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新生儿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新生儿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

翁晓琴陈敏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中新生儿感染的因素以及有效的护理。方法:研究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新生儿524例,分析其新生儿感染的因素以及对应的护理方法。结果:新生儿中出现感染的患儿为27例,发生率为5.15%,其中呼吸道感染为13例,口腔感染为5例,皮肤感染为4例,胃肠感染为2例,其他感染为3例。与正常为感染新生儿相比,感染新生儿会有更高的早产率、更低的体质量、更长住院时长、侵袭性操作更多、呼吸窘迫症状更高、基础性疾病更多,p<0.05。结论:造成新生儿感染的原因较多,在护理工作上要做好重症病房中的监护,减少侵袭性的操作,提升患者机体免疫力。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护理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5.44.034

作者单位:641400,四川简阳,简阳市人民医院

新生儿由于自身组织没有得到全面的发育,免疫力较低,同时由于患儿自身合并有基础性疾病,免疫功能会受到更进一步的削弱。其中早产儿的感染性更高,随着胎龄时间越短,其感染的可能性相对会更高。发生感染后会相对的延长患儿的住院时间,同时提升家属的经济压力,严重情况下会引发患儿死亡,因此要做好相关防治工作才能有效的降低相关问题发生和危害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新生儿524例,其中发生感染者为27例,其中男患儿为12例,女患儿为15例;其中早产儿为18例,低体质量患儿为22例,住院时长为2至19天,平均时长为(11.5±1.4)天;出生时长范围为30min至30d,平均时长为(18.5±3.4)d。

1.2方法

分析感染患儿和非感染患儿在早产儿率、低体质量率、呼吸窘迫症状率、侵袭性操作率、住院时长和基础疾病率上的差异。低体质量标准为低于2.5kg,早产儿标准为孕周为37周以下者,高于37周为足月儿标准;感染的诊断依靠胸片影像判断,血标本检验阳性反应,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水平在6.0×107以下,C-反应蛋白在8mg/L标准以下,血小板计数在100×109以下,同时有感染性的特异症状。同时对感染的情况做细化分析,主要按照感染不同系统做划分,分为胃肠、皮肤、口腔、呼吸道以及其他类别。

1.3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到的数据经由spss17.0统计学软件做分析,计量资料运用t做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做检验,同时以p<0.05作为组间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新生儿中出现感染的患儿为27例,发生率为5.15%,其中呼吸道感染为13例,口腔感染为5例,皮肤感染为4例,胃肠感染为2例,其他感染为3例。总体情况上,呼吸道感染比例最高。与正常为感染新生儿相比,感染新生儿会有更高的早产率、更低的体质量、更长住院时长、侵袭性操作更多、呼吸窘迫症状更高、基础性疾病更多,p<0.05。具体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

3讨论

新生儿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一般情况下与早产、体质量低、羊水污染、侵袭性操作、分娩时合并有窒息等。本研究中,与正常为感染新生儿相比,感染新生儿会有更高的早产率、更低的体质量、更长住院时长、侵袭性操作更多、呼吸窘迫症状更高、基础性疾病更多,p<0.05。其中早产情况的新生儿会有体质量偏低的情况,其由于发育不完全会有免疫功能较低的情况,同时也会导致更严重的感染问题发生。该类患儿从母体所获取的营养速率低,同时由于免疫能力较低,进而导致感染发生。本研究中,新生儿中出现感染的患儿为27例,发生率为5.15%,其中呼吸道感染为13例,口腔感染为5例,皮肤感染为4例,胃肠感染为2例,其他感染为3例。总体情况上,呼吸道感染比例最高。其中产生肺部感染的原因有多种,首先在新生儿的急救处理中会有气管插管,如机械通气等操作,可以在调整患儿换气和通气功能的同时,保证患儿有正常的血气状况,可以改善呼吸衰竭问题。但是相关操作也会导致肺炎的发生。一般机械通气使用时间越长,产生相关性肺炎的可能性就越大,在新生儿重症室中,由于使用机械通气而引发的相关性肺炎的患儿占据10%至65%的范围,其中甚至可以达到15%至55%的死亡率。而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无法有效的做呼吸道清洁,患儿无法自主排痰,从而导致分泌物在呼吸道中无法有效清理而导致黏膜损伤,因此相关操作应该做好呼吸道清理,从而降低相关性肺炎发生。护理人员的手部清洁不大到位,与患儿产生接触性的感染;相关操作器械没有保证严格的无菌化处理,从而也会引发更多的感染几率。尽可能的减少患儿接受侵袭性的操作处理,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感染条件。同时在侵袭性操作中要保持细腻柔和的方式,避免粗暴操作,同时要规范无菌化流程,减少侵袭操作的时长[1-2]。

