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6 个结果
  • 简介:本论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国内42名心理学专家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结构访谈法对63名小学四、五、六年级和初中一、二、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根据调查结果和访谈结果分别建立了自尊结构的专家模型、儿童模型和整合模型Ⅰ、整合模型Ⅱ。本论文采用量表法对664名小学四、五、六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测试,并根据所收集的数据分别对整合模型Ⅰ和整合模型Ⅱ进行了验证型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整合模型Ⅰ中自我评价、自信心和理想自我三个亚模型与数据有较好的拟合,而成就感与数据的拟合不理想;在整合模型Ⅱ中,品德和社会交往两个亚模型与数据有较好的拟合,而身体和外表、能力和学习成绩与数据的拟合不理想。本论文还对自尊的结构进行了探索型因素分析,确定了自尊的6个结构因素,即外表、体育运动、能力、成就感、纪律、公德与助人,并据此建立了自尊结构的探索模型。探索模型与数据有很好的拟合,可以接受。我们还根据探索模型所确立的自尊的结构因素,编制了“儿童自尊量表”

  • 标签: 少年儿童 自尊 结构模型 自尊量表
  • 简介:运用问卷调查法考查了中文儿童读写能力及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指标进行了分析,发现量表具有较好的项目信度和结构效度.结构模型分析发现阅读听写能力影响书面语意义理解和书写技能,而书面语意义理解和书写技能对书面表达有显著影响.家庭阅读背景影响儿童的口语能力和阅读听写能力,口语能力影响意义理解和阅读听写能力,基本知觉加工影响口语能力和阅读听写,动作技能影响书写技能.上述结果表明中文字词识别、书写技能和意义理解水平都影响书面表达,即段落产生能力.而口语能力、家庭阅读背景、基本知觉加工和动作技能分别对读写能力的不同侧面产生影响.本研究还分析了模型的年龄和性别特点.

  • 标签: 验证因素分析 结构模型 中文读写能力 关系 年龄 性别
  • 简介:五四时期,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是在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倡导科学和民主的呐喊声中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批判传统就不能打破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然而,如果没有固有的文化心理结构,五四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同样难以走向并接受马克思主义。这种固有的文化心理结构体现在:重现世、重实践、重事实、重功效的实用理性;和而不同、互鉴互学、博采众长的会通精神;既必须以西方为师又否定资本主义的矛盾社会心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五四时期 知识分子 文化心理
  • 简介:近些年来多项课题与研究都围绕高效数学学习学生心理结构展开,研究领域涉及心理学、数学教育等.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众多使得已有研究主题分布广泛.以质性分析的方法基于NVivo10软件对47篇相关文献进行质性分析,初步建立了高效数学学习学生的心理结构模型.数学学习效率高的学生应当以非智力因素为学习的动力源泉,以较为完善的心理机制作为前提,以高水平的元认知作为监控系统,以有效的学习策略作为学习保障,以较高的数学学习素养作为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品质的体现.当这五部分结构要素全部或者部分之间相互促进,高效率数学学习就发生了.

  • 标签: 高效数学学习 心理结构 质性分析
  • 简介:双时间参数理论由贝尔纳普于2001年提出,该理论使用不同的语义解释参数构建以言行事行为的语境,以确定以言行事行为是否成功或者是否被满足。但是贝尔纳普在构建语境时忽略了地点这一重要的语境参数,这也导致了双时间参数理论对以言行事行为的成功以及满足条件的不完善刻画。由此我们尝试提出一个对双时间参数理论的改进方案。首先,我们在简要介绍双时间参数理论以及其中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修正方案的大体思路,即将双时间参数理论的基础由分支时间逻辑变为分支时空逻辑。其次,我们将介绍分支时空逻辑中的主要内容。再次,我们说明如何在分支时空逻辑上使用PSTIT算子刻画群体行动的问题。最后,我们将具体介绍对双时间参数理论的修正方案。

  • 标签: 时间参数 时间逻辑 行事行为 2001年 语义解释 群体行动
  • 简介: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凝炼出历代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三种精神,即修身精神、仁义精神和批判精神。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儒家知识分子的精神对于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和思想重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 标签: 儒家思想 知识分子 精神
  • 简介:4月14日,德国警方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突击行动,搜捕宗教极端分子。警方在行动中主要对慕尼黑、柏林、汉堡等大城市的28所住宅、商店、税务所和清真寺进行了搜查,没收了一批电脑、文件以及带有煽动种族仇恨内容的录音带和光盘,并逮捕了两名涉嫌为宗教极端组织提供资助的阿拉伯男子。

  • 标签: 德国 宗教极端分子 突击行动 宗教极端组织
  • 简介:“知识分子”一词的最初使用,是作为一种指称意义上的称呼,指受过良好教育的,并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人士。知识社会学的创立人曼海姆,从知识分子与社会思想的关系出发,在《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中提出了关于知识分子的定义:“迄今为止,除了那些实际上代表各个阶级的直接利益的人以外,所有各个阶级都一直包含着一个更多地取向我们也许可以称之为精神领域的那个领域的阶层。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来看,我们可以称他们是‘知识分子’。

  • 标签: 知识分子群体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知识社会学 现代 社会责任感 指称意义
  • 简介:该文介绍了五种完美主义发展模型,并对它们做了简要评论.社会期望模型主张父母对儿童的高期望是完美主义产生的根源,社会学习模型强调模仿父母完美主义的作用,社会反应模型探讨严酷教养环境的影响,焦虑抚养模型认为父母对不完美的过分关注和对子女的过分保护会促使子女发展完美主义倾向,整合模型结合内外因素对完美主义产生的根源进行系统综合分析.

