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与乙肝病毒作战,人类主要有两类武器:一是干扰素,一是核苷类药。有人说。选谁都是两难:选干扰索,麻烦在前;选核苷类药,麻烦在后。

  • 标签: 核苷类药 乙肝病毒 干扰素 作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连续单层与连续套锁缝合剖宫产术子宫切口的效果。方法根据缝合方式将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的125例剖宫产妇分为单层组(62例)和套锁组(63例),分别接受连续单层缝合或连续套锁缝合子宫切口,分析两组的时间指标、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套锁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恶露时间均高于单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套锁组的切口假腔和月经不调的发生率分别为12.70%(8/63)和38.10%(24/63),均高于单层组的3.23%(2/62)和24.19%(1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率及月经复潮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单层缝合的操作简单,子宫切口愈合及复旧较好,可降低切口假腔和月经不调发生率,可在剖宫产切口缝合中进行推广。

  • 标签: 连续单层缝合 连续套锁缝合 剖宫产术 子宫切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切开缝合术采用连续缝合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阴道分娩初产妇60例,均采用会阴左侧切开术,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名,两组均采用阴道神经阻滞麻和2-0可吸收缝线,观察组用连续缝合法行会阴缝合术,对照组用皮内缝合法缝合会阴切口。结果两组在产后切口疼痛,产后活动程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缝合法用于会阴切开术可明显减轻产后切口疼痛,减轻活动时的疼痛感,促进子宫收缩,减少阴道出血量,有利于产后恢复和母乳喂哺,提高产后生活质量。

  • 标签: 会阴切开术 连续缝合法 皮内缝合法
  • 简介:摘要加强部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官兵心理素质,不仅是部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每一个官兵健康成长的需要,还是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的重要措施。本文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涵、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心理健康教育该如何开展下去。

  • 标签: 部队 心理健康教育 官兵
  • 简介:据了解,北京市规定,职工领取生育津贴需有连续9个月的缴费期限。从而避免选择性参保,更好的维护了生育保险基金的安全。此次生育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后,对于新纳入参保范围的女职工,将“9个月的连续缴费期”加以调整:即自2012年1月1日起9个月内分娩的,可即时申领享受相应的生育津贴待遇;但在9个月后分娩的,如连续缴费不足9个月,其生育或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但生育津贴则由用人单位支付。

  • 标签: 生育保险 北京市 缴费 津贴 计划生育手术 保险基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侧切缝合术采用连续缝合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阴道分娩初产妇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会阴左斜侧切、阴部神经阻滞麻和2-0可吸收线。观察组用连续缝合法行会阴缝合术,对照组用皮内缝合法缝合会阴切口。结果两组在产后切口疼痛、产后72h活动程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连续缝合法用于会阴侧切术可明显减轻产后切口疼痛、活动受限性,利于产妇休息和母乳喂哺,提高产后生活质量。

  • 标签: 会阴侧切术 连续缝合法 皮内缝合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间置空肠储袋代胃术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面的优点,以减少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总结自2008年3月至2012年10月,抚顺市中心医院76例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传统的Roux-en-Y消化道重建及Roux-en-Y+空肠储袋消化道重建术式的并发症、Visick分级指数及营养指标等。结果应用连续间置空肠储袋代胃术行术后消化道重建的32例病例术后恢复良好,与另外两组消化患者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术后1年的Visick分级指数及营养指标较好。结论全胃切除术后连续空肠储袋代胃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 标签: 胃癌全胃切除 消化道重建 连续间置空肠储袋代胃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索重症监护室ICU心肾综合征患者疾病进展以及相关特征,观察通过运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I型心肾综合征,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的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ICU住院治疗的32例病例,通过使用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手段进行为期24h以上的治疗,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修订治疗方案;将我院采取常规治疗的另外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住院时间、有效率以及相应的好转情况,并对研究组HR、Cr、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生理指标进行监测。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上尚不能认为存在差异,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中HR、Cr等明显下降。结论当前我国临床中心肾综合征患者主要为I型为主,原发病中冠心病最为常见,连续性血液净化开展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好转率明显增强。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心肾综合征 诊断 ICU
  •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CBP)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儿T细胞亚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严重脓毒症患儿42例,随机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22例)和常规治疗+CBP治疗(CBP组,2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d、7d动态测定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CBP组患儿PICU入住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CPB组28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PB组治疗后3d和7d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PCI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PB组治疗后3d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PC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d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及PCI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CBP治疗可以提高严重脓毒症患儿受抑制的免疫功能,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连续血液净化 脓毒症 T淋巴细胞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儿童
  •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职工的健康状况、疾病发展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医院制定完善医务人员健康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比分析北京某三甲医院2009-2013年职工健康体检结果。结果超重、胆囊疾病、妇科疾病、高血压、乳腺异常、血糖异常、脂肪肝检出率5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乳腺疾病检出率较高;31-40岁年龄组疾病检出率增加趋势明显,疾病发展趋向年轻化。结论医院职工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医院应不断完善职工健康管理工作。

