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风型上感是基层医院内科和儿科常见疾病之一,80%以上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中医认为风型上感是感受风之邪所致的表证。临床上单纯使用西药难以使体温快速下降,疾病及时痊愈,本人自2010年8月起至2012年5月,使用清开灵注射液配合利韦林注射液治疗108例风型上感的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导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痰清联合利韦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32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0例,利韦林治疗,疗程7天,治疗租160例,在利韦林基础上加用痰清,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退时间,皮疹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患儿病情均治愈,但治疗组病情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痰清联合利韦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痰热清 利巴韦林 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韦林联合痰清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98例疱疹性咽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8例患者给予利韦林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给予利韦林联合痰清治疗,治疗14天,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且对照组和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利韦林喷雾剂联合痰清治疗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利巴韦林 痰热清 疱疹性咽峡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痰清联合利韦林在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对11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2组,每组55例治疗组(A)给予痰清注射液按0.5mL/k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同时给予利韦林注射液按15mg/k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对照组(B)给予利韦林注射液15mg/k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每日1次。观察2组患儿治疗中的发热、皮疹消退及病情好转情况。结果痰清同时联合利韦林的退热效果好,皮疹消退快,较单独使用利韦林效果更佳。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结论痰清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好,联合利韦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疗效更佳,无明显副作用、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痰热清 利巴韦林 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痰清注射液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坦钠治疗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A组单用拉西林钠\他唑坦钠静滴,B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痰清注射液静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在症状及阳性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亦短于对照组。结论痰清注射液联合拉西林钠\他唑坦钠治疗急性肺炎疗效优于单用拉西林钠\他唑坦钠。

  • 标签: 急性肺炎 痰热清注射液 哌拉西林钠\ 他唑巴坦钠
  • 简介:关键词:处方药惠特尼·休斯顿是继迈克尔·杰克逊之后又一位死于药物的巨星。迈克尔·杰克逊死于强效镇静剂异丙酚,惠特尼·休斯顿的死因跟镇静药阿普唑仑有关。这两种药有好几个共同点:第一,两者都属于镇静类药物;第二,两者都属于处方药。无怪乎席琳·迪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真该想想这一切是因为什么?"

  • 标签: 镇静类药物 阿普唑仑 处方药 关键词 异丙酚 镇静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洁悠喷在输液外渗部位的效果。方法将64例输液外渗患儿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洁悠喷在输液外渗部位,对照组给予新鲜土豆外敷。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洁悠在治疗婴幼儿输液外渗能明显减轻患儿痛苦,家长易于接受。

  • 标签: 洁悠神 输液外渗 土豆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恶性腹腔积液腹腔内置管化疗配全高频疗的护理方法与技巧。方法对72例恶性腹水病例腹腔内化疗配合高频疗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本组病例中3例出现皮下脂肪硬结,4例病例未坚持疗。结论加强临床观察与护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有力措施。

  • 标签: 腹腔内化疗 高频热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崎病(KD)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延边医院儿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30例典型崎病患儿,针对患儿在患病过程中出现的体征、各种临床症状以及提出护理问题,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并进一步对患儿家属进行疾病特点及健康心理指导。结果30例KD患儿全部治愈。结论对KD患儿进行有效合理的护理及健康指导是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小儿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观察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崎病(kawasakidisease,KD)的误诊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3例KD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15例患儿首次就诊误诊为其他疾病,误诊率高达65.2%。结论因该病表现多样化,部分病例不典型,医生未充分认识该病临床特点,思路狭窄,将疾病各方面表现孤立化,极易导致误诊。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拓宽思路,密切观察病情动态变化,及时行相关医技检查是预防误诊的关键。

  • 标签: 川崎病 误诊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利韦林药用新进展。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据报道,用利韦林治疗80例(大部分为用其他抗病毒剂及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病例),其中70例为溃疡型,10例为基质炎型。溃疡型愈合时间平均为15.9d,基质炎型治疗时间平均为43.5d,疗效显著,同时视力有明显改善。

  • 标签: 利巴韦林 药用新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格林-利综合征的危重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危重护理。结论格林-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syndrome,GBS)是一种急性起病,症状累及周围及颅神经的临床综合征。此病经过是周围神经及颅神经脱髓鞘及髓鞘的变性。病因尚不明,但目前认为它同过敏反应或自身免疫反应很有关系。

  • 标签: 格林 巴利综合征 危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格林利综合征临床诊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结合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主要是支持治疗、心理治疗及理疗直至自然恢复。良好的护理,喂养进食,液体平衡,注意吞咽困难,有的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用非类固醇抗炎药物或鸦片类药可减轻疼痛,皮质类固醇可缓解一些患者严重的根性躯干疼痛和肢体疼痛。小剂量皮下应用肝素(5000U,2次/d)用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直到患者可开始行走。较严重的患者要进行肺活量(FVC)监护。对于病情迅速加重伴呼吸肌麻痹和呼吸功能衰竭的严重病例,可用血浆置换。对发病几周后病情仍缓慢恶化的患者(如慢性炎症性脱髓鞘多神经病),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缓解病情,病情恢复后可缓慢停药。皮质类固醇不能缓解的患者可用硫唑嘌呤或输注入免疫球蛋白有效。

  • 标签: 格林巴利综合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卫生部“十年百项”推广项目“‘皮肤物理抗菌膜’专利技术解决局部感染和院内感染方案”的配套产品“洁悠”用于PICC穿刺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200例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4例)和观察组(96例),对照组采用洁悠方法,观察组在采用与对照组相同消毒步骤的基础上,应用纳米抗菌敷料对病原微生物行物理隔离或杀灭。记录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PICC相关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洁悠用于预防PICC穿刺相关感染,可明显降低感染发生率,增加病人舒适度。

  • 标签: 纳米抗菌敷料 洁悠神 PICC 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亭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6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实验组行甲状腺切除术,同时在手术创面喷洒2u血凝酶(曲亭)加生理盐水2ml,对照组行甲状腺切除术,术中不用曲亭,两组均放置引流管。观察两组术后总引流量、第1天引流量、拔管时间、伤口感染和拆线时间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皮下总引流量、第l天引流量和拔管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伤口感染发生率、拆线时间无明显差别(P>O.05)。结论应用曲亭可有效地减少甲状腺术后创面渗液,促进创面愈合。

  • 标签: 巴曲亭 甲状腺手术 引流量
  • 简介:摘要格林-利综合症又称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是一种神经脱髓鞘疾病,临床非常常见,急性起病,肢体瘫痪往往始于肢体远端,然后逐渐向近段发展,患者常呈渐进性无力,可有某些感觉障碍,有的病例病后遗有乏力或瘫痪,但多无感觉障碍,本病多采用综合治疗方法,从运动疗法考虑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早期肢体处于功能位,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对呼吸肌受累,帮助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及排痰训练,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呼吸机辅助呼吸,应用矫形器,施行维持及增大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克服肌肉短缩训练和渐进性站立,行走功能恢复性训练。

  • 标签: 格林巴利综合症 护理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通窍活血布剂的质量控制指标。方法采用薄层色谱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控制。结果薄层色谱可检出川芎和赤芍两种药材的特征斑点,高效液相法可测定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结论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能有效控制该布剂的内在质量。

  • 标签: 通窍活血巴布剂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红花黄色素A 内在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火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火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改善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火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火针 肩关节周围炎 临床观察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