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检测保存pH值古尸蛋白质保存影响。本实验于2002年检测了马王堆古尸保存和对照pH值、总氮量、氨基酸含量,以及古尸皮肤和肌形态结构。然后分两步调整了古尸保存pH值,并分别于2004年、2006年古尸保存和对照进行了相同检测。结果发现保存pH值适当提高有助于降低保存中总氮量和氨基酸含量,有利于古尸蛋白质保存。

  • 标签: 保存液 蛋白质保存 古尸
  • 简介:《民国春秋》1998年第4期发表了《〈申报〉关于泰坦尼克号沉没系列报道》一文,实际上1949年以前中国也有一次最大海难,这就是1948年“江亚”轮沉没。在这次海难中,共有旅客和海员1483人丧生,遇难人数之多,损失之重,景象之惨,中外航运史上实为罕见,成为世界上仅次于“泰坦尼克号”沉没死难1500多人第二个重大海难事件。4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国民政府强征商轮,实行军运,再加上航政管理混乱,客货混装、超载以及海员业务欠佳或违规操作等原因,致使当时海损事故不断发生,如民生公司“民望”、“民用”、“民熙”等轮都因超载而使船上重轻,酿成倾覆沉船海损事故。特别是旧时最大轮船公司──

  • 标签: 泰坦尼克号 招商局 海损事故 国民政府 海难 旅客
  • 简介:<正>1912年4月15日,号称“不沉之船”泰坦尼克号首航途经大西洋时,触冰山沉没,1500多人葬身海底,成为本世纪最大海难之一.当时中国《申报》从4月18日23日连续5天较详细地登载了有关泰坦尼克沉没消息.今天,当电影《泰坦尼克号》轰动影坛,人们再一次关注发生在86年前这一事件时,本刊选登当年《申报》关于泰坦尼克号沉没报道部分内容,虽然时过境迁,但字里行间仍会给人留下身临其境感觉;同时,读者也能从不同角度了解这一事件发生经过.

  • 标签: 泰坦尼克号 《申报》 救生艇 《泰坦尼克号》 下层甲板 船长
  • 简介: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停战诏书》形式,正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日本投降以后,留置中国战区(包括大陆、台湾及越南北部地区)日本战俘和日本侨民共有2138353人,其中,日本战俘1255000人,日本侨民784974人,朝鲜人56665人,被日军当局强征我国台胞(在台湾本土以外)41714人。中国国民政府根据'以

  • 标签: 沉没事件 管理处 上海 遣送回国 水雷 日本人
  • 简介:1963年5月1日凌晨,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第一艘万吨级大型货轮--1.5万吨"跃进"号,从上海吴淞码头出发,开始了开往日本漫漫航程.

  • 标签: 周恩来跃进 沉没事件调查 跃进沉没
  • 简介:独特徽派建筑群黄山脚下一道靓丽风景线,游人冲着这份古老去领略一份安静雅韵,可是有谁知晓就在这黄山之邻、一水相承干岛湖安睡着一座座徽派建筑古镇与古村落!那就是当年为建新安江水库而淹没淳安、遂安二县城。相传当年发达了徽派商人衣锦故里第一件事便是大兴土木,造起一座比一座更气派徽式大宅,

  • 标签: 古村落 新安江 风景线 猜想 沉没 失落
  • 简介:北京炸酱很有名,我从小就知道。那时我沈阳读书,家里常吃炸酱。本来母亲做已经不错了,我们吃得也快活,但幼年在北京住过父亲仍不满意,认为没有北京地道。我心想,北京人跟毛主席紧挨着,又有长城又有天安门,还能吃到比我们这旮沓更棒炸酱,好事都让他们赶上了,难怪户口那么金贵。

