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Draf Ⅲ手术是治疗顽固性额窦炎症、额窦黏液囊肿、内翻性乳头状瘤、骨瘤、脑脊液鼻漏或进行前颅底肿瘤前期切除的主要手术方式。经典的Draf Ⅲ手术需要首先辨认额窦开口再进入额窦,易导致术腔出血和手术时间延长。经中线路手术即“outside-in”(由外向内)技术,避免了寻找额窦口的步骤,早期即确定解剖界限,大大降低了手术时间和难度。本文介绍这一手术技术的有关解剖和操作方法,并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探讨。

  • 标签:
  • 简介:患儿女,2岁,因反复呕吐胃内容物16个月入院。患儿9月龄时因添加辅食后出现呕吐,非喷射性,无胆汁及咖啡渣样物,平素进食流质饮食时有呛奶,夜间睡眠时,时有奶汁从鼻腔流m,

  • 标签: 食管狭窄 气管 反复呕吐 胃内容物 添加辅食 流质饮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前方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联合直接后方路(direct posterior approach,DPA)治疗PipkinⅣ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采用DAA联合DPA路治疗18例PipkinⅣ股骨头骨折患者资料,男13例,女5例;年龄19~56岁,平均43.2岁;车祸伤15例,高处坠落伤3例;13例股骨头骨折线位于股骨头凹下方,5例骨折线位于股骨头凹上方;髋臼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后壁骨折14例,后柱伴后壁骨折2例,横断伴后壁骨折2例。采用DAA路处理股骨头骨折,采用DPA路处理髋臼骨折。术后行骨盆X线及CT检查,评价骨折复位、愈合情况及股骨头坏死、坐骨神经损伤、臀上血管神经损伤、异位骨化等情况;按照Matta影像学标准评价髋臼复位质量;采用Thompson-Epstein评分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18例患者手术时间75~205 min,平均133 min;术中出血240~600 ml,平均371 ml。所有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5.7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4周。3例患者伤后出现坐骨神经损伤症状,均于术后6~12周恢复。股骨头骨折均获得复位,Matta影像学标准示髋臼解剖复位13例,满意复位3例,不满意复位2例,总体满意率88.9%(16/18)。术后2例患者发生异位骨化,均为BrookerⅠ级;无一例发生医源性血管损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感染、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根据Thompson-Epstein评价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其中优7例,良8例,可2例,差1例。结论DAA联合DPA路治疗PipkinⅣ股骨头骨折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术中能直视下复位、固定股骨头及髋臼后部骨折,可有效保护旋股内侧动脉、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等重要结构,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股骨头 骨折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采用Meta分析比较经髂腹股沟路与Stoppa路治疗移位髋臼骨折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2005年1月—2015年8月有关经髂腹股沟路与Stoppa路治疗移位髋臼骨折对照研究的中英文文献,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及提取相关资料,运用RevMan5.0软件统计分析所有相关数据。结果纳入8项研究共637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对于移位髋臼骨折,经Stoppa路较髂腹股沟路手术时间短[加权均数差(WMD)=68.29,95%CI10.52~126.05,P〈0.05]、术中平均失血量少(WMD=142.26,95%CI9.30~275.23,P〈0.05),而在骨折端复位满意率[相对危险度(RR)=0.63,95%CI0.17~2.37),P〉0.05]、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RR=0.89,95%CI0.33~2.40,P〉0.05)、术后晚期并发症发生率(RR=0.91,95%CI0.27~3.01,P〉0.05)、术后髋关节HHS评分优良率(RR=0.52,95%CI0.25~1.10,P〉0.05)等方面两种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髂腹股沟路与Stoppa路治疗移位髋臼骨折均能获得基本满意的临床效果,经Stoppa路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临床医师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髋臼 骨折 髂腹股沟入路 Stoppa 入路 META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路)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患者行膝前外侧双切口钢板术治疗,B组患者行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2.5%,并发症发生率为50.0%,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5%,并发症发生率为15.0%,经过χ2检验,P<0.01。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术式需要依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合理的方案。

  • 标签: 复杂型 胫骨平台骨折 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外侧、后内侧联合路治疗 SchatzkerⅤ、Ⅵ胫骨平台骨折 (FTP)的效果。方法:选择 2017.5~2018.5骨科收治 70例 FTP病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前外侧、后内侧联合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对比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7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 1年,统计出骨折愈合时间平均 (16.32±2.47)周;术后 3个月,病人膝关节活动度 (126.12±12.82 )°、 HSS评分 (74.33±8.25 )明显高于术前, p< 0.05; 70例患者术后出现 1例关节僵硬、 1例切口感染、 1例延迟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 4.29%。结论:针对 SchatzkerⅤ、Ⅵ胫骨平台骨折可行前外侧、后内侧联合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充分显露、精确复位,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助于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联合入路 胫骨平台骨折 愈合时间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腓骨路和后外侧路治疗旋后外旋转Ⅲ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本院中选取从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的50例外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和对比,按照所采用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经腓骨路组和后外侧路组,各25例。比较他们的具体并发症情况和手术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手术指标并没有差异性,后外侧路组的骨折愈合时间、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与经腓骨路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后外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后外侧路治疗骨折愈合时间都比较短,踝与后足功能恢复也比较好。

