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该工具箱文章具有异常的结构,因为它被设计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对话。从学习是一种协作体验的角度来审查每种互动,作者利用成人学习理论来提供对临床教育本质的见识。我们可能对学习理论有所了解,但可能很难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本文提供了一些有趣的实用方法。该工具箱包含并讨论了五个学习概念:创建安全的学习环境;及时反馈以促进刻意的实践;自主学习;加强学习的保留;以及健康的监测和建模。在图1中很好地总结了这五个概念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学的发展,我国的传统医学体系基本上已经完善。傣医主要认为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四塔五蕴要保持平衡才能使机体正常运行,火塔代表体性温暖,中医认为火为发热现象,两者对于火的认识都比较感性直观,传统医学认识的背景没有很大的差别,本文主要阐述傣医与中医“火”概念的比较结果,具体情况见下文。

  • 标签: 傣医 中医 “火”概念
  • 简介:摘要随着对压力性损伤研究的深入,压力性损伤相关性疼痛逐渐受到关注,但是其定义尚不统一,且缺乏针对性的评估工具。本研究系统检索了1995—2019年发表的压力性损伤相关性疼痛相关的中英文文献,运用Rodgers的演化概念分析法系统分析其概念,明确其定义属性、前因后果。提出压力性损伤相关性疼痛的属性,同时对慢性伤口相关性疼痛和伤口相关性疼痛等相关概念进行澄清,并用典型病例阐明概念。为压力性损伤相关性疼痛的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疼痛 概念分析
  • 简介:摘要癌前病变的概念最早于1948年被提出,随着动物模型、基因分析、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研究的发展,癌前病变备受重视,对癌前病变的逆转也被广为关注。癌前病变并不是癌,也不是癌的早期,它们与癌有质的区别;癌前病变仅是其中的小部分可能演变为癌症。重视癌前病变的诊治管理对防癌、治癌和维护人们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癌前病变 癌症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计划靶体积(PTV)和内靶体积(ITV)概念计划差异,论述PTV概念不适合于肺癌质子调强治疗(IMPT)计划,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上海质子治疗示范装置固定束模型和商业化治疗计划系统软件,对6例肺癌患者在平均CT图像上分别制作基于PTV的常规IMPT计划(PTV-IMPT)和基于ITV稳健的IMPT计划(ITV-IMPT)。所有计划均设置3个射束,采用蒙特卡罗剂量算法进行最终剂量计算。评估PTV-IMPT和ITV-IMPT计划的计划质量和稳健性能。结果ITV-IMPT、PTV-IMPT计划的ITV适形指数分别为0.58、0.43,均匀指数分别为0.96、0.92,双肺V5Gy(RBE)分别为13.1%、13.5%,脊髓Dmax分别为8.9、9.5 Gy(RBE),机器跳数分别为338、401 MU。在分别轻度扰动和重度扰动场景的7种状态下,ITV-IMPT、PTV-IMPT计划的靶区覆盖稳健性指数λ范围分别为0.003~0.032、0.02~0.28,双肺500 Gy(RBE)剂量体积指标ΔV5Gy范围分别为0.06~0.11、0.07~0.13。结论与PTV-IMPT比较,ITV-IMPT具有计划质量高、稳健性好的优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因此,临床推荐使用ITV概念设计肺癌的质子调强计划。

  • 标签: 计划靶体积 内靶体积 质子调强治疗 稳健性
  • 简介:摘要:民族医学是我国优秀的医疗文化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而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则是体现民族医学治疗优势的关键因素,能够提升民族医药理论的应用效果。然而在现代化医疗理论的冲击下,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和传承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医药的发展。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的传承与保护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可以有效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诊疗技术。

  • 标签: 民族医药 特色诊疗技术 传承 保护
  • 简介:摘要 : 通过对家庭治疗核心概念—互补性结合中国文化的理解,寻找到依据,巧妙将互补性运用到家庭治疗中,起到意想不到疗效。这也是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宝典。

  • 标签: 家庭治疗 核心概念 互补性
  • 简介:摘要随着肿瘤近距离治疗和消融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疗效可以达到消融治疗的目的。本文首次提出立体定向近距离消融(stereotactic ablation brachytherapy,SABT)概念,同时将SABT分为两类:H-SABT和L-SABT。H-SABT是指高剂量率后装近距离消融治疗,L-SABT是指低剂量率近距离消融治疗,也就是临床常用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SABT具有大分割,短疗程;影像引导,精确性高;疗效确切,可以达到手术切除式的疗效;器官功能保留的特点。立体定向近距离消融治疗已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微创治疗技术体系,未来在肿瘤治疗领域将占有一席之地。

  • 标签: 立体定向 近距离治疗 消融 组织间粒子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白血病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概念干预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1 6 年 12 月 - 2019 年 12 月于 我 院收治并护理的白血病 患者 32 例, 通过 完全双盲法 将其分为 对照 、 研究 两组, 各 16 例。对照 组 患者采用常规方案护理; 研究 组实施优质护理概念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概率及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 6.25% )显著低于对照组( 50.00% );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 100.00% )显著高于对照组( 56.25% ),数据差异显著,均具统计学价值( P < 0.05 ) 。结论 : 优质护理概念干预相较于常规护理办法,有效减少了患者并发症的产生,对患者更好的达到治疗预期效果及快速康复有极大的帮助作用,提升力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推荐使用 。

