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6 个结果
  • 简介:藉由老挝古城琅勃拉邦的保护,反思我国既有的古城保护,我们需要进一步的理解并认知古城的价值,认知古城保护的核心即应是对古城文化的保护,而要达到对古城文化的保护,必须留住古城,留住当地人,留住人的精神。只有文化得到保护与延续,古城才是有灵魂的,也才是对古城的真正的保护!即应做到“城”、“人”、“神”。

  • 标签: 存城 存人 存神 古城文化 琅勃拉邦
  • 简介:志书纂辑的历史资料是否丰富、真实、准确,决定着志书的使用价值,既是志书质量的核心,又是志书生命之维系。在志书的史、资政、教化诸功能中,史是最基本的。志书记述全面、客观、翔实、可靠,才能谈得上为领导决策科学化服务(即所谓“资政”)和为社会服务(除了“教化”,还应包括为经济建设、文化研究等服务)。新方志首届熹书由于史方面存在一些不足,直接影响了志书的质量。续

  • 标签: 志书质量 方志 历史资料 记述 教化 刍议
  • 简介:孙康宜曾经问施蛰,人生的意义何在?91岁的长者起初报以无言的微笑,接着慢慢答道:"说不上什么意义。不过是顺天命,活下去,完成一个角色……"这些记述在陈子善新编《夏日的最后一朵玫瑰》里第189页。2003年10月17日,施蛰百岁华诞,华东师大举办祝寿会暖寿。著名词学家、澳

  • 标签: 施蛰存 中国知识分子 文化大革命 鲁迅 文章 小品文
  • 简介:我幼时性顽好动,兴趣多变,常招家中长辈呵斥;祖父却认为系出儿童天性,不必横加指责,应善加疏导,引兴趣于正事。祖父常于课弟子时命我侍于左右,或助研墨牵纸,或要求认真听讲解“永”字八法笔意。稍长,备羊毫对笔、墨碗,授东颜书《大字麻姑山仙坛记》帖,令习大字,规定每课必须完成一定数额。每课后,必抽时用朱笔认真批改,指出错误,指导正确书写方法。我不能静心临帖,

  • 标签: 沈觐寿 中国 福建 思想品德 生平事迹
  • 简介:30多年前,我在宁夏煤矿挖煤时,觅得一本上世纪30年代由施蛰删节的《金瓶梅词话》,躲在废弃的煤巷里,用矿灯照着偷偷地阅读。悄悄地聚集起来的瓦斯,窒息着我,差点送了我的命。从此我"认识"了施蛰。1982年起,我在浙江省文联《江南》文学期刊当小说编辑。1983年《江南》被停刊。1984年初,经过风雨的《江南》要复刊,复

  • 标签: 施蛰存 金瓶梅词话 江南 文学期刊 浙江省 煤巷
  • 简介:人们一般都用笔来作画,可沈阳市有位奇人,他作画不用笔却用毛线,而且作出的画.色彩自然.造型生动.风格独特。在联合国大楼里有一巨幅壁挂《万里长城》,常常令许多外国友人赞叹不已.这是1985年中国赠送给联合国的纪念品,设计者就是沈阳市的这位奇人,“民间工艺美术家”张明。如今,他创作的专利产品毛线.

  • 标签: 张存明 画家 绘画风格 辽宁
  • 简介:1985年,包头市文物管理处工作人员在美岱召村一户村民家里,发现在"文革"中散失的部分美岱召旧契约,村民不知道契约的文物价值,当作售卖挂面的包装纸使用.文物工作者立即将剩余部分契约征集,收藏于美岱召文物保管所.经初步整理,这批契约保存较完整者共1612张.契约中签约时间最早的为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最晚的到建国后的1950年.其中乾隆时期26张、嘉庆时期94张、道光时期312张、咸丰时期90张、同治时期230张、光绪时期393张、宣统时期36张、民国时期331张、民国后期至1950年时期100张.文契用当地所产麻纸毛笔书写.这些契约为研究美岱召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 标签: 美岱召 契约 文物工作者 咸丰时期 文物价值 文物保管
  • 简介:收到艾民有、吴燕生夫妇为他们父亲编辑出版的《艾中信印》,颇感意外,因为从未听说这位著名的西洋画(油画)家,竟也曾在篆刻这种中国独有的艺术门类上,有过建树。待读过书前的《代自序》之后,不禁感慨万端。这《代自序》原是艾老为民有、燕生刻的一方《有雁齐飞》印章的边款:

  • 标签: 篆刻 徐悲鸿 印章 周总理 齐白石 艺术创作
  • 简介:我在选编《塔城地区志.文献辑(文献要目)》时,参阅了新出版的十几部县(市)志和地区志,感到这部分五花八门,杂乱无章。有的只有文献辑,而无文献要目,如《沈丘县志》、《渭南县志》、《淳安县志》、《吕梁地区志》;有的在《附录》中把文献辑混于杂编,如《威海市志》、《萧山县志》;有的是编者对文献做概要而非原文辑,如《哈密县志》;有的千脆弃之不辑,无文献辑及文献要目,如《淮滨县志》、《浙川县志》、《全椒县志》、《宜昌地区志》。在选编文献的内容

