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设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高危患者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快速通道,分析术后ICU快速通道建设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术后ICU快速通道建设前,即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创伤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9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术后转入了ICU(非快速通道ICU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转入ICU的危险因素。参考筛选得到的危险因素和临床实际,建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ICU快速通道的转入标准。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满足快速通道转入标准,术后转入ICU监护治疗的7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快速通道ICU组)纳入研究,与快速通道建设前转入ICU的患者(非快速通道ICU组)的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级(OR=4.260,95%CI:1.157~15.683,P=0.029)、院前时间≥48 h(OR=4.301,95%CI:1.212~15.266,P=0.024)、入院检查血红蛋白(Hb)<90 g/L(OR=7.979,95%CI:1.936~32.889,P=0.004)及合并冠心病(OR=6.063,95%CI:1.695~21.693,P=0.006)是快速通道实施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转入ICU的独立危险因素。快速通道建设前后两组转入ICU患者的基线资料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入院时Hb浓度和院前时间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是在合并症数目方面,快速通道ICU组的患者显著高于非快速通道ICU组(Z=-1.995,P=0.046)。与非快速通道ICU组的患者相比,快速通道ICU组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术后在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长均显著缩短(Z=-2.121、-2.726、-3.130,均P<0.05),快速通道ICU组患者所需会诊数目及在ICU治疗时间≥2晚的患者比例也显著减少(均P<0.05),两组患者在再次ICU转科率、会诊数目≥4个的患者比例、手术时长、总住院费用及在院、术后1个月和3个月死亡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ICU快速通道有助于缩短老年髋部骨折高危患者的术前、术后和住院时间,是基于多学科协作,ERAS理念具体应用的一种有效模式。

  • 标签: 髋骨折 老年人 加速康复外科 重症监护 快速通道
  • 简介:摘要本院率先在南疆建立了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这对满足社会需求、提高呼吸危重患者的救治水平、有效处理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发展呼吸重症专业学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效的发挥RICU的作用,我们从基础设施建设、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救治流程、呼吸重症专业医护人员培训、多学科合作、防范院内感染等方面进行完善与发展,但鉴于目前所建RICU尚与国际与国内先进水平的RICU存在一定差距,有待于今后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与努力。

  • 标签: 南疆地区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 重要性公共卫生事件建设思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肺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30例ICU(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15)与观察组(15),对照组采取常规经验选择抗生素,观察组应用比阿培南降阶梯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ICU住院时间与细菌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CU住院时间、细菌清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肺炎采取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能缩短ICU住院时间,提高细菌清除率,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抗生素降阶梯方案 临床疗效 重症肺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20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接受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率、凝血指标、血栓预防有效率。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5%)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的凝血指标(PT、Plt、APTT、AT-Ⅲ、D-D和FIB)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栓预防有效率(98.3%)高于对照组(75.0%)(P<0.05)。结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 静脉血栓 下肢 护理干预
  • 作者: 翁晓琴陈敏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5-11-21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5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中新生儿感染的因素以及有效的护理。方法:研究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新生儿524例,分析其新生儿感染的因素以及对应的护理方法。结果:新生儿中出现感染的患儿为27例,发生率为5.15%,其中呼吸道感染为13例,口腔感染为5例,皮肤感染为4例,胃肠感染为2例,其他感染为3例。与正常为感染新生儿相比,感染新生儿会有更高的早产率、更低的体质量、更长住院时长、侵袭性操作更多、呼吸窘迫症状更高、基础性疾病更多,p<0.05。结论:造成新生儿感染的原因较多,在护理工作上要做好重症病房中的监护,减少侵袭性的操作,提升患者机体免疫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安全因素,并对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讨论。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儿共7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患儿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安全因素与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主要护理安全相关因素为护理管理因素、护理人员因素以及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因素,针对此类因素进行积极的预防与整改,能够降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差错发生率,并提高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安全。结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由于其特殊性,存在多种安全隐患,因此掌握护理过程中的安全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能够达到降低护理差错的目的。

