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板齿鼠种群年龄鉴定划分标准。方法对捕获的板齿鼠体重、体长、尾长、耳长和后足长测量统计。结果根据体重的频次划分,将板齿鼠划分成4个年龄组:幼年组(♂〈159.0g,♀〈140.0g),亚成年组(♂∶159.0~290.9g,♀∶140.0~289.9g),成年Ⅰ组(♂∶291.0~389.9g,♀∶290.0~409.9g),成年Ⅱ组(♂≥390.0g,♀≥410.0g)。结论体重法可用于板齿鼠的年龄鉴定。

  • 标签: 板齿鼠 年龄鉴定 体重
  • 简介:1992~97年5~9月每月中旬在内蒙古正镶白旗天然放牧场,共布放34800个夹日,捕获鼠894只,其中达乌尔黄鼠384只,占42.95±3.24%。其雌鼠一年繁殖一次,集中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平均胎仔数为6.23±2.07个。雄鼠出蛰后,4月中旬睾丸开始下降,参加繁殖,到5月中旬结束。全年雌性占57.40%,雌性多于雄性。达乌尔黄鼠属于种群数量变动比较稳定的种类,1992~97年年间差别不大,6年平均捕获率为1.10±0.11%,季节消长曲线呈单峰型,7月由于当年生鼠全部出地面活动,形成一年最高峰。除1993年和1995年高峰在6月外,其余各年高峰均在7月。

  • 标签: 达乌尔黄鼠 繁殖 种群数量
  • 简介:目的通过对内江市建城区范围内鼠类监测,掌握内江市鼠类季节消长、不同鼠类生境分布情况;分析比较2种监测诱饵对不同鼠类的适口性,为控制鼠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于2011-2014年对内江市建城区范围内鼠类进行监测。2011-2013年以卤肉为监测诱饵,2014年以花生米为诱饵。结果内江市监测点累计捕获鼠406只,密度为0.12%;捕获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鼠密度在2月及6-9月间最高;褐家鼠和黄胸鼠主要分布于餐饮业,小家鼠和四川短尾鼩主要分布于农村自然村;卤肉诱饵对褐家鼠的适口性较好,花生米诱饵对四川短尾鼩的适口性较好。结论内江市可在每年的2月及6-9开展灭鼠工作,餐饮业可采用卤肉毒饵,农村自然村采用花生米做毒饵。

  • 标签: 鼠类 种群 监测 适口性 控制
  • 简介:[目的]对镇江口岸医学动物种群特征进行研究,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灭鼠措施.(方法]采用夹夜法和笼日法对镇江口岸的码头区、草灌区、生活区、仓库区4个生境中医学动物种群组成、生物多样性、种群相似性、季节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码头区和草灌区的医学动物种群均以黑线姬鼠和大麝鼩为主;生活区以褐家鼠与黑线姬鼠为主;仓库区以小家鼠与黄胸鼠为主.镇江口岸各生境医学动物种群的种类组成简单,各种群中的优势种明显不同,码头区和草灌区医学动物种群间的相似性指数最高,春季各种群的肥满度均较高,各生境中以生活区医学动物种群的肥满度和生物量最高.[结论]根据对医学动物种群特征的研究结果,种学地开展媒介生物防制工作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标签: 鼠科 鼩鼱科 环境监测 种群
  • 简介:目的调查芜湖市医院内蟑螂种群构成及侵害状况,为蟑螂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诱捕法和药激法捕获蟑螂,并进行种类鉴定、计数及数据分析。结果共捕获蟑螂574只,分类鉴定为美洲大蠊、黑胸大蠊、澳洲大蠊和德国小蠊;医院内各生境类型均有蟑螂孳生繁衍,其中门诊部、住院部和食堂内蟑螂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行政办公室以美洲大蠊为优势种。医院蟑螂平均侵害率为80.33%(294/366),平均孳生密度为1.57只/间;其中医院食堂蟑螂侵害最严重,侵害率为100%(54/54),与门诊部、住院部和行政办公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蟑螂平均孳生密度为4.74只/间;住院部普通病房受蟑螂侵害最严重,侵害率为93.65%(59/63),与高干病房、值班室、ICU和手术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蟑螂平均孳生密度为1.71只/间。结论芜湖市医院蟑螂侵害状况较为普遍,其中医院食堂和住院部普通病房内蟑螂侵害严重,蟑螂防治工作十分紧迫。

