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简介:杨树达指出,表器物的形声字,其重文的形在表义功能上,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甲骨文字形的形相对剀切,而后起的小篆字形的形则相对空泛。本文通过剖析,认为他所举的例证不一定恰当,但其观点基本上还是正确的。当然,完全坐实这一观点,还有待更丰富的出土材料发掘和更进一步的古文字研究。

  • 标签: 杨树达 形符 剀切 空泛
  • 简介:莫里斯推动了用思想的发展,用学分支的提出是他用思想的集中表现,话语类型的划分则是他用思想的具体运用。莫里斯结合符号意指方式和符号用途两个维度将常用语篇分为16种类型。基于行为学符号理论,他的这一区分不仅虑及符号与对象、符号与符号,更关注了符号与其使用者的关系,是他用思想的具体运用。符号的起源、用途与效果,以及与之相关的符号的充分性、真实性与可靠性等问题也同时得到了关注。将符号使用纳入符号学研究,突破仅从形和义方面对符号意义的考察,突出符号解释者在符号意义过程中的作用,使符号学处于开放的系统中,必将进一步促进符号学的繁荣发展。

  • 标签: 莫里斯 符用思想 话语类型 符号意指方式 符号用途
  • 简介:文本的码具有强编码或弱编码的不同类型。码的这种特征与"物-符号"的二级特征相联系,当码偏向于强编码时,文本的性质偏向于符号性,具有符号表意的片面特征;当码偏向于弱编码时,文本的性质偏向于事物,在认知中类似于对事物的多维度探索,从而使文本阐释得出不同层面的意义。《周易》的文本阐释以观物取象为特点,卦画、卦辞与《易传》等系统都与"象"的建构密切相关。通过《周易》的取象思维,可以深入发掘《周易》作为弱编码文本在阐释中获取多重意义的认知过程,进而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表意特点。

  • 标签: 《周易》 符号 取象 弱编码
  • 简介:传统名篇教材《信陵君窃救赵》节选入人教社1981年12月第1版和1995年6月第2版高中语文课本时,都有12自然段。而入选2002年10月第1版时,却只有11自然段,少了原来的第5自然段。少的文字如下:

  • 标签: 信陵君 初中语文课本 文字 高中语文 自然段 人教版
  • 简介:考察《汉语大词典》中收录的1019条酒类语词,发现它们作为语象符号,可以运用广义修辞学相关理论进行综合解读。因为"酒"由表示液体物质的语义泛化扩张到超物质层面的语义,承载了创造主体认知世界的思维方式与意识,融入了社会精神文化,建构起独具特色的修辞阐释空间。本文据此通过剖析这1019条酒类语的丰富语义蕴含,着重阐释凝定在这些语义蕴含中的颂酒和贬酒两个修辞场,并揭示其主要成因。

  • 标签: 语符 修辞场 成因
  • 简介:中国古代文人,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文人,喜欢在画作上题诗。作为一种艺术传统,中国文人画一直追求画与诗的完美结合。这样,在同一张画纸上,诗与画便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中国画和中国诗都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意义,因此,分开来看,二者都很难阐释或者翻译。中国传统文人画则不然,它不但为画家提供了阐释自己作品的舞台,也给鉴赏者提供了理解画家创作意图的可能。文人画中这种诗一画相互阐释、互为翻译的现象被罗曼·雅各布森定义为"际翻译"。翁贝托·艾柯在他的翻译理论中进一步探讨了这一现象,他的理论也被视作对雅各布森际翻译论的发展和补充。基于对阐释的拓扑学分类,艾柯详细阐述了际翻译中存在的五个显著特点。本文旨在阐明这五个特点如何在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诗-画互译中体现出来,同时指出诗-画互译这种独特的际翻译现象中存在的其他特性。

  • 标签: 符际翻译 传统文人画 诗-画互译 阐释
  • 简介:在网络科技高度发展的伊托邦时代,港台作家善于化用新奇的虚拟赛博网络空间元素,再现伊托邦、乌托邦、恶托邦交织的E时代想象,创造新时代文学新码。新生代及中生代作家们的创作印着强烈的代际符号,他们发明了杂唛时代的新人学,为21世纪文学开创了一条新的想象之路。

