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的战略重心向东转移,其远东政策也历经几次调整。先是采取和平经济渗透政策。为此,维特提出了修建取道中国境内的中东铁路,并想方设法诱使清廷接受这一提议。之后制定了武力压服政策。这一政策由别佐布拉佐夫提出,目的是想通过武力征服中国东北和朝鲜,俄国在镇压义和团运动中充当急先锋便是武力压服的表现。再后升级至联日侵华,即从俄日在中国东北划分势力范围到俄日无视中国主权的结盟侵华。

  • 标签: 俄国 远东政策 中国东北地区
  • 简介:和平发展道路是21世纪中国国际战略的核心内容,是中国根据时代发展潮流与基于自身国家利益做出的主动战略选择。这一道路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及合理走向的新探索。新时期中国外交需要处理好大国关系、周边关系、发展中国家关系以及发挥好国际多边机制的协调与引领作用。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把握好四大原则,即"量力而行""顺势而为""立足周边""放眼全球"。

  • 标签: 和平发展道路 新时期 国际战略 外交总体布局
  • 简介:周恩来的独立自主政治立场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具有内在统一性,是中国传统外交智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外交领域相结合的集中体现,解决了许多外交实践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为中国快速发展和打开外交局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当前和今后推动建构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仍具有强大生命力和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周恩来 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和平外交 求同存异
  • 简介:刑罚功能是刑罚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但近年来我国对此领域的研究似乎陷入瓶颈期,关注度也较少,本文试图从传统的报应主义和功利主义理论视角出发,到法社会学,再进一步到犯罪社会学视角下的刑罚功能进行考究,探索从经历了纯粹法学思维,法学理论主导下的功能说,到适当考量社会因素的功能说,再到完全将其放在社会大环境下,充分考量社会变量的功能说,见证社会选择下刑罚功能观的发展历程。借鉴社会研究的分析方法,以社会本体为考量基准,揭示刑罚在控制犯罪,维持社会有序运转过程中所实现的独立的社会价值,体现社会选择的必然性,并由此论述对我国通说的刑罚功能观的可资借鉴之处。

  • 标签: 刑罚功能 法社会学 犯罪社会学 社会选择
  • 简介:2011年初,吴登盛的文官政府掌权以来,缅甸的民主改革己经取得重大进步,但是重大的挑战依然存在并且可以扼杀改变的努力.关键的挑战在于政府与民地武的和平进程.临近孟加拉国和缅甸中部的罗兴亚人的族群矛盾,以及2015年大选的自由公正,都可能影响和平进程和族群关系.

  • 标签: 和平进程 利益 美国 境内 族群关系 民主改革
  • 简介: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取决于三个方面的综合与互动:冷战后国际结盟形式和内容的变化;建立在力量对比变化基础上的美国国内政治与对外政策及其互动;西方盟国对美政策的变化与互动。如果说在冷战格局下东西方阵营泾渭分明,那么当前国际结盟的特点是不稳定、不紧密,对抗不明显,机制化水平不高,相对松散,可变性大。美欧日等西方国家(地区)之间是“分合关系”,而美国与中俄等“战略竞争对手”之间则是“竞合关系”。因此,对于中国外交来说,要用利益、道义分化美国与其盟国的关系,但不要使其盟国陷入“选边站”的窘境。中国对外工作的重点应在周边。地跨欧亚的俄罗斯是西方中的东方,东方中的西方,在东西之间具有特殊地位和战略意义,因此,要积极主动地推进中俄“准同盟”关系发展和“一带一盟”的对接合作。

  • 标签: 西方盟国 美欧日 民粹主义 中俄 分合关系 竞合关系
  • 简介:中俄关系是国际关系中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不仅对自身的发展影响巨大,而且对国际格局,尤其对塑造和形成东亚地区的国际格局具有决定性影响。中俄两国关系错综复杂,有过蜜月期,也经历过全面破裂,恶化至互为敌人和全面对抗的状态,在目前新的国际关系形势下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磨合与协调。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俄构成的政治安全压力和威胁下,中俄两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还会继续维持,但两国更为深入的合作也会受限,对未来中俄关系的一个基本判断,就是中俄两国都一再公开主张的“结伴而不结盟”。

  • 标签: 中俄关系 冷战思维 “一带一路” 倡议 新型国家关系
  • 简介:2017年5月23日,以阿布沙耶夫组织(AbuSayyafGroup)和穆特组织(MauteGroup)为首的恐怖组织攻占了菲律宾南部省份南拉瑙省首府马拉维市的部分地区,与菲政府军展开了长达5个月的武装对抗。为此,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签署对棉兰老等地区实行戒严的命令,并先后两次请求国会延长戒严的时间,新的戒严令将持续到2018年12月31日。

  • 标签: 组织法 和平进程 阿布沙耶夫 恐怖组织 菲律宾 马拉维
  • 简介:1946年秋至1947年3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陕甘宁边区征购地主土地条例草案》和《陕甘宁边区土地公债实行办法草案》,以政府发行土地公债,征购地主超额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农民承购的方式进行了和平土改。和平土改的试行,改变了边区土地占有关系,贫雇农因和平土改政策获得了部分土地,初步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生活水平也得到切实改善。土改也改变了乡村社会秩序,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地主开始从事农业劳动,并改变了原来不劳而食的寄生生活,二流子也在政府的帮助下依靠劳动改变了原来好吃懒做的坏习惯。解放战争初期的和平土改政策虽然时间较短,但为中共的土改政策增添了丰富多彩的一笔,成绩和历史贡献应予肯定。

