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上肢康复后对其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借助上肢康复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就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PMA-UE)、Wolf运动功能(WMF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康复治疗,治疗后的PMA-UE、WMFT评分优于治疗前,另外,实验组的PMA-UE、WMFT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差别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康复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有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上肢康复机器
  • 简介:摘要:随着医工融合技术的发展与临床康复需求的提高,智能化上肢康复人因可为脑卒中患者提供高强度、高重复性主动康复训练,恢复上肢运动功能,实现脑神经重塑等作用,成为脑卒中康复领域的研究热门,但目前大多数上肢康复人系统仍处于实验室研发或临床验证阶段。本文总结国内外上肢康复人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比不同类型机器人的优势与不足,展望上肢康复人发展趋势,为促进其临床转化提供思路。

  • 标签: 脑卒中 上肢康复 机器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上肢康复人训练的效果及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4月-2017年3月间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选择36例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增加实施上肢重复性运动训练,将其设为对照组。选择同时期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治疗之上增加实施上肢康复人训练,并设为观察组,采取MSS运动功能状态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综合评分,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M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则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4周M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则显示观察组更优(P<0.05)。结论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上肢康复人训练可得到良好的康复效果,有助于恢复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上肢康复人训练的效果及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 4月 -2017年 3月 间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选择36例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增加实施上肢重复性运动训练,将其设为对照组。选择同时期 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治疗之上增加实施上肢康复人训练,并设为观察组,采取 MSS运动功能状态量表评分、 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 SF-36生活质量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综合评分,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前MSS评分、 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 SF-36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则显示无明显差异( P> 0.05)。治疗后 4周 MSS评分、 Barthel指数评分、 SF-36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则显示观察组更优( P< 0.05)。 结论: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上肢康复人训练可得到良好的康复效果,有助于恢复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 老年 脑卒中 偏瘫 上肢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肢康复人治疗脑卒中偏瘫对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南通和佳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分组依据为计算机随机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实施上肢康复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功能改善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肢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肢康复人治疗脑卒中偏瘫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上肢康复机器人 脑卒中偏瘫 功能障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脑神经可塑性上肢康复人的智能控制训练在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9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观察组采取基于脑神经可塑性上肢康复人的智能控制训练,两组均持续训练干预4周。比较两组患者患侧上肢肩关节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肩关节屈曲、外展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表(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脑神经可塑性上肢康复人的智能控制训练可改善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上肢肩关节活动度,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快速恢复,进而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 脑神经可塑性 上肢康复机器人 智能控制训练 肩关节活动度 上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单侧空间忽略(USN)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一种认知功能障碍,上肢康复人辅助训练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技术已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患者在上肢机器人的辅助下,能更好地锻炼运动控制能力,减少躯干的代偿性运动等,提高上肢运动的功效及效率,有助于脑卒中患者的整体康复。本文围绕上肢康复人、USN及上肢康复人对USN康复治疗的影响展开综述。

  • 标签: 单侧空间忽略 上肢康复机器人 康复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上肢外骨骼康复人对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硬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因骨折造成的肘关节僵硬患者分为机器人组(40例)及JAS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物理因子治疗、关节松动治疗及运动疗法等),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上肢外骨骼康复人训练,JAS组则辅以静态渐进性牵引支具JAS治疗。2组患者均每次治疗100 min,每日治疗2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系统(HSS)肘关节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检测2组患者肘关节屈伸、旋转主动活动度(AROM)。结果治疗8周后机器人组HSS评分、MBI评分、肘关节屈伸ROM、旋转ROM、优良率[分别为(86.00±12.50)分、(95.29±4.07)分、(120.94±13.69)°、(159.21±9.01)°和76.5%]均较治疗前及JAS组[分别为(70.16±12.14)分、(91.13±4.42)分、(101.77±16.00)°、(157.00±12.59)°和54.8%]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外骨骼康复人能有效改善骨折后肘关节僵硬,促进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肘关节僵硬 外骨骼机器人 静态渐进性牵伸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前,康复人的研究与开发日渐白热化,在医院、社区或家庭中的应用也越发普遍,本文就面向神经康复康复人或相关设备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

  • 标签: 康复 机器人 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前国内机构少有涉足于康复人的研究,而国外的辅助康复治疗机器人设备已有很多,所运用到的机器人检测技术和控制技术也各有不同。本文主要介绍无锡市康复医院Lokehelp康复人的原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 标签: Lokehelp康复机器人 原理 进展 展望
  • 简介:摘要随着瘫痪病人数量的增多,其康复训练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辅助康复训练的机器人随之出现,在此基础上,提高了康复训练的效率,控制了成本,减少了理疗师的体力消耗,保证了康复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了主被动训练方法的实现,进而提升了康复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了下肢康复人的概况,同时阐述了下肢康复人的交互控制方法,旨在推动下肢康复人的发展。

  • 标签: 下肢 康复机器人 交互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临床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康复人辅助训练的临床现实意义及对其上肢运动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6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TBI),依照不同康复训练技术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按常规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运动、物理因子、作业疗法等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n=30)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n=30)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结合进行康复人辅助训练。经治疗8w后,评价及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均得到明显提升(P<0.05)。结论临床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康复人辅助训练,可促进运动机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同时还可大幅减轻治疗师劳动强度。

  • 标签: 创伤性颅脑损伤 康复机器人辅助 上肢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我国目前约有1.9亿下肢运动障碍患者、失能和半失能的老年人需要康复服务,但我国康复医疗资源有限,康复人的研究有利于缓解紧张的供求关系。有效的康复训练是下肢运动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对改善患者的步行功能和平衡功能有重要意义,传统康复训练主要以理疗师一对一的训练方式进行,存在康复效果不一致、缺乏定量评估和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下肢康复人结合传统康复训练方法、计算机技术和人体生物力学等,有助于缓解我国医疗资源不足的窘境,也对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下肢康复人和相关运动障碍康复手段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总结。

  • 标签: 下肢康复机器人 下肢运动障碍 脑卒中 文献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人辅助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0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康复人辅助训练,对照组给予传统的作业治疗。结果观察组康复训练后的上肢功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人辅助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偏瘫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康复机器人 辅助训练 偏瘫患者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上肢康复人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24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训练方式分为对照组(123例,有氧运动训练)和观察组(123例,上肢康复人训练联合有氧运动)。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训练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水平、FMA评分及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后,观察组肺功能FVC、FEV1、PEF、FEV1/FVC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FMA、M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上肢康复人训练联合有氧运动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上肢康复机器人 有氧运动 脑卒中恢复期
  • 简介:摘要: 分析、研究人体髋关节的结构特点、运动特性及其运动空间范围;对以3-SPS 型对称并联机构为核心的髋关节机构构型进行运动学建模,并描述机构的空间位姿,建立了机构位置逆/正方程、速度逆/正方程及雅克比矩阵;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对3-SPS 并联机构进行动力学分析,以运动学分析为基础,分析机构各部分质心处的运动学参数,考虑并联机构的整体势能和动能,建立动力学方程。

  • 标签: 康复机器人 并联机构 运动学 动力学 3-SPS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脑卒中病人康复训练用下肢康复人的价值。方法:对2021年10月-2022年9月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脑卒中病人(n=50)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25人,前者康复训练用下肢康复人,后者行常规康复训练。对比FMA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FMA与BBS这两个指标,训练结束时: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社区脑卒中病人康复训练用下肢康复人,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更加明显,平衡能力提升也更为迅速。

  • 标签: 下肢康复机器人 价值 脑卒中 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