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0 个结果
  • 简介:2007年,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落实我县支农惠农政策。同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使全县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牧收入快速增加。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7年全县农牧人均纯收入达到2730.11元,比上年增加409.85元,增长17.66%,是近年来增收形势最好的一年。

  • 标签: 农牧民收入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循化县 中央1号文件 支持力度 人均纯收入
  • 简介: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增加农牧收入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狠抓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以促进农牧持续稳定增收为核心,确保了全州农牧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是黄南州农牧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 标签: 农牧民收入 黄南州 收入状况 文件精神 惠农政策 州政府
  • 简介:增加农牧收入问题,是当前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和关心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省农牧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牧人均纯收入(以下简称农牧收入)也有了较快增长。但由于多种原因我省农牧收入总体水平不高,增长趋缓。对此省委省政府领导非常重视,按照省领导的指示精神,我们利用农村住户调查资料(表附后),对我省农牧收入情况作了简要分析,并对今后的增收措施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一、我省农牧收入变化情况的主要特

  • 标签: 对策建议 农牧民纯收入 农牧民收入 非农业 农牧区经济 总体水平
  • 简介:2009年青海省实施多项支持农牧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力度,农牧区面貌呈现新变化,贫困地区农牧生活呈现新面貌。

  • 标签: 贫困地区 农牧民 青海省 生活 农牧区经济 2009年
  • 简介: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引起广大农村牧区基层干部群众的强烈反响。他们期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当从乡村建设规划抓起,从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做起,遂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让农收民过上宽裕的生活。为此,青海省调查总队对全省17个县(市)、70个村、350户农村居民家庭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广大农牧对“新农村”建设有八盼:

  • 标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 农牧民 青海 农村生活条件 十六届五中全会
  • 简介: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青海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去年投资32.52亿元为农牧办10项实事的基础上,2007年将继续整合资金38.31亿元,为农牧办8项实事。8项实事共安排50个项目,涉及生产设施建设工程、水电路“四通”工程、农牧培训转移工程、农牧健康工程、文化进村入户工程、扶贫整村推进工程、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村庄环境整治工程等。

  • 标签: 整合资金 青海省 实事 民办 省政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简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同时又指出:在指导方针、政策措施上注重加强薄弱环节,特别要重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 标签: 十六 《中共中央 增收 农牧民 农民问题 政策措施
  • 简介:文章依据田野调查资料,从民间习俗的角度,探讨青藏高原藏族牧民的自然观。具体论述了藏族牧人敬畏自然的传统宗教观念,融于自然、与自然成一体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自然色彩、方位、声响的感受与领悟,对其人生观与自然现作了肯定性的评价。

  • 标签: 藏族牧民 游牧方式 自然观 人生观
  • 简介: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着力以建设现代高效农牧业为核心,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加大支农资金投入,强基础、促改革、谋发展、惠民生,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全省农牧业生产已由简单的传统手工生产方式步入现代农牧业生产方式。

  • 标签: 农牧业发展 青海 特色优势产业 现代农业 生产方式 现代农牧业
  • 简介:农村税费改革是中国农村继土地改革、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改革。这项改革事关9亿农民的切身利益,是遏制面向农民的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的有效措施,依法调整和规范国家、集体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将农村的分配制度进一步纳入法制轨道,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问题,是

  • 标签: 青海 农牧区 农村税费改革 农牧民 税收负担 义务教育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和挑战,现阶段我国提出了节水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相关战略来促进我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旨在提高我国农业用水的效率,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促进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在农业生产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庞大,尤其目前我国人口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工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水资源的利用造成巨大的压力,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我国农业灌溉必须有效的利用现代机械化技术,才能有效调节水资源的平衡状态,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奠定技术性的基础。节水农业机械化技术是以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节水浇灌为主攻方向,以农机化为手段,将深耕、深松、喷灌、微灌、滴灌等技术组装配套的一项效果明显的实用技术。我国很多省市和地区均已大面积推广该技术,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广的单项技术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推广的是节水农业机械化综合技术,主要是解决偏旱地区水源少、浇灌困难的问题。

  • 标签:
  • 简介:职工隐性收入统计之我见□/文南京邮电学院翟明坤职工隐性收入是指机关、事业、企业单位职工通过各种合法手段获取的劳动报酬,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费用、资产性、资助性以及其他从各种渠道得到的货币和实物收入。这部分收入没有反映到国家劳动计划、财政收支、统计和税收...

  • 标签: 隐性收入 职工收入 非工资性收入 单位发放 业余时间 渠道模式
  • 简介:农民收入水平关系农民对农业生产投入的能力和热情以及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2农民收入状况与城乡收入差距  农村改革之前,1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1.1提高农民收入

  • 标签: 城乡收入 收入差距 缩小城乡
  • 简介: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两大基本目标,追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

  • 标签: 农民收入研究 增加农民收入
  • 简介: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两大基本目标,追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

  • 标签: 农民收入研究 增加农民收入
  • 简介:本文以收入来源为研究的切入点,采用基尼系数法分析了青海省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存在差距的原因,以及两者间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从2000年到2012年的这13年间,青海城乡收入呈现出由不断扩大向逐步缩小的变化趋势,总体呈现“倒U”变化,且城乡居民各项收入来源的分配均衡程度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同时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度也存在差异.本文针对各项收入差距贡献程度的不同以及对城乡居民的收入来源产生的不同程度影响,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进一步缩小青海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问题.

  • 标签: 青海 城乡居民 收入差距 收入来源
  • 简介: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在其发展壮大及入主中原过程中,与周边民族特别是汉民族有过广泛深入的文化交流,作为传导媒介和交流工具的民族语言曾起到纽带和桥梁作用;不同民族语言之间的翻译者被称为译士,王朝统治者和专设译事机构则成为译事的重要推手;借助译士们的语言信息翻译,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 标签: 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 译事 译士 文化交流 民族融合