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在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生化指标检测的方式,并对其临床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12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120例体检的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对所有参与研究的样本进行血清甘油三酯、空腹血糖以及2h糖耐受的检验,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三方面的指标均出现明显的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生化指标检测发的方式具有着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以其痛苦程度小、过程简单、检测费用少以及结果快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广泛应用并推广.

  • 标签: 生化检验指标 糖尿病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以白桦240个家系的胸径、树高、材积和纤维素含量数据为依据,采用马氏距离计算家系间距离、10%的取样比例和优先取样法,研究了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重心法、类平均法、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可变法和离差平方和聚类法建构的核心种质与原种质的遗传参数、性状相关性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最短距离法构建白桦初级核心种质均值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方差差异百分率和极差符合率分别为0、100%、75%和143%,4个性状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均超过0.5,保持了原种质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是构建白桦核心种质最佳方法。

  • 标签: 白桦 原种质 核心种质 聚类方法
  • 简介:采用2种分层方法、3种确定组内取样量方法和2种个体选择方法,分析了3255份燕麦种质资源的12个农艺性状的数据,构建出13个初级核心种质样本。为确定这些样本代表性,分别与总体进行了7个指标的比较,包括数量性状的极差、符合度、平均数、表型方差、遗传多样性指数方差、变异系数及质量性状的频率分布。结果表明。2种分层方法产生的样本在代表性上差异不明显;3种确定组内取样量方法以比例法的代表性最好,对数法的代表性其次,平方根法的代表性最差;在个体选择中,聚类法明显好于随机法。因此,在燕麦核心种质的构建中,先按省份分组,再按比例法确定组内取样量,通过聚类结果选择个体为最佳取样策略。

  • 标签: 燕麦 核心种质 取样策略
  • 简介:新疆甜瓜地方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新疆哈密瓜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库。以121份新疆甜瓜地方品种为研究对象,结合按来源分组和系统聚类选择的方法,通过多重比较29个表型性状数据确定适宜的取样比例,筛选出25份地方品种为初选核心种质。在初选核心种质取样量上,人工定向补充5份优异种质和极值材料确定了核心种质,约占地方品种总数量的25%。对表型保留比例、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表型频率方差、板差符合率、均值符合率、标准差符合率等检验参数进行了检验和评价。结果表明:调整后的核心种质除标准差符合率降低外,其余参数均优于或等于初选核心种质,更能代表原始样品;所构建的核心种质很好地保留了所有地方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幅度。

  • 标签: 甜瓜地方品种 新疆 核心种质 遗传多样性
  • 简介:利用粗糙集的思想,基于K均值聚类算法对社会网络进行研究,聚类划分社会网络,处理社会网络聚类边界模糊问题.在社会网络中精心社区挖掘与聚类分析相似,将社会网络节点作为聚类分析对象,社会网络社区为聚类分析的类.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提高了社区划分的准确率,使聚类结果能够全面反映社会网络.

  • 标签: 粗糙集 K均值聚类 社会网络
  • 简介:由于现代化的发展,图书馆已投入到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怎样构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图书馆将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文章解释了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定义,目前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现况,并从资源、人才、管理理念、服务创新等几方面论述了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 标签: 高校 图书馆 核心竞争力 构建
  • 简介:选取15%的总体取样比例,采用2种分组方法、3种组内取样量比例和2种组内个体选择方法,分析了476份广西甘薯种质资源的18个农艺性状数据,构建出13个甘薯初级核心种质样本。为确定这些样本的代表性.分别与总体进行了5个指标的比较,包括表型保留比例、表型频率方差、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极差符合率。结果表明,按资源类型分组优于按来源地分组;组内取样量以对数法代表性最好,简单比例法的代表性其次,平方根法最差;在个体选择中,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优于随机法。因此,按资源类型分组,再按对数比例法确定组内取样量,通过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选择个体是甘薯核心种质构建的最佳取样策略。

  • 标签: 甘薯 核心种质 取样策略
  • 简介:构建核心种质是植物遗传资源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之一,对种质资源的鉴定、保存、利用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植物遗传资源核心种质的概念及其构建方法,综述了园艺作物核心种质构建的研究新进展,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种质分组及取样策略是园艺作物核心种质构建方法研究的重点;应及时构建一批大宗园艺作物以及我国原产和特产园艺作物的核心种质;高度重视基于重测序技术快速、精准、高通量地挖掘园艺作物核心种质优异基因的研究以及要加强科研管理与协作,切实提高我国园艺作物核心种质研究成果的共享性等观点,为园艺作物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与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 标签: 园艺作物 种质资源 核心种质 遗传多样性
  • 简介:采用省份分组-花型分组-聚类-分组法构建了山葡萄核心种质,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山葡萄品种在生产上和雄株山葡萄在科学研究上的作用,把未进入核心种质的山葡萄品种和雄株山葡萄也并入核心种质。该核心种质包括48份资源(占资源总数的31%),其中来自吉林省的资源18份(占37.5%),黑龙江省的资源29份(占60.4%),辽宁省的资源1份(占2.1%);两性花资源22份(占45.8%),雌能花资源21份(占43.8%),雄株5份(占10.4%)。除出汁率外,其他性状的符合度达72%以上;除果粒质量外,其他性状的变幅吻合度达79%以上。以上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核心种质较好地代表了评价的山葡萄资源。

