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1906年的南昌教案是义和团之後的第一大案,在中国教案史上也有其特殊性。不仅因为有九名外国人被害,多处教堂、学堂及教民房屋被抢掠焚毁,结案时除惩凶、赔款,还处分了包括江西巡抚与两司在内的十多名官员;更因为前此教案皆民教相仇或者教与教仇,而朝廷命官(南昌县知县江召棠)在教堂身受重伤、随即死亡之事,“实为我国自有教案以来所未见”。以往的研究简单定性为帝国主义侵略,但真正起因却是地方大员玩法徇私,事发後又竭力欺上瞒下、弥缝推诿,不仅使南昌县令江召棠在列强与上司间两头为难,被迫走上绝路;更让清政府在外交谈判中处处被动,国侮权丧。

  • 标签: 南昌教案 中外交涉 玩法徇私
  • 简介:<正>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被迫取消了对洋教的禁令,帝国主义列强在我国的传教活动渐趋活跃。由于四川僻处西南,水陆交通极为不便,外国资本主义对四川的经济侵略,无论掠夺资源或倾销洋货均不如沿海便利。所以,在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除了对四川进行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外,尤其加紧了宗教、文化侵略。自1840年,法国传教士范约瑟只身潜入四川活动开始,到甲午中日战争前。洋教在川势力恶性膨胀。1891年,四川已有七个外国教派(外方会、内地会、圣书公会,美以美会、浸礼会、伦

  • 标签: 教案 洋教 成都 文孙 教堂 四川
  • 简介:<正>1914年5月25日.龚心湛赴安庆就任安徽省财政厅长.他刚一上任,就被安徽都督倪嗣冲委派去与洋人谈判一起教案.原来就在这一年的元月间,白朗为配合革命党人的反袁斗争,亲率农民起义军从豫东南进袭安徽境内.连克六安、霍山重镇.焚毁衙署、监狱和教堂,并枪杀了反抗的法籍传教士奚凤鸣.为此,法国公使向北洋政府提出抗议,要求巨款赔恤.袁世凯即着令安徽部督倪嗣冲办理.倪嗣中正忙于镇压“二次革命”的余党,又苦于一时物色不到办洋务的官员.决定把此事暂搁一边“再议”,恰在这时龚心湛来了.他赶紧委派龚先去处理这件教案.

  • 标签: 安徽省 革命党人 教案 北洋政府 袁世凯 传教士
  • 简介:<正>章节题目:初中外国史课本下册第五章第三节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讲授时间:四十五分钟。教学目的:一、教育目的:说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武装起义的经过,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及无产阶级政权建立后所颁布的重要法令。二、教养目的:1、使学生认识只有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人民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

  • 标签: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史 无产阶级 教育目的 反革命 十月革命
  • 简介:教案是晚清外交史上的重要事件。在参与此类事件交涉的外国使领中,阿礼国(RutherfordMock,1809-1897)格外引人注目。阿礼国,英国外交官,1844年11月至1858年12月先后任英国驻厦门、福州、上海和广州领事;1859年至1865年任驻日公使;1865年12月7日至1869年11月1日任驻华公使。阿礼国是晚清列强来华使领中较早干涉教案的人。

  • 标签: 晚清教案 阿礼国 驻日公使 外交史 外交官 事件
  • 简介:近期因丹麦《日尔兰邮报》在2005年9月刊登有关侮辱穆罕默德的漫画而引发了全球范围穆斯林的抗议热潮,其余波似乎尚未完全平息,中国香港的穆斯林都上街游行示威,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也发表严正声明,愤怒谴责欧洲部分国家一些新闻媒介刊登这些侮辱伊斯兰教的漫画和向穆斯林寻衅的恶劣行径。

  • 标签: 穆斯林 民国时期 伊斯兰教 教案 护教 斗争
  • 简介:在基督教入华史上,福建省的福安县绝对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区,其为天主教多明我会在华开教地;又是"礼仪之争"的策源地,而"礼仪之争"不仅引发了天主教会内部及至清廷与罗马教廷间的大论争,还成为中国政府禁绝基督教和罗马教廷取缔耶稣会的导因。而福安教案中所呈现的中国官府与西方教会之间的关系,也是饶有意思值得分析的个案。