  • 标签: 蟑螂 种群 侵害 医院 食堂
  • 简介:本文报道了深圳机场建成通航后鼠类种群和密度的调查结果。共捕鼠52只,经鉴定,鼠种类分为2目2科3种,优势种群为褐家鼠。室外平均鼠密度为6.05%,室内平均鼠密度为9.86%。为今后深圳机场鼠类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鼠类 种群 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株洲市城区鼠类种群构成及变动情况,为防制鼠害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方法各区按照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分别选择鼠密度较高的1家宾馆、1个农贸市场、1处食品生产企业、1家超市、1个垃圾场(站)或1处外环境400米延长线的绿化带作为标本采集点,用诱鼠笼法采集鼠类标本进行鉴定。结果对捕获的269只老鼠进行鉴定,共发现老鼠4种,其中褐家鼠142只,占52.75%;黄胸鼠84只,占31.23%;小家鼠33只,占12.27%;黑线姬鼠10只,占3.75%,未发现其它鼠种。

  • 标签: 城市市区 鼠类 种群
  • 简介:目的掌握本溪市媒介按蚊种群构成、分布和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为科学防控疟疾提供全面准确的基础数据。方法采取灯诱法、栖息蚊虫捕捉法、人帐诱法。结果按蚊调查仅监测到按蚊属的中华按蚊,本溪按蚊对家畜具有较强的偏嗜性,按蚊的高密度主要分布于7月下旬至9月上旬期间。结论本溪市存在疟疾发病媒介,应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加强灭蚊工作。

  • 标签: 中华按蚊 密度 调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对长顺绿壳蛋鸡原种场 100 套种鸡,采用 ELISA 方法检测禽白血病A/B 亚型和J 亚型抗体、P27 抗原,结合 品种选育, 淘汰阳性鸡,经 4 个世代净化,种鸡血清禽白血病 A/B 亚型阳性率 8. 88%、禽白血病 J 亚型阳性率 9. 17%,种蛋ALV - P27 阳性率 2.02%。

  • 标签: 长顺绿壳蛋鸡 禽白血病 原种场 净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菌药品生产环节微生物鉴定和种群研究。方法:对冻干粉针剂生产车间B洁净区动态监测发现的72株菌株进行分离纯化,采取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和种群研究。结果:葡萄球菌属、微球菌属、节杆菌属种数和发现频次较多。结论:在洁净区环境监测中规范操作人员工作流程,严格进行清洁消毒,能够降低人为因素引起的微生物污染,从而保证药品质量。

  • 标签: 无菌药品 生产环境 微生物 鉴定 种群研究
  • 简介:目的比较和分析世博工程建设对蚊虫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2007年和2008年的3-11月间开展每旬一次的CO2诱捕法成蚊监测。结果2007年和2008年蚊虫的密度高峰均为7月和10月;2008年监测到的淡色库蚊数量较2007年下降了54.5%,构成降至43.5%;白纹伊蚊的数量上升了47.3%,构成比上升至54.5%;三带喙库蚊2008年比2007年上升了400%;2008年蚊虫消长最高峰值明显低于2007年,仅为2007年峰值的2/3。结论工程建设的开展和环境的改变未影响该区域蚊虫的种群构成,但3种蚊虫的数量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蚊虫密度的高峰期没有影响,蚊虫的平均密度和消长变化的最高峰值受到了影响。

  • 标签: 监测 CO2诱捕法
  • 简介:目的了解甘肃省蟑螂种群组成与区系,为蟑螂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目测法或药激法。结果通过对甘肃省5年多的调查,共发现蟑螂2科2属5种;地理分布除甘南、临夏、金昌外,其余11个市及部分县(区)均发现有蟑螂分布;种群构成兰州市西固区、天水市秦州区、陇南市两水镇以日本大蠊为主,其余地区均以德国小蠊为主。结论甘肃省蟑螂呈逐年上升与扩展蔓延趋势。