  • 标签: 伊托邦 恶托邦 赛博空间 新符码 新人学
  • 简介:历史叙述在我们的文化记忆、艺术与身份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作者与读者用际空间,利用社会文化语境、文化记忆和回忆行为(包括他们的个人文化记忆)去创造或阐释文本的意义。"纠缠的记忆"是指这一空间中不同成分之间的复杂关系构成了不同的现象,并将不同时空语境下的历史叙述连接起来。本文首先分析不同的时间(包括历史的、现在的、神话的、和虚构的)与空间的(包括地理的、神话的与虚构的)建构如何在历史与神话叙述中相互作用,以及这些叙述如何影响集体文化记忆和身份。另一个重要问题是集体和个人文化记忆如何被卷入历史、神话叙述以及当代文化。本文的第二个目的是通过研究爱沙尼亚和芬兰的文学作品来分析该类叙述中的符号间性机制。索菲·奥克萨宁的小说《清洗》再现了爱沙尼亚二战后的历史事件,安东·汉森·塔姆瑟尔的戏剧《朱迪思》用一种新的方式重释了《旧约》中朱迪思的故事,将朱迪思的故事与萨洛米的故事以及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话语联系起来。本文最后一部分分析了几个世纪以来,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的叙述意义和主题在爱沙尼亚的文化中,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的语境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标签: 纠缠的记忆 历史叙述 神话叙述 文化身份 当代文学 爱沙尼亚文学
  • 简介:品牌命名活动似乎是命名者的一种主观意志行为,换言之,选择什么样的符号命名品牌完全是由命名者的主观意图所决定的。尽管命名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主观活动,但是任何一个命名者都不会随意地去选择一个语言符号去命名品牌,而是经过反复推敲、深思熟虑才能选择。

  • 标签: 品牌名称 理据性 语言符号 意志行为 品牌命名 主观意图
  • 简介: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晚期资本主义从早期物质匮乏的生产主义时代走向了物质丰裕的消费主义时代,如何刺激消费以缓解频发的经济危机,成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重大问题.借助符号学思想和媒介力量,鲍德里亚建构了一套刺激消费欲望,缓解社会危机的符号政治经济学理论,从而将社会的阶级矛盾转向了对商品的符号价值追求.这种转变不仅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反而使人们陷入了不幸的异化境地和生态危机之中.毫无疑问,理解鲍德里亚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建设价值和理论启示意义.

  • 标签: 消费社会 符号价值 异化 符码统治
  • 简介:在增韵字、补训释、增或亦和增纽四个方面,敦煌本韵卷首所记字数与实际不符,敦煌本韵应是宋跋本韵的增修本,敦煌本韵的作者当不是仁昫。

  • 标签: 宋跋本王韵 敦煌本王韵 比较
  • 简介:勃的文章以《秋日登洪府滕阁饯别~序》简称《滕阁序》)为最有名,是一篇脍炙人口的骈文。它描绘了滕阁的地理位置、四周的壮丽景色和宴会的盛大场面,也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它出色地采用各种修辞手法,既细腻地写景,又精确地叙事,也委婉地抒情,显得气势奔放,景象万千,令人读后回味无穷。对偶工整,气势酣畅。该文作为一篇骈文,当然讲究对偶,但作者并不一味追求形式,使文章变得单调板滞,而是以骈文为形式,以散文为内容,挥洒自如地表情达意。

  • 标签: 《滕王阁序》 修辞手法 王勃 感人 名篇 地理位置
  • 简介:摘要在侦探小说《罗杰疑案》中,阿加莎·克里斯蒂巧妙地借用坡《失窃的信》的模式,以在传统侦探小说中作为忠实助手的第一人称叙述者作为罪案的凶手。而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由于与第一人称叙述者的心理认同而使侦探与罪犯的角逐变成了读者自己与自己的智力较量,不自知地做了一回俄狄浦斯

  • 标签: 阿加莎· 克里斯蒂 侦探小说 第一人称叙述者
  • 简介:船山《识小录引》中云:“故日:‘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几希者,小也。大可冒,小不可假,故曹丕得言舜禹,冯道可以救人之仁归契丹,唯小者则筋骸不可强,血气不可遏。乃嚣然日:‘恶用此哉?’于是而蚁穴决金堤,星火焚昆冈矣。所甚忧者,小之坠也,几希之绝也。”于是,船山先生在此文里详细地描述了服之仪礼各事。

  • 标签: 美国文化 鲁宾斯坦 服饰 信息 意义 符码
  • 简介:阿拉哥和穆罕默德两个人自觉肚里墨水太少.经常胡说八道.为此一直被朋友讥笑.决定一起去读大学。经过一番努力.终于都考进了一家知名大学.阿拉哥不知道选什么课好,就去问指导教授,穆罕默德在外面等他。

  • 标签: 穆罕默德 逻辑推理 草坪 教授 割草机 妻子
  • 简介:世界文学崛起并迅速成为国际文学理论界和比较文学界的又一个前沿理论话题。本文是对宁教授的访谈录,主要涉及世界文学的概念、发展模式和体系、世界文学作品构成、比较文学的新问题和方法,以及作为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理论升华的世界诗学的建构等。作为学贯中西的国际知名学者,宁教授结合自己学习、考察、研究经历,在西方学者的研究基础上,从比较的和中国的视角提出了一种世界诗学的理论建构。这一理论话题值得引起国际学界的关注和讨论,并将改变和修正现有的世界文学和文论格局。

  • 标签: 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 世界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