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彭源 卢毅飞 邓君 张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03
  • 出处:《中华烧伤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 200011,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疾病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 400038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化纳米酶对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采用氯化铜与L-抗坏血酸反应的方法合成氧化纳米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氧化纳米酶大小和形貌,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和纳米粒度电位仪分别分析其水合粒径和表面电位。(2)采用过氧化氢检测试剂盒、超氧阴离子检测试剂盒、3,3′,5,5′-四甲基联苯胺显色剂分别测定150 ng/mL氧化纳米酶的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计算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清除比例(样本数均为3)。(3)将小鼠成纤维细胞系3T3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过氧化氢组和过氧化氢+氧化组,每组3孔。将终质量浓度25 ng/mL的氧化纳米酶加入过氧化氢+氧化组细胞中预处理30 min。然后,在单纯过氧化氢组和过氧化氢+氧化组细胞中各加入终物质的量浓度250 μmol/L过氧化氢,空白对照组常规培养。培养24 h后,采用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以绿色荧光强度表示),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并计算细胞存活率。(4)取10只6~8周龄雄性BALB/c小鼠(性别、鼠龄下同),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与氧化组,每组5只。氧化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200 ng/mL的氧化纳米酶800 ng/kg,PBS组小鼠注射等体积的PBS。2组小鼠均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7 d。于第8天,取每组5只小鼠,采血行血细胞与血清生化分析,处死后收集心、肝、脾、肺和肾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组织病理学观察。(5)取20只小鼠分为PBS组与氧化组,每组1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及高糖高脂饮食法诱导糖尿病,并在其背部制作直径6 m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伤后即刻,PBS组小鼠创面滴加20 μL PBS,氧化组小鼠创面滴加20 μL 200 ng/mL的氧化纳米酶,连续处理12 d。每组选定3只小鼠分别于伤后0(即刻)、3、6、9、12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未愈合面积。伤后6 d,每组取未行创面观察的3只小鼠,处死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创面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含量。伤后12 d,处死2组各剩余7只小鼠,行HE染色并观察创面新生上皮长度,行二氢乙锭荧光探针染色观察活性氧水平(以红色荧光强度表示)。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Bonferroni检验。结果(1)制备的氧化纳米酶大小均匀,在干燥状态下平均直径为3.5~4.0 nm,水合粒径约为4.5 nm,表面电位为(-9.8±0.3)mV。综合判定,成功制备了氧化纳米酶。(2)氧化纳米酶分别处理2 h、10 min、5 min后,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清除比例分别为(77±5)%、(45±5)%、(84±4)%。(3)培养24 h后,单纯过氧化氢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急剧增高,细胞形态异常且数量减少;过氧化氢+氧化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形态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单纯过氧化氢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过氧化氢+氧化组(P<0.01),而过氧化氢+氧化组细胞存活率与空白对照组相近。(4)注射7 d后,PBS组和氧化组小鼠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血细胞相关指标均相近;氧化组小鼠的心、肝、脾、肺和肾中,均未观察到组织坏死、充血或出血,与PBS组无明显差别。(5)氧化组小鼠创面相比PBS组表现出更快的愈合趋势,创面红肿情况较轻。氧化组小鼠伤后6、9、12 d创面未愈合面积分别为(28.8±1.9)、(17.6±3.8)、(10.4±1.8)mm2,明显小于PBS组的(38.0±4.3)、(30.2±3.0)、(24.2±3.0)mm2(t=3.706、5.075、5.558,P<0.01)。伤后6 d,氧化组小鼠创面IL-1β、TNF-α、IL-6含量均明显低于PBS组(t=6.115、11.762、11.725,P<0.01)。伤后12 d,氧化组小鼠创面新生上皮长度长于PBS组,创面组织活性氧水平明显低于PBS组。结论氧化纳米酶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具有高效的活性氧清除活性,能够消除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过量表达的活性氧,降低氧化应激、减轻炎症,促进创面修复。