  • 标签: 蟑螂 种群组成 区系调查
  • 简介:[目的]掌握东兴口岸鼠类的基本情况,为灭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0年6~11月对东兴口岸鼠类进行调查.[结果]共捕鼠类177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科5种,以褐家鼠为优势种群,平均鼠密度为18.59%.[结论]根据东兴口岸鼠密度较高的状况,应尽快采取措施加强东兴口岸的灭鼠工作,把鼠类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 标签: 鼠类 种群 密度
  • 简介:目的了解黄浦区蟑螂种类分布、变化情况.方法用目测法和药激法,将调查结果与1980~1985年资料进行比较.结果1980~1985年调查的黑胸大蠊、德国小蠊、美洲大蠊构成比分别为87.47%、3.51%、9.02%.2001年分别为75.06%、24.94%、0.结论1980~1985年与2001年蟑螂构成比有明显差异.

  • 标签: 黄浦区 蟑螂 种群变化 目测法 药激法 调查
  • 简介:目的掌握近年来上海中心城区成蝇季节消长规律、种群构成,为蝇类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3月下旬-11月下旬采用笼诱法对上海中心城区2个公园与1个居民区进行每周1次的成蝇监测,并与2008-2012年常规监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13年共捕捉成蝇5科40种共计8004只,其中双重厕蝇为上海地区新纪录;最优势蝇种为大头金蝇(构成比为20.50%),成蝇高峰分别出现于6、8月,分别为140.00和100.60只/(d·笼),7月出现一个明显下降;2008-2012年常规监测,最优势蝇种为丝光绿蝇(构成比24.48%),优势蝇种构成与2013年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年份的成蝇频数分布存在显著差异(χ2=187.923,P<0.01),且仅个别年份间的变化趋势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上海中心城区蝇类侵害以大头金蝇、丝光绿蝇等为主,不同监测环境与监测方法间存在较大差异,蝇类侵害防控依然严峻。

  • 标签: 蝇密度 季节消长 上海城区
  • 简介:目的了解遵义市2016年蝇类种群密度及家蝇抗药性现状,为蝇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笼诱法,以红糖食醋液作诱饵,5—10月调查蝇类种群密度;采用点滴法调查家蝇的抗药性情况。结果所捕蝇类中家蝇密度最高,为0.83只/笼,市蝇次之;9月遵义市蝇密度为1.15只/笼,是全年最高峰;不同生境中以农贸市场蝇密度最高,为1.0只/笼;调查点家蝇对氯菊酯、敌敌畏、溴氯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99.83、20.21、12.39和8.4倍,对氯菊酯抗性最高,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最低。结论9月为遵义市蝇密度最高峰,家蝇、市蝇为优势蝇种;农贸市场蝇种最多,蝇密度最高,是重要的蝇类孳生地;家蝇现场种群对氯菊酯抗性较高,在今后的防治工作中应提倡轮换或混合用药,控制抗性的发展。

  • 标签: 蝇类 监测 抗药性
  • 简介:目的对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重点保障区域进行鼠密度调查,为开展灭鼠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利用夹夜法、粘鼠板法对基地内固定营区、板房野营村、帐篷野营村、训练场及道路、草地等不同地域进行鼠类种群及密度调查。结果不同地域鼠类密度明显不同,野营村外道路两侧鼠密度最高,达到了22.82%;固定营区鼠密度最低,为3.71%。共捕获鼠类8种,鼠种分布地域特征明显,其中小家鼠主要分布在固定营区和板房野营村,而长爪沙鼠则在其他区域广泛分布。结论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鼠类种群丰富,密度相对较高,驻训官兵宿营区的防鼠、灭鼠工作应成为一项重要且持续的工作。

  • 标签: 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 鼠类 种群
  • 简介:本文报道了1995年春季对平洲客运港区鼠密度、种群构成和生境分布的调查结果。共捕鼠形动物112只,类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2科(鼠科、鼩鼱科),5种(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黄毛鼠.臭鼩鼱),室内以黄胸鼠为优势鼠种.室外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

  • 标签: 南海平洲客运港 鼠密度 种群构成 生境分布 调查
  • 简介:本文报道了防城港企沙边地贸口岸蜚蠊种群构成情况。共捕获蜚蠊239只,隶属1属3种,以美洲大蠊为优势种。

  • 标签: 蜚蠊 种群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