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思想史上的莫尔形象是模糊的、复杂的、多元的:无论左翼还是右翼,保守主义者、自由主义者还是社会主义者,天主教徒、新教徒还是无神论者,似乎都能饶有兴味地谈论他们自己的莫尔莫尔的《乌托邦》一书对世界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随着《乌托邦》一书被译成各种文字广为传播,"乌托邦"一词也在世界各地流行开来,各种语言文体中由此增添了一个新的词汇,而由这一词汇所负载着的乌托邦思想也随之得以传播和扩散。文学、哲学、宗教、艺术以及各类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都先后有了自己的"乌托邦"。"乌托邦"早已越出《乌托邦》,衍化成了一种符号。从思想史的角度看,乌托邦思想已构成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文化元素。

  • 标签: 托马斯·莫尔 乌托邦 乌托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 中国梦
  • 简介:本文目的旨在探究中国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原因,指出医疗管理制度缺陷对社会医疗成本上升的影响。通过构建中国医疗行业的"鲍莫尔成本病"变量,提出行业中"以药养医"的代理变量,采用2002—2011的省级面板数据,验证了"鲍莫尔变量"和"以药养医"变量对医疗成本增长的影响机制。采用因素分解方法发现,鲍莫尔"成本病"贡献了医疗成本上升的8%~22%左右,而"以药养医"机制中住院率增长和过度用药上升导致了医疗成本上升5%左右。研究拓展了以往政策性研究对医疗成本上升的解释,并为医疗行业的成本核算制度、成本信息披露制度,以成本控制为医院绩效考评关键指标的激励机制的建设提供了实证证据。

  • 标签: 鲍莫尔“成本病” 以药养医 社会医疗成本
  • 简介:"我们保护的绝不是那建筑物的空壳,不是‘文化空巢’,而是民族文化的记忆、符号、传承。没有了血肉和灵魂,传统村落只是一个旅游区,而不是一个生命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充满诗意的话语,道出了无数中国人对传统村落呈现的田园生活的眷恋。然而,随着社会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的面貌急剧变化,衰落、消失的现象日益加剧。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维系和传承民族根性文化,已经迫在眉睫。

  • 标签: 民族根性 田园生活 社会工业化 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部门 爨底下村
  • 简介:福斯特小说的人文主义思想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焦点,其宗教哲学思想更惹人注目。《印度之行》是福斯特最杰出的作品,亦为宗教哲学思想之典范。小说表面上叙述的是伊斯兰教、印度教及英印人基督教三种宗教的建筑、教徒、习俗及文化冲突,实际上却体现了福斯特小说创作历程中经历过挣扎与徘徊这样一种两难的哲思,这种宗教哲学思想探索集中体现在对待东方宗教的客观书写态度与潜意识中的西方中心论立场、对英印人基督教的嘲讽与最后仍将救赎的重任寄托于基督教这两个方面的矛盾书写。

  • 标签: 福斯特 宗教哲学思想 印度之行
  • 简介:他出生时,又瘦又小,整个身子的长度和一只特大码的鞋子差不多。爹说:“这孩子缺了营养,连哭声都这么弱.怕是不好养活……”

  • 标签: 爱情故事 小小说 保安
  • 简介:皇天后土反映的是先民的天地崇拜。后土信仰源于人类早期的土地崇拜,到汉代纳入了国家祭祀,宋代达到鼎盛,金代之后走向民间。对土地生产与化育能力的崇拜,是后土信仰历数千年而始终保持着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原因;而河东汾阴独特的农耕历史文化、地理因素使其成为后土信仰的栖息地。本文在实地调查访谈的基础上,以地方文献、史志资料为依据,探讨万荣后土信仰以及祭祀的变迁。

  • 标签: 汾阴后土信仰 土地崇拜 祭祀变迁
  • 简介:《血盖头》是王芳精心打造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长篇小说以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朴素真实的叙事风格和异常鲜明的人物特性,使它一面世就受到了读者的青睐——网上销售记录一再刷新,林甸县掀起了《血盖头》热,一些书友纷纷热议这部关注林甸近代史的长篇小说——林甸的作家,第一次系统、深入、真实地再现了林甸那段鲜为人知且不该被遗忘了的历史。

