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使用,是法律赋予人民警察的一项特殊权利,是人民警察在紧急情况下,为制止严重暴力犯罪行为采取的强制处置措施。为了保障民警在执法执勤尤其在处置暴力恐怖犯罪中能依法、规范、有效使用,必须加强民警使用在模拟场景中的培训,提升民警使用的法律素养和实战技能,以及强化民警在实战场景中的应战心理素质。

  • 标签: 使用武器 模拟教学 实战技能
  • 简介:暴力抗法袭警事件频发导致警察伤亡形势严峻,而实践中警察用枪行为也常面临合法性质疑。警察使用相关法规范亟待检讨,警察用枪行为面临着比例原则、最大保护原则之间的两难抉择与双重制约,其定位徘徊于正当防卫或依法履职的阻却违法事由之间。警察法修订背景下,应以依法履职时紧迫威胁生命原则为前提,确立警察使用时的情境化“判明”标准暨审查规则,同时完善强制力等级报告等相关配套警务机制。

  • 标签: 警察 使用武器 判明标准 规范执法 警务机制
  • 简介:中国警察武力法规定了警察使用的主体要件、客体要件、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且每一要件均包涵一些特定规则。人民警察只有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这些要件和规则,才能把握使用的特定内涵,才能严格做到依法使用

  • 标签: 警察 使用武器 法定要件
  • 简介:接处警行动是基层一线民警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面对严重暴力犯罪案件频发,尤其是暴力袭警愈演愈烈,这更需要公安民警在紧急情况下,根据《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9条的规定,使用制止暴力犯罪行为。

  • 标签: 一线民警 接处警 法律条件 武器 战术 暴力犯罪行为
  • 简介:目前,围绕警察使用的既有研究结论呈现碎片化,一定程度上源于研究者不同的学科背景,造成了共识性理论和话语的缺失。梳理既有理论及其分析思路,警察使用研究大致可归结为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两条基本进路。两者功能各异,但存在互补关系,共同勾勒出警察使用的核心问题——裁量。由于警察裁量空间的扩张与收缩,自由裁量与羁束裁量之间存在持续的张力。如何消解这一张力并正当化裁量过程成为化解裁量难题的切入点。鉴于大部分警察使用行为的独特性,其过程难以嵌入"类立法"的构造,而"情境化"的过程构造则提供了正当化的可能路径。

  • 标签: 警察 使用武器 裁量 正当化 行政过程 情境化
  • 简介:《反恐怖主义》法授权人民警察、人民武装警察以及其他依法配备、携带武器的应对处置人员,对现场实施暴恐犯罪的行为人可以使用,这对快速制止现场实施的暴恐犯罪活动,减少人员财产损失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但是被授权人员如何依据《反恐怖主义法》规范有效地使用,还需要认真思考。以《反恐怖主义法》为视角,就法律的位阶与效力层次、使用的合法性规制、使用的合理性规制、实施使用的专项训练四个方面进行尝试性探讨,可以为现场实施暴恐犯罪的应对处置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 标签: 暴恐犯罪 处置人员 武器使用
  • 简介:为积极应对当前反恐维稳面临的严峻形势,全面提高公安民警依法、规范、有效使用警械的能力,2014年3月14日,经公安部部长郭声琨批准,公安部人事训练局印发《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依法使用警械专项训练活动实旋方案》,部署全国公安机关从2014年3月下旬起,集中3个月的时间。在全警组织开展依法使用警械专项训练活动。

  • 标签: 专项训练 公安部 警械 武器 人事 公安机关
  • 简介: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军舰享有紧追权,但对军舰行使紧追权时的使用力问题没有明确规定。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主旨与精神,结合国际实践,军舰在实施紧追过程应尽力避免使用力。在必要情况下,军舰可合理使用力。军舰在决策是否使用力时,应在综合考量被追船舶的违法程度、所处位置等重要因素后决定。

  • 标签: 军舰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紧追权 使用武力
  • 简介:1963年,当时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只有美、苏、英、法四国,而此时,年轻的新中国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核武器发展计划,这令美国人坐立不安,美国国务院要求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制定一个使用常规武器打击中国核设施的应急计划。12月14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研究结果称,对中国进行轰炸是可行的,但是如果采取这样的进攻行动,最好使用武器。于是,对付中国的重任交给了中央情报局。当时中情局预测,中国一年之内没有足够的核原料进行核试验,首次核试验最早要到1964年年底才能准备好。为此,约翰逊总统的外交政策班子于1964年提出,“秘密行动似乎是政治上最可行的选择”。9月15日,约翰逊在与国务卿、国防部长、中央情报局、国家