  • 标签: 山葡萄 种质资源 核心种质
  • 简介:为了综合评价绣球菌的营养价值,对其菌丝体与子实体蛋白质的化学评分(CS)、氨基酸评分(AA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生物价(BV)、营养指数(NI)及氨基酸比值系数分(AARCS)6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可将原来的6个营养价值指标综合为2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99.543%,其中,决定第1主成分大小的是EAAI和BV,决定第2主成分大小的是CS和AAS。根据试验材料的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玉米粉配方菌丝体营养价值高于子实体。

  • 标签: 主成分分析 绣球菌 营养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PET/CT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ET/CT对16例肺部孤立性病灶进行PET/CT检查,手术切除病灶组织送病理检查,以判断诊断符合率与细胞类型。结果:16例肺病灶患者PET/CT检查与手术切除组织病理结果相比较,诊断符合率为87.5%,其中腺癌13例(包括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6例),鳞癌2例,肺粘膜相关B细胞淋巴瘤1例。结论:结合临床症状,PET/CT检查能够准确的对肺癌做出早期诊断,及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早期肺癌 诊断 PET/CT
  • 简介:真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生物,与人类维持着共生状态。但是,随着广谱抗细菌药物、免疫抑制剂及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艾滋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发病率的增加,以及器官移植、各种创伤性检查手段的开展,真菌感染在感染性疾病中的比例也明显升高。如何及时、准确地诊断真菌感染,占得治疗先机,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

  • 标签: 降钙素原 真菌 细菌
  • 简介:利用覆盖水稻12条染色体的64个分子标记,对广西境内已发现的283个野生稻自然居群按居群取样原则采集4173份代表性样本进行遗传结构分析并构建核心种质。结果显示,64个标记位点共检测出1180个等位变异,平均等位变异数为18.4375,Shannon指数为1.7367,Nei's多样性指数0.7182,表明广西普通野生稻资源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同时,基于广西普通野生稻群体结构,构建了包含351份种质的广西普通野生稻核心种质,占原样本数的8.41%。广西普通野生稻核心种质,代表广西普通野生稻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为野生稻遗传资源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从而为水稻育种提供应用信息。

  • 标签: 广西普通野生稻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 简介:利用663份山西省普通菜豆资源基于14个农艺性状,采用比较不同分组原则、取样比例和总体取样量不同组合的取样方法,确定了“地理来源+平方根比例+20%总体取样量”为山西省初级核心种质构建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对663份资源中一些具有极端性状的资源进行选择,最终确定152份普通菜豆可作为山西省普通菜豆初级核心种质。通过总体与初级核心种质资源多样性分析,数量性状均值比较,数量性状极值、变幅和标准差比较,性状多样性的差异性分析和各性状总体分布的χ^2检验,最终得出:152份普通菜豆资源能够代表山西省普通菜豆资源的总体,可作为山西省普通菜豆评价和创新利用的优先样品集。

  • 标签: 普通菜豆 初级核心种质 农艺性状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 简介:为提高种质资源在育种中的利用效率,建立了我国绿豆(Vignaradiata)应用型核心样本。该样本既包括了资源库中具有特异性状的种质和曾经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品种,也包括了在育种中使用频繁的亲本及苗头品系等。农艺性状变异分析表明,该核心样本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是绿豆种质资源的代表性样本。聚类分析可将核心样本分为4大类,但类别内种质与其地理来源相关性不明显。不同来源表型数据的分析发现,不同性状间的一致性存在差异。但产量相关性状的表现均与当前育种目标相接近,说明该核心样本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 标签: 绿豆 核心样本 农艺性状
  • 简介:目的:探讨初始沙盘特征对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诊断评估作用。方法:选择292例心理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初始沙盘特征进行编码,使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评估其社会功能程度,使用差异检验探讨不同初始沙盘特征的患者社会功能之间的差异。结果:292例患者,在空白领域是否过大,沙盘是否存在分裂,是否存在无功能的桥、船等其他工具以及是否具有隔离空间的栅栏等维度上,社会功能缺陷差异显著(P〈0.05)。结论:患者的初始沙盘特征能够反映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

  • 标签: 初始沙盘 社会功能 差异检验
  • 简介:从1980年代开始,在美国SCI源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被我国许多专家、决策者和管理者认定是考核科研人员和机构的学术水平,以及衡量整个国家科技实力的普适标尺。受此观点支配,形成了我国的“SCI核心期刊”政策:科研人员要想获得经费和晋级就必须想方设法不断地发表SCI论文。

  • 标签: 核心期刊 SCI 科学 中国 科研人员 学术水平
  • 简介:目的:探讨恋爱大学生人格特点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问卷(16PF)和社会支持量表对231名谈恋爱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恋爱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他们的社会支持密切相关,不同社会支持水平的恋爱大学生在人格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恋爱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关系密切。

  • 标签: 大学生 人格 社会支持
  • 简介: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在梅毒实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RPR法、TPPA法分别检测150例梅毒患者及125例非梅毒患者血清。结果:化学发光法、RPR法、TPPA法对150例梅毒血清标本和125例非梅毒血清标本对照组的敏感性分别为98.0%、75-3%和97.3%,特异性分别为98-3%、81.6%和97.5%。化学发光法、TPPA法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高于RPR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发光法和TPPA法相比,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别不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3种方法检测,梅毒诊断阳性率可提高到100%。结论:梅毒的化学发光检测法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自动化、定量检测方法,能够用于梅毒的准确诊断和疗效观察,与传统方法联检可防止误诊、漏诊,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梅毒 血清学诊断 化学发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