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7 个结果
  • 简介:《青楼集》,元代晚期松江±人夏庭芝所作,记述了元代松江地区,以及当时几个大都市艺人的生活片段。所记载的艺人中大部分是元代著名的戏曲、曲艺演员。虽然《青楼集》这部书很短,只有七十一则传记,可是它著录下来一百二十五个女伎——当时的女演员和十二个倡夫——当时的男

  • 标签: 《青楼集》 女伎 夏庭芝 元代 版本系统 戏曲
  • 简介:本文所介绍的早期油印本都是国家图书馆馆藏,约印制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到宣统三年(1906—1911)的六年时间内,出版者包括个人和政府等机构,一般部头不大,但内容很广泛,有铁笔油印也有真笔油印,十分少见,共五十二种。浏览这些藏品后,可以大致看到我国油印本书籍初期的基本状况,具体了解到这一印刷技术的应用范围、印制人员、版本特征,也是对本人早前孙雄油印本列介绍的补充。

  • 标签: 早期油印本 铁笔油印本 真笔油印本
  • 简介:文章对目前国内的四种原本《玉篇》残卷影印本作了具体介绍,并对各本之优劣异同作了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国内学术研究中对《玉篇》残卷影印本利用上所存在的问题。

  • 标签: 玉篇残卷 影印本 述评
  • 简介:印本历久弥珍,晓庄学院馆藏线装书中有套印本八种,这是学校古籍收藏中的一大亮点。本文对八种古籍套印本版本、内容情况的介绍,是为了揭示、宣传特色馆藏,以便让更多的读者认识、了解和欣赏。

  • 标签: 古籍介绍 套印本 特色馆藏
  • 简介:陈贤恪先生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趟宋之世。”故宋代历史文化的研究,早为海内外学者所关注。研究历史,首先取决于资料的占有和分析,而分析必须建立在客观、完整、正确的史料基础之上。“从现存的有关宋代历史的资料来看,《宋会要》无疑是最原始、最全面、最丰富、最翔实的一部……因此,不但是研究宋史的人,就是那些想深入研究中国历史的人,都需要使用它。”由于今本《辑稿》乃是徐松嘉庆年间从《永乐大典》辑出,而《大典》今亦多散佚,故《辑稿》的价值弥足珍贵。

  • 标签: 《宋会要辑稿》 中华书局 影印本 错简 历史文化 《永乐大典》
  • 简介:宋刊元印本《增修互注礼部韻略》纸背文书存留了三百余叶,九百0一户元代湖州路户口事产登记,该资料是学界首次看到的较大规模的元代户籍文书资料,在历史学多个领域有重要研究价值。文书中充斥着大量俗体字,有些文字字形乖戾,不易识读。该文书是考察宋元时期官方正式公文书写情况的第一手文献,具有一定的文献学、文字学研究价值。同时,这批文书中以大、小写字形混杂书写的数目字人名,蕴含了宋元时期诸多历史文化信息。该文书已公布第一册录文,在此基础上,考察全部六册公文所见文字的字形、字义以及用法,可管窥宋元公文书写用字的现象及规律,也能从文字的使用上看出不同社会阶层、文化层次之人的书写用字习惯。

  • 标签: 纸背文书 《增修互注礼部韻略》 户籍册 俗字 数目字人名
  • 简介:流行于上世纪的蜡纸油印是一种易于操作成本低廉的印刷方法,最早向中国人介绍这种技术的是英国传教士傅兰雅。百年前,孙雄开油印书籍之先声,连续出版并有一定规模,采用统一的版式,风格一律,说明当时不但完全掌握了从制版到印刷对这项技术的使用,而且已经十分成熟。他在1907至1911五年中至少出版了二十一部油印本书,它们是清末誊写孔版印刷书籍兴起后的代表,其中更有现存最早的藏本。

  • 标签: 油印 油印技术 油印本
  • 简介:<正>馆藏善本书中,有明末卢若腾著的《留庵岛噫诗集》一部,凡一卷一册,收诗百四首.题“明通议大夫同安卢若腾闲之著,同里后学林树梅瘦云校刊”.目录后约有“古闽丁芸”、“耕邻经眼”二印.板式为黑口、双鱼尾,四周双边.每半页10行、行23字,注文小字双行.板框四角连接不严实(有缝),界格行线两端与上下栏线互不衔接;字的行气不整,有时歪扭不直;墨色轻重不均.以上特点,说明这是一部活字印本.怎样知道是铜活字印本呢?主要是根据丁芸的墨笔题识和印本的字体.丁芸的题识凡两处三则,一在卢若腾自序之后,为节录卢氏传记,对于研究卢氏有用,与本书板本关系不大,从略.第二处在本书校勘者林树梅识语后,凡两则,第一则与本书板本有关,录全文如下:

  • 标签: 铜活字 诗集 新发现 书板 道光 卢氏
  • 简介:<正>杜(222—284),晋代京兆杜陵人,历任河南尹、度支尚书、荆州都督、镇南大将军,以功封当阳县侯.杜氏博学多识,自谓有“《左传》癖”,著《春秋左氏传集解》,这是流传至今最早最好的注本.该注本有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其注释中含有大量的关于虚词的解释和说明,有许多关于句子结构意义的分析和阐发.这些都比较充分地代表和反映了当时学者的语法思想特征.本文拟据现今的古汉语词法系统,对杜注中关于虚词的论述进行分类剖析,以便进一步讨论和研究他的词法思想.

