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清内府刻书所用“开化纸”的来源和纤维成分在学界一直有很大争议,近年有学者将档案和现存古籍比较,发现清代“开化纸”实为“连四纸”,“开化榜纸”实为“泾县榜纸”,皆出自安徽泾县。通过分析4种清代“开化纸”和1种“开化榜纸”残片样品的纤维显微图,从纤维形态、纤维宽度、纤维纹理、胶质膜、晶体形状等各个角度鉴别古纸样品和对照样品的微观特征。结果表明:5种残片样品纤维成分皆为纯青檀皮,这一结论跟文献史料考证结果相吻合;清代内府刻书用“开化纸”和“开化榜纸”很可能为来自安徽泾县的纯青檀皮纸。

  • 标签: 开化纸 连四纸 纤维分析 青檀皮
  • 简介:为有效揭示史前和历史时代早期出土玉器的加工痕迹,了解古代机械加工的起源和演变过程,选择西周佣国墓地出土的一枚穿孔绿松石珠,在带有景深扩展技术和三维图像重建功能VHX-500K型数码显微镜下进行微痕分析。发现其表面的打磨痕迹和孔壁上钻孔形成的多圈平行螺旋纹皆十分清晰。结合现代绿松石打磨的模拟实验和前人的工作,认为该枚绿松石珠表面打磨的工具应为一种机械转动磨盘,其具备粗磨和细磨两个功能。有关磨料的颗粒甚粗,其尺寸远大于现代细磨盘的磨料颗粒度。至于珠上的穿孔为对钻贯通,推测为空心管钻配合解玉砂高速旋转而成。这是国内首次将数码显微镜的景深扩展和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微痕分析,其研究成果可为古玉的科学鉴定,从加工工艺角度提供重要的信息。

  • 标签: 数码显微镜 玉器 绿松石 微痕分析 三维图像重建 景深扩展
  • 简介:本研究使用显微拉曼光谱对17件哥伦比亚大学藏的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0世纪有确切年代的古埃及手稿上的黑色颜料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发现黑色颜料的拉曼谱线随手稿年代的不同而规律变化着.这一发现可以为古代手稿的年代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无损分析手段.

  • 标签: 显微拉曼光谱 古埃及 手稿 哥伦比亚大学 无损分析 公元前
  • 简介:为保护好馆藏或出土青铜文物,必须检查并去除青铜器的'粉状锈'。'粉状锈'主要由氯铜矿和副氯铜矿组成,此两种物质的红外光谱特征明显,因此,可以利用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透射法进行鉴别。与传统红外光谱压片法相比,这种透射红外光谱法无需压片、快速、灵敏、消耗样品量少。本研究以江苏扬州曹庄隋炀帝萧后冠实验室考古与保护项目中的青铜文物为例,用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透射法对其青铜锈蚀进行鉴别,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简单、高效和准确地鉴别'粉状锈'。

  • 标签: 粉状锈 氯铜矿 青铜锈蚀 显微红外 萧后礼冠
  • 简介:在康有为接触的西器中,显微镜的影响至为深远,它促使康有为完善了对宇宙的看法,形成了绝对相对主义的思想,并且萌生了唯科学主义的思想因素。然而,这并不必然改变康有为的认知结构,而是进一步印证了他从旧学中得出的某些哲学结论。

  • 标签: 显微镜 康有为 哲学思想
  • 简介:利用体式显微镜、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能谱对17面浙江安吉上马山及山东临淄汉代铜镜进行取样观察、检测,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上马山铜镜表面保存状况较好,类似黑漆古,内部为α相优先腐蚀,临淄铜镜表面腐蚀严重,为Cu2O与二价铜的碱式矿化物沉积,内部主要为δ相优先腐蚀。利用Pourbaix图可以对两类腐蚀现象所处环境进行讨论,结果表明高锡铜镜基体在不同环境中存在α相或δ相优先腐蚀的现象,并与基体外部不同锈蚀相对应。此结果对研究不同环境中高锡青铜基体的微观及宏观腐蚀情况有参考价值。

