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本案例报告的是一名高一男生孤僻自卑、不愿与人交流的心理问题案例。该报告从当事人生活情境的相关要素出发分析其成因,进而通过面谈、与家长沟通、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等方法实施干预,并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孤僻自卑 心理问题 案例 交流 沟通
  • 简介:2014年下半年,江苏省镇江市举办了首届"镇江市好课堂教育教学评比"活动,参选对象为全市各中小学普通教师。其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也是参加活动的一门课,这是镇江市教育教学大规模比赛中首次出现心理学科。比赛先由各区自行选拔,

  • 标签: 心理辅导活动课 体验 感悟 反思
  • 简介:叙事心理治疗通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以及由薄到厚等方法重构积极的“替代性”故事取代“无效的”支配性故事。本文结合“失独者”哀伤心理辅导的实践,探寻叙事心理治疗在失独者哀伤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 标签: 失独家庭 叙事心理治疗 心理辅导
  • 简介:"异化"一词经历了从宗教神学、社会学、哲学到心理学的历程,其内涵从最初的人神关系、人与权力的关系、人与劳动的关系,经弗洛姆之手深入到人心与社会的关系。弗洛姆娴熟地结合了精神分析与马克思的理论,运用异化的理论深入透彻地剖析了20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异化,并在宏观上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方案,在微观上援引宗教、艺术与爱的理论对人心的异化开出了救赎之方。

  • 标签: 弗洛姆 异化 异化心理
  • 简介:早在十九世纪末,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就曾经提出,注意是心理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他进一步提出,注意是心理以清晰而又生动的形式对同时存在的若干对象中的部分或连续思维的一种占有,是意识离开某些事物以便有效地处理其它事物。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总是伴随着不同的心理过程,确保心理过程的顺利进行。注意就像一个卫士,选择与过滤外界纷繁复杂的信息,确保与当前任务相关的信息得到进一步的加工,同时抑制目标无关信息,不对当前加工产生干扰。因此,如何在高效率地聚焦目标相关信息的同时抑制目标无关信息,成为人们一直探讨的问题。

  • 标签: 心理学家 书评 心理过程 十九世纪末 心理学研究 日常生活
  • 简介:心理技术与应用》(月刊)杂志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管、开明出版社主办,刊号CN10-1104/R,邮发代号80-715,于2013年3月正式创刊。杂志为心理学和心理技术应用的专业刊物,以心理学研究为基础,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旨在提供心理技术研究、探讨及应用的交流平台,搭建心理学研究成果与社会应用之间的桥梁。现面向广大心理学工作者和爱好者征稿,具体事项如下。

  • 标签: 心理技术 技术应用 征稿启事 杂志 心理学研究 中国民主促进会
  • 简介:采用国家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CSPA)中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天津某高校3826名2013年入学的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人口学差异。结果:(1)大学新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2)女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要好于男生,但女生比男生表现出更多的自卑;(3)汉族学生比少数民族学生表现出更高的焦虑;(4)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非独生子女;(5)理工类、文史类、文体艺术类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理工类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要好于文体艺术类大学新生。

  • 标签: 大学新生 心理健康 问卷调查
  • 简介:本文阐述了积极心理学当前发展的状况,指出其发展过程中的四大问题:1、积极心理学的自身发展体系尚不健全,对于传统心理学各个流派的态度有待改进;2、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研究内容还有扩展的空间;3、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还应该加深;4、积极心理学本土化的工作很多改善空间,并尝试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 标签: 情绪 人格 人际关系 人本主义
  • 简介:宗教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宗教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在民国初期传入我国后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现如今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介绍了中国宗教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以及研究队伍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的不足和建议。

  • 标签: 宗教 心理学 心理机制 心理治疗 佛教 道教
  • 简介:从呱呱坠地到快乐童年,再经过年少青叛,慢慢步入成年的过程中,让我不断地对自己的生活充满感激之情。本文回顾了在我成长过程中影响我人格发展、成长成熟的一些人、一些事,阐述我与心理学的渊源,分析个人的性格特质,所具有成为咨询师的职业品格和职业素质等。在职业行为分析中,描述了我选择从事心理咨询职业的理由,我的职业发展方向,以及我对心理咨询职业的理解和认识。经过自我成长分析和职业行为分析,我相信,我愿意并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

  • 标签: 成长之路 自我分析 心理咨询
  • 简介:由于第一次在研究中成功地使用了问卷调查方法,斯塔伯克被列为宗教心理学的先驱者之一。在威廉·詹姆斯和霍尔的指导下,专著《宗教心理学》问世,这是史上第一本以宗教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斯塔伯克的学术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探究宗教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对皈依进行科学研究。