  • 标签: 地区志 杂编 哈密县 萧山县志 淮滨县 浙川县
  • 简介:宋人王襄的《辨方志》是以南阳为中心的方志,但未见于目录书籍的记载,故知者甚少,亡佚亦早。今考《大元大一统志》曾载录了14则《辨方志》佚文,为读者了解其具体内容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弥足珍贵。对这些佚文进行辑录,既具有还原《辨方志》部分原貌的文献学价值,又可为宋代南阳地理的研究提供新的史料。

  • 标签: 王襄 《辨方志》 《元一统志》 辑佚
  • 简介:真求实是我国史志编修优良传统.真求实是指保存和探求真实.第一届新方志编修在贯彻真求实方针基本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不足与遗憾.续修应继续正确处理真求实与实事求是,真求实与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真求实与虚实结合,真求实与可读性,真求实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等6个问题的关系.

  • 标签: 续志 存真求实 关系
  • 简介:本文通过征考文献,揭出邢澍的生平事迹与学术源流。于前辈学者的邢澍研究以拾遗补阙。并对编纂《守雅堂稿辑》的陇右学者冯国瑞的生平学术贡献予简要评介,以表彰这位坎坷经历的西北学者的学术地位。

  • 标签: 守雅堂稿辑存 邢澍 冯国瑞
  • 简介:30年,《人物》在内容和形式上变化了很多,但它的精神核心一直没变,那就是"秉笔直书,求真实"。各位专家、同志们:大家好!黄社长今天有事,不能来参加《人物》这个会,让我代他说几句。就像会议室外面易拉宝上所写的——《人物》30岁了,三十而立,这真是一个值得庆祝和纪念的日子。能来参加这样一个庆典,看到这么多专家学者对《人物》的重视和喜爱,我从心底里感到高兴。《人物》的创始人刘冬青、苑兴华都来了,在座的还有《人物》的很多老编辑,吴承琬、陈淑梅、张耀铭、黎松、赵晓东、柏裕江。《人物》30年,就是这样从一代人的手

  • 标签: 秉笔直书 求真 梁思成 历史研究 文章 爱情生活
  • 简介:1949年12月,成都战役结束,国民党军队大部起义,少部被歼,只有一小部分向西昌逃窜。为了拔除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个据点——西昌,我二野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命令第十四、十五、六十二军各一部,配属桂、滇、黔边纵队,以南北合击,发起西昌战役。

  • 标签: 安顺场 国民党军队 西昌 刘伯承 司令员 邓小平
  • 简介:青山,绿水,我省天柱与湖南相间的四十八寨,堪称美丽的乐土。这块土地上的“四大歌”则尤令人神往。每逢赶戍日,歌场上便人山人海,歌声如潮,扇如万蝶起舞,伞如百花争艳.动人的情景,古往今来,长盛不衰。四大歌,实际是天华山,四方坡、两头坳.凉亭坳、平茫,岩湾、龙凤山七大歌。这些地方大多都是风光秀丽的地方.据“夸”中的“四大歌”篇说,原本为四大歌.因一年中四月和六月有两个大戍日。而所谓戍日是休耕日,于是增加了四方坡

  • 标签: 天华 八寨 茫茫人海 一路欢歌 依依难舍 才貌俱全
  • 简介:陈鸿森先生是一位古典文献学家,他在中国经学以及清代学术史等领域之精深造诣,早已名闻海内外。他曾担任中研院史语所傅斯年图书馆馆长多年,交游甚广,又乐于助人,很多到台北访书的学者都深受其惠,其美名也久播于学界。遗憾的是,我与鸿森先生却缘悭一面,直到四年前到台北参加学术会议,才有幸识荆。

  • 标签: 遗文 阮元 古典文献学家 清代学术史 图书馆馆长 中国经学
  • 简介:周浩(1881——1939年),号少衡,遵义南乡(今属遵义县尚嵇区毛栗乡)人。早年,加入“同盟会”,与孙中山、戴传贤、于佑任、居正等共事,筹划办报和参加过多次战役,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位杰出人物。少时,即以诗名,老而尤甚,著有《白崖诗》。其他名篇及文章也早蜚声于《东陲》、《天铎》、《民主》、《民权》等报刊。书法亦颇负盛名。清政腐败,一时忧国忧民之士纷起革命。我黔中之奔走从事者,首推周浩。他“少有大志,不屑为举子业,入庠后即远走京师,以观天下之政。”知清廷不可为而生改革之念,遂东

  • 标签: 白崖 周浩 辛亥革命时期 入庠 遂东 于佑
  • 简介:17.杨金庚纂修:(光绪)海城县志该志由海城县知县杨金庚组织纂修。光绪三十三年(1907),杨金庚任海城知县,公务之余,非常留心积累当地历史沿革、山川疆域等方面的资料及县域人物事迹。适逢陕甘总督升允奏修《甘肃通志》,饬令各属修辑县志,为省志编修提供资料,海城县志的编纂工作正式开始.本志的编纂过程中.杨金庚、陈廷珍出力最多。

  • 标签: 旧方志 宁夏 人物事迹 编纂过程 编纂工作 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