  • 标签: 体格检查 危险因素 患病率
  •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心理护理干预在青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青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21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09例、对照组10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治疗原发病和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连续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出院1年后对两组青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HAMD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状况(AD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基线时HAMD、ADL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出院随访1年时研究组青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HAMD、ADL评分分别为(10.22±3.77)分、(18.42±3.64)分,对照组患者HAMD、ADL评分分别为(26.84±4.01)分、(38.35±8.63)分,研究组HAMD、AD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针对性的连续心理护理,促进了青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恢复,也减轻了其抑郁程度。

  • 标签: 连续心理护理 青年脑卒中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无严重并发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常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并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住院期间常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并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出院后继续进行连续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在遵医行为和血压控制等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在饮食控制、正确服药、自我监测、按时复诊、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提高。血压控制高于对照组。结论连续性健康教育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延缓靶器官受损。

  • 标签: 连续性健康教育 高血压患者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应用的效果。方法选自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60例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协同护理治疗模式进行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取协同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效果的观察。结果观察组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协同护理应用治疗的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对照组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比对照组满意度高。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协同护理治疗取得很好的效果,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起到了提高的作用,对优化医疗卫生护理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了很好的治疗措施,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连续性血液 净化治疗 协同护理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连续神经阻滞在断指再植术术后自控镇痛(PCNA)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急诊手术ASA分级I-II级经腋路进行连续臂丛阻滞麻醉断指再植120例共155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A组用超声引导技术下行腋路连续神经阻滞;B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腋路连续神经阻滞,两组术后均接自控镇痛泵,镇痛药配比相同。观察两组术后8.12.24.48h的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PCA按压次数。结果手术结束8h后的所有观察点连续A组静息和运动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评分,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48hA组PCA按压次数(4.1±0.9)显著少于B组(7.5±1.27)(P<0.O1)。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腋路连续神经阻滞自控镇痛用于上肢断指再植术后镇痛效果理想。

  • 标签: 超声 腋路 臂丛麻醉 断指 再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红细胞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及影响的程度。方法不同分离条件的分离效果观察,主要通过正交设计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各参数给分离效果带来的不同影响,主要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统计方法。结果影响红细胞分离的因素有离心时间、离心力、红细胞浓度、标本红细胞平均体积、个体年龄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红细胞平均体积。结论分离条件相同标本不同,或者标本相同分离条件不同,得到的分离效果也不同,控制影响因素,能够得到相对稳定的分离效果。

  • 标签: 分离红细胞 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 影响因素 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术后不同镇痛方式的对比研究,探讨简单、规范、有效的围手术期镇痛方案。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共248人,随机分为阻滞组(124人)及静脉组(124人)。阻滞组在术前进行股神经穿刺并留置导管,术后48h内持续镇痛、后期(至术后7天)负荷剂量镇痛;静脉组留置静脉自控镇痛泵至术后48h,后期采取肌肉注射药物镇痛。观察指标包括:术后6、12、24、48h以及3~7d的膝关节疼痛程度(静息、活动);术后3~7d患侧膝关节活动度;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12、24、48h,阻滞组的疼痛程度平均小于静脉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d的静息痛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阻滞组的活动痛疼痛程度平均小于静脉组,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阻滞组术后3~7d膝关节的活动度明显大于静脉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出现副反应的比率明显大于阻滞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多模式联合镇痛已经成为共识;股神经阻滞镇痛在围手术期临床效果明显,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性高、副作用少、利于锻炼等优点。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围手术期 镇痛 股神经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