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有关犯罪性研究的回顾与评价,提出了对犯罪性进行评估的新构想,方法釆用文献研究法。结果国内对犯罪性抨估的研究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从人格特征(包含社会评价维度的人格特征)出发,提出从自我控制、社会人际关系,价值观、责任心四个堆度对犯罪性进行评估,结论需要加强对犯罪性抨估的本土化研究。

  • 标签: 犯罪性 人格 评估 构想
  • 简介:目的探讨智商对少年犯罪行为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WAIS智力测验量表对70名违法犯罪的少年及同龄的653普通中学的中学生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现低智商与少年犯罪有密切的关系。结论智商对少年犯罪行为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 标签: 少年犯罪 智商
  • 简介:编辑同志:最近,我们小区内发生了一起儿子偷拿父母钱财的案件。事情经过是这样的:16岁的中学生庄东新(化名)由于学习不求上进,交友又不慎,染上了图享受和赌博的恶习,花钱如流水。由于找父母要钱没有要到,就趁父母外出之机,将家里的5000元现金偷走用于赌博

  • 标签: 构成犯罪 盗窃罪 公私财物 追究刑事责任 社会危害性 安机关
  • 简介:职务犯罪是一种极端腐败的社会现象,据司法部门统计,我国职务犯罪的案例呈增长蔓延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医院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占有一定的比例。本文就其犯罪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其预防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职务犯罪 略论 占有 腐败 司法部门 蔓延
  • 简介:目的为了解违法犯罪者人格特征。方法对100例在押的违法犯罪者作了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MMIP)测查,并与一般人做对照。结果违法犯罪者的Pd、Pa、Ma等量表分数均比一般为高,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意义,在MMIP剖析图上形成4、6、9型的编码模式。结论违法犯罪者的人格特征主要表现为不成熟,易冲动,固执多疑,自负的自我放纵。

  • 标签: 违法犯罪者 人格特征 个性调查 明尼苏达 MMIP 编码模式
  • 简介:对50名犯罪青少年家庭环境及人格特征进行调查,并和正常青少年对照观察,结果显示:不良的家庭因素,尤其是父母不良个性特性和儿童不适当的教育方式,是塑造不健全人格的主要原因。不健全的人格特征和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 标签: 违法犯罪 人格特征 缺陷家庭 青少年 心理特性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男性犯罪青少年与对照组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方法根据特定的选入标准收集筛选出关于犯罪青少年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成果5项,将父亲6因子母亲5因子分别计算效应量值,进行分析。结果父亲过度保护因子d=0.60,95%CI=(-0.31,1.51);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d=3.34,95%CI=(-7.11,0.44);母亲拒绝否认因子d=0.21,95%CI=(-4.70,4.27);差异不顾着,其他各因子差异顾着。

  • 标签: 父母教养方式 元分析 效应量 犯罪青少年
  • 简介:最近有媒体来函问及河南新郑市中医院将无主病人抛荒造成病人死亡是否构成犯罪?对此。简答如下:对于新郑市中医院将无主病人抛荒造成死亡的做法确实令人感到痛心,除新郑外。据笔者所知。在全国其他地区也有发生。这种做法显然已违反了医师职业道德和《执业医师法》第24条的规定。因此。新郑市中医院的有关人员理应受到道德的谴责和《医师职业惩戒条例》的惩戒。

  • 标签: 主病 病人死亡 中医院 死亡 做法 《执业医师法》
  • 简介:环境.病毒.人类已经查明,人类生活环境中潜伏着许多病毒,主要包括肠道病毒、肝炎病毒、腺病毒、轮状病毒、呼肠孤病毒。它们与害人的魔鬼无别,一旦感染人体,便可能引起肝炎、脑膜炎、结膜炎、呼吸道疾病、腹泻、皮疹、先天性心脏畸形等多种疾病。这些病毒特别喜欢潜...

  • 标签: 肝炎病毒 腺病毒 非肠道病毒 气溶胶 病毒检出率 流行性腮腺炎
  • 简介:现代交通发达往往会带来不幸的交通事故.为此,专家们不断地研究和采取种种措施来尽可能地减少车祸.最近,我国及国外的一些专家指出,种种车祸的发生,除了同交通规则、设施等原因有关外,还同行人的服饰、天文月相以及舞会有密切关系.这就是环境对交通的影响.

  • 标签: 车祸事故 交通环境 舞会 气候条件 电磁波
  • 简介:现代交通发达往往会带来不幸的交通事故。为此,专家们不断地研究和采取种种措施来尽可能地减少车祸。最近,我国及国外的一些专家指出,种种车祸的发生.除了同交通规则、设施等原因有关外,还同行人的服饰、天文月相以及舞会有密切关系。这就是环境对交通的影响。

  • 标签: 车祸 环境 交通事故 交通规则 密切关系 专家
  • 简介:目的探讨性犯罪服刑人员不同刑期及服刑时间的心理特征,为性犯罪的社会心理评估和矫治干预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40名性犯罪服刑人员进行研究.比较不同服刑期限及己服刑期限对其心理特征的影响。结果罪犯组内短刑期组与长刑期组在EPQ的精神质因素上有显着性差异;罪犯组内不同的已服刑时间在EPQ的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向性、掩饰性因子及消极应对方式指标上均有显着性差异.而且精神质、神经质、消极应对方式倾向随己服刑时间的延长而加重,掩饰性因子随已服刑时间的延长掩饰性越来越差。结论性犯罪服刑人员的心理状况随着刑期及已服刑时间的延长心理健康水平越来越羞.

  • 标签: 性罪犯 心理特征 焦虑 抑郁 应对方式
  • 简介:青少年犯罪是世界性的社会问题,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以及复杂的心理动因。社会转型期异质文化影响了青少年的正常的社会化,进而使其产生异变的心理背景。对青少年犯罪处理应以矫治为主,刑罚为辅,建立和完善我国的非刑罚处理制度。

  • 标签: 青少年犯罪 异质文化 心理背景 矫治对策 非刑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