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陶渊明深受老庄哲学的影响,在时局动荡之际选择了归隐,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大自然,把田园自然风光作为自己的精神归宿.陶渊明的文章蕴含着丰富的自然思想,其中以《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记(并诗)》最具特色.他所建构的桃花源社会,体现了其“质性自然”之内涵,表达了人生具有“自然”的天性.陶渊明“质性自然”含有“真”与“朴”二重性,反映了他寻求真、朴的自然观.陶渊明在庄子自然无为思想影响下,“委运顺化”思想实行自然无为之道,因而选择回归山林与躬耕田园以顺应其本性.陶渊明自然景色表达他的自然心境,将“渔人”形象与自然相结合,体现了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说明其向往桃源的生活.陶渊明“渔人忘路而入桃花源”来说明“忘”的境界,“忘路”意味着摒弃世俗争竞,乃至于功利思辨.因此,他所构筑的桃花源成了一个融自然美、人情美、身心美于一体的生态体系,体现了“物物而不物于物”的“新”自然境界,表达了陶渊明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新”自然境界是对现实生活和感性经验的超越,实现了心境与自然相统一,体现了天地人和谐共生的境界.

  • 标签: 陶渊明 《桃花源记(并诗)》 自然境界 和谐
  • 简介:北美印第安文学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是利用与剥削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的一体关系。通过对美国印第安当代女作家希尔科的小说《沙丘花园》的解析,从人与自然的物质性关系和精神联结两个方面,指出在印第安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生态智慧。传统的印第安人在物质上依赖大自然,在精神上也信靠、热爱大自然。白人殖民者和美国主流的工业文明,将土地和整个大自然看作是征服、利用和剥削的对象,而被剥夺了土地的印第安文化则将自然看作是自己的母亲和上帝。印第安文化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中所包含的伟大的神圣性、宗教性和救赎性,正是以贪婪纵欲、过度开发和利己主义的人类中心论特征的现代社会所缺失的内容。

  • 标签: 印第安文学 《沙丘花园》 物质性关系 精神联结
  • 简介:李新同志的《我看盆景》一文,如一石激起的涟漪,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率真的性情,无遮拦敢说话的勇气,为人称道,但就其所提出的论点及问题,思虑再三,不敢苟同,的确值得商榷。

  • 标签:
  • 简介:人类文化的本性是反自然。人类文化在对抗自然的过程中发展,导致全球性生态危机和社会-经济危机,对人类持续生存提出严重挑战。应对挑战,需要“文化范式”转型,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发展,开启人类文明的新时代,生态文明的时代。一种成熟的伦理学也要实现类似的范式转型:一种冲突的伦理,人作为掠夺自然资源的征服者的伦理,转变为一种人与自然互补、和谐共生的伦理,尊重生命和自然界的伦理。

  • 标签: 文化反自然 化范式转型 伦理范式转型
  • 简介:通过在亚洲(印度、中国和菲律宾)和南部非洲(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津巴布韦、坦桑尼亚、马拉维、赞比亚和莱素托)的案例研究,考察了自然资源决策控制权移交给当地人民,以及创造空间以容纳当地利益和生存需求,赋权于资源利用者从这些新政策中获益的情况和影响这些致策效果的权力下放程度。

  • 标签: 权力下放 自然资源管理 社区管理机制 参与式方法 决策机制
  • 简介:社会性的自然是戴维·佩珀生态自然观的自然本体论之“根”.佩珀的“社会性的自然”概念的出场有其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其时代背景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环境问题上的伪善导致的严峻生态危机、苏东传统社会主义的解体和失败产生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以及西方生态运动的蓬勃发展.其理论渊源是:后现代绿色思潮下的生态中心主义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各自存在的内在缺陷、法兰克福学派的“人化自然观”以及其他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的自然和社会辩证法的理解等.佩珀的“社会性的自然”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性质,是一个社会概念;这一概念本身蕴含了丰富的“自然一社会”关系的辩证观点.他的这些思想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和历史的唯物主义内涵以生态学意义,进一步延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本体论的内容,从而对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的攻击给予了反击,并为佩珀提出他的“弱人类中心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他的这一概念他继而提出克服自然异化的途径奠定了基础,并且为解决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提供了实践方案.