  • 标签: 糖尿病 伤口愈合 氧化性应激 氧化铜纳米酶
  • 简介:摘要:一步水热法合成了铈掺杂氧化复合多壁碳纳米管双金属材料Ce-CuO/MWCNT,利用X 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材料形貌进行表征。将Ce-CuO/MWCNT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构建了儿茶素电化学传感器,制备的复合材料可以提供较多的催化活性位点,使儿茶素的催化氧化反应进行的更充分。由循环伏安法、差分脉冲伏安法表征结果表明该电极的线性范围为1~650 μmol·L-1,检测限为0.33 μmol·L-1。此外,该传感器能够实现对枸杞芽茶中儿茶素的快速检测,其加标回收率为99 %~109 %。

  • 标签: 电化学传感器 儿茶素 枸杞芽茶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以某PCB工厂所产酸性CuCl2的蚀刻废液作为原料,借助液相法来制备Cu2O,NaCl可回收。对水合肼及废液内Cu2+浓度比例、时间、反应温度、pH等各项参数对于Cu2O实际纯度影响,以得出工艺最佳条件,以便更好地对酸性的氯化铜实际蚀刻废液内氧化亚铜及氯化钠进行回收。

  • 标签: 酸性 氯化铜 蚀刻废液 氧化亚铜 氯化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硫化铜(CuS)/氧化石墨烯(GO)纳米片的聚乙烯醇(PVA)/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仿生骨膜作为新型血管化骨组织工程薄膜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GO与CuS/GO纳米片分别复合PVA/CMC基底薄膜后,设为PVA/CMC/GO组、PVA/CMC/CuS/GO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仪观察并分析骨膜材料的微观结构与组成,另外设立PVA/CMC组(仅有PVA/CMC基底薄膜)与空白对照组(无材料)。在体外细胞水平上通过细胞增殖毒性检测(CCK-8)(分别检测CuS/GO纳米片浓度为0、50、100、200、400、800 μg/mL的PVA/CMC/CuS/GO薄膜)、活/死细胞染色、溶血实验评价生物相容性;细胞迁移和成管实验评价材料成血管作用;碱性磷酸酶(ALP)与茜素红染色评估成骨分化作用;免疫荧光染色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细菌平板计数法与抑菌圈法评估骨膜抗菌作用。结果PVA/CMC/GO组和PVA/CMC/CuS/GO组的骨膜材料基底薄膜表面光滑平整,复合薄膜表面呈不规则片状凸起。生物安全性实验显示浓度为100 μg/mL CuS/GO纳米片的复合薄膜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体外成血管分化实验提示PVA/CMC/CuS/GO组的HUVEC细胞迁移率均显著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PVA/CMC/CuS/GO组的细胞成管面积与长度均显著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体外成骨分化实验显示PVA/CMC/CuS/GO组的MC3T3-E1细胞的ALP与茜素红染色定量分析均显著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PVA/CMC/CuS/GO组免疫荧光染色ALP与Ⅰ型胶原的荧光强度,RT-qPCR成骨基因ALP、BMP-2、骨钙素、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抗菌实验显示PVA/CMC/CuS/GO组对不同细菌的抑制作用与抑菌圈直径均显著大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复合GO与CuS/GO纳米片的PVA/CMC薄膜材料兼具理想的生物相容性与抗菌性能,可促进体外成血管与成骨分化,尤其是具有成血管成骨耦合功能的PVA/CMC/CuS/GO抗菌骨膜材料,有望为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策略。