  • 标签: 经腓骨入路 后外侧入路 治疗旋后外旋型 踝关节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前后联合路手术方法对于复杂髋臼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在2015年4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共纳入本研究,患者例数为42例,采用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1例,所有患者均选择采用前后联合路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配合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以后的心理治疗和患者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以后的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观察组患者的心理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于复杂髋臼骨折患者在进行治疗时,选择前后联合路的治疗方法治疗,并为患者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指导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疼痛,提升患者心理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前后联合入路 复杂型髋臼骨折 护理效果
  • 简介:背景:微创治疗跟骨骨折渐成趋势,通过跗骨窦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跟骨骨折的方法和疗效值得探讨。目的:探讨跗骨窦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Ⅱ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跗骨窦路经载距突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35例跟骨骨折患者,男21例,女14例;年龄23~58岁,平均(45.4±6.9)岁;左侧23例,右侧12例;骨折按Sanders分:ⅡA17例,ⅡB18例。测量记录患者术前术后B?hler角和Gissane角,观察关节面的恢复情况。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足部功能恢复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5±1.9)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2周,平均(9.8±1.5)周。无切口并发症发生。B?hler角术前平均15.2°±2.6°,术后平均30.7°±3.2°;Gissane角术前平均95.9°±4.0°,术后平均125.2°±11.6°,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优24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为94.3%。结论:跗骨窦路经载距突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Ⅱ骨折,组织剥离少,可以很好地恢复跟距关节面平整,跟骨的宽度、B?hler角及Gissane角均得到良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跟骨 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两组患者的桡骨远端C骨折开展不同路的实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方法:选择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建立一种稳定有效的非灭活病毒运输培养基,探索该培养基组成的最佳条件。【方法】在Hank,s平衡盐溶液的基础上,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索PH值、稳定剂、氨基酸、抑菌剂对该培养基性能的影响。【结果】非灭活病毒运输培养基PH值在7.1-7.4条件下添加10%的牛血清白蛋白,分别添加1mmol/L的丝氨酸和胱氨酸非必需氨基酸有利于病毒保存的稳定性,抗生素类抑菌剂优于常规化学类抑菌剂,多重抗生素联合使用对于培养基抑菌效果更佳。【结论】优化条件后的非灭活病毒运输培养基在自身稳定性和病毒保存效方面效果较好,为病毒的运输培养基商品化提供可能。

  • 标签: 非灭活型病毒,运输培养基,条件优化,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内侧胫后肌腱前方路联合后外侧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KlammerⅡ/Ⅲ后pilon样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及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收治的37例后pilon样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20例;年龄25~65岁[(49.5±9.3)岁]。Klammer Ⅱ20例,Klammer Ⅲ17例。均采用后内侧胫后肌腱前方路联合后外侧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后骨折复位、切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观察随访过程中是否有骨折复位丢失或内固定失效等情况发生。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疼痛及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0个月[(15.6±1.2)个月]。骨折均解剖复位;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胫后血管神经束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足趾马缰绳样畸形等并发症。随访过程中无骨折复位丢失或内固定失效。骨折愈合时间为11~16周[(13.2±1.4)周]。VAS由术前的6~9分[(8.0±0.8)分]改善至末次随访的0~2分[(1.2±0.6)分](P<0.01)。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为80~100分[(89.7±4.6)分],其中优15例,良22例,优良率100%。结论后内侧胫后肌腱前方路联合后外侧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Klammer Ⅱ/Ⅲ后pilon样骨折复位满意,术后并发症少,疼痛明显缓解,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踝关节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2-A胫骨干骨折采用髌上路与髌下路胫骨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42-A胫骨干骨折患者62例,分为髌上路组(A组)、髌下路组(B组),各31例,均采取胫骨髓内钉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术中和术后指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B组膝前疼痛发生率高于A组,骨折愈合时间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上路胫骨髓内钉术应用于42-A胫骨干骨折患者的治疗中,疼痛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胫骨髓内钉 42-A型胫骨干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路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甲状腺癌(DTC)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拟行甲状腺切除术的100例分化甲状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接受经口腔前庭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手术(TOVET)治疗,对照组接受经颈部开放甲状腺切除手术(COT)治疗。统计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比较;术后12、24、48 h评估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术后7 d,评估两组对治疗的满意度;统计并比较两组围术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12、24、48 h,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持续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P>0.05。结论相较于COT,TOVET治疗DTC手术时间延长,并发症一定程度上增多,但淋巴结清扫更彻底,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减少,术后疼痛减轻,患者满意度更高。

  • 标签: 甲状腺癌 甲状腺切除术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肩胛下肌路治疗Ideberg Ⅰa肩胛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9年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采用前方经肩胛下肌路治疗的16例Ideberg Ⅰa肩胛盂骨折患者资料。术后2周、6~8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并拍摄X线片,术后6~8周行CT检查,末次随访时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和疼痛情况。结果16例患者术后获9~101个月(平均41.2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顺利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8周,平均6.8周。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为85~100分,体侧内旋评分平均8.3分(6~10分),即手背可触及T12棘突水平。VAS评分均为0分。无一例患者发生内固定失效、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前方经肩胛下肌路治疗Ideberg Ⅰa肩胛盂骨折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肩关节 骨折固定术,内 疼痛测定 肩胛下肌入路 肩胛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肘后正中路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治疗GartlandⅢ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32例GartlandⅢ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均行肘后正中路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围手术期重视心理护理、加强安全管理及患肢护理、注重并发症观察及预防,做好疼痛管理、功能锻练及出院指导。结果32例患儿术后功能评定优良率达93.75%。结论GartlandⅢ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行肘后正中路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术,做好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可获满意疗效。

  • 标签: 小儿 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肘后正中入路 克氏针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