  • 标签: 戴维·佩珀 社会性的自然 原初境域 生态自然观 自然本体论
  • 简介:一只活蹦乱跳的麂子(属国家珍稀保护动物),从一位农民怀中挣脱,向茂密的林子走去,它边走边回头望望它送行的人们。此事发生在资源县资江风景地浪田村。今年3月1日,一农民肩扛一只10来公斤重的活麂子,准备出售,合营企业资源

  • 标签: 合营企业 野生动物保护法 密行 刃刀 一卿 景国
  • 简介:<正>出水十几年之久的稀世白龟,不久前重又放归河南淮阳的龙湖中。这只260多岁的白龟,是1984年8月14日由淮阳东关少年王大娃在龙湖的白龟池中钓出的。相传,伏羲于蔡水捉到

  • 标签: 放归自然 龙湖 南淮阳 活档案 花纹图案 专家推
  • 简介:自然如霜,凝成一个美丽的姿态,赐予心的安宁。自然如笔,描成一幅深邃的画卷,趟过一丝星光。

  • 标签: 散文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文章从PP材料的改性原理、园林机械改性PP材料的性能要求出发,全面阐述了园林机械改性PP材料的开发研制过程,开发出了一系列园林机械改性PP材料并全面在ZS系列园林机械上得到了应用。

  • 标签: 园林机械 PP 改性
  • 简介:记者杨燕南报道6月5日,由中国绿化基金会、太自然地板和宜昌市林、业局联合举办的大自然地板“我长江种棵树”公益活动成功举行。活动.的目的在于响应世界环境日“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的主题.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进一步绿化母亲河、保护长江三峡的生态环境.三峡坝.区打造一条亮丽的绿色风景线!

  • 标签: 长江三峡 公益活动 大自然 宜昌市 地板 世界环境日
  • 简介:随着生态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呼唤回归荒野,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烈,自然文学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通过回顾18世纪以来西方自然文学的发展历程,分析其中所包含的生态理念的传继和发展以及它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说明了自然文学在唤醒人类的生态意识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 标签: 自然文学 生态理念 传继 发展
  • 简介:家乡是成都平原上的一个小镇。千百年来,经过都江堰水系的灌溉,这里河流纵横,物产丰富,人们过得舒适、怡然。大凡到过成都的人,都会沉醉于闲适安逸的生活氛围。于是,有人说“成都就是一杯盖碗茶”,不张不扬、不烫不凉、不急不缓,生活的味道就在袅袅茶香中慢慢散发,韵味悠长。不错,家乡小镇也被这杯盖碗茶的香气所萦绕。

  • 标签: 品茶 成都平原 盖碗茶 都江堰 小镇 生活
  • 简介: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通过对实验区林下药用植物栽培试验,在郁闭度0.7阔叶林下,草珊瑚种植株三年平均分孽24.9杆,第三年生长高度达到52.6cm,已可进行地面杆径采收;在郁闭度0.8毛竹林下,多花黄精三年平均亩产约251.5kg;在郁闭度0.4-0.5的阔叶林下,种植玉竹,亩产量2335kg。药用植物试验栽培的生长及产量表现较好,以目前市场药材收购价计算,多花黄精亩产值在1300元以上,玉竹亩产值1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明显,可以考虑在相同类型生态公益林中扩大试种,以期林下药用植物栽培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实验区 药用植物 栽培试验
  • 简介:5月26日上午,北京自然博物馆迎来了200多名小学生。这些孩子都是第一次走进自然博物馆,他们很少有机会参观科技场馆。在活动中,孩子们被分成四个组,每组都有专业讲解员带领,认识恐龙、了解非洲原野、走进动物世界。看完展览,孩子们被带到自然博物馆的剧场,观看由该馆职工和志愿者表演的原创话剧《小白的故事》,并参与了展厅互动式讲解《大猫小猫》以及科普小课堂活动。

  • 标签: 剧场 北京自然博物馆 大自然 动物世界 小学生 孩子
  • 简介:一、"我爱大自然"二、担当者实为贵1.对消费者责任的承担(接上期)2.对社会环保公益责任的承担大自然始终坚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尤其是"一业两树"的环保公益方针更是影响深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 标签: 社会责任 大自然 消费者 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