  • 标签: 纳米复合物 仿生材料 骨膜 骨生成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中空硒化铜纳米粒子(Cu2-xSe NPs),并考察其光热以及放射治疗(放疗)增敏性能。方法以氧化亚铜(Cu2O)为牺牲模板,以硒粉为硒源,通过牺牲模板法制备Cu2-xSe NPs,再在其表面修饰甲氧基聚乙二醇巯基(mPEG-SH),得到最终的纳米粒子Cu2-xSe-PEG NPs。分别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Cu2-xSe NPs的形貌、粒径及紫外光谱等进行表征;通过红外热成像仪和生物学X射线辐照仪考察Cu2-xSe-PEG NPs的光热及放疗增敏性能。结果所得Cu2-xSe NPs具有中空结构,粒径为(136.9±7.0)nm,单分散性好,在近红外区有吸收。Cu2-xSe-PEG NPs的质量浓度为200 μg/ml时,在808 nm激光照射下可升温至55 ℃。Cu2-xSe-PEG NPs在X射线照射下产生的活性氧水平具有浓度和辐射剂量依赖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制备方法能控制合成Cu2-xSe NPs的尺寸,且材料具有良好的光热和放疗增敏性能,为运用Cu2-xSe-PEG NPs进行肿瘤的热放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中空硒化铜纳米粒子 牺牲模板法 光热性能 放疗增敏 肿瘤治疗
  • 简介:人们对抗氧化食品趋之若鹜,因为各种健康资讯都在宣传血管钙化、冠心病、神经退化疾病,如帕金森和阿兹海默症,还有癌症与氧化应激的关联。除了疾病,氧化应激还可能加速老化,这更让抗氧化食品或者保健品成为了人们追捧的对象。氧化应激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化。科学家们普遍认为青春和健康都会被逐渐氧化掉,却从来没有人亲眼目睹“氧化”是如何一步一步吞噬我们的青春和健康的。

  • 标签: 抗氧化食品 加速老化 神经退化疾病 氧化应激 阿兹海默症 抗氧化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铜仁市目前乡镇卫生人力资源现况及其主要问题,为我市农村卫生人力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系统,对2014年铜仁市2区8县的168家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铜仁市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数量较少,专业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难以满足农村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的要求。思考为解决农村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铜仁市必须加大卫生人力资源用人制度改革力度,做好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开发工作,有效提升现有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建立一套乡镇卫生人才激励机制,引进和留住人才,从而优化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卫生人力资源 思考 对策
  • 简介:<正>抗氧化日益重要近年来,人们日益关注起抗氧化的作用,因为人们发现,预防人体的氧化作用就是在抵抗衰老和预防疾病。自由基的产生是人体衰老和免疫力下降的元凶,而抗氧化营养素可以消除自由基,抑制自由基活动,进而增进人体组织运作的能力。抗氧化营养素对抵抗自由基:预防人体的氧化作用、防止细胞膜中多元不

  • 标签: 抗氧化营养素 抗氧化成分 新陈代谢功能 膳食补充剂 人体健康 番茄红素
  • 简介:目的:探讨脾虚造模小鼠生物膜结构和功能改变的规律及其机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揭示脾虚机体产生损伤的机理。方法:对劳倦过度加饮食失节法研制的脾虚小鼠模型与正常小鼠在机体过氧化与抗氧化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脾虚模型小鼠出现了体重的下降,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共轭双烯(Bonjugateddienes,CD)指标的升高,过氧化氢酶(Batalase,B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ldoneperoxide,GSH—Px)指标的下降,说明脾虚模型小鼠出现了脂质过氧化损伤和抗氧化酶活性的下降。结论:脾虚可导致机体脂质过氧化损伤和抗氧化酶活性。

  • 标签: 脾虚证 动物模型 脂质过氧化 抗氧化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体内氧化及抗氧化状态与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乳腺癌患者(n=56)和健康人(n=40)空腹外周血为标本,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丙二醛(MDA)的表达水平,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抑郁水平。结果乳腺癌组血浆CAT、SOD表达水平分别为(311.2±10.40)u/gHb,(69.07±16.32)U/ml,健康对照组血浆CAT、SOD表达水平分别为(352.8±15.2)u/gHb、(78.35±30.50)U/ml,乳腺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MDA的表达水平为(47.75±9.52)nmol/ml,健康对照组为(41.88±10.50)nmol/ml,乳腺癌组高于对照组(P<0.05)。抑郁型乳腺癌组血浆CAT、SOD表达水平分别为(290.3±5.4)u/gHb,(55.07±10.42)U/ml,非抑郁型乳腺癌组血浆CAT、SOD表达水平分别为(321.6±10.2)u/gHb、(71.35±18.32)U/ml,抑郁型乳腺癌组均低于非抑郁型乳腺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型乳腺癌组MDA的表达水平为(50.25±8.25)nmol/ml,非抑郁型乳腺癌组为(45.28±12.30)nmol/ml,抑郁型乳腺癌组高于非抑郁型乳腺癌组(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氧化损伤,伴有抑郁症状的患者抗氧化酶防御能力减弱,提示氧化应激与乳腺癌抑郁症状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