  • 标签: 完美主义 发展模型 社会期望模型 社会学习模型 社会反应模型
  • 简介:迄今为止,哲学家们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不仅那些自然科学理论以及那些依靠自然科学(例如数学)建立起来因而能够定量分析的社会科学理论属于理论模型,而且所有的社会科学理论都是理论模型。对于这一重要事实的忽视严重影响了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甚至导致了很多社会科学理论(特别是哲学理论)长期处于永无结果的虚假争论之中。本文试图依据哲学思辨,探讨社会科学理论的模型本质。

  • 标签: 社会科学理论 经济学模型 哲学思辨 伦理学 自然科学理论 定量分析
  • 简介:毛泽东与文艺知识分子的价值冲突,主要表现为大众意识的强调与文艺知识分子的精英情结、为政治服务的要求与文艺知识分子的艺术性追求、思想改造与文艺知识分子的自由心性三个方面的冲突和对立。毛泽东和文艺知识分子常常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东西产生了不同的理解,这正是造成毛泽东时代文艺领域悲剧的深层原因。

  • 标签: 毛泽东 文艺知识分子 大众 价值冲突
  • 简介:知识分子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问题,毛泽东、邓小平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将马、恩、列、斯关于知识分子的思想与自己所处时代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各自具有时代特色和理论创新的知识分子理论。当然,他们的理论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脉相承、不断向前发展的。研究这种前后相承与发展的轨迹,对于党在新时期知识分子政策的确立有着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 标签: 知识分子理论 毛泽东 邓小平 中国革命和建设 知识分子问题 知识分子政策
  • 简介:本访谈围绕刘康教授的几个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当代传媒文化研究"、"国家形象建设研究"及"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展开,探讨在当代中国语境下,如何成为一名具有行动力的公共知识分子

  • 标签: 公共知识分子 刘康 当代传媒
  • 简介: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毛泽东所以能比其他同时代的革命领袖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和他的经历以及对中国社会的认识分不开的。毛泽东出生于富裕的农民家庭,自幼受着小生产的自然经济的熏陶和严父慈母的传

  • 标签: 阶级属性 革命根据地 思想改造 社会主义史 中华苏维埃 人民群众
  • 简介:职务绩效评估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着重介绍了几种有关职务绩效评估的因果模型,揭示了这些模型的演变过程及其背后的理论变化。同时也指出了以往研究在理论、方法和研究范围上的一些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 标签: 职务绩效 评估 因果模型 任务绩效 周边绩效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了态度研究中的一种理论模型——双重态度模型。该模型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该模型中内隐态度的界定;双重态度的理论假设;基本类型;双重态度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另外本文还回顾了有关双重态度的实证性研究。

  • 标签: 双重态度模型 内隐态度 社会心理学 外显态度
  • 简介: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已被广泛运用于再认记忆研究中。文章述及ROC解释记忆结果的三种理论模型,并结合基于项目识别、关联识别、排除任务以及“记得/知道”程序等范式的相关研究文献对此三种模型进行了评价。文献分析表明,相对于阈限模型和信号检测模型,结合信号检测加工和回忆阈限加工的综合模型能更好地拟合研究结果,并佐证再认可能是包含功能相互独立的双结构心理过程。

  • 标签: 再认 ROC 阈限模型 信号检测模型 综合模型
  • 简介:从认识论角度看,“模型”是对客观存在的“原型”事物的反映,而反映的本质就是在意识中用“模型”来理解和表示“原型”事物的过程。“模型”在感性认识阶段表现为形象或图像,在理性认识阶段表现为数学关系或概念体系。只有将感性材料构成“模型”后,理性思维才能处理,从中获得规律性认识。“模型”需要向“原型”不断趋近。将某一认识阶段的“模型”绝对化容易导致独断论,而将所有“模型”等同看待会导致认识上的相对主义。在以直觉为主的形象和图像模型建构中,逻辑审视更为关键。而在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建构中,直觉的启发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 标签: 模型建构 认识论意义 “原型” 认识阶段 感性材料 理性思维
  • 简介: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提高心理生活质量这一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20世纪60年代后期,幸福感的研究逐步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热潮。近年来,主观幸福感属性中的文化差异引起了跨文化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文章通过比较幸福感跨文化研究中新近出现的两个理论模型——目标调节模型和文化常模模型,探讨了文化在主观幸福感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情感幸福感和生活意义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幸福感 文化观 目标调节模型 文化常模模型 生活水平
  • 简介:知识分子问题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近三十年来,关于这个主题的研究形成了党史、文化学等不同研究路径。本文通过分析梳理这些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研究范式及其成果,展现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研究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推进研究的建议:一是明确界定和区分研究视角,二是进一步转换研究范式,拓展理论创新的资源,三是重视“政治与学术”问题,突破二元思维模式,四是重视知识分子的现代化问题研究。

  • 标签: 中国知识分子 阶级属性 文化 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