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3 个结果
  • 简介:许多濒危石质文物表层劣化现象严重。但是,以往使用的表层加固材料很难令人满意,探索新的疏松岩石表层加固材料已是当务之急。由于天然生物矿化物耐候性优越,与基底岩石相容性良好,具有较好的加固作用,本工作依据生物矿化的原理,以不同生物大分子溶液作为有机模板,分别控制草酸钙、磷灰石和碳酸钙过饱和溶液于室温下在疏松岩石仿制样品的表层及孔隙内结晶生长。通过抗压强度、表面硬度和耐水浸泡等试验进行了加固效果评价,以考察仿生物矿化材料对含钙疏松岩石的加固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仿生合成的生物矿化材料均具有一定的加固效果,其中以磷灰石仿生矿化材料的加固强度最大,以硫酸软骨素为模板的加固效果为佳。并且,在考察的3种加固方式中,以“直接混合”的加固强度更好,以“表面渗透”的耐水浸泡能力更强。本工作为开发濒危石质文物表层加固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生物矿化 石质文物 加固 草酸钙 磷灰石 碳酸钙
  • 简介:内蒙古是世界著名的古生物化石产地。这里地层层序较齐全,古生物化石丰富,生物种类从早到晚具有种类繁多、形态各异、适应广泛的发展演化特征。本文以内蒙古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为导向,以生态系统中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整体性及其对生物的影响为依据,重点剖析了距今18.5亿年至1万年前的七组古生物化石类群及其环境与生物种群演变、进化关系。旨在让世人注重环境的保护,了解内蒙古,投资开发内蒙古,以充分发挥内蒙古的资源优势,文中不足及错误定所难免,敬请各位同仁补充和斧正。一、最早的生命记录据目前研究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化石记录,发现在西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地区距今35.2亿年前的叠层石中和南洲距今

  • 标签: 生物 环境 内蒙古 生物化石资源
  • 简介:为了探讨铜盐等腐蚀产物对青铜器腐蚀的影响,采用腐蚀膏试验和微电极测试腐蚀电流的方法研究了氯化亚铜、碱式氯化铜、碱式碳酸铜等对青铜试片和铜电极腐蚀的影响,得出氯化亚铜是加速青铜器腐蚀的最有害物质的结论。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以苯骈三氮唑为主钝化剂的高效防护剂同时改变了氯化亚铜的结构,起到了有效抑制青铜器腐蚀的作用。应用电位活化理论阐述了青铜器粉状锈小孔腐蚀的电化学行为,提出了氯化亚铜加速青铜器腐蚀的多孔氧电极催化模型。

  • 标签: 青铜器 多孔氧电极 腐蚀与防护 机理
  • 简介:作为一种天然的有机材料,纸张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老化。对于脆弱纸张,可通过加固来提高纸张的耐久性。本研究对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有机硅改性丙烯酸脂、有机氟树脂在加固脆弱纸张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能有效改善纸张强度,不改变纸张的外表,不发粘不发黄,耐老化性好,不影响以后的再处理。

  • 标签: 纸张 加固 HPMC
  • 简介:<正>明初官修《元史》的主要材料来源是元十三朝实录,此为治史者所熟知。至于元十三朝实录的材料来源问题,则史界尚少专门研究,甚至还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元末明初人徐一夔《始丰稿》卷6《与王待制书》云:“仆自有知,颇识元朝制度文为务从简便,且闻史事尤甚疎略。不置日历,不置起居注,独中书置时政科,以一文学掾掌之,以事付史馆。及一帝崩,则国史院据所付修实录而已。”

  • 标签: 起居注 给事中 元史 中国史学史 史馆 中书省
  • 简介:乌兰察布盟位于祖国的北疆,内蒙古中部,北与蒙古国毗邻,东接锡林郭勒盟,西连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南与山西省接壤.近一百多年以来,乌兰察布地区较系统的新生代地层层序和丰富的古生物化石成为世界古生物学界所瞩目的中心之一.

  • 标签: 乌兰察布地区 地区古生物
  • 简介:评估生物污染的受害程度,必须从民族文化出发,并因民族而异,不同的民族对待同一污染物种具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因此,各民族评估生物污染的受害程度也不相同。本文通过分析苗族对待紫茎泽兰和傣族对待橡胶树这两个案例来证实上述观点,并呼吁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才能实事求是地反映生物污染对我国造成的损失,同时为制定防治生物污染的法律法规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生物污染 受害程度 评估 民族文化
  • 简介:在翻弄抽屉时.见有几枚躐质代价币(躐为锡与铅的合金),看看还有点意思,面上的文字一时又不易理解,就想到拓出图来,供大家欣赏。