  • 标签: 炸酱面 北京 饮食文化 生活习俗
  • 简介:五粮产生于四川省宜宾,其前身名杂粮酒,1929年正式定名为五粮.从杂粮酒到五粮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明代初年,至今已有630年悠久历史.现将其形成与发展历史概述于:"五粮"老窖源流明代初叶,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状态手工业工场,如纺织、陶瓷、造纸、煤窑等行业.宜宾城酿酒槽坊,便是其中新兴手工业工场之一.当时最有名气宜宾城北顺河街"温德丰"和宜宾城东鼓楼街"长发升"两家槽坊.主要生产"土酒",曲酒产量不多,每年只烤三四次.总计不过十多口窖,都是采取"前店(卖酒门市)后厂(酿酒作坊)"产销合一经营方式."温德丰"老板陈氏亲任烤酒师,经过长期摸索,积累经验,原酿土酒基础上,酿出了质量较高曲酒.

  • 标签: 中国名酒 五粮液史话 名酒五粮液
  • 简介:<正>《包山楚简》遣策有:四马之凵271号简~①该书《释文与考释》日:"凵,借作鍱。朱骏声云:‘金银铜铁之锥薄成叶者。’,马头。墓中有以皮革做马头护甲,当为鍱。""",固然属于头部,但确切地说仅指头前面部。《说文》:",颜前也。"颜面,通俗地说""就是脸面。271号简""字前凵,应是"卢"字。《说文·凵部》:"凵,卢,饭器,以柳为之。

  • 标签: 包山楚简 朱骏 遣策 铜泡 车马坑 兽面
  • 简介:北京七十岁左右老人,全都赶上过吃“混合苦难岁月。

  • 标签: 忘不了混合面
  • 简介:出差、旅游时,最常吃早餐。走地方多了,各种都尝了个遍,比如担担面、烩、热干面、打卤面……唯独童年常吃阳春,几乎再未见过。父亲说现在谁还吃这么低档,清汤寡水,一点荤腥都没有。

  • 标签: 阳春面 风俗习惯 饮食文化 美食学
  • 简介:鲁迅逝世二十周年时,周作人写过一篇《鲁迅笑》,有云:“鲁迅最是一个敌我分明的人,他对于敌人丝毫不留意,如果要咬人巴儿狗,就是落了水,他也还是不客气地要打。他文学工作差不多一直战斗,自小说以至一切杂文,所以他在这些上面表现出来,全是他战斗愤怒相,

  • 标签: 鲁迅 文学工作 周作人 战斗 杂文 小说
  • 简介:1982年,德国制药业考察团十余人来上海考察,时任市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沈芸荪锦江饭店接待团长替芬巴赫先生一行。一开始,彼此已认不出来,后来一交谈才知道,原来,身材高大替芬巴赫先生就是当年坐落在江西路138号上拜耳公司营业部职员。故人相见,分外亲热。他俩回忆起拜耳公司往事,真是梦萦魂绕,历历目。替芬巴赫先生在法兰克福市赫司

  • 标签: 拜耳公司 药品 制药厂 德国 上海 药剂师
  • 简介:我国考古出土丝织品数量多,种类丰富,但由于墓葬环境特殊性,如棺浸泡等原因,丝织文物表面形成很多结块,影响了文物品质。因此,对此类丝织文物清洗成为文物保护工作重要一环。为此,本研究以唐代出土丝织文物残片表面的结块为研究对象,利用拉曼光谱和X射线衍射仪检测技术其表面结块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晶盐主要成分为CaSO4.2H2O。本研究针对其结晶盐成分,再利用显微观察、抗拉强度检测等手段分析了红茶菌发酵老化现代蚕丝影响得出没有损伤基础上,利用红茶菌发酵生物有机酸和生物酶作为生物清洗剂清洗唐代丝织文物残片表面的结晶盐,取得了良好清洗效果,丝织文物本身无损伤。

