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选择是指个体不能觉察他们的偏好与决策结果之间的不匹配,即人们不能发现真实偏好被操纵。这一现象在行为经济学中普遍存在。对选择的解释主要有记忆表征和选择偏好理论,而选择的影响因素则包括选项相似性、时间、情绪和虚假反馈方式等。选择是一个稳健的、可重复的、戏剧化的过程,在选择偏好中普遍存在,对人们的偏好改变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由于选择的普遍性与独特性,及其在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对选择的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未来的研究应该对选择的心理机制与产生根源、影响因素等方面作进一步探讨。

  • 标签: 选择盲 记忆表征理论 选择偏好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清醒经鼻探气管插管的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1月收治的60例行经鼻清醒气管插管麻醉的患者进行研究,均排除经鼻插管禁忌症分组法,15例上颌骨骨折,8例下颌骨骨折,26例肥胖颈短困难气道,强直性脊柱炎3例,颈椎骨折2例,颈部放疗史1例,颈部巨大肿块5例。右美托咪定与芬太尼类药物诱导下,分别采用经鼻探听气流拧导管法、经鼻探皮球辅助法、经鼻探吸痰管导引法,对比三种方法的插管成功率、不良反应率。结果皮球辅助法和吸痰管导引法在插管成功率上明显高于探听气流拧导管法,P<0.05,有统计学意义;皮球辅助法和吸痰管导引法插管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三种方法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皮球辅助法,吸痰管导引法,插管成功率高,用时时间短,不需要昂贵设备,基层医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芬太尼类药物 清醒气管插管 麻醉诱导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128层螺旋CT对于回部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临床拟诊为回部病变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其中18例手术,12例抗炎治疗后好转。结果36例回部病变中,粘液癌1例,低分化腺癌1例,回部癌1例,脂肪瘤1例,回部炎性病灶29例,克罗恩病1例,其中2例CT诊断回部肿瘤,患者未手术;多层螺旋CT显示回部病变肠管受侵的范围,肠腔的狭窄,周围改变,强化特点,淋巴结肿大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回部病变不同特点表现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回盲部,回盲部病变,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小肠血管瘤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以提高小肠血管瘤诊断几率。方法结合本院接收的一例小肠血管瘤患者,采用最新的超声系统和一系列常规检测进行检查。结果根据超声波检查、手术及病理报告综合诊断才可以准确确诊小儿回部血管瘤。结论小肠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小肠良性肿瘤,其诊断非常困难并且容易误诊,而超声检查是患儿首选诊断手段,但手术切除病灶为最佳治疗方法,从而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小儿回盲部 小肠血管瘤 肠道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置入PICC导管新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36例行PICC穿刺的患者,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16例设为A组,传统穿20例设为B组,比较两组使用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PICC留置达到了临床预期的目的,,A组输液滴速显著快于B组,A组穿刺点渗血情况显著优于B组。A组的留置舒适度显著优于B组;A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B组。结论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超声引导 传统盲穿置入 PICC导管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闭疝是一种罕见的腹壁疝,临床上容易误诊。本文总结了闭疝诊疗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05年至2016年收治的5例闭疝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病人均为女性,平均年龄81(70~92)岁,平均体重指数(BMI)为17.8,生育次数波动在2~7次。术前均以肠梗阻收治入院。1例病人Howship-Romberg征阳性;3例病人术前通过盆腔CT确诊。2例病人手术确诊。3例病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压;4例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1例转上级医院手术确诊,术后并发MODS死亡。结论对老年、瘦弱、多产的女性病人,出现肠梗阻,应高度怀疑闭疝,应行腹部和盆腔CT以明确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

  • 标签: 闭孔疝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21世纪肠内营养快速发展,人们也越来越注重健康和营养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对肠内营养的重视程度。目的探讨床旁插螺旋形肠管技术在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昏迷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采取插鼻肠管置于患者空肠内,使得肠内营养得到支持,保证营养及水分的摄入,维持细胞的新陈代谢。结果昏迷患者插鼻肠管成功率第、风险高,对治疗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改进昏迷患者插鼻肠管的技术和方法。结论本文探析了在昏迷患者插管中螺旋形鼻肠管的分类,置管方法、定位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对临床危重症和昏迷患者插鼻肠管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昏迷患者 盲插 鼻肠管 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椎间镜手术是对腰椎间盘突出类疾病的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为了探讨临床医学中,对这类手术术后有效的护理方法,我们进行了相关实验。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国某一线城市的一所重点医院中进行椎间镜治疗的病患70例,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观察和调查护理环节结束后病患的康复情况及对术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病患在经过科学的护理后手术后的疼痛感能够有效降低。结论接受科学的护理工作,可以保证病患的正常康复。

