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正>在中国古代音乐研究领域中,尚有许多没有被解开的谜。“《淮南子》律数”之谜,便是其中之一。《淮南子》一书,又名《淮南鸿烈》,由汉高祖的孙子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年—前122年)组织其门客苏飞、李尚等多人所著,成书年代约在公元前150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淮南子》一书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包括不少谈论音乐的文字。现在难以理解的内容,莫过于书中所载的十二律律数。

  • 标签: 淮南子 成书年代 公元前 我国古代 汉高祖 后汉书
  • 简介:淮南子》是继《管子》、《吕氏春秋》之后有律数记载的又一重要文献,受到历代乐律学家的重视。本文在数理研究基础上,通过考察秦汉时期人文、科技、地域等文化背景,认为淮南律数的产生存在两种相互联系的可能,实质是以古琴实践为基础,反映出与先秦钟律的某种内在联系。

  • 标签: 律数 古琴 钟律
  • 简介:淮南子》首先提出了“置一而十一三之为积分”的首律黄钟大数和十二律的律数,受到历代学者的关注。关于其“律制”问题一直是一个“谜”,学者们为此也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本文通过论证,认为《淮南子》不属于五度相生律、纯律和十二平均律这三种律制,但属于“三分损益律”的范畴,《淮南子》的律数是采用了不严格的四舍五入的方法而得。

  • 标签: 《淮南子》 律数 三分损益律 纯律 十二平均律
  • 简介:淮南子》是中国著述史上唯一有相对系统的情感论的著作,其中有关音乐情感论的材料异常丰富。《淮南子》在情因感生的基础上持有情论,它提出了音乐情感表现中的"情发于中,而声应于外"、"文情理通"、"中有本主"、"得其君形"等观点,阐明了感情从内心发出,而声音在外面应和的情感表现思想,充分肯定了音乐是情感的外在表现以及音乐可以表达真情的观念。本文试图从音乐情感的产生、音乐情感的表现以及音乐情感的接受与审美等几个方面阐述淮南子中的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

  • 标签: 淮南子 情感论 产生 表现 接受与审美
  • 简介:淮南子·天文训》“和”、“穆”一段文字有“比”,它是中国古代特指十二律吕相生关系的专业术语,这可从中国传统琴学理论中找到证据,也可从《淮南子·览冥训》中找到旁证;而王引之旧说与东汉高诱旧注均为误说,董珊研究存在版本之误,上博藏战国楚竹书的“宫穆”与“徵和”应当分别是指“宫”、“穆”、“微”、“和”地位平等的阶名。文章对《淮南子·天文训》第25段进行校勘,并认为:中国传统三大音阶瑟调、楚调、侧调,完全符合当今学界所倡导的“三重证据法”,这个可靠的结论是进入到当代中国基本乐理的时候了。

  • 标签: “和” “穆” “比” 《淮南子·天文训》 传统音阶
  • 简介:张树侯,名之屏,安徽省寿县瓦埠镇人,生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自幼勤奋好学,二十五岁中秀才,青年时代与柏文蔚等一道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奔走革命。民国成立以后,自知非政治才,退居乡里,潜心艺事。生平力学,至老不衰,于金石书法,好之尤笃。“三代篆籀,暨汉唐以来诸石刻,搜罗甚富。”书法正、草、隶、篆四体皆能。篆隶书工力深厚,

  • 标签: 小传 淮南 金石书法 青年时代 安徽省 同盟会
  • 简介:本文在解析废弃矿区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废弃矿区再生设计的生态价值观,并从场所精神的挖掘、工业遗产再利用、受损地表再生设计三个方面剖析了生态价值观视野下的环境再生设计思路,探寻了科艺结合、协同创新的废弃矿区综合治理方法.

  • 标签: 生态价值观 可持续发展 废弃矿区 环境再生设计
  • 简介:6月2813,由中共淮南市委宣传部、淮南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和淮南市教育局主办,淮南市青年书法家协会、淮南博物馆承办、淮南铭志中学、淮南名爵商务会馆协办的“铭志杯全国青年书法名家邀请展”在准南市博物馆隆重开幕。

  • 标签: 青年书法家 淮南市 安徽 新闻出版局 博物馆 宣传部
  • 简介:文章在“律源、律度、律数、律历”四个维度的认识框架下,对《吕氏春秋》《淮南子》的律学理论进行分析,认为《吕氏春秋》《淮南子》律学理论的四个维度,是一种内在的思维结构,相互之间互为前提、密不可分。文章把《吕氏春秋》《淮南子》律学思想的“四维”特征表达为“律源自然”、“律度适度”、“律数趋匀”、“律历合一”,同时认为这“四维”特征的理论基础都可以追溯到“自然”,因而将两书律学思维的本质特征表达为“律依自然”。

  • 标签: 《吕氏春秋》 《淮南子》 律源 律度 律数 律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