  • 标签: 唐代丝织品 红茶菌 CASO4 生物清洗剂 抗拉强度检测
  • 简介:1927年中国“北伐”之际,日本田中义一组阁并兼任外相。面对中国巨变政治形势,采取策略维护并扩大日本“满蒙”特殊利益田中内阁最主要外交任务。为此,田中一方通过非正式外交手段诱逼张作霖签订“满蒙五路协议”“东三省治安维持协议”“中日经济合作协议”,以扩大日本中国东北独占利益;一方游说美国财团购买“满铁”社债,实现美协调外交,形成与美国“满蒙”利益捆绑局面以应对“北伐”。虽然最终两条策略都失败了,但研究其推行过程,可以帮助了解田中内阁时期,日本“满蒙”政策一个面相。

  • 标签: 北伐 田中义一 “满蒙”政策 “满铁”
  • 简介:一间小小咖啡馆,要美到什么程度,才能勾住所有人心?一间休闲矿场要别致到怎样,才能让所有人赞不绝口?辗转于群山之间,邂逅最有特色庭院深深,我欣赏着那些千美人风姿。山间芙蓉已盛开台湾山芙蓉,秋冬季节里最惹眼花姬,每当冷凉秋风吹起,尤其秋末冬初时节,便能见到盛绽田园野地里粉红花容。因为花色从早到晚一日三变,又是台湾最美的原生花卉之一,所以又有"千

  • 标签: 美人 庭院 所有人 咖啡馆 才能 台湾地区
  • 简介:《炎黄春秋》不是一个专门史学刊物,但又是一个具有鲜明史学特色刊物。它能成为当今中国最具有影响一家刊物,离不开历史。《炎黄春秋》创刊20年来,发表了大量关于中国现代史特别是中共历史文章,推进和深化中共历史研究做出了十分重要贡献。我认为,这些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 标签: 中共历史研究 《炎黄春秋》 中国现代史 旗帜 求实 史学特色
  • 简介:著名话剧、电影表演艺术家白杨于1996年9月18日病逝,噩耗传来,使我悲痛不已。我与他们夫妇相处前后约30年。尽管十年动乱中给他们扣上特务、黑线人物等帽子,可我始终坚持我直觉:白杨、蒋君超都是好人。初识白杨1963年初夏,我参加了驻上海空军组织编创反映飞行员家庭生活多幕话剧活动。剧本初稿出来后,邀请上海作家和艺术家于伶、黄佐临、白杨、蒋君超、李天济等剧本提意见。大家在座谈会上及个别交谈中,都提了很多宝贵意见和建议。特别是白杨、蒋君超,约我们到家里去

  • 标签: 白杨 飞行员 体验生活 艺术家 部队招待所 始终坚持
  • 简介:一项政策不同时空状况,其实际施行过程会出现走形,有时政策与配套举措亦不相同,此面的政策须与另面的举措配套方能实施。当下题目的讨论便提供了这样一个悖论案例:闭关政策澳门影响——此地(中国大陆)施行某项举措会在彼地(澳门)引出巨大反应;而在此地属于一种恶性施政(闭关政策造成18世纪中叶之后中国落伍重要原因),却在彼地意想不到地引出了良性结果(18世纪中叶之后澳门城市功能却部分因此而发生了新转型)。其间,澳门并非闭关政策执行地域,而是其配套措施衍生地区,内地闭关须以澳门开关作为前提,却也因此给澳门带来生机,近代澳门城市发展模式正奠定于斯时。

  • 标签: 闭关政策 另面 城市发展模式 施行过程 两广总督 英国东印度公司
  • 简介:敦煌写本《杂抄》一卷,题下原注:'一名《珠玉抄》,二名《益智文》,三名《随身宝》。'看这几个名称即可知道民间通俗用书,其中应倮存有当时社会风俗习尚资料。可惜原件已为伯希和携归法国,入藏巴黎国立图书馆(编号伯二七二一)。二十年代初刘复教授到巴黎抄录了该馆大量敦煌写本,编成《敦煌掇琐>出

  • 标签: 敦煌写本 伯希和 敦煌掇琐 巴黎国立图书馆 慧立 《西京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