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  序言  民国二十二年冬,予草书学,选书学格言百余则,约万言,附于后,意在取其简要,不以赡博为贵也.二十六年夏,成愚盘书话一卷,以伸予说,终以为谫陋,未足以登大雅之堂也.三十年秋,编书学史,引用书目,计五百余种,所见历代书家之名言较多,遂有不厌求详、广为裒辑之意.  ……

  • 标签: 书学格言
  • 简介:黄宾虹艺术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书画同源”由同源关系与书为主画为辅的教化功能,强调笔法的重要性以书入画始有雅格,而书之精妙彰于金石,故进而强调笔法最高层当以金石文字为依据由精研古文字到读古今书,增内涵,拓视野,不断发掘并表现他人未尝发现之美,故其书终成大美。

  • 标签: 黄宾虹 书法思想 绘画思想 金石文 笔法
  • 简介:今存王僧虔《论书》,实为王僧虔与萧子良二人相互论书答启。齐武帝水明年问书学著述共有八种,创造了中国古代书学史上“六个第一”,即书法评论专著、书法理论专著、书体研究专著、异体书法专著、书法史专著、书法著作注释等。永明书学可以永明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为“美学化”研究倾向,后期为“小学化”研究倾向。其最高成就为王僧虔“美学化”研究,即《答竟陵王子良书》、《书赋》。“小学化”研究的集大成者为王倍《文字志》。王俭、萧子良为前后期过渡的关键人物。这两种倾向在唐代书学中得到综合。永明书学标志着中国古代书学研究达到自觉,诚可谓古代书学史上最为灿烂的篇章,对以后书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书学研究 书法理论 书法评论 书法史 书体 集大成
  • 简介:观近年来书法作品展览,大部分以行草居之。好像只有行草才能展示书法魅力。写楷书者极少,偶有几人,或小楷,或魏碑,大多取其趣味,或求墨色变化,或求夸张变形,或求颜色琳琅,此皆末技也!真具楷书功夫才能者,少之又少。楷书凋敝莫盛于今!细察历代,楷之能书者,皆不在少数,唯当今能坐下来写楷书的太少。多是心态浮躁,心不能静,想三五日便能成名,想变化,想让人眼花缭乱。忽一目想,真能坐下来静心写楷书,深入下去,定当有得也!

  • 标签: 学习心得 作品展览 夸张变形 楷书 书法 行草
  • 简介:清代是书法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尤其是经过嘉道变革,书法呈现出缤纷多彩,流派纷呈,风格各异,名家辈出的“中兴”景象,给中国古代书法史画上了一个华美的句号。而阮元在其中是一位极有作用的人物,他对清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 标签: 书法艺术 书法史 风格 景象 流派 人物
  • 简介:郭尚先是清道光年间最为著名的帖派书家之一,由其后人所辑的《芳坚馆题跋》,记录了他的收藏及经眼的历代碑版、刻帖、墨迹凡百余种.本文通过对《芳坚馆题跋》的研究,探寻郭尚先的学书轨迹及其审美思想.

  • 标签: 郭尚先 《芳坚馆题跋》 学书轨迹
  • 简介:明代中叶,阳明心学的崛起给明代思想界、学术界带来了巨大的震动,书学思想的演进和发展自然也不例外,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心学对书学的影响:“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书与心的关系。“直欲脱去右军老子习气”:对规模“二乇”的质疑。“出乎己而不由于人”:主体意识的觉醒。

  • 标签: 明代中叶 思想界 晚明 阳明心学 学术界 觉醒
  • 简介:我与王祥北是在首师大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读硕士研究生时的同学,同住一个宿舍,有三年之久。记得当年刚入学时,他在书法领域已经取得了许多成绩,比如获得了全国第五届新人新作展最高奖,《书法导报》专门给他开设一个专栏等等。在校期间,他在专业上的表现赢得了校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认可和高度评价。孔子曾经夸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标签: 王祥 状态 书学 《书法导报》 书法文化 硕士研究生
  • 简介:论文对历代书学丛辑及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对书学论著的分类情况作了详细阐述,评析其分类得失,并力图揭示不同时期书学文献发展的特点。

