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合理用药能够降低药源性疾病的产生率,并且能够优化医院费用结构,同时减少病人的药费支出。主要分析县级医院如何实行合理用药机制,并分析合理用药实行后患者对用药依存性的改善。

  • 标签: 县级医院 合理用药 依存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随访与健康教育对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18年 4月 -2018年 12月,对靖远县北湾镇 98例结核病患者,按照是否采取随访与健康教育措施将 98例患者资料分为对照组 和观察组,每组各 49 例肺结核患者。 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进行相关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额外给予健康教育干预和随访干预,观察两组肺结核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不规律服药和停药发生率分别为 84% 、 12% 、 4% ,对照组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不规律服药以及停药发生率分别为 29% 、 39% 、 32% 。由此可见, 观察组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用药依从性明显更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肺结核患者中实施随访和健康教育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对保障患者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肺结核 用药依存性 随访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以采用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我院病房和门诊10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进行用药依从性调查。结果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经济状况、付款方式与用药依从性比较差异著性(P<0.01)。结论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经济状况、付款方式等因素是影响RA患者用药依从性主要因素,针对以上因素采取措施,才能提高有效改善患者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用药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随访与健康教育对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18年 4月 -2018年 12月,对靖远县北湾镇 98例结核病患者,按照是否采取随访与健康教育措施将 98例患者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9例肺结核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进行相关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额外给予健康教育干预和随访干预,观察两组肺结核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不规律服药和停药发生率分别为84%、 12%、 4%,对照组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不规律服药以及停药发生率分别为 29%、 39%、 32%。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用药依从性明显更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肺结核患者中实施随访和健康教育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并且提高治疗效果,对保障患者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肺结核 用药依存性 随访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肺结核护理质量和依从性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优质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依从性、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用药总依从率为97.7%,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患者进行优质护理,不仅能够提升护理质量与患者依从性,且对疾病康复、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所改善。

  • 标签: 肺结核 优质护理十预 依从性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独立成分分析法(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分析双相情感障碍Ⅰ(bipolar disorder-Ⅰ,BD-Ⅰ)患者感觉运动网络(sensory motor network,SMN)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特征,并探究患者SMN异常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8例BD-Ⅰ患者(BD-Ⅰ组)和20例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正常对照(HC组),两组均接受静息态磁共振(resting-state fMRI,rs-fMRI)扫描。基于ICA-fMRI数据,采用单样本t检验及双样本t检验对两组SMN网络内成分进行统计分析来寻找异常脑区,并利用功能网络分析(functional network connectivity,FNC)探究两组中SMN与其他脑网络间的功能连接;使用SPSS 17.0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对异常的网络内功能连接值、网络间功能连接值与年龄、教育年限、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ech-Rafaelsen mania rating scale,BRMS)得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得分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BD-Ⅰ组SMN内右侧中央旁小叶(MIN:x=8,y=-32,z=68,t=4.86,P<0.001)与右侧中央后回(MIN:x=41,y=-26,z=53,t=3.33,P<0.001)功能连接较HC组增强。与HC组相比,BD-Ⅰ受试者的SMN-DAN间的FC值增加(0.247±0.073,-0.078±0.080,t=-2.974,P<0.01,FDR校正),在SMN-DMN间(-0.037±0.054,0.272±0.067,t=3.520,P<0.01,FDR校正)、SMN-rFPN间(-0.034±0.055,0.231±0.070,t=2.939,P<0.01,FDR校正)的FC值降低。BD-Ⅰ组SMN网络内FC增加值与BRMS得分呈正相关(r=0.220,P=0.040)。结论BD-Ⅰ患者感觉运动网络内及网络间功能连接异常,部分网络内FC值与躁狂症状呈正相关,这可能为BD-Ⅰ患者发病的部分神经机制。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独立成分分析 静息态脑网络 感觉运动网络 功能连接
  • 简介:摘要痉挛脑瘫是儿童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早期准确诊断及干预将有助于患儿康复治疗。有研究认为痉挛脑瘫主要损伤感觉运动网络,然而具体的损伤机制及运动障碍的责任病灶尚不清楚。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既往针对痉挛脑瘫的多模态MRI研究进展,挖掘痉挛脑瘫的影像标记物及探讨感觉运动网络损伤与运动功能障碍的关系,旨在为进一步构建痉挛脑瘫患儿早期预测模型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脑性瘫痪 痉挛型 感觉运动网络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独立成分分析法(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探究神经根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慢性颈肩痛患者脑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功能连接的变化。材料与方法采用3.0 T MR对29名受试者进行颅脑常规扫描、高分辨率3D-T1结构像及静息态功能MRI扫描,扫描结束后收集每例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数据。采用ICA分离及识别默认网络,组间对比分析两组DMN功能连接的改变,将有差异的脑区功能连接强度与VAS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神经根颈椎病慢性颈肩痛患者丘脑、海马、基底核、左侧颞中回及楔前叶的功能连接强度减低,右侧颞上回功能连接增强。海马的功能连接强度与VAS得分存在负相关(r=-0.546,P=0.043)。结论CSR慢性颈肩痛患者的脑DMN功能连接强度发生变化,可能与患者的认知痛觉加工、情绪处理和记忆功能变化相关。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默认网络 独立成分分析 功能连接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高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在采取整体护理时的作用。方法 2022年1月~2023年1月,纳入我院65例高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整体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临床指标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依存率对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取整体护理可提高治疗依存性,缩短临床症状持续时间。

