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与同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科学,有着极为显著区别。这个区别就在于它们对象不同。社会科学对社会生活进行分门别类研究。而文学则反映是整体社会生活。我们知道,社会本身即由人物质生产和意识活动所构成,涉足并活跃于社会生活每个角落,文学要反映社会生活整体,就离不开反映,因而,就当然地成了文学特殊

  • 标签: 意识活动 社会生活 贾雨村 物质生产 护官符 潇湘馆
  • 简介:本文立足于五四文化激进主义的话语情境中,从文学革命路径入手,全方位地考察了五四激进文人革命策略。文章指出,五四文学语言白话化,从形式层面彰显了激进文人民间价值取向;而“文学提出,则从内容底蕴上显示了五四激进文人民间精神品格。

  • 标签: “五四”文学 文化激进主义 白话文 民间精神品格 价值取向
  • 简介:进入九十年代中期,当代文学创作和评论,重新变得活跃起来。虽然是纷纭万状,泥沙俱下,却也显露出勃勃生机。作家和批评家们,在经过一段时期低迷和彷徨之后,在经受了商品经济大潮洗礼之后,再度立定了自己根基,再度回归于文学家园之中。刚刚从政治权威束缚中挣脱出来文学,如何在商品化倾向弥漫一时氛围中,坚持自己独立品格,坚持自己社会使命,进行积极文化建设,在时代大转折中重建社会理想和文学理想,成为引人注目的话题。关于文学理想主义,亦已发生了各种阐释和争论。萃集在这里一组文章,便是围绕当代文学理想命题,回顾既往,展望未来,各抒己见,而又互相呼应。愿为抛砖之引,以求理想之真。是为赘语。

  • 标签: “人的解放” 当代文学 文学理想 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 现实生活 文学思潮
  • 简介:命运》和书命运──苏联文学史评臆说吴泽林中国人熟悉肖洛霍夫命运》。因为当年狠狠批过,过后又喷喷夸过。这不断为它改写碑铭,实际上便成了我们自己思想文化发展里程碑。由此想到,每一时代、每一社会中人,对一文学作品都有其特殊解读,并因它...

  • 标签: 《人的命运》 苏联文学史 文学精神 人道主义 《归来》 文学史意义
  • 简介:文学意识根基并不深厚。对于整个中国来说,“五四”时期“意识高扬是表层、局部、暂时现象。封建伦常意识还存在于民众无意识层面,甚至成了我们民族思维定势,伴随革命斗争而来“群”意识,或多或少地接受了它导引。如果说民主革命时期新文学作家“群”意识取代“意识是不得已所作“舍鱼而取熊掌”选择的话,那么,当“熊掌”在握时,就不能再执着于“舍鱼”选择了

  • 标签: 文学革命 革命文学 价值参照系
  • 简介:<正>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过三次大思想解放。第一次是春秋战国之际。当社会制度急剧变动时期,礼崩乐坏结果,使大批学者、作家在不同程度上从反映旧奴隶制“天道”观下解放出来,思想得以自由辐射,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学术、文学由此空前繁荣;这个势头,一直延续到西汉前期。第二次在建安魏晋之际。农民战争,豪强割据,导致皇权衰落,神学化正统思想权威一落千丈。以孔融、祢衡、稽康、阮籍为代表玄学激进派

  • 标签: 明代文学 “人学” 新思潮 “人” 思想解放 中国文学史
  • 简介:四川前辈作家李劼作品,越来越受到文艺界重视和关注,其名著《死水微澜》已改编成多集电视剧搬上屏幕,近期即将播出,本刊特发表陈伯君同志文章,以飨读者。

  • 标签: 蔡大嫂 《死水微澜》 李劼人 小说 原著 电视编导
  • 简介:在“五四”这一社会转型期,“立人”是摆在作家面前一个重要问题。作家们从理想人性、理想人格角度探索新质,以对环境否定和个性声张表现抗争。并另辟蹊径,从改造国民性角度,否定民族旧我,呼唤新人诞生。“五四”播下了发育不全、伤痕累累胚胎。尽管发育不全,毕竟是生命种子。他凝聚着思想力量,传承着真正的人基因,他裂变着、扩展着,在成长过程中终于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面对自己。

  • 标签: “五四” 新文学 人的形象
  • 简介:近十多年来,关于文学史观讨论几乎成为热门话题,文学编写也呈现多样型态.它可能预示着中国文学史编写将进入一个新阶段.2001年9月因为有座谈会机会,我们多次就中国文学史编写问题交换意见,此后又通过书信、电话、电子邮件,补充各自看法.现连缀成篇,求教于同好.

