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快速液相分方法测定枣仁安神胶囊中酸枣仁、丹参以及醋五味子含量测定,为制剂质量标准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快速液相分方式,以AcclaimC18RSLCColumn,2.2μm,2.1×100mm为分析柱,柱温为30℃,流动相为乙腈、0.1%冰醋酸溶液,程序进样在线稀释的方式进行测定。结果与结论建立快速液相分方法对枣仁安神胶囊中的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便准确。

  • 标签: 快速液相分析 枣仁安神胶囊 酸枣仁 含量测定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2-0112-03
  • 简介:为给饮料真菌卫生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在广东省内的饮料厂抽取八类饮料共133份进行真菌污染试验,结果有33%的样品没有检出真菌;60%的样品每毫升有1~9个霉菌或酵母菌;7%的样品每毫升有10个以上的霉菌或酵母菌。参照美国部分饮料限定酵母菌<10个/ml,霉菌<10个/ml的标准,被检饮料合格率为93%。说明广东省饮料真菌污染率虽高,但污染真菌数量并不多。污染的霉菌主要是青霉和曲霉,只有少量的毛霉、镰刀菌、芽枝霉。

  • 标签: 饮料 污染 真菌 菌相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转基因斑马鱼实时观测方法进行化学血管毒性评价。方法分别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和高内涵成像分析技术对暴露化学后斑马鱼血管形态的时空变化进行观察及定量分析。结果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采集斑马鱼血管形态指标的方法操作相对简便,图片解析度高,但通量和效率较低;应用高内涵成像筛选系统采集高分辨血管图像方法,可高通量获取高质量全血管毒性数据,但对操作和实验条件要求较高。结论两种斑马鱼血管成像方法各有优劣,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法适合少量化学对局部血管损害的高精度测量,高内涵成像方法适合大规模化学血管毒性测试及筛选。

  • 标签: 斑马鱼 血管显微镜检查 毒性评价 高内涵筛选
  • 简介:<正>化学剂量与生物效应之间的关系,是预防医学研究的核心。而如何正确评定接触剂量则成为科学家们所致力解决的问题。环境监测由于受个体接触、吸收、代谢、活动及其它方面种种差异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正是为了弥补其不足,近年来生物监测方法研究发展迅速。对化学致癌来说,生物学标志(biologicalmarker)有三种水平,即体内剂量、生物学剂量和临床前期反应的生物标志。

  • 标签: 生物监测 化学致癌物 血红蛋白加合物 DNA加合物 生物学剂量 免疫方法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十分迅速的发展和进步,当然我国的化学行业也是如此。化学行业作为我国一个十分重要的行业,它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众所周知化学由于其特殊性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诱变性的发生,化学诱变性会对化学反应造成很大的影响。想要对化学进行更好的控制就要注重对相关的环境进行检测,因此我们就要懂得相关试验材料和方法。所以本文就对检测环境化学诱变性的试验材料和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 标签: 检测环境 化学物 诱变性 重要性 试验材料 方法
  • 简介:摘要:社会经济科技快速发展,各个行业依托现有的技术逐渐向现代化转变,我国作为制药大国药品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相关行业获得快速发展,但是在药品生产过程中,每一环节的结束设备上都会有一定的残留,如果对这些辅料和微生物不能及时解决就会导致加入到下一生产过程,如果后期生产的产品不是同一品种的,很可能对产品的安全性产生影响,降低人们使用药品的疗效。所以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对于不同品种的药品要保证其清洁,避免在前后生产过程中产生交叉污染,在设备投入生产之前,及时进行清洁效果检验,通过有效验证保证符合要求,才能确保生产药品的质量。

  • 标签: 清洁验证 化学残留物 检测分析 方法验证
  • 简介:食品中化学污染是食品卫生监督和管理工作的一项重点。由联合国有关机构组织的全球环境监测规划中食品污染的监测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霉菌毒素、农药和重金属三类共20种,我国一直是此项目的参加国。我国目前正在开展的全国性食品污染监测工作包括由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牵头的市售食品中污染的监测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牵头的中国总膳食研究。

  • 标签: 食品污染 污染物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饮食行业餐具化学残留量的分布情况,以评价其安全性并指导相应对策。方法对广州市2012年常规监测抽检的生物指标合格的餐具样品进行有关化学残留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残留量为0.024±0.013mg/100cm2,游离性余氯残留量为0.082±0.047mg/L,所有样品均符合国家标准,且明显低于判定高值(T1=76.91,P1=0.0001;T2=75.49,P2=0.0001);游离性余氯残留量容许区间略高,尤其表现在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残留量<0.01mg/100cm2的样品中(T2=50.14,P2=0.0001)。结论广州市饮食行业餐具的洗消控制效果较好,并可能更多的诉诸于化学消毒,而且终末冲洗时间可能有限。

  • 标签: 餐具 化学物残留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游离性余氯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69-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2015年凉山州食品中化学污染监测结果。方法2015年在凉山州各大中小型农贸市场、超市等采集食品样本,对化学污染有害元素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2015年凉山州食品化学污染监测结果表明,含铅元素较多的食物为蔬菜豆类、鸭蛋、粮食、皮蛋类,在食物中超标率达到5.5%,对食物造成较重的污染;镉含量较多的食物为蔬菜茎类、鸭蛋,总砷含量较多的食物为海带、紫菜,普遍超标。结论2015年凉山州常见食品中存在部分化学污染有超标状况,时刻威胁着人类身体健康,有关部门需进一步加强此方面的监管力度,大力普及和宣传食品安全相关知识。