  • 标签: 优质护理概念 白血病 并发症发生概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民族医药是我国灿烂医学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传承民族医药成为了当前医疗领域和社会各界都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然而由于西医发展速度不断提升,面临新的发展环境,民族医学在传承过程中迎来了重要的挑战,如人才培养体系滞后、民族医学知识结构传统等。基于此,本文对民族医药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之道,以期可以为民族医药传承、医疗水平提高提供重要的助力,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民族医药人才。

  • 标签: 民族医药 传承 存在问题 应对之道
  • 简介:摘要疾病耐受是指在不减少病原载量的情况下,通过适宜的反应使机体保持健康状态。这是一种独特的防御策略,其机制涉及免疫适宜、免疫代谢等方面。面对感染,是“和平共生”还是“顽强抵抗”,要找寻其中的“中庸之道”。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行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将疼痛定义为"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或描述的类似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该定义是由一个分类小组委员会推荐,并于1979年被IASP理事会所采纳。这一定义已被疼痛领域的卫生保健专业人士和研究人员广泛接受,并被一些行业、政府及非政府组织(包括世界卫生组织)所采用。近年来,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对疼痛更深入的了解,有必要对这个定义重新审定,并提出了修改建议。因此,2018年,IASP成立了一个主席特别工作小组,该小组是由14名来自多个国家的在疼痛相关的临床和基础科学方面拥有广泛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其任务是评估现行定义及其附带注释,并对其保留还是修改提出建议。本文提供了关键概念的摘要、对IASP会员和公众评论的分析以及两年内委员会对疼痛定义和注释的最终修订意见。特别工作小组最后建议将疼痛定义修改为"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或类似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并将原来的附带注释更新为一系列简要说明并提供相关词源。今年年初,IASP理事会一致接受了修订后的定义和注释。

  • 标签: 定义 术语 分类法 特别工作小组 修订版 IASP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低年资护士专业自我概念与职业获益感现状,探讨低年资护士专业自我概念对职业获益感的影响,为低年资护士的培养及相关政策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于2017年8—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北省秦皇岛市3所三级医院537名临床低年资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专业自我概念量表、护士职业获益感问卷、压力知觉量表收集资料。本次共发放问卷560份,回收有效问卷537份,有效回收率为95.89%。结果537名低年资护士专业自我概念及职业获益感总分分别为(84.65±14.80)、(112.70±25.66)分。低年资护士的专业自我概念及各维度得分与职业获益感得分均呈正相关(r=0.320~0.589,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月薪、职称、夜班数、专业自我概念中的4个维度(灵活性、满意度、沟通交流能力、管理能力)是低年资护士职业获益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低年资护士职业获益感处于中等水平,有待提高;专业自我概念是职业获益感的重要影响因素。管理者应从组织层面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低年资护士的专业自我概念水平,促进其职业获益感的提高。

  • 标签: 护士 低年资 专业自我概念 职业获益感
  • 简介:摘要:目的:体会对白血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概念干预的价值。方法: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择我院2018.5-2020.4内的63例白血病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2例,优质护理概念),观察患者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较低,护理满意度各指标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高(96.8%vs77.4%),P<0.05。结论:对白血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建议采纳优质护理概念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同时提升其治疗依从性。

  • 标签: 优质护理概念 白血病 心理状态 护理满意度 治疗依从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证候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概括,任一证候都是由若干"证候要素"组合而成。本研究系统地阐述了中医"证候要素"理论形成的背景、基本内涵、意义及其目前应用研究的现状,强调了该理论对中医辨证论治过程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本研究依据中医"证候要素"辨证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将"证候要素"的概念引入中医护理学,定义了"护理措施要素"的概念,将其作为针对病机单元的护理单元,反映了针对证候病机单元的护法护则,并进一步明确了证-护之间的对应关系,尝试探讨基于"护理措施要素"的施护体系,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辨证施护能力,促进中医护理的规范化。

  • 标签: 中医护理 护理规范化 辨证施护 证候要素 护理措施要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991年,Hyakusoku首次报道螺旋桨皮瓣技术,历经30年发展,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已经成为修复重建外科最基本的缺损修复方法之一。文章简要回顾了穿支螺旋桨皮瓣的发展历史,并对穿支螺旋桨皮瓣的概念、命名方法和分类的现状进行了回顾。通过临床病例,详细介绍了穿支螺旋桨皮瓣手术过程和技术细节。按照头颈部、躯干、四肢等不同解剖学部位,对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了回顾,分析了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优缺点、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对临床工作中,应用穿支螺旋桨皮瓣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穿支螺旋桨皮瓣的应用日渐广泛,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穿支血管的准确定位、穿支体区的准确界定、皮瓣旋转角度、血管通畅性和血管蒂长度之间的关系等。作者认为虽然存在以上问题,但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必将像组织扩张技术、游离皮瓣转移技术一样,最终成为修复重建领域一项常规的、重要的缺损修复和器官再造方法。

  • 标签: 穿支皮瓣 历史 手术 螺旋桨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