  • 标签: 中国文学史 审美意识 文体意识 时代精神 语言风格
  • 简介:<正>只要我们对20世纪初中日两国“文学”有所了解,就不难发现其历史进程相似。但由于观察角度不同,以及其他缘故,以往结论并非都符合历史。譬如,即使是亲身参与那段历史演进周作人也难免偏谬。他在写于1925年10月3日《日本与中国》里说,中国新文学“在近二十五年所走路差不多与日本一样,到了现今刚才走到明治三十年(1897)左右样子,虽然我们自己以为中华民国文学已经是到了黄金时代了。”说路差不多一样自然没错,但说1925年中国新文学只相当于1897年日本文学样子,则大谬不然。事实上,截止1897年,日本“文学”作品,诸如《浮云》、《楚囚之诗》、《舞女》与《嫩菜集》等还相当幼稚,而1925年时中国新文学已经进入成熟期,《呐喊》、《女神》、《沉沦》、《隔膜》、《繁星》、《红烛》、《自己园地》、《咖啡店一夜》等均已问世。显然,到了1925年前后,在“文学”进程上,中国已经大致赶上日本并保持同步了。那么,周作人何以会发此偏颇之论呢?也许他是痛感于国人在对待日本文化上所表现出自大根性吧。对自大根性批判无疑是正确,做杂文也不妨夸张,但历史评价却应该实事求是。中日近现代文学历史进程的确很相似,但似在哪里,异在何处,原因何在,却需要深入细致探?

  • 标签: “人的文学” 历史进程 日本近代文学 个人主义 中国新文学 日本文学
  • 简介:方修是东南亚一位资深作家和编辑家.他创作新诗、散文、小说和杂文,但影向最大,引起马华文艺界乃至整个东南亚文坛强烈而普遍震动是他对马华文学研究.方修在东南亚文学史上地立,也很大程度取决于他在马华文学史研究领域所作拓荒性贡献.

  • 标签: 方修 马华文学 新诗 杂文 文艺 散文
  • 简介:本文全面地论述了新时期文学创作中的人道主义思潮.上半部分描述了人道主义复归社会和思想背景,梳理了人道主义一般涵义和中国式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特定涵义,下半部分论述了人道主义思潮在文学创作中三种形态:一是直接就"文革"遭遇发出对""呼唤,二是民间苦难情义和对美好理想憧憬,三是从争取爱权利到女性意识初步觉醒.

  • 标签: 文学创作 人道主义 女性意识 理想
  • 简介:文学阅读"热点"现象是当代中国文化领域内引人注目的一大景观.从五六十年代"《创业史》热"、"《青春之歌》热"到"文革"期间"《金光大道》热"到八十年代"伤痕文学热"、"金庸热"、"琼瑶热"等等,热点几乎从未消失过,特别是近十年来更是热闹非凡."热点"是个很大很复杂文化题目,仅从其

  • 标签: 文学阅读 琼瑶热 《青春之歌》 《创业史》 金庸 八十年代
  • 简介:<正>一、历史活动与文学历史活动是基本、多方面的,也可以说是涵盖一切。马克思主义非常重视历史存在和历史范畴。历史科学包容性被马克思、恩格斯概括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科学"。历史领域和范围中一切都这样那样地基于、源于和从不同方式和层面表现历史存在和历史过程。这种似乎近于极端理论表述实际上是并不过分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历史活动 审美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 历史观点
  • 简介:<正>《泰华文学作品选》是一部多作者(计有老将军、洪林、修朝、曾心、饶公桥)、多文类(小说、散文、诗歌都有)作品集。评论这本书,是可以有许多角度,但它给我留下印象最深,也是我最喜欢就是那些反映泰国华人多姿生活以及中泰人民群众之间亲密关系篇章。这些作品明显给人一种新视野和新享受,即中华文化是如何在泰国传播和重建

  • 标签: 泰华文学 作品选 湄公河 泰国华人 中华文化 中国文学
  • 简介:初冬时节,当北方大地已是一片银装素裹寒风凛冽时候.地处南海之滨(鱼它)岛却依然到处姹紫嫣红暖意融融。1991年11月26日至29日,由汕头市和汕头大学联合主办“海内外潮作家研讨会”,在以“学府涵青”美名荣登汕头市新八景之榜汕头大学举行。来自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香港和全国各地一百多名潮作家和专家、

  • 标签: 南海之滨 潮人 潮汕 陈燕发 寒风凛冽 八景
  • 简介:<正>或许,在中国近代文学中我们很难再找到一部象《恨海》那样令学术界众说纷纭作品了。小说中弥漫着浓郁封建气息,所塑造的人物总是力求以传统伦理道德作为自己行为

  • 标签: 人性 封建伦理道德 宋明理学 封建意识 学术界 社会性
  • 简介:随着社会文化转型,当代中国文学分化为主导文学、高雅文学和大众文学.这三种文学形态有层次高低之分,其中大众文学处于最低层次,主导文学处于中间层次,高雅文学处于最高层次.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产品成为商品,文学效益决定其命运.主导文学主要得到国家政策保护和支持,市场化程度较低,不在此讨论范围.在当前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和消费高雅文学产品成本高,收益小;生产和消费大众文学产品成本低,收益大.高雅文学衰落和大众文学兴起是历史必然.随着人们文明程度不断提高,高雅文学将充分实现其效益而逐渐兴盛.

  • 标签: 主导文学 高雅文学 大众文学 文学层次性 文学效益 文学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