  • 标签: 凉山州 食品 安全 化学污染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肺结核治疗通过化学加免疫增强剂的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肺结核患者资料6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化学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化学药物加免疫增强剂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痰菌转阴情况进行记录和比较,将比较结果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全程治疗痰菌转阴情况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化学加免疫增强剂治疗肺结核,尤其是耐药肺结核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肺结核 化学物 免疫增强剂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多组分药物配方的高效液相分方法进行了开发与验证。首先,通过选择合适的样品和制备方法进行样品制备。然后,根据药物特性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流动相,并通过优化流动相组成和流速实现高效分离。接下来,根据药物特性选择合适的检测器,并通过改变柱温、流速、流动相组成等参数进行方法优化。最后,通过验证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线性范围、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等指标,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以期为多组分药物配方的高效液相分方法的开发与验证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 标签: 多组分药物配方 高效液相分析方法 开发 验证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新型药物不断研发,并且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临床用药中,药物检验是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用药安全。目前,我们常用的药物检验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无论是灵敏度还是分辨率、速度等均明显超出高效液相色谱(简称HPLC),而且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很强。HPLC在高速、高压环境下,也可以更有效地展开药物分析工作,并且还可以有效保障样品质量。

  • 标签: 多组分 药物配方 高效液相分析方法 开发与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生物标志检验中采取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8-2020.8月的86例肿瘤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的86例健康体检者,将其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肿瘤生物标志进行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比较两组肿瘤生物标志水平和阳性检出率。结果:将两组CA125、CA153、CA199、AFP、CEA水平进行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CA125、CA153、CA199、AFP、CEA阳性检出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肿瘤标志检验中采取化学发光免疫法效果理想,能够有效诊断肿瘤疾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肿瘤 生物标志物 化学发光免疫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测定乙型肝炎病毒标志各种模式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186份血清标本进行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测,统计分析各种模式的分布情况。结果186例标本共检出13种乙肝病毒血清学表达模式,传统认定的大、小三阳模式仍高居感染期模式前位,其中小三阳13例,占6.99%;大三阳4例,占2.15%;而单项抗-HBs阳性和抗-HBs、抗-HBe、抗-HBc均阳性占恢复期模式的前两位,前者73例,占39.25%;后者24例,占12.90%。结论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正确理解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的临床意义对乙肝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观察均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标志物 化学发光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法应用于肿瘤生物标志检验中的有效性。方法:共纳入38例肿瘤患者(研究组)以及38例体检健康者(参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9-8至2020-12。采取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液样本,采取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其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糖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等肿瘤生物标志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CEA、AFP、CA199、CA153、CA125等肿瘤生物标志分别为(7.10±2.32)ng/mL、(10.20±0.45)ng/mL、(40.65±5.10)U/mL、(40.67±4.19)U/mL、(45.33±6.91)U/mL,均明显高于参照组(2.75±0.31)ng/mL、(4.28±0.20)ng/mL、(13.46±2.37)U/mL、(6.52±1.08)U/mL、(6.46±1.16)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法应用于肿瘤生物标志检验中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可为肿瘤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肿瘤生物标志物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定量检验测乙肝血清标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乙肝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50例,酶联免疫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验,电化学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定量检验,对比两组乙肝血清标志阳性检出率。结果:HBsAb、HBcAb阳性检出率对比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电化学组HBsAg、HBeAg、HBeAb阳性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组(P<0.05)。结论: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定量检验测乙肝血清标志临床效果确切,其对乙肝血清标志的检出水平高于酶联免疫法检验,该方法具有较强的自动化、科学性,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定量检验 乙肝血清标志物 临床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生姜超临界CO2萃取(SFE)中具有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纯化,选择并优化了液相条件,并根据化合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生姜SFE提取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分别鉴定为[6]-姜酚(I)、[10]-姜酚(Ⅱ)、[6]-姜烯酚(Ⅲ)、[8]-姜酚(IV)、雪松烯(V)、三十烷酸(VI)、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Ⅶ)和β-谷甾醇(Ⅷ)。结论:化合I~Ⅷ为首次从生姜SFE提取中分得的化学成分。

  • 标签: 生姜超临界萃取物 高效液相分离 化学成分 鉴定
  • 简介:本文报道以色胺1a或5-甲氧基色胺盐酸盐1b为原料,用相应二羧酸酰氯进行酰化得到六个相应的双-双胺-Nb,Nb'-酰胺2,继而经Bischler-Napieralski环合反应得到六个双-3,4-二氢-β-咔啉3,再经Pd/C催化脱氢得到六个双β-咔啉化合4,设计合成的12个(二氢)-β咔啉化合均未见文献报道,经初步体外抗白血病株L1210试验结果表明,双β-咔啉化合4a,4b及4f均具一定的抑制活性,值得作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双β-咔啉化合物 合成 抗肿瘤 活性合成 白血病细胞株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应用化学发光法进行肿瘤标检测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应用化学发光法实施肿瘤标志的检测和分析,进行检测前、中、后的各个环节因素总结与分析。结果:化学发光法实施肿瘤标志检测环节,对于前、中、后都有因素会给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结论:在进行肿瘤标志检测分析时,了解各种产生影响的因素,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和避免,提高临床检测效果和水平,为今后的临床检验水平提升奠定基础。

  • 标签: 化学 发光法 肿瘤标志物 检测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