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例5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和2型糖尿病的男性患者在肠镜检查前日晚和当日晨以磷酸钠盐口服溶液45 ml加入750 ml以上温水稀释后服用2次行肠道准备。肠镜检查后,患者出现腹部胀满症状,18 d后发现血清肌酐(Scr)升高,峰值达175 μmol/L。肠镜检查35 d后Scr 168 μmol/L,采用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组肌酐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为38.54 ml/min。肾穿刺病理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伴磷酸钙沉积,诊断为急性磷酸肾病。建议患者多饮水,给予呋塞米利尿等对症治疗,5个月后Scr恢复至105 μmol/L。

  • 标签: 磷酸盐类 急性肾损伤 肾钙质沉积症
  • 简介:磷酸是恶性肿瘤骨转移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的药物。体外实验表明双磷酸对乳腺癌、肺癌、肾癌、黑色素瘤、结肠癌、胰腺癌有直接或间接抗肿瘤作用。临床研究显示双磷酸联合内分泌治疗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可对乳腺癌起协同抗肿瘤作用,但对绝经期女性使用双磷酸预防乳腺癌尚存在争议。去势抵抗前列腺癌患者使用双磷酸可减少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events,SRE)发生风险,但在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预防中未能显示出优势。双磷酸能够减少肺癌患者SRE发生概率,但其对患者总生存期无明显改善。对肾癌、膀胱癌骨转移患者使用双磷酸治疗可减少SRE发生风险,双磷酸可延长膀胱癌延长患者生存期。肾癌患者在双磷酸联合靶向药物治疗中获益与否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双磷酸盐 肿瘤 骨相关事件
  • 简介:目的评价枸橼酸和金钱草治疗氰胺-氰酸所致大鼠肾脏结石和急性肾功能损害的实验效果。方法40只sD幼龄鼠被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NC组)10只,常规喂养。氰胺-氰酸加自来水组(Mc组)、氰胺-氰酸加枸橼酸治疗组(CA组)、氰胺-氰酸加金钱草治疗组(HL组)各10只,氰胺氰酸悬浮液每日400/400mg/kg连续灌胃3d后,分别用自来水2mL/d、枸橼酸溶液每日1g/kg、金钱草溶液每日1g/kg连续灌胃10d。评价各组大鼠的平均体重、平均双侧肾重、肾重/体重、肾功能、肾脏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MC组、CA组和HL组在氰胺-氰酸喂养期间平均体重进行性下降;停止喂养后分别用自来水、枸橼酸和金钱草溶液灌胃处理,平均体重逐渐上升。处理结束后3组平均体重显著低于NC组,平均双侧肾重、肾重/体重均明显高于NC组,肾功能明显受损,肾脏中均存在大量晶体。但MC组、CA组和HL组组间平均体重、平均双侧肾重、肾重/体重、肾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氰胺-氰酸在大鼠肾脏中产生不溶性晶体并导致急性肾功能损害;短期的枸橼酸和金钱草治疗不能促进晶体排出或溶解晶体,不能改善肾功能。

  • 标签: 三聚氰胺 三聚氰酸 肾结石/诊断 动物实验 大鼠
  • 简介:在奶粉中掺入氰胺导致婴儿肾结石,甚至死亡,此事件影响恶劣,打击了全国的食品工业。氰胺在机体内不会发生任何类型的代谢变化,迅速经肾脏排泄出来。动物试验表明:氰胺对于哺乳动物属于微毒、低毒类化学物质,长期饲喂可能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出现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

  • 标签: 三聚氰胺 肾结石 毒性 动物
  • 简介:磷酸问世至今已经有近140年的历史,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焦磷酸类似物.直到最近、四十年,研究者们才发现二磷酸具有显著的抑制羟基磷酸钙结晶溶解的特性,意识到二磷酸具有抑制骨溶解的作用.