  • 标签: 衍生物 随想 钱币
  • 简介:瓷器文物修复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方可完成,修复后的瓷器经过1~3年不等的时间均会出现修复部位不同程度的变色。为不影响瓷器文物的展陈效果,往往进行再次修复,多次修复对瓷器文物带来一定的损伤。为此,本研究以传统瓷器修复材料为研究对象,开展瓷器修复材料变色成因分析研究,以期为提高瓷器修复材料耐久性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本研究通过模拟瓷器修复工艺处理市售白色瓷板,然后进行干热、湿热和氙灯老化,利用色差仪和光泽度仪表征了老化前后各模拟样品的色差和光泽度。结果表明:作色处理色差变化最大,而且引起变色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和温度,故瓷器在修复后需避光和低温保存。

  • 标签: 瓷器修复 变色 成因分析
  • 简介:中华龙鸟,圣贤孔子鸟,满洲龟,辽宁古果等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和研究,震动了世界整个古生物界,为解决生物进化史上遇到的鸟类起源,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起源及早期演化等一系列难题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依据,在世界古生物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中华龙鸟化石的问世,从根本上动摇了130多年来在世界鸟类研究中,把德国始祖鸟作为一切鸟类祖先的霸主地位,正如权威专家所称:“……这些沉积和化石不仅是中国的财富,也是世界的财富。”

  • 标签: 古生物化古 实物依据 李跃卓 中国 个人博物馆
  • 简介:本文探讨了青铜粉状锈中生物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在青铜腐蚀中起了促进作用。

  • 标签: 文物保护 青铜病 生物因素
  • 简介:嘉峪关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的明代万里长城西端,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历来是西北重镇,兵家必争之地,是新疆通往内地的咽喉,又是历史上多民族融合的聚居地,人文特点鲜明。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历史名城嘉峪关,现已是丝

  • 标签: 嘉峪关 古生物 化石 历史文化
  • 简介:近读《中国·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遗址》一书①,就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长盛不衰的世界贸易大港,从文献和实物作了详尽考述,认为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起源于先秦,形成于两汉,兴盛于唐,扩充于宋元,延伸于明清,在唐中后期成为世界性海洋贸易圈的中心之一。读后信然。现补充几则尚不为注意的材料,以求教于方家识者。

  • 标签: 广州市 对外贸易 海上交通史 瓷器 南越王官苑遗址 银盒
  • 简介:热带雨林有充足的阳光,降雨量以及稳定的气候条件和复杂的自然环境,所以在热带雨林中,普遍存在着动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毛虫、蚂蚁、黄蜂和植物之间的关系就是典型的物种之间相互依赖、共同生存发展的关系。当毛虫开始大口地咀嚼植物茎干上的叶子时,植物就会释放出一种萜烯类化学物质。那些等待进食的黄蜂很快收到这种信号,迅速飞赴现场,将毛虫吃掉。科学家研究发现,只有在毛虫咀嚼枝叶时分泌的唾液,才会刺激植物释放化学气体,而当人们用剪刀割同一植物的枝叶时,黄蜂却不会"上当"。而且,植

  • 标签: 中生物 热带雨林中 生物紧急
  • 简介:对于普通人来说,西藏对他们最大的诱惑莫过于自然风光和独特的藏族风情。但对于生物学家和环境保护工作者来说,西藏对于我们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远远不止这些。前不久,围绕西藏地区自然环境保护的问题,一个名为“西藏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的国际研讨会在拉萨举行。记者...

  • 标签: 生物多样性保护 青藏高原 西藏自治区 原始生态系统 西藏地区 雅鲁藏布江
  • 简介:防水材料是在室外岩土文物保护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材料。为了解常用防水材料应用于木材上的效果,使用全自动测色色差仪、接触角测定仪等对防水材料处理前后木材各项性能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分析,包括颜色变化、接触角变化、毛细吸水、全浸吸水、霉菌实验、防水剂分布和对后续保护的影响。实验表明,各种防水材料处理后的木材都有一定的防水效果。其中,高浓度WD-10在各方面表现优良。在长期的潮湿环境下,木材仍然滋生霉菌,因此需要同时考虑使用防霉防腐剂和其他保护材料。防水材料的使用不会影响到后续保护工作。

  • 标签: 木材保护 防水剂
  • 简介:宋代文化史研究的意义,我想是无容置疑,也是不劳多说的,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有效地进行。说是“有效”,我的意思是要避免文化史研究中极易产生的空对空的现象。文化本来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我们如果不从一个个具体的课题着手进行研究,就很容易过了若干年,热闹了一阵,回过头来一看还是停留在原来的起点上。

  • 标签: 宋代文化 天师道 科举 文化史研究 文人生活 翰林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