  • 标签: 陕甘宁边区 和平土改 土地改革 土地公债
  • 简介:罗马法是现代民事法律的起源,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现代意义上的民事权利在罗马法中并不是一开始就形成的,其萌芽也并未贯穿罗马法律史的始终。在古典时代,公民的私人权利开始萌芽,并逐渐脱离家父权的支配,直接成为城邦法律上的权利和城邦生活的一部分。在罗马晚期,家父权在法律上的残余开始向封建特权演变。这种演变在后古典时代通过家父权自身的变质进行,而在早期拜占庭时期则脱离了传统的家父权范畴,形成了违背旧的罗马法原则的封建特权和以这种特权的存在为特征的封建家庭关系。

  • 标签: 家父权 罗马法 封建主义
  • 简介:中日关系,向来是中国所面对的重要而复杂的双边关系与周边关系之一,在中国总体外交中居于重要位置。面对中日关系的新问题、新挑战,习近平同志从中国总体外交战略的高度不断进行新思考,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对日外交的新理念、新路径,从而形成了习近平对日外交战略。它既是中国对日外交的总体安排,也是指导方针。

  • 标签: 中日关系 习近平 外交战略
  • 简介:现代意义上的青年是现代性进程的一种产物。在工业革命所发端的现代化潮流中出现了作为一种社会范畴的青年。青年在历史上发生和社会对于青年认识的形成这两者之间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在现代社会早期所形成的青年概念,把青年的实质理解为一种过渡期,一个为了在未来时期进入社会生活而做准备的时期。晚近时期世界发展进程尤其是发达世界的状况对于经典的青年概念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因此,在一种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情境下,青年概念的重构似乎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 标签: 现代性 青年 青年概念 过渡期
  • 简介: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是国际法中的基本原则之一,各国有采取非武力措施和平解决各项争端的义务。这项原则形成已久,特别是自1945年《联合国宪章》颁布之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否认此原则。但这并不等同于国际社会已就该原则的内容达成共识。1970年联合国大会《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之宣言》中,提到了该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其中有些内容已得到高度认同并被公认为国际惯例。然而部分内容依然存在争论。深入研究解决国际争端中的和平原则以及有争议的观点,探讨越中在和平解决南海争端过程中已达成的一些协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国际争端 和平原则 南海 国际法 越中南海争端
  • 简介:改革开放40周年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这两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时间点紧密相连,并非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而是清楚显示和平统一与改革开放有着密切关系。正是有了改革开放,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发展取得累累硕果,不仅为祖国大陆带来巨大的变化,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两岸关系的发展。

  • 标签: 改革开放 两岸关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和平发展 《告台湾同胞书》 和平统一
  • 简介: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一直是国内外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领域学者的关注热点.本文在界定立法权、财权、事权和人事权这四个理解中国央地关系调整主要维度的基础上,分三个阶段对1949年以来中国央地关系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回顾和分析.相较于西方国家,当代中国的央地关系呈现为“复杂且灵活的动态调整”,其可以视为是中国共产党人力求“充分发挥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的探索过程,并表现出以下三个颇具中国特色的基本特点:(1)渐进式的集(分)权:政策调整的适应性;(2)有选择的集(分)权:不同政策的异质性;(3)差异化的集(分)权:政策工具的多样性.

  • 标签: 央地关系 调整维度 演变阶段 中国特色
  • 简介: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国内的资本主义形态主要有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二者对当时的国民经济都有着重要影响。毛泽东作为党的最高领导人和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资本主义认识的变化,影响到党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和对资产阶级政策的制定,也反映了当时党内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和倾向。同时,也可以从当时党对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的政策看出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认识。

  • 标签: 毛泽东 资本主义 认识
  • 简介: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不同形式的货币在本质上都会是统一的。就理论而言,以比特币为代表的网络数字货币在形式和内容上推进了货币的嬗变。然而从实践来看,这只是未来货币形态的一种可能性,而绝非终结,更不会被长久用于疯狂炒作。问世10年,"暴涨暴跌何时休,几家欢喜几家愁!"

  • 标签: 比特币 金融行业 电子货币 发展现状
  • 简介:今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基本继承了宪法序言对党的领导的表述,同时在宪法第一条增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从宪法序言进入正文,以清晰的法律条文落实宪法序言提出的根本原则,这实现了党的领导在立法内容和立法方式上的历史性发展。首先,以宪法条文的形式确认党的领导,体现出我们对这一重大问题的认识更加科学。

  • 标签: 宪法修正案 党的领导 一以贯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 精神
  • 简介:2001年5月17日,我第一次赴台驻点采访,这也是大陆报纸类媒体的第一次。记得第二天的《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台湾《联合报》刊发了消息和图片。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今年,每年我都赴台驻点采访。足迹几乎遍及台、澎、金、马,319个乡镇,我去了274个。驻点采访,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台湾社会的方方面面,见证并记录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节点。驻点采访,让我提升了能力,也收获了友谊。

  • 标签: 海峡两岸关系 和平发展 《人民日报》 台湾社会 2001年 《联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