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智能-压缩感知(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mpressed sensing,ACS)与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在膝关节MRI中的加速效率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采用3.0 T MRI对67名受检者进行膝关节矢状面质子密度加权序列扫描,设置加速因子分别为2.0、2.5、3.0的CS序列(CS 2.0,CS 2.5,CS 3.0)与加速因子分别为2.5、3.0、3.5、4.0的ACS序列(ACS 2.5,ACS 3.0,ACS 3.5,ACS 4.0),以并行采集(parallel imaging,PI) 2.0作为参考。两位医师独立对图像质量进行四分制主观评分。另一位医师在股骨内侧髁、腓肠肌内侧头、髁间窝积液、髌下脂肪垫、股骨外侧髁软骨放置感兴趣区,测量组织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对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多处组织SNR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CS与ACS序列中,扫描时间随加速因子增大而缩短(PI 2.0:152 s;CS 2.0:128 s, CS 2.5:104 s,CS 3.0:86 s;ACS 2.5:76 s,ACS 3.0:65 s,ACS 3.0:57 s,ACS 4.0:51 s)。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一致性达到一致性较强以上(0.735≤κ≤0.869)。8组序列间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五处组织SNR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S 2.0、ACS 3.0主观评分及组织SNR与PI 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 S2.5主观评分及四处组织SNR与PI 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有一处组织SNR明显高于PI 2.0。CS 2.5、CS 3.0、ACS 3.5、ACS 4.0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明显低于PI 2.0,且分别有1、5、2、2处组织SNR显著低于PI 2.0 (P均<0.05)。结论ACS与CS均能缩短磁共振采集时间。相比CS,ACS具有更高加速效率,在膝关节质子密度加权序列中,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能将扫描时间缩短57%。

  • 标签: 人工智能-压缩感知 压缩感知 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 加速采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瓦里安OBI引导系统的千伏级锥形束CT (KV-CBCT)、千伏级平面成像(KV-planar)、兆伏级电子射野影像装置(MV-EPID)3种图像系统的综合性能,探索3种系统在鼻咽癌每日图像引导放疗中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利用人体仿真头颈模体在左右/前后/头脚方向分别进行KV-CBCT、KV-planar、MV-EPID扫描和配准,方差检验3种图像引导系统的摆位误差、配准时间、额外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等。结果KV-CBCT、KV-planar、MV-EPID在左右/前后/头脚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0.00±5.43)/(-0.02±5.49)/(0.02±5.58)、(0.04±5.49)/(0.02±5.56)/(0.02±5.54)、(0.02±5.22)/(0.11±5.34)/(-0.04±5.33) mm (P=0.999、1.000、0.989);平均耗时分别为(200±45)、(120±36)、(115±42) s;额外辐射剂量由低到高分别为KV-planar、KV-CBCT、MV-EPID;图像质量由低到高分为MV-EPID、KV-planar、KV-CBCT。结论3种图像引导系统均可满足鼻咽癌图像引导放疗的要求,综合3种总体性能建议在鼻咽癌每日图像引导中1次CBCT+4次KV-planar/周、EPID作为备用系统的图像引导策略。此方案充分利用CBCT的高图像质量、KV-planar的低辐射等优势,实现鼻咽癌体积变化的定期检测和高精度放疗实施。

  • 标签: 机载图像系统 摆位误差 仿真头颈模体/图像引导放射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眼底图像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其中主要包括:获取待检测的眼底图像;对所述眼底图像整体区域进行第一特征集检测;对所述眼底图像中特定区域进行第二特征集检测,所述第一特征中的特征的显著度大于第二特征集中的特征的显著度;基于机器学习对检测的结论进行判定得到最终检测结果。每种类型的特征分开检测,互不影响,可以较为精确的判断每个特征的类别,同时进行多种类别多种显著度的特征的检测,可以高效精确的对眼底图像进行检测。

  • 标签: 机器学习 眼底图像 慢性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体表光学图像引导放疗系统(SGRT)是一套采用光学跟踪捕获患者的体表信息,记录和纠正患者分次间、分次内的摆位误差,以提高放疗精度的零辐射图像引导系统。为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必须对体表光学图像引导放疗系统采取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因此,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组织专家制定了本指南。指南内容涉及:SGRT的定义和基本原理;SGRT的配准算法;SGRT的测量方法和类别;SGRT的质控要求;SGRT的放疗规范。

  • 标签: 放射疗法 质量控制 体表光学图像引导放疗系统
  • 简介:摘要:在当前许多的医院当中所使用的CT大多数应用的都是第三代CT原理,而在使用CT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伪影的现象,那么在此次的研究当中则是对这一现象进行原因的分析,并且根据分析的结果来提出相对应的抑制和消除伪影的方案,从而使得CT图像能够更好地帮助相关的使用人员进行理解,并且获得更加有效的数据,提高CT图像的使用质量。

  • 标签: 医用CT图像 伪影 处理
  • 简介:摘要MRI是临床常用的影像技术手段,由于其扫描时间过长,使患者的舒适度和依从性降低,产生不可逆的运动伪影,导致图像质量受损,对临床诊断和工作效率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情况下缩短MRI扫描时间的需求非常迫切。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 CS)技术就是采用远低于传统采样定律要求的采样点进行重建并加以恢复,可缩短信号采集时间。该技术可以明显缩短扫描时间,且不会影响MRI的图像质量,甚至可以提高图像分辨率和信噪比。本文就CS技术在颅脑MRI的应用作一综述,探讨其在多种常规MRI扫描序列上的应用进展,为临床扫描实践及CS技术的完善和未来科研热点提供多角度信息。