  • 标签: 林甸 销售记录 叙事风格 家国 王芳 一次系统
  • 简介: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在于实践性。公安工作的实践是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源泉,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是公安工作实践的理论升华,它要在指导公安工作的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走一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丰富发展之路。

  • 标签: 人民警察 核心价值观 实践性
  • 简介:网络都市言情小说讲述了都市青年男女的"浪漫爱情故事",青春的文学题材、浓郁的梦幻色彩、"灰姑娘"似的爱情梦想,借助网络的传播方式被广大青少年群体尤其是女性读者所接受和喜爱。网络都市言情小说的盛行,一方面,可以通过文学的审美带给青少年精神上的愉悦,可以借助网络的开放性激发青少年的想像力与创造力,也可以通过美好的爱情故事引导青少年学会"爱";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小说中蕴含的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以及青少年沉湎于小说虚幻世界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 标签: 网络小说 都市言情小说 青少年 影响 引导
  • 简介:2014年12月上旬,陈嫒受邀到北京签售新作《云上的奶奶》,并走进多所高校做励志演讲,所到之处受到了明星般的欢迎。事实上,这是一个自幼遭人嫌弃和嘲笑的脑瘫儿,离异父母差点抛弃她……是奶奶的大爱托举。将初中毕业的她培养成了传奇作家。数月前,女孩又用唯一能活动的左手食指,敲击出13万字的小说,来纪念伟大的奶奶。连《人民日报》都发文赞扬了这位80后“文坛超女”的不屈青春!

  • 标签: 《人民日报》 传奇 女孩 手指 初中毕业 奶奶
  • 简介:第一代本土以色列作家大多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登上文坛,亲历了1948年以色列建国和随之而来的第一次中东战争。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1949年1月,所有参战的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签订了停战协议。交战双方均损失惨重,以色列险胜。以色列人虽然赢得了抵抗阿拉伯战争的胜利,但没有得到真正的和平。第一位本土以色列作家伊兹哈尔描写战争的短篇小说《俘虏》与《赫伯特黑扎》在证实本土以色列人作为战士的新身份的同时,又没有回避其内心的孤寂、悲凉与道义冲突;而另一位本土以色列作家塔木兹的短篇小说《游泳比赛》则艺术化地展现出一种反战思想。

  • 标签: 1948年战争 第一代本土以色列作家 道德冲突 反战小说
  • 简介: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哈福兹(NqibMahfuz,1911—2006)是埃及,也是阿拉伯世界至今唯一获取这一殊荣的作家。他早自20世纪50年代就以其多部杰作享誉遐迩。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约30年中,由于“西方中心论”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我国对阿拉伯文学的研究、译介成果甚少,也很少有人知道马哈福兹及其作品。在我国,对阿拉伯文学的译介与研究基本上是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开始的。对于马哈福兹及其作品然也是同样。特别是各有关院校开设了东方文学史、阿拉伯文学史等课程、招收阿拉伯文学专业的研究生,1987年“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的建立,1988年马哈福兹获诺贝尔奖,都进一步促进了对马哈福兹及其作品的译介、研究。对这一作家及其作品的译介与研究是同步进行的。我国现已翻译出版了20余部马哈福兹的作品。虽不足原著的二分之一,但其重要作品,特别是代表作已基本译了过来,而且有的还有多种中译本。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的各种外国文学史、东方文学史,特别是阿拉伯文学史多有关于马哈福兹及其作品的总体评介;此外,1988年他获诺贝尔奖后,有关的报刊也对他多有介绍;阿拉伯文学研究会曾为他及其作品举行多次研讨会与报告会。对马哈福兹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代表作《宫间街》三部曲与《我们街区的孩子们》方面。另外,将他及其代表作与中国的名家名著(如马哈福兹的《宫间街》三部曲与巴金的《家》、《春》、《秋》三部曲)予以比较,也是一项重要的科研选题。我们虽已翻译出版了马哈福兹的20多部作品,发表了100余篇,其中包括博士、硕士论文及专著)的相关研究论文,但无论质还是量都远不够,我们尚需努力。