  • 标签: 乳腺癌 氧化应激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研发制备一种可负载硫化铜(CuS)的改性葡聚糖水凝胶微针贴片,探讨其对SD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合成改性葡聚糖后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以确定改性葡聚糖水凝胶的改性情况,进而合成可分离式负载CuS的改性葡聚糖水凝胶微针贴片,评估其力学性能及穿刺能力。在12只雄性SD大鼠(200~250 g),每只背部造2个12 m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伤口分别用空白水凝胶微针贴片(DeXMA MNs)和负载硫化铜水凝胶微针贴片(CuS MNs)覆盖治疗,评价CuS MNs对创面修复的影响。治疗后3、7、14 d,每组各取4只SD大鼠,拍照记录创面愈合面积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取创口及创周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分析组织新生胶原沉积、血管形成和再上皮化情况。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采用t检验对比组间计量资料。结果红外光谱展示出2900 cm-1附近的吸收峰为Dex的-CH2-拉伸振动吸收峰,表明DexMA以Dex为主体进行修饰的产物。力学性能评估显示不载药时水凝胶针尖的力学性能到达0.35 N,负载有CuS的针尖甚至达到0.55 N,表明制备的DexMA水凝胶针尖对皮肤具有良好的刺穿能力。在动物创面模型中,证明了负载有CuS的MNs能够在早期促进创面的修复。在伤后第3、7天CuS MNs组的创面愈合率[(70.80±2.86)%、(90.70±1.50)%]明显高于DexMA MNs组[(45.60±2.52)%、(81.30±3.14)%,t=22.420,F=1.179,P<0.01;t=7.276,F=4.984,P<0.01]。在伤后第3天、第7天CuS MNs组的再上皮化率分别为(54.20±11.51)%、(70.80±6.29)%,均明显好于对照组[(33.30±8.70)%、(57.30±2.94)%,t=5.000,F=1.750,P<0.01;t=5.508,F=4.571,P<0.01]。组织学HE和Masson染色检测结果说明CuS MNs具有促进新生胶原沉积和血管形成,促进皮肤再上皮化。结论负载硫化铜的改性葡聚糖水凝胶微针贴片可促进胶原沉积和血管形成及皮肤再上皮化,是一种有前景的组织工程新型水凝胶敷料。

  • 标签: 创面愈合 葡聚糖 水凝胶 微针
  • 作者: 徐思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期
  • 机构:干槽症是门诊拔牙术后的一种最常见的并发症。干槽症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拔牙前口腔内有感染灶如冠周炎、牙周炎等,拔牙后干槽症的发生率增加;另外,拔牙方法、拔牙所需时间和拔牙创伤程度都与干槽症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诊断标准为:拔牙2~3天后有剧烈疼痛,并可向耳颞部、下颌下区和头顶部放射,一般镇痛药物不能止痛;拔牙窝内可空虚,或有腐败变性的残留血凝块,如用棉球沾取内容物嗅之,有恶臭。治疗方法很多,但效果不甚满意。笔者用甲硝唑治疗干槽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8-氧化鸟苷(8-oxo Gsn)和8-氧化脱氧鸟苷(8-oxo dGsn)探讨高血压患者体内DNA和RNA氧化水平。方法现状调查。征集2018年8月至12月无其他慢性疾病的高血压患者以及健康对照者各139例,平均年龄分别为(49.6±12.4)岁和(48.5±11.7)岁。采集空腹静脉血及晨尿,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尿液中DNA氧化产物8-oxo Gsn和RNA氧化产物8-oxo dGsn。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肌酐、尿酸、血糖、总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尿液肌酐(U-Cr)等。8-oxo Gsn和8-oxo dGsn结果以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使用IBM SPSS 22.0以及GraphPad Prism 5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健康对照组与高血压患者8-oxo Gsn和8-oxo dGsn的差异。结果高血压患者尿液中DNA和RNA氧化产物8-oxo Gsn和8-oxo dGsn以及其经U-Cr校正的8-oxo Gsn/U-Cr和8-oxo dGsn/U-Cr分别为14.38(10.39~19.91)ng/ml、12.97(7.92~18.96) ng/ml、1.10(0.88~1.38) μg/μmol、0.96(0.75~1.30) μg/μmo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对应的结果:11.95(7.52~18.01) ng/ml、10.12(6.42~15.04) ng/ml、0.86(0.59~1.21) μg/μmol、0.72(0.50~1.02) μg/μmol。经性别分组之后,男性高血压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尿液DNA氧化产物8-oxo Gs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74,P=0.14),女性高血压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尿液8-oxo Gsn和8-oxo dGsn均无统计学差异,但经过U-Cr校正后,无论在男性还是女性人群,8-oxo Gsn/U-Cr以及8-oxo dGsn/U-Cr高血压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高血压患者体内DNA和RNA氧化水平高于健康对照人群。

