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4 个结果
  • 简介:总是从外部角度谈诗歌,对于一个研究者来说是个危险,这表明,要么这个研究者对诗歌的内部是缺少敏感性的,要么干脆就是缺少进入诗歌内部的能力。但从另一方面说,这样谈论又有某种不得已的因由,我们这个时代的很多艺术问题都社会化了,所以免不了要从外部角度进行辨析和观察。本文主要以对2007年诗歌的阅读为感受基础,从几个现象出发,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 标签: 诗歌 地理 艺术问题 研究者 敏感性 社会化
  • 简介:在德国的一个书店里,每年都有大量的图书被偷,这让书店的工作人员苦恼不已。于是,他们把这些被偷图书的名称和数量登记在一张表格上,悬挂在书店的醒目位置,以对员工起到一个提醒作用。

  • 标签: 工作人员 书店 图书
  • 简介:我终于很不情愿地被调到市委宣传部,宣传部长高兴得眉飞色舞,并要我负责文教方面的宣传,说有我这个笔杆子,他一百二十个放心。我是搞文学创作的,创作可虚构,搞通讯报道可丁是丁卯是卯,与事实有出入人家就要打官司,用钱来恢复人家的名誉用钱来医治人家的精神创伤,工薪阶层无力承担。回家与妻商量,妻说用我的合法身份为她们学校呼吁呼吁。

  • 标签: 文学创作 精神创伤 合法身份 角度 打官司 部长
  • 简介:时间当代一个中午。地点某城市市郊交警便民服务岗。人物老张交警,三十多岁。个体户二十七岁左右。

  • 标签: 便民服务 个体户 交警
  • 简介:庙太阳升起世界沿着我的目光渐次明亮起来我的目光触到了摇动的树,风有了方向触到了路面的点点梨花,雨有了方向触到了滔天巨浪,海也有了方向触到了山,山原地未动于是,坐北朝南的姿态坐标了风的方向雨的方向海的方向于是在大山的胸怀里有了一群建筑建筑群的名字叫作庙建庙的人不知什么时候走的

  • 标签: 鸭绿江上 点空间 滔天巨浪 山原 我自己 就这样
  • 简介:  你的面前摆着一个作文题目:"乌克兰某所小学校的花圃中开了几朵很大的玫瑰花,大家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人来观看.一天早上,当学校校长起来晨练时,看到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摘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从容地走开.老校长于是和蔼地向这个小女孩走去……"请续写本故事.……

  • 标签: 换角度 角度思考
  • 简介:几天前我接到一位朋友的电活。我们之间已经多年没有联系了,他在电话里告诉我,他刚从美国回来,我连忙回答,你那些散见在报刊上的种种关于美国的文章我都拜读了。他插进话来说真想不到,难得难得,话语之中不无自得之感。我赶紧申明,

  • 标签: 小说叙述 叙述角度 告诉我 亨利·詹姆斯 文学现状 叙述方式
  • 简介:写景描人.要在两三句的微型诗中着笔.其难度可想而知。须多方观察,精思妙想,巧切角度.精选意象;写景从逼真生动.进而景中寓意;写人形神兼俱.重在有情。诗中有点睛之笔更好。

  • 标签: 微型诗 写景 意象 形神
  • 简介:一、引言文学是语言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作者选择特殊形式来传达思想感情,因此对读者来说,找到适当的方法诠释作品是尤为重要的。文体学的分析方法主要基于文本研究,大量采用语言学上的论据,所以这是我们用来探索文学作品的理想工具。根据不同的层面可以将语言分为语音学,

  • 标签: 文体学角度 角度解读 解读初雪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26
  • 简介:麦克卢汉巧妙地把各种媒介技术解释为内容,媒介技术,[关键词]麦克卢汉媒介理论技术决定论人性 

  • 标签: 人性角度 媒介技术 理解媒介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2-01
  • 简介:男女两性性别的确认过程也是原始社会最初的礼起源和形成过程,原始社会时期的礼与进入阶级社会时的礼有很大差异,人们对人的再生产形式和男女性别自然分工和性别角色的明显确定及形成过程

  • 标签: 性别角度 探讨礼 礼起源
  • 简介:批评作家的创作,有多种角度。其中有一种立足于艺术本体,追求艺术创新,叫艺术角度;还有一种立足于读者本体,强调艺术通俗,叫读者角度。在批评实践中,二者多有抵牾,时常引出批评家之间的笔墨官司,并以是此非彼的态度,直接影响作家对创作的价值取向。

  • 标签: 批评实践 艺术创新 读者角度 艺术探索 艺术角度 价值取向
  • 简介:正如吕进先生在导言中所言“重庆的确还不能称为文化大市。但是,对于二十世纪的中国新诗来说,重庆却是一座重要的诗城。”稍微了解新诗历史的人都知道,现代文学发展的第三个十年,中心就在重庆,“文协”以重庆为活动中心开展了长达八年的抗战文艺运动。30、40年代的陪都文学使其接川纳海,形成了重庆新诗发展的第一个高潮。随着抗战之后中心的转移,重庆诗坛也没有寂寞冷清下来,

  • 标签: 中国新诗 抗战文艺 吕进 陪都 诗坛 为文
  • 简介:午后将醒未醒之际发现我站着的地方似乎是一片菜地,我在劳动中歇息。水车。水渠中水流声。似乎有意识地拖延了一小会儿,不让自己醒来,以便把这个地方看清。闻到它的意义,有如闻到芜荽与芹菜的味道。

  • 标签: 杂著 文学 文学作品 杂文
  • 简介:深夜的面条店面条店开在北京路和健康西路的路口,位置应该是不错的。只是这家面条店只做夜市,大概从晚上六七点开始,一直做到凌晨两三点打烊。晚上,准确地应该说是夜里,城市的万家灯火都熄灭了,只剩下路灯亮着,还有远处忽明忽暗的车灯。从大治路骑自行车,经过引河路,再到健康路、健康西路,就可以看到在一片暗黑之中火光熊熊的面条店。

  • 标签: 地理 内心 面条 健康 北京路 自行车
  • 简介:关于文学与地理的关系,是文学批评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正如魏晋时期喜好“清谈”的文人所言:“谈何容易”;据王僧虔《戒子书》所述,“谈何容易”这句话是西汉最擅长辩难的著名文人东方朔说的,可见“文学自由谈”这个“谈”是很难的。

  • 标签: 文学地理学 《戒子书》 文学批评 魏晋时期 东方朔 文人
  • 简介:人类通过人体隐喻来认知和理解客观世界,把自己熟悉的人体本身作为衡量事物的标准去了解世界上的事物。基于这样一种认知角度,本文简介了现代认知隐喻观和人体隐喻理论。英汉人体隐喻存在共性和差异,本文着重探讨导致英汉人体隐喻存在差异的地理环境和体貌特征上的原因。

  • 标签: 隐喻 人体隐喻 英汉人体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