  • 标签: 马哈福兹 小说研究 开罗三部曲
  • 简介:随着跨国界有组织犯罪尤其是恐怖犯罪的猖獗,警务合作成为欧盟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议题。申既有规范在警务合作方面确立了四项重要制度:即警务信息交流制度、跨国监视及追捕制度、一事不再理原则以及申信息系统,其成为了欧盟警务合作的奠基石。但由于申既有规范本身的局限性以及欧盟一些固有的困难,欧盟在警务合作方面仍有极大的拓展空间。

  • 标签: 申根既有规范 警务合作 有组织犯罪 局限
  • 简介:《天堂与权力-世界新秩序中的美国与欧洲》(刘坤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以下简称《天堂与权力》)一书作者是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罗伯特·卡(RobertKagan),他多次被著名的《外交政策》杂志评为“全球顶级百位思想家”.

  • 标签: 《天堂与权力》 世界新秩序 美国 欧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辩护
  • 简介:2013年,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凭借她笔触细腻、寓意深刻、内涵深远的短篇小说,几乎不受争议地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第十三位获此荣誉的女性,门罗赋予"女性主义作家"更为复杂、丰富的含义。而她的作品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她用女性独有的语言来谈论、描述形形色色的女人的生活。《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Hardship,Friendship,Courtship,Loveship,Marriage)是门罗的第十部短篇小说集,其中与小说集同名的短篇小说尤为引人注目。讲述的是女主人公乔安娜从一名被压抑、被忽视、毫无话语权的女管家成长为拥有幸福家庭的女主人的经历,揭示了女性特质的强大以及女性意识觉醒的不可抗性。

  • 标签: 女性意识 命运 顿悟 救赎 重生
  • 简介: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基点,党的根基论是对党的理论的继承和发扬。它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马克思主义系列理论的支撑;二是基层党组织对群众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心理认同和行动支持。为此,必须从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提高党的社会动员能力和赢取广泛的心理认同三方面来固本强基。

  • 标签: 从严治党 党的根基论 “失根”危机
  • 简介:尊敬的杨副校长!尊敬的Casper-Hehne副校长!尊敬的联邦教育和科技部(BMBF)代表梅茨格先生!尊敬的下萨克森州科学文化部代表Jungeblodt先生!亲爱的同事们!女士们、先生们:1989年10月1日哥廷大学和南京大学共同成立的中德法学研究所,当时名为中德经济法研究所,开始履行它的使命。2014年10月1日我们有幸能够回首这25年来双方在法学领域、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方面的成功合作。事实上,早在30年前我们两所大学就开始了合作。自1984年起两所大学

  • 标签: 南京大学 法学研究所 哥廷根 下萨克森 经济法研究 副校长
  • 简介:尊敬的Metzger先生、尊敬的Birk博士、尊敬的Thimm先生;尊敬的Casper-Hehne副校长、尊敬的杨忠副校长;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亲爱的同事们、同学们: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南京大学一哥廷大学中德法学研究所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新老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向参与建立和建设中德法学研究所的机构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感谢哥廷大学和南京大学、感谢两校的法学院,感谢在座和不在座的每一位关心和参与研究所建设和发展的两校和两校法学院的历任领

  • 标签: 南京大学 法学研究所 哥廷根 副校长 校法 科学研究项目
  • 简介:山东新锐作家常芳以女性特有的温情笔触,将深具传统文化底蕴的老济南城作为视角,以此切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关注底层民众的生活困境,从中发掘他们精神世界的达观。同时又以独辟蹊径的敏锐注视着城市精英群体,为这一特殊群体代言,书写着他们精神世界的迷茫和虚空。小说集《一日三餐》所收录的作品较好地体现了女作家常芳在温情书写中的底层关怀与精英批判意识。

  • 标签: 常芳 《一日三餐》 底层关怀 精英批判 温情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