  • 标签: 二磷酸盐 骨吸收 作用机制 抑制 代谢障碍性疾病 骨质疏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腔鼻窦磷酸尿性间叶瘤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9例鼻腔鼻窦磷酸尿性间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5例,年龄36~59岁。分析患者既往就诊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手术资料、病理学结果及术后随访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病程1~19年不等,均出现肿瘤性骨软化症的相关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及术中所见,2例患者出现周围组织浸润,2例合并对侧鼻腔侵犯,1例合并颅内侵犯。5例患者行内镜下单侧肿瘤切除术,2例行内镜下双侧肿瘤切除术,余2例分别行经眶单侧筛前、筛后动脉结扎+内镜下肿瘤切除术和内镜下肿瘤切除术联合经额开颅肿瘤切除术。1例患者半年后复发且出现颅内侵犯,余患者术后恢复可,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鼻腔鼻窦磷酸尿性间叶瘤的诊断需综合评估其临床、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手术应彻底切除肿瘤,术后需长期随访。

  • 标签: 低磷血症 肿瘤性骨软化症 耳鼻喉外科手术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肿瘤使用静脉双磷酸静脉滴注治疗效果。 方法:根据 2002年 6月至 2012年 6月我院的 186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来分析,为患者使用静脉双磷酸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这些患者在过去 10年内静脉双磷酸使用率不到 40%,使用双磷酸治疗前,患者 VAS评分是 8.10±1.13,使用后是 3.10±1.27( t=24.96, P<0.01),临床有效率是 78.4%。治疗前 Karnofsky评分是 57±7.8,治疗后是 69±8.6( t=8.77, P<0.01),有效率是 71.5%。 80.4%的患者骨密度小于 -2.5。 结论:恶性肿瘤晚期使用静脉双磷酸治疗的止痛效果突出,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所改善,骨转移进展时间推迟,安全性高,耐受性好,临床中应该推广使用。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骨转移;骨密度;双磷酸;早期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磷酸尿性间叶肿瘤(PMT)的临床特点及其综合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38例PMT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8~72岁,中位年龄45.5岁)的临床资料,以及超声、CT、MRI、99Tcm-联肼尼克酰胺-酪氨酸3-奥曲肽(99Tcm-HYNIC-TOC)SPECT/CT、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MDP)SPECT/CT骨显像和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并总结PMT的临床特点及其综合影像学表现。结果PMT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全身骨痛、肌肉无力以及肿瘤原发部位局部不适等;术前患者的血液生化检查结果显示血磷水平降低。38例患者中,有超声、CT、MRI、99Tcm-HYNIC-TOC SPECT/CT、99Tcm-MDP SPECT/CT骨显像和18F-FDG PET/CT显像资料者分别为8、20、18、12、8、7例。PMT患者的超声图像表现为肿瘤内低或混合回声,血流信号丰富。50.0%(4/8 )骨组织来源的PMT患者在CT上表现为溶骨性病变;软组织来源的12例PMT患者在CT上表现为异常软组织密度灶或软组织肿块。PMT患者的病灶在MRI上均表现为T1加权像等低信号、T2加权像高低混杂信号,增强MRI表现为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PMT患者99Tcm-HYNIC-TOC SPECT/CT显像阳性率为83.3%(10/12 )。PMT患者99Tcm-MDP SPECT/CT骨显像均呈多发异常骨代谢活跃灶,其中1例软组织来源的肿瘤显示为病灶放射性摄取轻度增高。PMT患者18F-FDG PET/CT显像中所有病灶的葡萄糖代谢均增高,最大标准化摄取值为3.1~10.7,中位数为4.0。结论PMT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肿瘤导致的低磷性骨软化,而原发肿瘤的表现不突出;影像学表现没有特异性,99Tcm-HYNIC-TOC SPECT/CT、99Tcm-MDP SPECT/CT骨显像及18F-FDG PET/CT检查可能有助于临床对PMT进行准确地定位并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

  • 标签: 放射性核素显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磁共振成像 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阿仑磷酸治疗骨质疏松患者对血清中骨保护素(OPG)的影响。方法用骨密度仪测定使用阿仑磷酸治疗的骨质疏松患者前后的骨密度,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前后血清中OPG的水平,比较治疗前后骨密度与血清中OPG水平的变化。结果应用阿仑磷酸治疗的患者骨密度显著高于未使用者(P<0.05),使用后患者的骨密度高于使用前(P<0.05);血清中OPG水平,阿仑磷酸治疗的患者高于未治疗的患者(P<0.05),阿仑磷酸治疗后的患者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阿仑磷酸可以提高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并通过改变OPG的水平对骨代谢进行调节的。

