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在《克拉丽莎》一书中里查逊只是延续了《帕美拉》中,在小说序言中里查逊称拉弗雷斯为一 个,他的小说《帕美拉

  • 标签: 意识形态诱惑
  • 简介:在传统意义上,意识形态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在后现代语境中,詹姆逊对它做出了独特的解释.本文从詹姆逊的意识形态理论入手,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和精神分析学对他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影响,分析了其理论中意识形态与历史、乌托邦之间的关系,进而反思了其意识形态理论的难以克服的困境.

  • 标签: 经典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精神分析学 詹姆逊 历史与乌托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10
  • 简介:在《克拉丽莎》一书中里查逊只是延续了《帕美拉》中,在小说序言中里查逊称拉弗雷斯为一 个,里查逊在小说中暗示

  • 标签: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0-16
  • 简介:他的小说《帕美拉,里查逊笔下的帕美拉就是一例,但同时也反映并加深了18、19世纪英国妇女 仍相对卑微的社会地位

  • 标签:
  • 简介:众所周知,布莱希特主张实践推广一种不同于传统戏剧或日亚里士多德戏剧的“科学时代的戏剧”,在早期,他将这种戏剧称为“叙述体戏剧”、“非亚里士多德戏剧”,后来则将其命名为“辨证戏剧”。无论布莱希特以什么样的称谓给他的新戏剧命名,“陌生化”是他一贯坚持,用来实现自己戏剧理想的主要方法,“陌生化”事实上处于布莱希特戏剧思想的核心地位。可以这样说,没有“陌生化”就没有布来希特所主张的新戏剧。因此,对“陌生化”作全面深入的探讨就成为理解布莱希特戏剧思想的关键所在。但是这项工作要做起来并不轻松,因为自从布莱希特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提出该理论以来,种种争议和误解就一直与该理论形影相随。

  • 标签: “意识形态” “陌生化” 传统戏剧 亚里士多德 戏剧思想 三十年代
  • 简介:文艺意识形态问题是文艺学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从哲学和方法论传统来看,它在根本上属于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学艺术现象的核心概念之一,在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和文化理论中都得到了高度重视和较为充分的发展,成为分析研究现代人类社会文学、艺术及文化现象的重要理论方法。但由于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处的具体历史文化语境的差异,理论家对于意识形态的内涵及其作用的阐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尽管如此,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理论方法,其特有的普遍性和一般性意义还是构成了各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理论的共同基础。正是这些差异和共同性,成为我们理解文艺意识形态理论的重要前提。

  • 标签: 艺术现象 历史文化语境 文化现代性 现代人类社会 当代文艺理论 理论方法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0-06
  • 简介: 1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文化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功能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社会的主要文化都与意识形态相关

  • 标签: 功能实现 实现文化 意识形态功能
  • 简介:早在九十年代的新式批评家们面对所谓的新时期文学无法用旧有文学模式对发展了的文学形式命名,从而把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学分为两段并命之为后新时期文学之前,所谓的新时期文学实际上就已经由先锋小说家为这段时期的文学发展历程划上了不是句号至少也是分号。前有文学文本占领了几乎所有的文学意识形态空间,已有文学模式的改造更新,似乎无论如何难以显示其显在的存在意义时,先锋小说家们在符号编码的空地上实行了一场文学变革。这种变革不只是形

  • 标签: 先锋小说 意识形态性 文学文本 否定的物质性 文学意识 性符号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科学技术的双重功能(即生产力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对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叙述体系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叙述体系对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做出了过度的诠释,在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的叙述体系中

  • 标签: 意识形态之后 科技蜕变 蜕变意识形态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2-04
  • 简介:文学为服务的理论、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理论都曾经是关于文学与社会关系问题的经典理论,其实是文化群落的文学显现,关注起文学的外部文化问题

  • 标签: 意识形态群落 群落意象
  • 简介:本文旨在以保罗·利科《意识形态与乌托邦讲座》一书为研讨平台,分析利科如何细读马克思经典文本,提出"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辩证法思想,并以此构成其叙述诗学的反思维度。叙述在赋予事件逻辑结构的同时,成为一种将对象合理、合法化的过程,从而"歪曲"了现实的本来面貌。但利科指出当表象成为绝对的"歪曲"之前,本身就是现实生活中人的物质活动和语言活动的一部分,一种"现实生活的语言"先于"歪曲"存在。乌托邦并非天然地属于意识形态,文学乌托邦具备一种"自反性结构",我们以之重新审视在现存秩序中扮演的角色,乃至秩序本身,成为显现未来事件的希望。本文试图呈现利科如何在充分的"漫长迂回"(lelongdétour)中完成了对意识形态、乌托邦及其叙述中介的深度诠释,肯定了只要人是能想象、能书写、能叙述、能行动的主体,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就存在更新和实践的可能性,这构成了对流行的意识形态、乌托邦终结论的有力回应。

  • 标签: 保罗·利科 叙述 意识形态 乌托邦 想象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大国实力地位的下降,它们明确意识到,用军事颠覆、经济封锁或政治遏制方式来瓦解社会主义国家已经不可能,于是,美国总统布什抛出“超越遏制战略”,以接触代替遏制,发挥美国的相对优势,以经济援助为诱饵,用“和平演变”的方式促使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政治多元化和经济自由化,最终动摇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基础。

  • 标签: 西方意识形态 20世纪80年代以来 转基因 社会主义国家 政治多元化 攻势
  • 简介:鲁迅成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领袖之后,他的作品在苏联多次被翻译出版并得到高水平的研究。1932至1975四十多年间,苏联公开发表的鲁迅研究论文达220余篇,还出现了“鲁迅学”(Lusinovedenie)的概念。④在苏联,对中国作家鲁迅这种前所未有的关注并非偶然。一开始,这种关注是基于共同的政治思想基础和革命理想,即苏联和中国左翼都普遍存在的左翼意识形态

  • 标签: 意识形态论 鲁迅学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中苏 翻译出版 研究论文
  • 简介:一英国著名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引人注目的《美学意识形态》(1991),经王杰等译出,已经在去年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这在我国美学界应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尤其是面对文化转型时期竞相出现的种种困顿,我们的美学颇有迷失方向之感的今天。《美学意识形态》很可以...

  • 标签: 伊格尔顿 美学意识形态 弗洛伊德 西方马克思主义 传统美学 资本主义
  • 简介: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随着描述翻译学的出现,国外翻译理论已经不再局限于具体翻译方法上,而是转至翻译和意识形态等理论层面上的问题上。将意识形态引入到翻译研究领域,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将研究的焦点从文本之中转移至文本之外,由语言对比转移至翻译文化的研究。本文对意识形态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意识形态对翻译策略的主要影响,并探讨了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控制策略。

  • 标签: 文学翻译 意识形态 控制策略
  • 简介:意识形态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是系统反映社会主导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理论体系,集中体现着特定利益集团的价值尺度和精神追求,是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文明发展的根本思想保障。如何在网络文化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健康发展,坚守并扩大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络阵地,已成为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方面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 标签: 网络文化 意识形态 影响 对策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一在1985年前后,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文化热潮。文化热潮的出现无疑与社会思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文学并不是纯文学,因为"文革"时期的政治—文学结构模式仍隐秘地潜伏,以暴露、展示痛苦的"伤痕文学"仍旧在向政治意识形态谄媚。虽

  • 标签: 寻根文学 意识形态规避 文学意识形态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06
  • 简介:二、用广告形象负载意识形态信息 ,广告传达意识形态信息的方式,广告对意识形态信息的传播会采取不同的方式

  • 标签: 传达意识形态 信息方式 广告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