  • 标签: 压缩感知 磁共振成像 稀疏性 扫描时间 加速因子 图像质量 信噪比 诊断性能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椎体压缩性骨折人数呈上升趋势。椎体骨折多发生在胸腰椎交界处。胸腰椎骨折系指T11~ L2椎体节段及其附件部位处的骨折,该类骨折多数是由于外力造成胸腰椎骨质连续性的破坏,常合并神经功能损伤、其他脏器损伤,临床上胸腰椎骨折占脊柱骨折的50%~60%,临床中针对单纯的椎体压缩骨折一般采用保守治疗方式,例如持续卧床等,但保守治疗容易出现局部疼痛、复位不良等情况,并将影响脊柱远期的稳定性,甚至导致运动受限,因此采用手术治疗更为直接。本文将对于经皮椎弓根内固定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压缩骨折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胸腰段压缩骨折 经皮椎弓根内固定伤椎置钉 跨伤椎置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ASiR-V)对比,探讨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在低辐射剂量下对乏血供肝转移瘤CT图像质量及检出效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1月至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乏血供肝转移病变需行全腹部增强CT的56例患者,增强后第1静脉期均行常规辐射剂量(400 mA)CT扫描,根据第2静脉期管电流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280 mA,19例)、B(200 mA,19例)、C(120 mA,18例)组。各组第1静脉期和第2静脉期图像均进行权重为60%的ASiR-V(ASiR-V60%)和高强度的DLIR(DLIR-H)重建。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包括噪声、肝脏的信噪比(SNR肝脏)和门静脉的信噪比(SNR门静脉)、病灶的对比噪声比(CNR病灶),主观评价指标包括总体图像质量评分、病灶显示能力评分、诊断信心度评分,并记录各组有效辐射剂量(ED)和病灶检出率。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ASiR-V60%和DLIR-H图像间客观指标的差异,采用配对资料的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主观评价指标。结果第2静脉期A、B、C组ED分别为(5.56±0.35)、(3.88±0.23)、(2.42±0.23)mSv。A、B、C组第2静脉期的ED分别比第1静脉期的ED降低30%、50%、70%。随着辐射剂量的降低,噪声逐渐增加,CNR病灶、SNR肝脏、SNR门静脉逐渐降低。在相同辐射剂量条件下,DLIR-H的图像的客观评价指标均优于ASiR-V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各组的主观评分随辐射剂量的降低而降低,在相同辐射剂量条件下,DLIR-H的总体图像质量、病灶显示能力和诊断信心评分均高于ASiR-V60%(P均<0.001)。A组的ASiR-V60%和DLIR-H均将全部病灶检出,检出率为100%(84/84),B组检出率均为92.0%(75/81),C组检出率均为88.0%(79/89)。结论与ASiR-V60%相比,DLIR-H在低辐射剂量下均可提高总体图像质量及乏血供肝转移病灶的显示能力,增加诊断信心。

  • 标签: 肝肿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深度学习重建算法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山西明代水陆壁画中有大量的“折疡”图像,其中普光寺、云林寺、永安寺描绘有“夹板固定法”和悬吊固定“折疡”图。由于此类壁画图像在题材表达上具有“世俗化”特征以及真实有效的图写功能,是明代外科医学的生动写照,其中普光寺的一幅图清晰反映了当时的骨科夹板形制。通过对历代骨折治疗方法的考察,也印证了图像描述的情形与文献记载基本吻合。明代水陆壁画可以为骨科史研究提供直观素材。

  • 标签: 水陆壁画 普光寺 中医骨科 夹板固定法
  • 简介:摘要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高分辨率、非接触的活体生物组织结构成像技术,目前已广泛运用于眼科领域尤其是眼底疾病的检查。尽管OCT检查已在我国大部分基层医院普及,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仅将其作为定性诊断工具,缺乏对OCT图像的深度挖掘和解析。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规范的信息化管理为基础,建立较全面的OCT数据库,进一步对OCT图像进行原始图像处理、病变分析、人工智能开发等,有助于提升临床医生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认识水平,同时也能辅助眼科医师作出更适合的临床决策。

  • 标签: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图像解析 人工智能 述评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课题主要探讨了DR投照技术的图像特征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到我院接受诊治的股骨头坏死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样本数量为100例。这100例患者均接受DR投照技术和X线投照进行诊断,之后观察两种诊断技术的临床诊断结果,并探讨了两种诊断方式的三片率情况。结果:针对研究期间的相关数据实施对比评估,可以掌握到经过诊断后,这100例患者经过DR投照技术进行诊断的确诊概率为98.00%,这些患者经过X线投照诊断的确诊概率为74.00%,前者概率更高于后者,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三片率可知,经过DR投照技术进行诊断的甲片率(94.00%)明显高于X线投照诊断的甲片率(72.00%),经DR投照诊断的废片率(1.00%)明显低于X线投照诊断的废片率(8.00%),两种诊断技术的三片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工作中,采用DR投照技术进行诊断,具有操作简单、图像处理理想以及图像分辨率高等特征,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DR投照技术 图像特征 临床应用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