  • 标签: 高血压 DNA RNA 鸟苷 脱氧鸟苷 色谱法,液相 串联质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硒对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及氧化氧化系统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07-2020.07本院收治的80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硒酵母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观察两组患者氧化及抗氧化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补硒治疗能够有效改善HT患者的TT3、TT4、TSH趋于正常值降低体内MDA含量,提高GPX活性,增强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桥本甲状腺炎 临床疗效 氧化 抗氧化 系统 作用
  • 简介:目的:建立不同浓度的H2O2诱导人黑素细胞系PIG1产生氧化应激状态的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白癜风氧化应激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H2O2处理人黑素细胞系PIG124h,光学显微镜观察黑素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及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CCK-8法检测处理后细胞活性,硫代硫酸巴比妥法检测细胞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DA)产生情况。结果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黑素细胞体积变小,树突数量减少,长度缩短,凋亡及坏死逐渐增加;以0mmol/L浓度作为对照,0.50、0.75、1.00、1.25、1.50、2.00mmol/L的H2O2分别处理人黑素细胞系PIG124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8%、11.5%、15.6%、22.7%、38.7%和57.5%;细胞活性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细胞内ROS水平及MDA含量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1.00mmol/L浓度处理24h后开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文摸索出了H2O2引起人黑素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最佳实验浓度,并成功建立了人黑素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

  • 标签: 黑素细胞 氧化应激 H2O2 细胞凋亡 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抗氧化剂虾青素(Astaxanthin,ASTA)对储存悬浮红细胞内外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和对胞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采集志愿者血液,制备去白悬浮红细胞,将其随机分为4组:A组、B组、C组、D组.在B、C、D3组悬浮红细胞的MAP保存液内加入抗氧化剂ASTA,使其终浓度分别为5、10和20μmol/L,A组作为对照组只加入ASTA的溶解液DMSO.悬浮红细胞于2℃-6℃冰箱内保存.于保存第7、14、28、42天,采用荧光酶标仪测定红细胞内活性氧族(ROS)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红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外过氧化氢(H2O2)含量,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化学比色法测定细胞外游离血红蛋白含量(FHb).结果:在红细胞储存期间B、C、D组悬浮红细胞内ROS、MDA含量、细胞外FHb和H2O2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保存第7天和14天时B、C、D组的MCV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保存第28天和42天时B、C、D组的MCV低于对照组.结论:ASTA可以降低储存悬浮红细胞内外的氧化应激水平,减轻细胞膜的过氧化损伤.

  • 标签: 虾青素 悬浮红细胞 氧化应激 活性氧族 游离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以持续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常见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在我国,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展所致的空气污染以及快速增长的吸烟人群,COPD成为当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气道慢性炎症的作用机制复杂多样,氧化-抗氧化失衡在慢阻肺发展进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加深对氧化-抗氧化失衡的作用机制研究,有助于提高对COPD患者疾病监测和预防管理。

  • 标签: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慢阻肺 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