  • 标签: 椎间孔镜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术后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置管术与肘部穿术两种置管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5月采用肘部穿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5月-2015年12月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置管术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静脉炎、血栓、脱管、穿刺部位渗血的发生率,穿刺成功率及导管异位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炎、血栓、穿刺部位渗血的发生率及导管异位率低于对照组,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塞丁格置管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静脉炎、血栓、渗血)少,导管异位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PICC 盲穿术 改良seldinger置管术 比较
  • 简介:目的探讨摇刻度标尺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414例ICU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普通多功能病床,粗略地调节机械通气患者的床头抬高角度;实验组则将摇刻度标尺运用于普通多功能病床中,直观精确地把握床头抬高角度。观察2组患者的VAP发生率及应用呼吸机和住ICU天数。结果实验组3个季度的VAP发生率分别为14.4%、11.0%、3.6%,对照组的3个季度VAP发生率分别为27.0%,19.8%,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应用呼吸机和住ICU天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摇刻度标尺能保证精确地为患者采取抬高床头30°~45°体位,促进分泌物从气管经口排出或吸出,有利于咳嗽和深呼吸,从而有效地降低了VAP发生。

  • 标签: 盲摇刻度标尺 VAP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重症胰腺炎患者中插法鼻空肠管置入术的应用。方法选择60例ICU重症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Flocare螺旋型鼻空肠管经鼻置入胃腔,而后通过置管技巧推送直至空肠,通过腹部X线平片确认鼻空肠管位置或抽取液体PH值检查确定。结果56列顺利置入空肠,4例进入十二指肠,置管时间17~36min,平均27min。结论在ICU重症胰腺炎患者置入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治疗中采用插法置入鼻空肠管,取得了较高的成功率和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盲插法 鼻空肠管置入术 重症胰腺炎
  • 简介:结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它的典型临床症状有腹痛、血便及排便习惯改变等。有文献报道结肠癌侵犯前腹壁的发生率为2.4%[1],然而形成脓肿并发症的现象更少见,其发生率为0.3%~0.4%[2]。临床上偶见结肠癌侵入腹壁继发感染而引起腹壁脓肿,这种以腹壁脓肿为首发临床症状的结肠癌具有起病隐匿、漏诊率高、预后差的特点。

  • 标签: 下腹壁脓肿 腹股沟区 回盲部癌 双侧 右侧 临床症状
  • 简介:听到“视网膜脱离”这个词儿,想必您会不由地吃惊,这岂不是说眼睛要“瞎”了。好在现在眼科技术进步了,经手术,绝大部分视网膜脱离的患者都可以得到恢复。不过,视网膜脱离必须尽早治疗,才能最大程度挽回患者的视功能。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视野缺损 眼疾 致盲 儿童 眼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镜技术治疗颈椎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所收治的10例诊治为颈椎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及护理,而观察组均采用椎间镜进行手术治疗并实施系统化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系统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椎间孔镜技术治疗 系统化护理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永康市常见致眼病情况,更好的开展防盲治工作,为政府部门制订防盲计划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从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的方法,按1979年全国第二届眼科学术会议提出的WHO标准进行。对象当地城乡常住人口60岁以上不特定人群为主要对象,随机对永康市两个街道、四个乡镇、80余个行政村(自然村)、两所中学、八所小学、两个养老院共一万人次的致眼病,进行了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研究。结果第一位致眼病是白内障;第二位是外伤性陈旧性角膜病变;第三位是全身性基础性疾病引起的眼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性眼病变。结论以上眼病是我市当前主要的致眼病,是现阶段防盲治的重点所在。

  • 标签: 眼病 流行病学 防盲治盲 公共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比两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四法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与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肝胆外科需行胆囊切除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两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四法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手术治疗后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概率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行两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过程中及术后恢复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胆囊切除术患者行两空乏腹腔镜切除术具有手术操作时间短,对腹壁及肋缘下神经、肋软骨损伤少;术后恢复速度快、疤痕少且疼痛感较弱的优势,可显著提高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程度。

  • 标签: 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传统四孔法切除术 胆囊炎 临床疗效与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胸腔镜(VATS)单或双操作法切除后纵隔肿瘤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方法分析在胸腔镜用单操作切除后纵隔肿瘤30例患者临床资料,与同期双操作切除的后纵隔肿瘤患者30例对比。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第一天白细胞值、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24h、48h)、术后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VATS单孔操作切除后纵隔肿瘤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24小时白细胞值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疼痛VAS评分、48hVA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比双操作有优势(P<0.05)。结论VATS单操作技术较双技术有疼痛轻、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但受到了手术器材,手术技巧等的限制,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方面无优势,且适应症偏少。若能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其优势会更明显。

  • 标签: VATS单 双操作孔 后纵膈肿瘤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