  • 标签: 整体护理 高龄 反流性食管炎 治疗依存性
  • 简介:摘要2固有淋巴细胞(group 2 innate lymphoid cells,ILC2s)是一类缺乏抗原受体的效应免疫细胞,能对环境中的多种因子作出反应,参与组织损伤的修复和黏膜免疫的形成,通过分泌2细胞因子促进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发展。近年来多种ILC2s相关表面分子和细胞因子逐渐被认识,表明其维持免疫稳态的功能作用受到机体微环境调控网络的严格控制,其中一环的失衡都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本文主要对鼻部局部ILC2s的调控网络及其与变应性鼻炎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淋巴细胞 细胞表面分子 脂质介质
  • 简介:摘要现今大型火电机组均采用分散控制系统(DCS),DCS的网络结构构成了机组的神经网络,本文结合日立HIACS-5000MDCS控制系统,针对DCS网络出现的通讯故障进行实例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和防范措施。

  • 标签: 初始化 环网 离线 网络重构
  • 简介:摘要2糖尿病(type2 diabetes,T2DM)是一种可引起多系统并发症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除了熟知的肾、眼、足、心血管并发症之外,T2DM还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多领域的认知功能下降为主。其发病隐匿,早期诊断与及时干预是治疗的关键。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可非侵入性的检测活体组织微观结构的改变。近些年该技术在T2DM神经影像学方面的运用已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发现了T2DM患者诸多脑区微观结构的改变,同时局部脑区微观结构的改变同认知能力、相关临床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此外,DTI结合图论的分析方法可对脑白质连通性的改变提供定量的特征描述,为进一步理解T2DM患者认知能力减低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以上两方面对T2DM患者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2型 神经网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联合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2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研究,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各64例。常规组行基础护理干预,联合组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联合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依从性以及心理状况的改善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依从性60例(93.75%)显著高于常规组48例(75.00%),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联合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常规组。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 标签: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指导 高血压脑出血 消极情绪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对颈椎病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患者依存性的影响。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网络平台在2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需转至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2糖尿病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实验组行医院-社区-家庭护理网络平台干预,为患者提供在线监测与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且实验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饮食控制、运动管理、足部护理、监测依从性等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且实验组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及治疗维度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且实验组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2糖尿病患者管理中应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网络平台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并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患者护理满意度也得到明显提高。