针对相关问题,要做好护理管理工作。首先需要做好相关仪器和操作人员手部清洁,保证无菌化操作。其中还包括将病房环境做清洁,定期做消毒,保证空气的洁净度。依据气候季节状况做好室内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温控保持在24℃至26℃,适度保持在55%至65%范围,同时做好通保证空气质量。避免新生儿产生呼吸道的干涩。如果患儿产生感染,应该及时做呼吸道分泌物的检查,对其所感染的病菌做确定,而后根据情况做对应的治疗和护理。做好口腔、皮肤等清洁,运用生理盐水做口腔黏膜牙龈组织的清洁,保证没有口腔破溃问题,及时做药物护理;皮肤做及时的清洁,勤换衣物并消毒;脐部要做每天定时清洁消毒,如果有脓液流出,应该及时做检验,而后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勤换尿布,同时对皮肤红肿情况做观察。在患儿喂养上,可以采用人工喂养或者鼻饲方式,要确保喂养工具和营养液的无菌化等规范状态。在抗生素药物使用上,要进行适度的预防性用药,可以有效的抑制病菌滋生。但是如果抗生素使用过多而产生耐药菌则会导致感染的发生,因此如果需要长期的使用抗生素,耐药性的菌株会大量繁殖,进而导致菌群紊乱而引发继发性感染。相关感染主要以腹泻和口腔感染最为显著,情况严重会导致患儿生命威胁。因此,抗生素的使用上,要保证针对规范性,从而导致真菌感染与耐药菌情况发生。可以通过抗生素轮换的方式来见啥奥耐药菌的发生。具体抗生素使用要通过药敏试验和临床情况做综合评估选择[3-4]。

在无菌化管理中,对于会与患儿产生接触的器械、物品均采用1人1用1消毒的标准,听诊器、监护仪、暖箱和输液装置等每天需要运用含氯消毒液做清洁擦拭。奶具和毛巾等需要通过高压杀菌后再运用。暖箱所使用的湿化液应该运用无菌水,同时每天定时更换。暖箱在持续使用的情况下需要每周做定时的全面清洗消毒。呼吸机使用中要做好无菌化管理。呼吸机的管道应该每天做一次更换,如果属于重复性使用的管道应该做定期的送往供应室做清洗消毒。呼吸机的表层与相关物品需要每天进行1次乙醇擦拭消毒。在通过气管给药和吸痰处理上要规范的采用无菌化操作进行。相关器械、物品的消毒清洁以及护理人员的手部、空气情况上,多要做相关培养,如果有不合格情况,要继续跟进处理消毒工作,同时做好监测,直至其得到合格标准为止[5]。

而为了提升新生儿的免疫能力,也要积极地做好维护工作。保证新生儿充分合理营养,但是要充分符合新生儿的身体需求。新生儿的营养摄取需求大,但是消化功能相对有限,因此需要保证新生儿有充分的营养供给,同时避免过度的喂养来造成新生儿的胃肠负担,要依据合适的营养供给量来保证新生儿有充分的抵抗力和提升体质状况。摄取的营养要保持均衡性,如蛋白质、维生素等补充都非常有必要。可以有效的补充营养和对病菌做清除,从而加强新生儿的免疫功能。要保证新生儿更多的母乳喂养,母乳所含有的营养成分更贴合新生儿身体需求,比代乳品更为优质,其中不仅有营养物质,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有益抗体来抵抗相关感染发生,提升免疫力和抑制病菌影响。同时还可以通过按摩等方式来对新生儿的皮肤做温和性的感官刺激,促使全身系统发生良性反应,从而提升胃肠激素分泌,提升新生儿食量,有利于新生儿的食物消化吸收和排泄,提升新生儿体质量的增加。在按摩过程中还可以有利于新生儿肌肉的活动,让发育状态更好。皮肤的刺激还可以有效的让新生儿的免疫功能得到影响,促进新生儿体格和智力的发展。提升新生儿的免疫力可以有效的抵抗感染的发生。因此,所有的护理基础条件需要保证无菌化,同时提升新生儿免疫力,从而达到内外双重护理的效果,尽可能的降低感染等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毋艳.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新生儿感染护理措施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07:198-199.

[2]都美玲,杨琳,牟飞飞.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5,05:48-51.

[3]皮漫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新生儿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07:185-186.

[4]段秀丽,马媚媚,曹亮,李艳,莫振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8:20-22.

[5]芦丹.53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因素及护理要点[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07:250-251.

(收稿日期:2015-09-12)

(本文编辑:陈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