  • 标签: 铜镜 腐蚀 Α相 Δ相
  • 简介:探针型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技术测定元-明年代的香港青釉瓷、元-明年代的广东青釉瓷、宋-元年代的福建青釉瓷样品的化学组成,用胎式、釉式和主成分分区的方法,研究了香港样品主要来源于广东青瓷窑场的制品,部分来源于福建青釉瓷产品。它们同属于南方青釉瓷系列,但是其胎质成分与浙江龙泉的正宗青釉瓷不同。然而,釉式的组成分布显示,香港、广东青瓷釉与龙泉青瓷釉的化学成分有部分的重叠,表明前两处的仿龙泉青瓷釉在外观上与正宗的产品有相似的质素。

  • 标签: 微探针型X荧光光谱技术 香港青釉瓷残片 化学组成 源区判别
  • 简介:今年央视3·15晚会上,电子烟成了众矢之的:甲醛超标、诱导小学生购买、危害吸烟者和被动吸烟人群健康。当众人还在间何为电子烟时,这个行业里创业者的故事,已经讲到如何融资6个亿、吃下万亿级市场了。参与其中的创业者早已名声在外,从Uber滴滴大战走出来的职业经理人,做锤子手机而爆红的罗永浩,还有收割自媒体红利的“同道大叔”。

  • 标签: 电子 生死 职业经理人 被动吸烟 Uber 创业者
  • 简介:前言近年以来,古玉器研究的领域有愈来愈广、愈来愈深的趋势,研究的成果也愈来愈丰硕。有些学者从地质学的领域出发,运用各种实验方法来分析、讨论玉料的来源问题、并且使用矿物学原理来分析、说明古玉器的次生变化的因素;也有引用史籍、经典中的记载来剖

  • 标签: 玉器 雕琢工艺 微痕迹 微痕分析 断面研究 考古研究
  • 简介:目前所见的比较流行的电子版文献如、、、、"汉籍电子文献"中的有着各自的功能和特点,一些比较常用的可在internet上进行在线阅读或下载的网站和软件,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可进行多方面努力克服这些缺陷,古籍资源的电子化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 标签: 电子文献 全文检索 《史记》 在线阅读 格式
  • 简介:为有效加固秦俑彩绘,选择单体渗透、电子束辐照加固方法进行保护.在最佳辐照加固条件:以2-羟基甲基丙烯酸乙酯为单体,用1MeV2.0mA60kGy电子束辐照可有效地加固秦俑彩绘层.加固后的陶俑表面没有出现光泽,彩绘层颜色鲜艳如初,生漆层、颜料层也再无起翘、脱落现象,干燥、自然.

  • 标签: 秦俑彩绘 加固 电子束 聚合 辐照
  • 简介:2001年1月11日,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南海市信息化建设时提出: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央将进一步采取措施推进信息化,各地要根据条件加强信息化建设。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副组长王忍之2000年10月20日在续修志书专家座谈会上指出:地方志书应该出电子版。

  • 标签: 地方志书 修志 续修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 中央 人类社会
  • 简介:几十年前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的预言已经成为现实,信息化浪潮席卷社会所有领域,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这对地方志来说是个机遇。地方志横跨百业、纵贯古今,拥有任何行业都无可比拟的信息资源优势,其出版物本应是独领风骚的,但从多年的情况看,大部分的市、县志书影响不彰、读者偏少,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观念落伍,读志用志手段滞后,缺乏市场观念、读者观念,进而削弱了地方志应有的地位,这也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 标签: 志书 电子版 《第三次浪潮》 信息资源优势 读者观念 信息化浪潮
  • 简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办公自动化、无纸化使得档案资料的生成、流通、收集、归档、维护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安全。而志书资料的收集整理也更趋向于在大量的电子文档资料中进行,从而使收集整理工作从过去的摘写、抄录变为现在的复制、粘贴式的指尖办公,这不仅使工作变得简便、轻松,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由于志书电子文档资料多且杂,加上计算机操作的突发性比较快,因此,收集整理资料存在许多技术性的问题。

  • 标签: 志书 电子文档 资料
  • 简介:从20世纪末开始,中国博物馆界就已广泛关注和重视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并将其视为影响未来博物馆发展和实现博物馆现代化的重要决策。二十余年间,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中,博物馆从业人员不断努力的实践和探索下,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的成果。

  • 标签: 博物馆发展 信息化建设 电子政务 技术 从业人员 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