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问: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时代及现实性意义在您上文专论中已有表述,还想请您再做一点补充。请您从学者角度,简要分析介绍公民意识何以进入中央决策视野,并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来?

  • 标签: 价值评估 公民意识 意识教育
  • 简介:新疆地处祖国西部边境,社会环境复杂,是"三股势力"渗透的主要目标地区。加强新疆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提高新疆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实效性,关系到新疆的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本文在比较美国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新疆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对策。

  • 标签: 新疆 大学生 公民意识教育
  • 简介:国防动员法重申了国防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基本精神,即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在和平时期必须依照法律规定完成动员准备工作;在国家发布动员令后,必须完成规定的动员任务。

  • 标签: 国防动员 公民 准备工作 组织 责任 和平时期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7-26
  • 简介:  如果说中国传统社会儒家伦理中,    三、与现代公民意识相匹配的公民伦理    如若判断儒家伦理中,儒家伦理之仁与中国古代社会氏族伦理政治的孝道紧密关联

  • 标签: 中仁 仁模式 伦理中
  • 简介:10月15日,自治区及兵团召开了“十二五”组织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工作情况汇报会。兵团通报了“十二五”期间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完成情况。中国科协对兵团公众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兵团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4.42%,

  • 标签: 科学素质建设 兵团 公民 比例 “十二五” 公众科学素质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5-06
  • 简介:还有西方的人格哲学和人格心理学都应该成为我们和谐社会的人格建构的重要的文化资源,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塑造了中国人的仁爱、中庸、务实的人格特征,  中国公民的人格建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

  • 标签: 中国公民 人格建构 传统伦理
  • 简介:一直以来,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平衡问题是法学界研究的热点。但是,在出入境边防检查领域把警察权与公民权作为一种对等关系进行研究论述的成果还不是很多,实例论证也较少。通过对边防检查执法工作实例进行分析,研究边防检查工作中警察权与公民权冲突的一些共性与特点,从法治边检和促进工作理念转变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有关工作,提出了有效规范和妥善运用警察权、注重维护和保障公民权的相关建议。

  • 标签: 出入境 边防检查 警察权 公民权
  • 简介:公民教育应归入的范畴,学界主要有两种分歧,有学者主张将其归入伦理学范畴,侧重道德的培养;有的学者主张将其划入政治学范畴,强调政治德行尤其是参与政治行为的培育。究竟归入哪种范畴更符合我国的国情与现状?本文通过对公民概念的梳理及多重身份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将公民教育归入政治学范畴更具合理性与适切性。

  • 标签: 公民教育 公民身份意识 多重身份
  • 简介:大上海有条南京路,石头城有条湖南路。在古都金陵有个说法:不到湖南路,不算到南京。

  • 标签: 南京市 民兵 军队建设 邓琪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