  • 标签: 书学论著 分类 得失 特点
  • 简介:针对南宋书风流弊,赵盂顺力倡“古意”,奠定了自己的书学主旨;他推崇王羲之为百世楷典,并能于识其“清真”之韵,规范自己的审美祈尚;他不仅钟情《禊帖》,更融会百家,于诸家笔法中,求其“不易”,廓清了用笔规律;并于前贤古质盎然的书作中,悟其“通变”,领会其一开新体的契机所在。这些构成了赵盂頫书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 标签: 书学思想 赵孟頫 书风 用笔 笔法 王羲之
  • 简介:沈尹默作为一个划时代的书家是当之无愧的。他的书学思想是对清初中叶以来阮元、包世臣等人碑学理论的最大改变,是对古代帖学的重新认识和发展。他严谨的法度和创作实践.开一代书学新风气.对当代书坛有重要的影响。

  • 标签: 沈尹默 书学思想 碑学理论 古代帖学
  • 简介:毛万宝于近期推出了他的精选五卷本书学论集——《书法美学概论》、《书法美的现代阐释》、《20世纪书法史绎》、《当代书坛批判》和《兰亭学探要》,终于使他矻矻探研近30年,且无愧当代的书学成果有了颇具规模的集中展示!万宝君告诉我他是一个幸运的人,上世纪80年代初在大学读中文系时,正赶上学术界的美学热与书学界的书法性质问题大讨论。

  • 标签: 书学 当代 成果 书法美 美学概论 现代阐释
  • 简介:从现存的文献资料来看,金代的文字学是以北宋时期的文字学成就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与南宋时期的文字学成就相比也毫不逊色。

  • 标签: 文字学 书学
  • 简介:孙过庭所著《书谱》虽只有3700余言,却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书学思想,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书法史观、技法观、书体观、审美观、创作观、学习观和批评观等8方面。这8方面是互相交融、纵横交织的一个有机理论整体。

  • 标签: 书学思想 孙过庭 思想论 《书谱》 审美观 创作观
  • 简介:中国书法的研究和著述大体上分为三方面的内容对书法上历史现象的演变做出梳理、品评;对书写技法的论述、总结;关于书法审美理念的讨论。前者旨在为现实需要提供历史借鉴,后两者旨在为创作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当然,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绝非河井不犯。

  • 标签: 书学思想 《书谱》 中国书法 历史现象 书写技法 审美理念
  • 简介:鲜于枢“复古”书法思想的出现与其所处时代有关。宋人书法“尚意”,主张“不践古人”,书家过度追求个人风格的做法,最终导致一些书家看不到宋“尚意”的实质而轻视了古法。宋人自己也认为宋代书坛恶札充盈。北宋欧阳修看到了这一点,说:“余尝与蔡君谟(蔡襄)论书,以谓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甚于今。”南宋朱熹也这样认为:“书学莫盛于唐,然人各以其所长自见,而汉魏之楷法遂废。

  • 标签: 书学思想 鲜于枢 复古 解析 书法思想 个人风格
  • 简介:在赵孟頫、董其昌书风盛行的背景下,翁方纲提倡尚古、尚质厚的审美观,极力推崇学习汉碑、唐碑,开启了乾嘉崇唐学欧之风。同时翁方纲一再肯定北碑作为欧、褚楷书源头的重要地位,对于碑学书风的形成具有一定历史意义。但是,翁方纲的师古主张存在泥古不化的缺陷。翁方纲与阮元、伊秉绶等人均有密切的交往,对当时的碑学书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标签: 金石学 古朴 唐碑 北碑 翁方纲 书学思想
  • 简介:二十一米芾《海岳名言》多有惊人之论:谓老杜作薛稷慧普寺诗云:“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今得石本视之,乃是勾勒倒收笔锋,笔笔如蒸饼,普字如人握两拳伸臂而立,丑怪难状。并由此断言“信老杜不能书也”;

  • 标签: 书学 《海岳名言》 笔锋
  • 简介:苏轼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在书法创作上,高举“尚意”大旋,为宋代书法有别于唐代开辟丁一条崭新的艺术道路。他的出现在中国书法的发展史巾具有特殊的意义,是一座醒目的里程碑。本文试就《东坡题跋》所体现的书法美学思想作初步探讨。

  • 标签: 苏轼 题跋 笔法 笔势 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