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多倍植物由于细胞核里染色数增多,影响了酶系统活动能力,生理活性加强,代谢产物增多,以及同化物质、矿物质含量的提高等许多具有经济价值的特征特性,已广泛引起育种工作者的重视与生产上应用。

  • 标签: 东桑 四倍体植株 染色体数 矿物质含量 酶系统 育种工作者
  • 简介:多倍特别是不仅是自然界植物种形成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人工合成物种和培育新品种的重要手段。桑树多倍研究已有几十年历史,迄今已发现和培育了桑的1至18和22及混倍体。桑树栽培品种以二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三。由于生产上应用的三桑具有优质、高产、适应性广的优良性能.引起了桑树遗传育种工作者的密切关注。国内8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把桑树多倍研究和三品种(含杂交组合)选育作为热门课题,现已取得重大进展。要选育三品种(含杂交组合)。

  • 标签: 四倍体 多倍体 三倍体品种 桑树 杂交组合 选育
  • 简介:对297份人工桑种质的叶质进行养蚕鉴定。结果表明:用桑的叶子养蚕,与对照区(用“沙2×伦109”(2n)叶子养蚕)相比,蚕食欲强、发育较快、龄期缩短、蚕较大;使雌蚕全茧量比对照增产1%~17.84%的种质占参试种质的68.0%,使茧层量增产1%~14.88%的占58.6%,60%的种质因全茧量提高而使茧层率有所降低。人工叶质与其父本、母本有关。绝大部分叶质优良的其叶片较浓绿。通过鉴定试验选拔出84份叶质显著优良的种质,其中一部分为既优质又高产的。

  • 标签: 人工四倍体桑 种质资源 叶质评价 养蚕质量 生长发育
  • 简介:研究使用秋水仙素,从"KageYellow"黄花仙客来二获得,以及多倍性对黄花仙客来的影响。将离块茎节片浸泡在100mgl一’秋水仙素中4天,产生2个植株,同它的亲缘二相比,花瓣大,而且积累查尔酮的能力也大。因此,利用多倍性是商业上较深黄色仙客来育种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四倍体 二倍体 仙客来 秋水仙素 多倍性 多倍体
  • 简介:以浓度0.4%~0.1%的秋水仙碱溶液,处理十个无性系二桑品种嫁接苗的萌发芽,或当年嫁接成活苗的顶芽;第二年春季将畸叶枝段的桑芽,应用芽接方法分离嫁接;对经过处理而未形成的植株,施行连年齐拳剪伐.的诱导率,平均达到35.42%.

  • 标签: 无性系 四倍体 诱导率
  • 简介:一般多倍植物,具有许多有经济价值的特征特性,已广泛引起育种工作者的重视与生产上应用。桑树栽培品种以二为主,间有少数三桑,国内外生产实践已证明,三桑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性能。目前栽培品种尚末发现有自然形成桑的报导,为了选育适应生产上所需的三桑树品种(或组合),只得从人工诱导桑上下功夫。日本、苏联方面利用秋水仙素处理桑种子、种苗、顶芽、插条等诱导

  • 标签: 四倍体植株 杂种实生苗 人工诱导 秋水仙素处理 育种工作者 药液浓度
  • 简介:对32份桑种质进行养蚕制种的叶质鉴定试验。结果表明,76%种质养蚕产卵数较多,产卵数比对照沙2×伦109增产10%~14.87%的种质有:桂9373、桂93456、桂93459、桂93544。桑春秋叶质对不受精卵率均有一定影响,春蚕第二造桑的叶质对生种发生率有影响。通过叶质鉴定选出几个叶质优良利于提高蚕种产量和质量的种质。

  • 标签: 桑树 四倍体种质 叶质 产卵数 蚕蛾
  • 简介:以本实验室自行创制的云烟87八(2n=8x=96)为母本,L-8为父本进行杂交,成功获得烟草六(2n=6x=72)植株。经观察统计其花器官特征,花粉特征,并通过体外萌发及杂交试验对其育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烟草六花蕾和花药明显大于云烟87×L.8杂交组合(简称杂种)后代的花蕾和花药,但花粉量较少;其花粉体外萌发率仅9.78%,明显低于杂种;六花粉在六及云烟87柱头上只极少量萌发并穿过花柱;以六为父本,与云烟87烟草品种杂交以及六自交,不能坐果;而以六为母本、云烟87为父本可得到一定量种子,其单果种子数与杂种作母本、云烟87为父本时差异不大,但发芽率只有21.2%。这表明本研究中的六植株作父本不育,而作母本具有一定的育性,后续研究利用中可将其用作母本。

  • 标签: 烟草 六倍体 八倍体 花粉 育性
  • 简介:与二(2n组)精原液做比较,以不同密度为组别,研究了4℃下两组(3n-HD和3n-LD)三虹鳟(Oncorhynchusmykiss)精原液的保存时限。结果发现,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精液中精子的活力和寿命逐渐降低。2n组、3n-HD组和3n-LD组虹鳟精原液中精子分别在保存5d、4.5d和12.5d后失去活力;在7d、15d和14.5d后死亡,即三虹鳟精原液4℃保存时间约为二的2,说明低温短期保存三虹鳟精原液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虹鳟 三倍体精液 低温保存 寿命
  • 简介:用野生桑12份、栽培桑品种6个选配不同类型、不同倍数性的远缘杂交组合32个,研究远缘杂交的结实性和成苗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野生桑二×栽培种二的成籽率、成苗率优于野生桑六×栽培种二的成籽率和成苗率;栽培种二×野生桑二的成籽率、成苗率优于栽培种二×野生桑六的成籽率和成苗率;栽培种×野生桑的成籽率、成苗率优于野生桑×栽培种的成籽率和成苗率.

