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古代诗话对于诗话体裁批判之独特现象,表明了诗论家对诗话体裁爱恨交加的矛盾心理,同时也断绝了20世纪初文论转型时,诗话与现代文论血缘承继的最后希望.其特征有三:第一,诗论家批判诗话严厉而广泛,但其无法割断与诗话体裁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二,诗论家在批判诗话体裁的同时,往往又会称誉一些诗话内容,这使其批判具有明显的不彻底性;第三,具有妥协性质之诗话反批判,是古代诗话于批判声中不断壮大之法宝.由此探究诗话体裁之自身批判特征,对于今天实现诗话的古为今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诗话 体裁 自我反思 传统批评 古代 20世纪初
  • 简介:功利关系是人与物最原始、最直接、最基本的关系,在设计批评中,功利判断因此是最为主要的批评标准。正如列宁所说:“如果我现在需要把玻璃杯作为饮具使用,那么,我完全没有必要知道它的形状是否完全是圆筒形,它是不是真正用玻璃制成的,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底上不要有裂缝,在使用这个杯子时不要伤了嘴唇等等。”[1]使用者出于功利的考虑,对造物的造型、

  • 标签: 设计批评 批评标准 玻璃杯 人与物 功利 使用者
  • 简介:批评家如果没有专业优越感,就只能充当伪批评家.偶尔有人问我:"怎么还在搞批评?"这很像小孩的发问:"怎么公鸡老在打鸣?"批评如同鬼魂附体一样,总是依附在那些喜欢挑刺、好发议论的人物身上.这类人物不安分守已、天马行空的思考状态,比画画更加自由.

  • 标签: 美术批评 美术理论 学术价值 美术创作
  • 简介:批评家们已经意识到权力的弱化,但这仍然无法抵御市场经济的滚滚浪潮。最初艺术市场的形成发展也受益于艺术批评批评家群体的努力,但资本的侵入无疑逐步地削减了批评的权力。十年前,从"批评的失语"作为一种现象一个问题被艺术界广泛关注开始,就不断地引发批评家们的讨论,甚至焦虑恐慌。然而,这种最初的焦虑恐慌并非来源于批评自身的理论危机,而是更多地源自权力的丧失。

  • 标签: 批评家 艺术思潮 艺术批评 八十年代 批评史 艺术家
  • 简介:包豪斯,你是一所设计学校.自1919年创建至1933年纳粹党勒令停办,你虽然只存在了14年,且于魏玛、德绍、柏林几经辗转,但你在设计方面的影响却是如此深远,以至于你几乎成了"设计"的代称,直至将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

  • 标签: 学科建设 设计批评 包豪斯 设计精神 设计传统 设计艺术
  • 简介:进入信息社会,艺术批评史上那些我们尊崇的批评家:克罗齐、温克尔曼、丹纳、岁斯金、波德莱尔、充柴夫·贝尔、罗杰·弗莱已是昨日经典、批评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批评之后的时代具有虚拟、开放、自由、平等的属性,

  • 标签: 艺术批评 文化解读 网络 信息社会 温克尔曼 波德莱尔
  • 简介: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现象流行音乐文化进行过尖锐的抨击,本文概略集中了其中一些批评言论.同时也注意到德国学者彼得·维克、美国学者富兰克·逖罗等人与其相反的言论.世界流行音乐大潮就在学者们的这种批评与反批评中按自身的运行轨迹发展.

  • 标签: 批评 文化工业 大众音乐 流行音乐 爵士乐 摇滚乐
  • 简介:介入的冲动是批评诞生的根源,但“冲动”并不等于“有效”。假设批评对社会产生了影响而导致社会变革,那么社会变革本身,就是对批评“有效性”的偏离。因此,不同时代必须有不同的批评介入方式,才能保证“有效性”的持续。本文梳理了几种典型的批评方式介入姿态,分析了它们的“有效”之处“失效”的原因,并提出一种有效的批评方法,也就是建立在“科学的符号学分析”“意识形态批判”基础上的“社会批评”或者“文化批评”。

  • 标签: 批评方式 有效性 社会变革 意识形态批判 符号学分析 介入方式
  • 简介:热点述评批评活动作为批评家的生丰手段、文化身份及精神价值体现,不仅是批评家关于作品文本现象的言语行为,还往往隐含着批评主体凡俗性个人欲念(如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力利益)与其作为社会生存个体的现实处境(生活环境、工作体制)。进一步说,批评家的世俗性生存处境和他的文化价值取向,精神关怀、批评策略、话