  • 标签: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 安全因素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重症患者股四头肌厚度(股直肌厚度、股中间肌厚度)、横截面积(股直肌横截面积)与医学研究委员会(MRC)手法肌力评分的相关性,及其随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的变化特点,并判断肌肉变化对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3至10月于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预期≥5 d的患者,前瞻性收集患者入ICU第1天(D1)、第3天(D3)、第5天(D5)、第7天(D7)、出ICU时(D出ICU)超声测量下的股直肌横截面积、股直肌肌肉厚度、股中间肌肌肉厚度以及评价D出ICU时MRC肌力评分,分析其相关性以及股四头肌变化的规律。并以D出ICU时MRC>48分作为诊断ICU-AW阳性的标准,分析股四头肌肌肉变化与ICU-AW的关系。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5例重症患者,男25例,女20例,年龄为(58±10)岁。患者的股直肌横截面积、股直肌厚度、股中间肌厚度随ICU住院时间的增长而减少。股直肌横截面积、厚度及股中间肌厚度与MRC评分呈正相关(r=0.452、0.411、0.402,均P<0.05),股直肌横截面积、厚度及股中间肌厚度的下降幅度均与MRC评分呈负相关(r=-0.682、-0.740、-0.734,均P<0.05)。入ICU第3天股直肌横截面积萎缩率预测ICU-AW阳性的临界值为6.0%,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77.8%;第5天股直肌厚度萎缩率预测ICU-AW阳性的临界值为14.5%,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66.7%;第7天股中间肌厚度萎缩率预测ICU-AW阳性的临界值为19.9%,敏感度为70.6%,特异度为87.5%。结论床旁超声测量股四头肌横截面积、厚度对ICU-AW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能够早期识别ICU-AW患者。

  • 标签: 超声检查 ICU获得性衰弱 床旁超声 股四头肌 肌力
  • 简介:摘要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根治食管癌的主要方法。在我院,食管癌患者术后常规送入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监护治疗,效果满意。由此我们体会到,做好食管癌患者的术后护理,细致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可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积极、有效、系统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使患者转危为安,以便尽快渡过手术关,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 标签: 食管癌 ICU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人巨细胞病毒(HCMV)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非免疫抑制脓毒症患者中感染率极高,其再活化所引起的活动性感染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住院天数增加以及病死率上升等不良预后相关,严重影响病情转归。深入研究脓毒症相关HCMV再活化,对提高脓毒症患者的救治疗效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就ICU非免疫抑制脓毒症患者HCMV感染的发生率和再活化的分子机制、危险因素、诊疗及对预后的影响作一综述。

  • 标签: 人巨细胞病毒 再活化 重症监护病房 脓毒症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社会支持、心理韧性及自尊评价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相关性并分析PTS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事件冲击量表(修订版)(IES-R)、社会支持量表(SSR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Rosenberg自尊量表(SES)对来自24省/直辖市的717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101名,女616名,年龄(30±5)岁。以IES-R≥35定义为PTSD阳性,IES-R<35为阴性将被调查人员分为2组,比较组间差异以进一步探讨PTSD相关影响因素。结果717名调查对象中,414名(57.7%)PTSD阳性,303名PTSD阴性。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IES-R评分与SSRS、CD-RISC及SE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275、-0.202、-0.709,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ICU工作年限是PTSD阳性独立危险因素,SES评分、SSRS评分和健康状况是保护因素。SES自尊评分在SSRS支持评分与IES-R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51.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SSRS、CD-RISC、SES评分及PTSD危险得分Logit(P)评估PTSD阳性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629、0.604、0.831、0.848。结论社会支持、身体健康和自尊水平是PTSD保护性因素,而ICU工作年限是危险因素。SES评分在SSRS支持评分与IES-R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 重症护理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