  • 标签: 核武器 国家安全 参谋长联席会议 中央情报局 核试验 中国核设施
  • 简介:执法民警现场处置警情时,在武力手段运用上要做到合理、合法、有效。以"5.2"庆安案件处置为例,可知"5.2"庆安案件在警情处置中虽然执法程序合情、合理、合法,形势评估到位,判明情况准确,民警应急射击技能过硬,但也存在警力配备滞后,警械使用技能欠缺等问题。要解决此问题,必须转变观念,敢于合理、合法、规范、有效的使用警械、武器,依据警情变化确定武力手段的运用等级,加强警械、武器的配置与技能训练。

  • 标签: 执法民警 武力手段 依法有效
  • 简介:文章认为在公安工作实践中,武器使用应是在熟悉武器性能、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和各种战术动作的基础上,依法、熟练使用,这些是实践中消灭或制取敌人,保护自己或减少损失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因此武器使用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警察使用的法律条例、武器常识、基础射击、应用射击、枪战战术等方面的学习训练。只有法律知识、武器使用技术、战术等方面内容的有机结合,相互交叉、渗透、重组,形成公安特色的武器使用课程教学体系,才是武器使用课程发展的友向和生命之所在。

  • 标签: 武器使用 课程 教学体系
  • 简介:在公安工作实践中,人民警察配备、使用警械和武器既是一项法定权力,又是其履行职责、维护社会治安的需要。但是,实践中由于在配备使用警械和武器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警察执法的效果。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研制、开发新型警械,加大依法配备、使用警械的力度,严格依法配备武器;进行严格的实战训练,并注意对警察心理素质的调适;完善人民警察配备、使用警械和武器的相关法律制度.

  • 标签: 人民警察 配备 武器 使用 问题研究 工作实践
  • 简介:尽管有令人生畏的“千年虫”的侵扰,公元纪年还是蹦出了4位全新的数字,尽管世界上还不时有天灾人祸发生,并不太平,但丝毫没有降低人们对新千年、新世纪的欢呼与渴望。

  • 标签: 英才 “千年虫” 公元纪年 天灾人祸 新千年
  • 简介:目次一、利比亚危机与联合国的介入二、武力解决利比亚危机的国际法分析(一)人道主义干涉与联合国安理会的职能边界(二)对安理会政治决议进行合法性评判的必要性(三)对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中"一切必要措施"措辞的理解三、透过利比亚危机解读国际法上不使用力原则的新近发展(一)不使用力的国际法原则与频繁使用力的国际社会现实(二)联合国集体安全体制与不使用力原则的发展

  • 标签: 安理会决议 不使用武力原则 人道主义干涉
  • 简介:针对近期发生的严重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为积极应对当前反恐维稳的严峻形势,全面提高基层一线民警的应急反应和综合实战能力,武汉市人民警察培训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根据公安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依法使用警械专项训练活动实施方案》,

  • 标签: 专项训练 公安机关 警察培训 反恐维稳 武汉市 学院
  • 简介:(一)现有制度法律层级低,与现实需要不相称对于与犯罪做斗争的一线司法工作人员来说,武器使用制度不仅关系到执法活动的进行,同样与他们的人身权密切相关。1996年1月,国务院发布实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1980年7月公安部制定的《人民警察使用和警械的规定》废止。1996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相继发布贯彻实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通知,规定司法警察也遵守这一条例。

  • 标签: 武器使用 制度困境 司法人员 最高人民检察院 司法工作人员 人民警察
  • 简介:“不首先使用武器”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被提出,然而至目前为止,除中国明确宣示外还没有其他有核国家做出承诺。究其原因,一是核大国不愿放弃核威胁,二是常规军力相对较弱的有核国家也不愿做出承诺。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无核武器世界”倡议,有核国家如首先签订“不首先使用武器”协议,并形成国际机制,将是人类迈向消灭核武器的第一步。

  • 标签: 核武器 “不首先使用” 国际机制 “无核武器世界”
  • 简介:警察用枪是警察职权的一项内容,广受社会关注。《人民警察法》修订草案从立法的角度进一步规范了警察用枪行为,这既是对既往用枪立法的择优继承,也是对当今用枪实战的最新经验总结,符合“全面依法治国”的大格局时代要求,反映了与时俱进的新意精神。但新的法律规定中也有一些值得深入商榷的地方,应借此征求意见的机会加以分析,共同稳妥地推进警察用枪的理论与实务完善。

  • 标签: 《人民警察法》 用枪 武器使用
  • 简介:近年来,公安民警武器使用训练取得长足进展,但民警在判明使用合法性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困惑,对可以依法使用的情形没有足够的把握。为此,广州市公安局警察训练部开设了“动态执法环境中的武器使用情形判明与应用”课程,直接以培养民警在动态执法环境中,迅速判明面临的情形是否符合依法可以使用的情形这一能力为目标,在武器使用法律法规与动态执法环境之间构建起有机联结,取得突破性进展,有效解决了武器使用法律素养训练与动作技能训练之间“两层皮”的问题,填补了当前武器使用训练的空白。

  • 标签: 武器使用 合法性 动态 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