  • 标签: 美术批评 后现代主义 文学批评 批评家 艺术价值
  • 简介:相对上世纪80年代文学批评从西方理论吸取能量获得生机活力而言,上世纪90年代直至今天的文学批评,越来越被各类理论知识所裹挟,油彩满面但却日渐远离批评的真意。当通过学院体制传播、附着于强大的现代研究生培养制度之上的各种理论,在客观上为批评批评家提供一条绿色通道时,需要正视的一个事实是:尽管如上的优势保障了批评批评家的存在,但畸形的评价机制已使得越来越多的批评家及其批评实践变成一种纯粹知识的复制生产行为,因而,在现代发达的传媒机制下,从文学批评中产生辐射社会的精神能量已变得越来越不可能。面对当下的批评实践,知识已无法像上世纪80年代给批评注入生机活力,批评利益的合谋已严重侵蚀到批评生产并显示深重的危机,“批评的动力来自哪里”已变成批评者需要面对的一个基本问题。

  • 标签: 文学批评 80年代 批评实践 批评家 西方理论 90年代
  • 简介:"侧重建设,却不懈批评",这是《美术观察》从创刊以来一直坚守的学术宗旨之一。有鉴于此,从今年开始,本刊恢复设立[批评]栏目,暂定为每季度刊发一期,全年共四期,主要刊发艺术批评领域同仁的理论思考与写作实践。在选题上,[批评]栏目侧重于绘画、书法、雕塑、美术史论研究等"造型艺术"的创作与研究,以与[设计批评]栏目相映生辉。首期刊发的文章侧重于学术批评,就"艺术批评"这门显学进行了冷思考,对其学科定位、研究方法、学术规范建设等问题提出质疑与反思。我们希望以这样的学科高度作为一个开端,带动整个美术批评领域学科反思与学术批评的自觉开展。

  • 标签: 艺术批评 学科反思 危机 《美术观察》 学术批评 学术规范建设
  • 简介:在中国,要靠批评文字或展览策划养活自己,恐怕不会过得很好.幸好中国批评家大多是业余的,一份工资在手,也穷不到哪里去.本来,写文章拿稿酬,做展览取劳务费,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只是中国稿费标准太低,展览缺乏正常机制,于是君子爱财而取之无路,让一帮批评家颇感不平.

  • 标签: 艺术批评 艺术家 学术体制 知识分子 批评话语
  • 简介:电视批评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同电视理论的关系是应用理论与基础理论的关系。电视工作中,一些电视人往往轻视电视批评中所提出为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观点、不去努力实践它,这表现了电视批评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个电视批评者,如果只钻研理论而忽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去研究如同将理论运用于实践,那么他对理论的认识也将受到很大的限制。因而,重视养成对电视现状的关心,学会用科学的电视理论去分析研究电视的各种文化现象,对于电视批评家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电视批评 钻研 应用理论 表现 文化现象 观点
  • 简介: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处在一个虚假的结构性误区之中。那就是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共同繁荣的虚幻性假象之中。无可否认,新时期以来,尤其是近十年以来,中国的文学创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仅长篇小说一项19971998两年就超过了千部,这还不包括非正规出版物),批评文章就更是不可计数。但另一方面来自读者研究者的声音却是:能够对读者研究者产生意义的批评文章越来越少。这一方面标志着,文学批评越来越学术化、专业化个人化;另一方面,似乎也掩盖了批评家的另一种倾向。

  • 标签: 文学作品 文学批评 理论方法
  • 简介:  随着社会的繁荣发展,人们在精神层面上的需求日益增加.书法这一古老的艺术式样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喜爱.如今科学技术发达、传媒传播迅捷,许多古人难得一见的经典法帖随处可以购置.……

  • 标签: 书法批评 漫谈书法
  • 简介:现在戏曲评论已是群众性的活动,一个戏演出了,领导要讲话,评论家要发言,一般观众也要通过微博、微信发表意见。很多地方在剧本写出后就要开论证会,听取如何修改提高的意见。创作者在这个过程中要经受很多磨难。我听到过一位导演忿忿然地说:“对于戏剧,谁都懂,都能说三道四。”但是对于专业的戏曲批评来说,我觉得又确实很难。

  • 标签: 戏曲批评 文艺批评标准 学习笔记 戏曲评论 群众性 评论家
  • 简介:从事当代诗歌批评近二十年,只是埋着头去做.一旦要离开具体的批评写作,去客观地审视一下所做为何,倒不免有些困惑起来.有关当代文艺批评的价值、功能等问题的思考,尤其是批评转型的话题,已见到不少,但就个人而言,首先是对身在其中的话语方式的真实感受如何,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标签: 文艺批评 文艺创作 社会风气 美术批评 产业化 市场化
  • 简介:美术批评走向自觉的宣言──解读《美术批评学》黄丹麾长期以来,中国的美术批评处于非学科性的状态。这种非学科性表现在美术批评没有明确的批评对象、性质、功能方式,缺少系统的美术批评理论体系;没有专业化、职业化的批评家。许多美术批评文章或缺乏理论支点,或没...

  • 标签: 美术批评 黄丹 运动感 批评对象 美术作品 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