,11.7%)及三乙醇胺(10例,9.7%)。将化妆变应原系列分为14个类别,阳性率前4位的类别分别为乳化剂54例(45.8%)、防腐剂47例(39.8%)、芳香剂17例(14.4%)和表面活性剂10例(8.5%)。2例男性和69例女性斑贴试验阳性,男女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比69/100,χ2 = 0.01,P > 0.05);18~29岁组、30~49岁组及50~70岁组阳性率分别是34%、34%、32.4%,各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693,P > 0.05)。结论化妆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接触性皮炎,致病成分具有多样性,最易引起化妆皮肤不良反应的变应原分别为硫柳汞、十二烷基硫酸钠、秘鲁香脂、布罗波尔及三乙醇胺。

  • 标签: 化妆品 变应原 不良反应 斑贴试验
  • 简介:摘要:舞台化妆造型是一门形象设计的艺术, 涉及到心理学、美象展现在舞台上, 通过对舞台人物进行塑造,让他们的舞台形象更加丰满,使得舞台效果更好。舞台化妆主要分为:舞蹈演员化妆、歌手化妆、主持人化妆、模特化妆等。化妆造型设计对于舞台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人物形成,没有深刻的剧情, 再好的舞台化妆也只是花瓶的工匠,相关人员需要明确舞台化妆造型设计的重要意义,以及其特点,对舞台化妆造型设计要点有深入了解,这样才能保证舞台化妆设计满足曲剧演绎的实际需求。对舞台化妆造型设计进行深入分析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 标签: 舞台化妆 造型设计 研究
  • 简介:【摘要】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往往被老师所忽视,觉得重点应该是字词句,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阅读教学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部编版教材开始使用之后,越来越多地向方法教学倾斜。所以,重视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刻不容缓。

  • 标签: 阅读 兴趣 方法
  • 简介:摘要:书画艺术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其为欣赏者提供了浓郁的审美情趣,而且大多数书画艺术中都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从书画艺术到衍生是对优秀的书画艺术作品的延伸和扩展,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实现艺术与普通大众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为艺术的产业升级和消费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主要在分析书画艺术衍生的概念的基础上剖析从艺术到衍生的发展的背景和原因以及对经济文化发展带来的影响,期待能够为书画艺术衍生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书画艺术 衍生品 衍生的力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根据剧本中的故事情节,得知人物角色的年龄、身份、性格、职业特征等,运用化妆手段和化妆材料进行外貌形象塑造,把演员面部修饰成符合剧本和导演心中理想的形象,让演员和剧中的角色很好地融为一体。基于此,本文章对舞台化妆造型艺术与人物形象特征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 标签: 舞台 化妆造型 人物形象特征
  • 简介:摘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开始追逐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高层次需求,即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需求,如当前人们越来越注重社交活动中彼此的外表形象、言谈举止等。美容行业也不在局限于以前的美容美发,逐渐向形象设计、管理等更深层面进军。但当前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资源共享的便捷性为职业教育环节中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化妆课程的教学带来一定的挑战,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教育者如何把握机会,合理利用网络技术为教学环节做铺垫成为重点工作。

  • 标签: 人物形象设计 化妆专业 课程教学
  • 简介:摘要:如今教学当中的德育活动深受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这对于塑造一个学生的健全人格,使其成为有着正确价值观的青年有着重要意义。“大德育,新德育”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新目标。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要全面落实育人的要求,要在思想上强化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知。还要充分重视德育工作,让德育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在现今的化妆课堂教学当中,需要对德育教育进行规范化的教学,做到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德育影响学生的一生。

  • 标签: 新时期 化妆课程管理工作有效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用于中药调剂管理中的效果,对比两组的差异性。方法:选择2017.4~2018.8期间收治于我院 120例患者及 11名配药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拟定问卷并开展调查工作,比较 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调剂方式的选择情况,并做出分析。结果:患者群体及配药工作人员经常选用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法,配方颗粒发药与内部调剂错差率分别为0.031%%、 0,和中药饮片的 0.23%、 0.06%%相比较,有较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和中药饮片调剂相比较,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效果更为优良,但依然存在一定不足,实践中应持续改建与优化,进而将中医药优越性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

  • 标签: [ ]中药调剂 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饮片 差异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接受中药调剂治疗患者9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中药调剂治疗,观察组接受经中药处方分析的中药调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不同科室的不良发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用药重复、配伍禁忌、剂量错误和书写不规范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中药处方 中药调剂 不良事件 发生率
  • 简介:摘要:临床中药学是在临床药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衍生学科。在医学模式的不断演变下,中医和中药的作用逐渐受到医院和广大患者群体的重视,临床中药学的设立时间并不久,但其发挥的临床作用却十分显著,不但帮助医院提高了药物管理水平,还方便了患者的取药、换药、咨询等等,一定程度上还增加了医院的就业岗位-中药师,减轻了医学生的就业压力。本文则对临床中药学和中药师在现代临床中的具体作用进行了深入讨论。

  • 标签: 临床中药学,中药师,药物管理,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