  • 标签: 阿仑磷酸盐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保护素
  • 简介:摘要本文从医学化学的角度对2008年在我国发生的“毒奶粉”事件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事件的形成原因,氰胺的性质和用途,在人体内肾结石的形成机理,特别是对婴幼儿身体健康的危害,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警示我们要严格食品的质量监管,提高检测手段,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促进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 标签: 毒奶事件 起因 危害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二磷酸治疗多发性转移性骨肿瘤疼痛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40名2009年4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多发性转移性骨肿瘤疼痛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A、B组,在对所有患者进行标准化疗基础上,对A组患者进行硫酸吗啡缓释片的治疗,对B组患者进行二磷酸治疗,以患者疼痛分级的方式对各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定与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应治疗后,在生活质量改善以及止痛方面,B组患者疗效均优于A组,其差异性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二磷酸对多发性转移性骨肿瘤疼痛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多发性转移性骨肿瘤 二磷酸盐 疼痛 疗效观察
  • 简介:背景:双磷酸类药物对关节置换翻修发生率的疗效尚不明确.目的:评价术前或术后较长时间应用双磷酸类药物对降低全膝或全髋关节置换(TKA或THA)翻修率是否有效.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有(检索截止时间为2016年2月):PubMed、CochraneCentral、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并手动检索相关英文及中英文杂志.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纳入文献的Meta分析,以试验组和对照组关节置换发生翻修的相对危险度(riskratio,RR值)为标准,分别评价TKA、THA、TKA/THA的翻修发生率的变化.结果:共纳入5篇文章(病例对照研究1篇、队列研究4篇),总样本量为10140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较长时间(规律用药时间≥6个月)应用双磷酸类药物可明显降低TKA/THA的总翻修率(RR=0.40,95%CI:0.29~0.54)、THA的翻修率(RR=0.47,95%CI:0.37~0.60)、TKA的翻修率(RR=0.30,95%CI:0.23~0.38).与对照组相比,仅术前应用双磷酸类药物对关节置换翻修发生率无显著影响(RR=0.97,95%CI:0.79~1.19).结论:术后较长时间应用双磷酸类药物可明显降低TKA、THA、TKA/THA的翻修率;而仅术前应用双磷酸类药物,对关节置换翻修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关节置换 双磷酸盐 翻修 META分析
  • 简介: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由于本病的病因不明,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根治及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关节炎疗效 甲基磷酸盐 疗效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地舒单抗用于经双磷酸治疗绝经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价值。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绝经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中,纳入6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患者选取时间在2020年1月---2021年10月间,将其分为两组进行试验,将单独使用经双磷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命名为对照组,将地舒单抗用于经双磷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命名为研究组,观察两组间的治疗前后、一个月及六个月后骨密度平均值(T值)。结果:治疗前及治疗一个月两组患者骨密度T值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六个月后,两组患者骨密度T值数据存在明显统计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骨质疏松 绝经 地舒单抗 双磷酸盐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骨质疏松治疗过程中应用长效双磷酸类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6-2020.10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患者118例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参照和实验两组,两组分别59例。参照组应用钙尔奇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长效双磷酸类药物治疗。对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骨密度情况进行观察;并且,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骨密度情况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骨质疏松 长效双磷酸盐类药物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考察心安胶囊中总黄酮在pH7.8磷酸缓冲液中的溶出曲线。方法:采用浆法装置进行溶出度测定,以pH7.8磷酸缓冲液9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50转/分钟,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检测波长510nm,计算不同时间点的累计溶出度,并绘制溶出曲线。结果:总黄酮含量方法专属性强,芦丁在0.02mg/ml~0.15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分别y=5.23x-0.021(r=1.0)。在测定浓度80%~120%范围内,芦丁加样回收率为99.6%(n=9),RSD为0.22%,心安胶囊中总黄酮在pH7.8磷酸缓冲液中能快速溶出。结论: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心安胶囊中总黄酮溶出量,其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度高,重复性好,节约检测时间,可作为心安胶囊中总黄酮溶出度控制方法。

  • 标签: 心安胶囊 溶出曲线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