  • 标签: 多明我会 西方教会 礼仪之争 周学健 福安县 广东巡抚
  • 简介:1616年南京礼部侍郎沈淮连上三份《参远夷疏》,掀起晚明以来首次大规模教案。奉教士人徐光启挺身而出,撰写《辨学章疏》《具揭》等,不止是为保护西洋传教士,也是为个人的信仰与政治理想辩护。尽管四名传教士遭驱逐,天主教传教事业被迫转入地下,但徐光启从未放弃过对扭转局面的努力,通过招募葡兵、任用传教士修订历法等方式,在这场本质为清流派与保守派之间的政治斗争中终获胜利。本文将徐光启的宗教信仰与政治理想结合起来,分析他在南京教案期间的表现,并以此尝试恢复徐光启的完整历史形象,以纠正以往学界将徐光启的科学家、教徒和政治家等身份割裂开来的研究倾向。

  • 标签: 徐光启 南京教案 天主信仰 明末党争
  • 简介:清朝成同年间,西方列强在中国广建教堂,传播教义,教堂的所立之处,滋事不断。正如唐浩明文中所言:“凡教中犯案,教士不问是非,曲庇教民,领事不问曲直,一概庇护教士。遇民教争斗,平民疽屈,教民恒胜,教民势焰愈横,平民愤郁愈甚,郁极必发,则聚众而思一呈。”江西、四川、贵州、湖南等省连发教案,而天津教案因死人之多,闹事之大,尤为引人注目。中兴名臣曾国藩,时任直隶总督,因天津教案,清廷令曾氏驻节天津,悉心专理。该案事关多国主权,涉及清朝督、抚、道、府、县数级官员和方圆百里地方百姓,尤其是当时还存在国内士大夫阶层和民众爱国排教情绪高涨的实际情况。这些特征均表明了天津教案的错综复杂与纷纭莫测。但此案经曾国藩困心横虑,努力弥逢,终被办结且成为历史的陈迹,而曾氏办理天津教案的是非成败及所反映出来的法理问题,不能不引起读者的思考。

  • 标签: 天津教案 法理评析 唐浩明 士大夫阶层 西方列强 直隶总督
  • 简介:卫礼贤是19世纪90年代由德国新教传教组织——同善会派往中国的传教士,他在义和团时期表现出与西方众多传教士绝然不同的理念和行动;他对义和团缘起必然性及其斗争正义性的公允理解和支持在当时德国的舆论界并不是孤立的;由此引出对中国近代史上长达100多年反教会斗争最本质原因的新思考。

  • 标签: 卫礼贤 义和团运动 传教士 公正舆论 教案 新教
  • 简介:晚清以来,美国新教在华南积极拓展传教事业,与当地社会牵涉日深,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领事对其辖区内的教士负有保护职责,相关教务教案便成为广州美国领事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时至庚子前后,美国提出“门户开放”,以保全中国居功,广州美国领事标榜对华“亲善”,活动更趋积极,不仅与两广地方当局密切配合以保护教士,从而奠定双方教务事宜之合作基础,更借此推动出台《两广教务章程》以限制法国对天主教的庇护,抗衡法国在华南之势力。在中美关系陷入低谷时,美国领事利用自身职位,借助连州教案为其施行的“炮舰政策”鼓动舆论,预设调查立场,罔顾调查事实,苛刻索赔,尽显帝国主义本色。上述行动以起伏的中美关系为背景,领事在其中发挥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并对近代中美关系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 标签: 美国领事 教务教案 两广教务章程 中美关系
  • 简介:福安是明清时期中国天主教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教案频发之地,而清乾隆十一年爆发的福安教案在中国传教史上极具影响力。它不仅是中国天主教传教史上第一次流血的教案,而且还促成了嘉道时期清政府在立法中订立了对西洋人治罪的律令专条。这对中国天主教的正常传播与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以往对此事件研究者虽多,但由於资料、档案屡屡披露发现,故以往成果多有偏颇。本文竭力综合各类中西原始档案,深挖全案的过程、原因及影响,以图超迈。

  • 标签: 天主教 多明我会 福安教案 巴黎外方传教会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