  • 标签: 杜氏 虚词观 杜预 语助 副词 夏姬
  • 简介:<正>清代前期,佃农一般都是在农作物生产过程完成之后,向封建地主交纳地租。但是,在某些地区存在着佃农在农作物生产过程没有完成,或者还没有开始的时侯,就要向地主交纳地租的现象,即文献资料中记载的:佃农“先期纳租”、“头年交租,次年种地”、“先交租银,后种田亩”、农民纳租,“或在当年,或在上年”等等。以作者有限的见闻,在清代前期,尚未见到有把这种交租方式概括做租的。迨到民国年间,或在清代末叶,才出现把这种交租方式叫做租等多种多样的名称。根据李文治、章有义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提供的资料,在湖南汉寿县叫做倒租。在河南叫做支租。在河北霸县叫做现租。在广东东江一带叫做上期制。在辽宁绥中县一带叫做上期租。江苏浙江沿海一带叫做租。有“照旧习缴纳租”、“租陋习,相沿已久”、“租风亦盛”等记载。但这里的租有两种

  • 标签: 清代前期 农作物 旗地 乾隆 文献资料 年地租
  • 简介:宋刊元印本《增修互注礼部韵略》纸背公文纸资料存留了300余叶700户以上的元代湖州路户口事产登记。目前已经完成扫描复制,是为元史学界第一次看到大批量的元代公文纸资料,也是首次发现成规模的元代户籍册。本文揭示已整理出的《增修互注礼部韵略》第一册户口事产登记材料,对其格式、户类、户籍、乡村基层组织等情况做第一批分析。

  • 标签: 纸背公文纸资料 《增修互注礼部韵略》 元代湖州路 整理录文 户籍册 分析
  • 简介:从同心城向东.翻过绵延起伏的窑山山脉,向东南行程70公里,就到了一片开阔的平原,那就是旺平原。从韦州向南穿过下马关,越过达郎顶,是从北向南走旺的第二条路线,这条路线更趋于平缓,是一条省道。连着韦州、下马关、旺三个古镇从北向南的一片狭长型的平原带,

  • 标签: 文化随笔 历史 同心城 平原 向南
  • 简介:张大千的敦煌临摹、考察活动多彰显以审美价值,往往被视为艺术家的临摹创作活动而不为学术研究所重。但张大千以其艺术直觉的敏感性,重新发掘了敦煌归义军时期供养人像作为生者真仪的特殊性。特殊性背后,体现的是晚唐五代归义军政权的在地化倾向。这一立足本土、强调文化主体性的历史现象,表现在张大千自敦煌归来后于川渝多地举办的临摹展览中,恰好呼应了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救亡话语以及吁求"中国文艺复兴"的心理诉求。由此,张大千的敦煌临摹活动及作品,与贯穿整个近代中国的民族话语达成了合流。张大千的临摹手法、取向、考察路数,多有争议。回到抗战时期西北考察的历史语境下,他对艺术现象的敏感,看似摹古,却参与民族文化身份的追寻与重塑,堪称学术史中的"流"。

  • 标签: 张大千 西北考察 预流 重访 中国文艺复兴
  • 简介:<正>建国以来,在对我国藏区民族戏曲的介绍和零星的论述中,一般都只说有藏戏,或称藏剧。包括1980年问世的新版《辞海》还是说“广泛流行在藏族地区的”只有一种藏剧。其实不然,在我国西部和西南五个省区广阔的藏族聚居地域内,因各个藏区的方言语音不同,民间文化艺术传统特别是音乐曲调基础不同,以及流布地域和历史发展渊源不同,已经形成多种民族戏曲剧种,如藏族的和门巴族的不同剧种。

  • 标签: 安多藏戏 藏剧 西藏 剧种 面具 民族戏曲
  • 简介:作为“万里长城”重要组成部分,大同长城不但是一个物质体系,还是一个非物质的内容丰富的精神体系,因此,对大同长城的认识也应当完整、系统

  • 标签: 万里长城 系统认识 大同 物质体系 非物质
  • 简介:南朝禁卫武官制度主要是对东晋制度的继承和变革.南朝同样有以领军将军/中领军和护军将军/中护军为核心的禁卫武官制度,其下有左、右卫将军等各级禁卫武官.刘宋还陆续恢复了前代卫尉、虎贲中郎将、武卫将军、积射将军、强弩将军等禁卫之职.南齐明确规定左、右卫将军以下禁卫诸职构成"西省",与散骑诸职构成的"东省"相对.刘宋末年还出现了直閤将军,负责殿閤禁卫,极为机要.南齐直閤将军有了更大的发展,梁代又置位尊于直閤将军的朱衣直閤将军.南朝复置卫尉并具有"掌宫城管钥"的禁卫职能.所载大量低级禁卫武官名称,其中亦体现了梁天监旧制.

  • 标签: 南朝 禁卫武官组织系统 领军将军/中领军 左、右卫将军 直閤将军 西省
  • 简介:<正>一个完整的饭店销售系统应是由饭店外部销售系统和饭店内部销售系统共同构成的。但是,长期以来,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角度来看,饭店内部销售系统都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从理论角度看,饭店内部销售系统的理论还很不完备,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尚停留于“口号”和“理念”的层次上;从实践角度看,饭店内部促销理论的这种局限性已严重阻碍了其实践活动的深

  • 标签: 销售系统 饭店产品 可贮藏性 旅游饭店 饭店市场营销 促销
  • 简介:本文以甘肃省解说系统中存在的英语翻译问题为例,系统分析了景区解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以便促进中英双语解说系统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优化甘肃省的国际旅游的语言解说环境.对甘肃省旅游业的对外宣传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 标签: 旅游景区 解说系统 英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