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9 个结果
  • 简介:日本的山神信仰中存在山神向田神转变的现象,它的发生基于民众对村落、原野、山丘、深山、高山等空间的划分与认知。在山神从深山降临至平原转而变为田神的过程中,山丘(Satoyama)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山丘介于平地与高山之间,是近在咫尺的生活空间。生活在平地的农民的活动范围遍及山丘,而栖居在深山的山民为了开拓土地和寻找食物也会从山上下来,到山丘地带活动。农民与山民的这种生活交集反映在信仰中,便是山神与田神的互相转变。日本各稻作区域流行的"打植祭"给我们呈现了许多山神与田神融合互动的生动案例。

  • 标签: 日本 山神 田神 打植祭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对于配置武器的即插即用新型集成技术的研究力度持续加大。因为我国的传统的机载武器在集成方面上纯在着一些弊端,对于机载武器来说有着致命的威胁,例如使用周期较长和在成本较高等一些问题。对于描述武器控制行为的武器支持服务与集成框架解耦合而言,将会更加适合面向服务的开放式武器集成框架进行使用。进行设计了许多不同形式的文件来满足来定义武器控制行为,同时对配置文件系统的存储目录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 标签: 机载武器 即插即用 配置技术
  • 简介:日本政党的组织中,日本的选举制度1996年以前是中选区制,日本选举制度和政党战略

  • 标签: 政治结构 日本政治
  • 简介:摘要在就职难成为困扰当今年轻人难题之一的同时,结婚难问题也逐渐在整个社会蔓延开来。电视相亲,网络征婚,父母代理相亲等都包含在“婚活”的概念中。“婚活”一词最早诞生于日本,2008年著名学者山田昌弘与白桃河子合著的《婚活时代》使“婚活”这个概念广为人知。时至今日,“婚活”已经成为了一种现象,出现在了日本人生活的各个场合中。本文将先介绍“婚活”的含义、然后介绍其开展的形式,最后分析“婚活”在日本掀起热潮的原因。

  • 标签: 婚活 婚活的种类 婚活流行的原因
  • 简介:<正>长夜纵使漫漫,终有时辰会旦;焦灼的群星之眼哟,你们不会望穿。——郭沫若《前茅》“一个人的成就主要还是由于后天的教育和学习。被教的是什么,自己所努力学习的是什么,你便被陶冶成为什么。这是确切不易的。资质上的高低虽有,特别适宜于某一种范型的资质,我相信不一定是那么确切地存在的,一个人在年青时的可塑性最大,一个人要成为什么,主要就在年青时的教育.”(《沸羹集》第159—160页)郭沫若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他之所以成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巨人,为发展我们

  • 标签: 郭沫若 留学日本 青少年 辛亥革命 资本帝国主义 文集
  • 简介:自民党议员对日本官僚的统制,日本政府内阁制的结构性质决定了日本的官僚必须执行自民党的政策,日本宪法规定由内阁任命最高裁判所长官和各级法院法官

  • 标签: 政治结构 日本政治
  • 简介:摘要从19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日本明治维新和资本主义化的影响下,日本文学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许多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家都依托当时的时代背景,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出了当时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诉求。在本文中,将从经济、文化、思想四个方面,通过举例论述的方式,阐述日本近代文学特点形成的原因。在这个基础上,得出“傲慢”与“偏见”是中日两国在任何时期都存在的矛盾导火索,是形成今天局面的主要原因,提出要从消除偏见的方向上,更进一步做好我们自己的角色,理性对待日本这个邻邦。

  • 标签: 日本文学 民族主义 国民精神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石慧玲(哈尔滨师大东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09-12-22
  • 出处:《赤子》 2009年第12期
  • 机构:摘要:寿司是日本料理的代表,从寿司中可以窥视出日本很多的文化。历史虽不渊远的寿司,却是聪明的日本人通过思考发明创造出来的,起初只是为了保存食物,而今发展到种类繁多,和中国的饺子很相似,既保留了传统又不乏创新。寿司的美味不仅体现在食上,更体现在形与色上,在如今讲求效率的日本社会中,寿司仍然受到人们的青睐。
  • 简介:<正>据日本卫生福利部1986年12月31日宣布,日本1986年人口活产率进一步下降到11.4%。这个数字是日本政府自1899年开始收集人口统计资料以来历史上最低的活产率。1986年的活产数是1,378,000人,比1985年少生54,000人,几乎是1947年的一半(当年是2,678,792人)。1973年的活产数2,091,983人是近年来的最高点,自此以后活产数下降,下降的原因是育龄妇女数减少。

  • 标签: 活产数 日本人 育龄妇女 日本政府 统计资料 产率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了二战后苏联武器装备建设中的教训,主要有四点:一是武器装备建设必须与经济协调发展,二是武器装备建设必须要注重系统配套,三是武器装备建设要搞好量与质的关系,四是武器装备建设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撑。关键词:苏联武器装备教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苏联在武器装备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与美国相抗衡的唯一军事大国。在取得成就的同时,在武器装备建设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对于我军搞好武器装备建设,避免走苏联的弯路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一、武器装备建设必须与经济协调发展二战后苏联为了发展武器装备,把军事工业放在压倒一切的位置。如在莫斯科地区有将近90%的工厂企业与军事工业有关。军工产品的很大部分,例如数千枚核弹头,沉淀和消耗了大量经济资源和潜力。而过于沉重的军备负担和对外援助,又使生产性投入减少,有关人民生活的农业、轻工业发展缓慢。苏联轻工业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长期维持在25%左右的低水平,达到30%以上的仅有3年,造成生活消费品长期处于短缺状态,以致经常爆发抢购商品的“面包荒”、“肥皂荒”、“香烟荒”、“药品荒”等等。苏联在国民生产总值只有美国一半多一点的情况下,军费开支与美国不相上下。美国的财政赤字、投资不足,可以通过吸收其他西方国家的资金得到缓解,而苏联只能靠压缩企业技术改造的投资和降低居民消费水平来解决。

  • 标签: 二战苏联 建设教训 武器装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