  • 标签: 二倍体 六倍体 杂交结实性 种子成苗能力 野生桑 远缘杂交育种
  • 简介:以二、三乌克兰鳞鲤为材料,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体内注射,肾组织细胞短期培养,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其核型分析结果:二乌克兰鳞鲤染色2n=100核型公式为:26m+30sm+30st+14t,染色臂数NF=156;三乌克兰鳞鲤染色的核型公式为3n=150=39m+45sm+45st+21t,染色臂数NF=234,二、三染色数之比为1:1.5。二核型与已报道的鲤鱼染色核型相似。未发现性染色

  • 标签: 乌克兰鳞鲤 染色体 核型
  • 简介:以结球甘蓝自交系‘0501’为材料进行了多倍的诱导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用蘸0.1%秋水仙素药液的脱脂棉小球处理籽苗生长点24~72h均可有效地诱导细胞染色加倍,其中24h的诱变效果最好,株率为77.78%;

  • 标签: 同源多倍体 结球甘蓝 诱导 鉴定 染色体加倍 秋水仙素
  • 简介:染色性鉴定是葡萄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葡萄染色性鉴定的方法,主要包括染色常规压片法、染色去壁低渗压片法、植物形态学鉴定法、细胞形态学鉴定法、梢端组织鉴定法、生理生化鉴定法、杂交后代鉴定法、流式细胞仪分析法、同工酶电泳鉴定法以及分子标记技术。本文通过分析不同葡萄染色性鉴定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不同葡萄品种性鉴定和葡萄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标签: 葡萄 倍性鉴定 二倍体 三倍体 四倍体
  • 简介:采用静水压休克法人工诱导鲶鱼受精卵,使三出现率达100%,其主要形态学性状同二鲶鱼比较研究表明,三鲶鱼具有体形大,相对体高及丰满度均较高,体长差异不明显,外部形态及摄食仍保留着二鲶鱼的特征,但比二鲶鱼增长快,在池塘养殖90天后,体重比二鲶鱼平均增加39.71%。试验证明三鲶鱼是具有养殖生产前景和推广价值的新对象。

  • 标签: 鲶鱼 三倍体 形态特状 生长 静水压休克法 人工诱导
  • 简介:选育和栽培适于直栽、无需嫁接的桑树高产一代杂交桑组合,是业界永恒的追求目标。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川从广东、江苏和广西引进了大量的杂交桑种在生产上栽培。结果,由于杂交桑叶片较薄,养蚕叶片萎凋快,尚需大肥水管理,在川大部分桑园盆地条件下,

  • 标签: 粤桑11号 杂交桑 试验初报 栽培 三倍体 肥水管理
  • 简介:“这蘑菇真管用,能治疗皮肤病。”“这蘑菇好漂亮,是真的吗?”“给我拍张蘑菇照。”在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恒山”北芪菇展示现场,挤满了曾经受益于北芪菇的老顾客,而更多的则是第一次见到食用菌类植物拼砌成精美图案的好奇人群,并且不时问这问那。

  • 标签: 药食同源 特色农产品 菌类植物 蘑菇 皮肤病 博览会
  • 简介:采用体内注射PHA和秋水仙素,肾细胞短期培养,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小体鲟(AcipenserdabryanusDumeril)的染色,对肾细胞染色数目统计分析表明,小体鲟染色组是由116±4条染色组成,核型公式为40m+34sm+26st+16t±mc,NF190±;采用德国PartecpasⅢ型流式细胞分析仪,以鸡红细胞为标准DNA(含量为2.3pg/N),测定小体鲟体细胞DNA含量为6.06pg/N,与染色分析结果比较性一致。综合以上两项结果可以得出,小体鲟为鲟鱼。

  • 标签: 小体鲟 核型 DNA含量 倍性
  • 简介:嘉陵20号是西南大学新近选育的超高产人工三新桑品种,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本试验是以湖桑32号为试验对照品种,在会东县大崇乡,按照桑树品种区域试验要求,间行嫁接湖桑32号与嘉陵20号,调查两者的生物学性状,经济性状如条长、条粗、每米条产叶数、每米条长产叶量、每公斤叶片数。结果表明嘉陵20号与对照品种湖桑32号相比,在条长、条粗、每米条长产叶数、每米条长产叶量、每公斤叶片数等经济性状上均明显优于对照,每株仅春季就比对照多产桑叶100g,增产幅度为39.53%,试验表明超高产人工三嘉陵20号适合会东县的气候与生态环境,可以在该县推广。

  • 标签: 桑品种 三倍体 适应性
  • 简介:雌性三鲑鳟鱼已知是不育的,因而有利于水产养殖。本研究旨在对多种温度和水静压刺激处理诱导三硬头鳟(Oncorhynchusmykiss的一种溯河回游类型)的效果加以对比。热休克和水静压刺激在各组硬头鳟卵受精后25分钟开始施行。热休克处理所用温度为26—36℃,持读1.25~20分钟;水静压处理所用压力为5.5~8.3×10~4KPa(1KPa=0.145psi)持续2~6分钟。三的诱导率通过红血球细胞核长径的测定来计算。在26℃温度下持续20分钟的热休克处理和在7.6×10~4kPa压力下持续6分钟的水静压刺激诱导出100%的三比率(triploidrate),但是各组卵的成活率却与处理的强度成负的相关关系。因而三产量(triploidyield)(即三的诱导率与孵出时的成活率的乘积)在26℃下持续10分钟的热休克或6.9×10~4KPa下持续6分钟的水静压刺激处理时为最好,分别是50.3%和49.9%。

  • 标签: 三倍体 热休克 压力刺激 不育性 硬头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