  • 标签: 斯塔伯克 问卷调查 宗教心理学 皈依
  • 简介:心智哲学是20世纪中末期西方哲学所发生的继语言(义)学转向和语用学转向之后的一次重要转向,它为心理学提供了新的元理论和方法论。(1)为心理学提供了“心智-语言-世界”新的世界观;(2)从哲学角度对人的心理进行了探讨,促进了哲学与心理学的结合并互哺;(3)促使人们对“人是什么”重新审视与理解;(4)引发了对以往心理学尤其是主流心理学的基石———身心二元论的质疑;(5)催生了第二代认知科学、活动主义、情境认知等新取向的兴起。它对心理学有很大启示:第一,人工智能、动物研究等研究是有限度的;第二,应重视身体的作用;第三,应重视人的意向性,注重隐喻分析;第四,应关注人的存在,尤其是生命的意义。

  • 标签: 西方哲学 心智哲学 心理学 意向性 具身性
  • 简介:第一章引言中国心理咨询产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但是由于文化习俗等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该行业还存在着发展不规范,入行门槛低,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等诸多问题。观现实,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幼儿园暴力伤害案"等凸显了社会转型期民众心理问题的严重性。这不仅对双方当事人造成巨大伤害,还破坏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阻碍社会正常发展。

  • 标签: 行业发展研究 咨询行业 美国心理学会 精神卫生 心理挫折 心理学理论
  • 简介:卡尔·罗杰斯(CarlRogers,1902—1987)是一位有世界影响的美国心理学家,是心理治疗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于1902年1月8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在6个孩子中排行第4,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1922年,罗杰斯上大学三年级时,作为全美10名代表之一到中国北京参加"世界学生基督徒联盟会议",这一阅历使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宗教信仰。

  • 标签: 卡尔·罗杰斯 当事人为中心 心理治疗与教育
  • 简介:心理理论是一种对不可观察的心理状态进行推理并基于此对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的能力。个体拥有同情利他,适应文化环境,能自己对自我及他人内心归因,与他人合作、竞争、操控他人等能力,少不了心理理论的作用。所以培养心理理论是非常有价值的。本文总结以往培养心理理论的方法,讨论其不足,提出另一种新颖的方法——行为同步法。介绍音乐和舞蹈与其的关系及实施方法,行为同步怎样影响心理理论的机制,以及其对心理理论及相关领域的影响。最后,讨论一下行为同步研究的未来研究走向及对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启示。

  • 标签: 心理理论 干预 行为同步
  • 简介:和老一代相比,美国青年较少信教,“文化压力”是其重要原因。在奉行基督教的方式上,青年一代更加注重宗教行为背后的基督精神。对于美国青年基督徒而言,科学知识与宗教信仰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主题,各自遵循不同的规则,在人格结构中可以兼容并蓄;与神之间的关系所带来的喜乐感是基督徒深刻而典型的宗教情感体验;奉行基督精神需要通过“为别人服务”“维护公正”和“展现爱”等日常行为来体现。传统的基督教家庭、社区教会以及教会学校在美国青年基督徒的心理成长过程中分别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善于观察,从自身经历中学习,事后觉悟,是基督徒心理成长的主要途径。

  • 标签: 美国青年基督徒 宗教心理 宗教信仰 宗教情感体验
  • 简介:通过理论分析、开放式问卷调查及个案访谈编制未成年人心理社会能力初测量表。探索性因素分析(n=858)确定该量表共有31个项目,抽取5个因素:沟通协调、自我调控、科学想象、社会应对、自我防御。验证性因素分析(n=468)及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该量表结构合理,拟合良好,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及内部一致性信度,可以作为未成年人心理社会能力的测量工具。

  • 标签: 未成年人 心理社会能力 量表编制
  • 简介:“潜意识”领域,竭力向“意识”呈现是精神分析的基点,而存在分析的“意义治疗学”则寻求精神现实的意识,体现了主体竭力向客体世界建立联结的事实。文本构建了存在分析的双重X模型,运演了第二重X模型的大我在心灵动力的驱使下,唤醒第一重X模型的小我在本能和冲动的游离状态中对自身人性的重视,唤醒一个作为万物灵长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存在分析的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精神分析的治疗原理,即作为第一重X模型的人(主体)认识到自己(自我中超我的层面)与第二重X模型的客体大我世界(即世界的爱、良心、责任、意义等)存在的差距,进而产生心灵动力——紧张,在意义意志的指引下,个体自我在世界客体中寻求现实意义,唤起自我在被抛的世界中生存下去。宗教对精神或神经病患者有治疗作用,而且对正常人,对所有人的心理发展和人格成长都有一种治疗作用。

  • 标签: 宗教心理学 存在分析 双重X模型 意义疗法
  • 简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创新。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突破了原有的课程模式,逐渐向学科渗透、文理交融、益德益智、综合训练的方向发展,为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新的空间和途径,为学生从认知到践行架起了桥梁。

  • 标签: 综合实践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
  • 简介: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才能全面焕发活力,才能最大可能地实现其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目标。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阵地,课堂教学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技术与方法的支持。所有的教学改革都是在学习理论发展的进程中有序地推进,当代学习理论是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发展、落实学科教学目标的重要理论支撑,然而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技术与方法如何全面支持和服务于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是薄弱的。基于此,上海市风华中学进行了“课堂教学的心理学支持”相关研究,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技术、方法如何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对课堂教学的支持与服务作用。

  • 标签: 课堂教学 心理学支持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