  • 标签: 医院-社区-家庭护理 2型糖尿病 网络平台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网络信息平台应用于2糖尿病出院病人护理延伸服务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2糖尿病患者290例,随机选择147例为观察组另外143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在患者出院后,由糖尿病教育护士开展电话护理延伸服务,观察组在常规电话护理延伸服务的基础上开展专业性网络咨询服务。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及微血管与大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饮食干预、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自我监测、定期复查等方面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微血管与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网络信息平台为2糖尿病出院病人提供护理延伸服务中可改善患者遵医行为,提高其生活质量,并降低近期血管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网络信息平台 2型糖尿病 护理延伸服务
  • 简介: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黄芪六一汤对2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以黄芪六一汤治疗糖尿病为指导,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黄芪六一汤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有效分子进行预测.预测过程中收集化学结构数据、基因组学数据、蛋白组学数据、药理学数据.结果根据网络药理学预测发现,即黄芪六一汤对2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有效分子共20个;黄芪六一汤可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线粒体以及细胞器膜,并通过与各种离子和物质相结合的方式影响跨膜和转运作用.可能参与了2糖尿病的氧化磷酸化、脂类代谢、甾体激素合成代谢途径,也参与2糖尿病引发的心肌收缩和由于神经系统变形或退化引起的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舞蹈症等并发症.结论黄芪六一汤通过细胞间的物质转运,参与能量代谢而达到治疗2糖尿病的目的.

  • 标签: 糖尿病 2型 黄芪六一汤 网络药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非综合征颅缝早闭患者基因芯片数据的差异表达基因,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并预测疾病相关的关键基因(Hub基因)。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数据集GSE50796,该数据集包括7例非综合征颅缝早闭患者的闭合颅缝组织样本(闭合组)以及未闭合颅缝组织样本(未闭合组)各7份。利用GEO数据库在线工具GEO2R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获取和分析,设置筛选条件为P<0.05和差异表达倍数对数的绝对值(|logFC|)> 2;应用R语言中的ggplot2程序包进行基因本体功能(GO)富集分析,并利用在线工具Enrichr完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利用GSEA 3.0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以研究基因集与表型之间的相关性。其次,应用STRING数据库分析不同组织差异表达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Cytoscape软件以及相关插件完成蛋白互作网络的构建并筛选Hub基因,完成核心基因所涉及的关键模块、生物过程的构建及多种共表达关系的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共获得255个基于筛选条件的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得出的神经发育调控、KEGG富集分析得到的PI3K-Akt信号通路、GSEA富集分析得到的重要生物通路(DNA复制、细胞周期、细胞因子及受体相互作用),以及Cytoscape软件的ClueGO分析得出的成骨细胞分化的正向调控等生物过程,均可能与非综合征颅缝早闭的发病密切相关;根据蛋白互作网络并结合文献分析,CLEC12A、MS4A3和DNTT基因在颅缝闭合组中显著上调,揭示了其可能在该病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结论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多维度深入的富集分析以及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加深了对非综合征颅缝早闭发病机制中所涉及到的差异表达基因、重要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筛选出的Hub基因可能成为早期诊断标志物和潜在的分子治疗靶点。

  • 标签: 颅缝早闭 基因表达谱 蛋白互作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半夏厚朴汤治疗紧张头痛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筛选得到半夏厚朴汤有效成分与靶点,运用GeneCards、PharmGKB、TTD、Drugbank和OMIM获取紧张头痛作用靶点,利用Perl软件得到“半夏厚朴汤-紧张头痛”交集靶点,上传至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借助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半夏厚朴汤-药物成分-靶点-紧张头痛”可视化网络,利用R 4.1.0语言及相关程序对交集靶点进行GO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Tools-1.5.6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半夏厚朴汤与紧张头痛的交集靶点有33个,拓扑属性分析提示MAPK1、TP53、ESR1、PTGS2、MYC、CYP1A2、CYP3A4、GSTP1等可能是半夏厚朴汤防治紧张头痛的重要潜在靶点。GO富集分析得到516个细胞生物学过程,62个细胞组分,149个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G蛋白偶联受体途径、胆碱能突触通路、5-羟色胺能突触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等94条等相关信号通路。结论半夏厚朴汤防治紧张头痛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主要通过ESR1、TP53、PGTS2等多靶点,作用于5-HT突触通路、TNF信号通路、胆碱能突触通路、G蛋白偶联受体途径等多种通路发挥作用。

  • 标签: 半夏厚朴汤 紧张型头痛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模拟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